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美调运巨弹准备伊朗战争
         一条来自苏格兰的独家消息本周点燃了世界对“第一次美伊战争”的狂想。这条爆炸性消息称,美军已将387枚“掩体粉碎机”智能炸弹秘密运往其位于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基地,这些炸弹的目标很可能是伊朗的地下核设施。发布消息的苏格兰《星期日先驱报》称,美国已做好在数小时内摧毁1万个伊朗目标的准备,一场对伊朗的彻底摧毁正在加速酝酿之中。
  对于这条消息,美国官方没有证实或否认,奥巴马周三最新表态说,要对伊朗实施“有侵略性的制裁”,但这位已被罩上诺贝尔和平奖光环的总统真有勇气按下启动战争的按钮吗?确信这一点的媒体说,迪戈加西亚是美国在印度洋上永不沉没的航母,以往两次对伊拉克作战美国轰炸机都是从那里起飞开赴战场,美国这回“真要动手了”。一些俄罗斯专家则认为,美国承受不起对伊朗开战的代价,最多只是唬唬人。
  《星期日先驱报》“独家消息”称,美国政府今年1月已同一家佛罗里达船运公司签署价值69.95万美元的合同,向位于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岛运送10集装箱军火。美国海军网站上贴出的合同清单显示,这批军火中包括195枚BLU-110和192枚BLU一117重型智能炸弹,这两种被称为“掩体粉碎机”的巨型钻地炸弹专门被用来摧毁坚固的地下建筑,而这些炸弹“最终的目的地”很可能是伊朗。伦敦大学国际研究和外交中心主任丹·皮莱士说,美军显然正在为摧毁伊朗作准备,这些炸弹能在几小时内摧毁1万个伊朗目标。
  路透社上个月曾报道说,五角大楼正努力加快超大型钻地炸弹的部署速度,其中BLU一110能携5300磅重的爆炸物,其爆炸产生的威力是其前身BLU-109的10倍,而BLU一117也是美国海军最先进的改进型钻地炸弹。
  这些太炸弹被部署到印度洋令一些西方学者感到不安。苏格兰核裁军运动主席阿兰·麦金农表示,美国此举“很明显是在敲响对伊开战的战鼓,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最近对伊朗的威胁言论与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前我们听到的言辞像极了”。
  以色列《国土报》17日说,美国军方正在做战争准备,而最终决定权在奥巴马手中,他或许认为由美国采取行动比以色列采取行动效果更好。俄《晨报》的标题则更加耸动——美国已准备把伊朗磨成粉末。            (选自《环球时报》)

(1)、请写出这则新闻的导语,并说说其在文中的作用。

(2)、品析第1段中划线词“点燃”的表达作用。

(3)、舆论判断美国将对伊朗发动战争的依据有哪些?

(4)、末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段落和篇章,完成小题。
                                                                                                             过节
        逢到节令,我们依着老例祭祖先。我家过节共有三桌。上海弄堂房子地位狭窄,三桌没法同时祭,只得先来两桌,再来一桌。方桌子只有一只,只得用小圆桌凑一凑。本来是三面设坐位的,因为椅子不够,就改设一面。杯筷碗碟拿不出整齐的全套,就取杂色的来应用。蜡盏弯了头。香炉里香灰都没有,只好把三支香搁在炉口算数。总之,一切都马虎得很。好在母亲并不拘拘于成规,对于这一切马虎不曾表示过不满。但是我知道,如果就此废止过节,一定会引起她的不快。所以我从没有说起废止过节。
        供了香,斟了酒,接着就是拜跪。平时太少运动了,才过四十岁,膝关节已经硬化,跪下去只觉得僵僵的,此外别无所思。在满坐的祖先中间,记忆得最真切的是父亲和叔父,因为他们过世最后。但是我不能想象他们同十几个祖先挤坐在两把椅子上举杯喝酒举筷吃菜的情状。又有一个十一岁上过世的妹妹,今年该三十八了,母亲每次给她特设一盆水果,我也不能想象它剥橘皮吐桃核的情状。
        从前父亲跟叔父在日,他们的跪拜就不相同。容貌显得很肃穆,一跪三叩之后,又轻轻叩头至数十回,好像在那里默祷,然后站起来,恭敬地离开拜位。所谓“祭如在”,“临事而敬”,他们是从小就成为习惯了的。新教育的推行跟时代的转变把古传的精灵信仰打破,把儒家的报本返始的观念看得并没有什么了不得,于是“如在”既“如”不起来,“临事”自不能装模作样地虚“敬”,只成为一种毫无意义的例行故事:这原是必然的事情。
        几个孩子有时跟着我拜;有时说不高兴拜,也就让他们去。焚化纸锭却是他们欢喜做的事情,在一个搪瓷面盆里慢慢地把纸锭加进去,看它给火焰吞食,一会儿变成白色的灰烬,仿佛有冬天拨弄炭火盆那种情味。孩子们所知道的过节,第一自然是吃饭时可有较好较多的菜;第二,这是家庭里的特种游戏,一年内总得表演几回的。至于祖先会扶老携幼地到来,分着左昭右穆坐定,吃喝一顿之后,又带着钱钞回去:这在孩子是没法想象的,好比我不能想象父亲跟叔父会到来参加这家族的宴飨一样。从这一点想,虽然逢时过节,对于孩子大概不致有害吧。
                                                                                                                             (选自叶圣陶《过节》)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苏小童的夏天

    ①半个月前,苏小童经历了残酷的中考。按照父亲的规划:如果考上高中,就继续读书;考不上,就子承父业 , 随他一起进城挑担子卖鸡蛋。

    ②很不幸,苏小童连分数最低的三中也没考上。第二天,他就去城里找父亲。门没锁,父亲也不在家。苏小童放下行李,就向着麻将馆走去。麻将馆里烟雾弥漫,苏小童还是一眼就看到

    ③了黑着脸的父亲。父亲也看到他了,连忙向他招手:“儿子,过来给老子抓两把,改改手气。”他很

    ④不喜欢父亲打麻将,因为这事母亲和父亲多次吵架,最终母亲负气离家出走了。

    ⑤以前放暑假,他来城里找过父亲,随父亲一起去市场,有时会接过父亲的担子挑着走一段。但这次不一样,父亲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副小一些的担子,还分配给他一个小菜市场。

    ⑥早上四点起床,四点二十准时出发,这样就算在路上稍微歇息,也能赶在六点半天亮之前到达目的地。这是肥皂厂外的小菜市,从天亮开始热闹起来,一直延续到八点左右,这里人买好了菜,收拾好就上班去了。小菜市就苏小童一个人卖鸡蛋,在讨价还价的喧嚣声中,苏小童很熟练地数鸡蛋、数钱、找零。市场上的人渐渐稀少,不忙了,苏小童就点三两小面加个酱肉包子当早饭。把肚子填饱了,再买上中午晚上要吃的菜,挑着担子往回走。

    ⑦夏天的鸡蛋像阳光下的冰淇淋一样脆弱,一不小心就会坏掉。刚开始变坏的鸡蛋,表面看不出来任何变化,却难逃父亲的眼睛。周末,父亲会让苏小童和自己去同一个市场,将这些刚坏掉的鸡蛋用单独的小篮子装上,让苏小童提去卖,而且告诉大家,这是自己家养的鸡下的蛋,卖鸡蛋是为了凑学费。

    ⑧独自卖了好几天的鸡蛋,苏小童发现了父亲的秘密。但他没打算忤逆父亲,还是照着父亲的吩咐,去了几百米远的小巷道,摆上装有鸡蛋的篮子,守着卖。偶尔有个人过来问,苏小童就告诉他,鸡蛋是坏的,让对方不要买。问的人就一脸复杂的表情,走了。

    ⑨过了不知道多久,下雨了。苏小童孤零零地站在雨中,父亲喊他收拾好篮子去躲雨,别把自己淋坏了,看病要花钱。他假装听不到父亲的话,直愣愣地站在那里,默默流泪

    ⑩这件事在苏小童的内心深处划了一道很深的口子。以前对父亲只是不喜欢,此刻却变成了怨恨。母亲不高兴父亲打麻将,所以离家出走了。想到这里,苏小童的嘴角露出了一丝淡然的笑意——他开始筹划如何逃离,他用了足足一夜的时间来考虑自己如何才能周全地逃离父亲的魔掌。最后决定,用暑假时间挣钱凑够念高中的建设费,回到校园,绝不要子承父业

    ⑪第二天,苏小童照例挑着担子去肥皂厂外的小菜市卖鸡蛋,然后在市场安静下来的时候,找到便宜的农家菜,装进自己卖空的鸡蛋担子里,准备着下午用背篓背到大市场去卖晚市。这些菜卖相不好,但是价格便宜,加上是农家菜,所以还算抢手。

    ⑫上午从市场回来,苏小童就从买回的菜里随便挑出一点做午饭。吃完饭,父亲午休了。苏小童向邻居大叔借了个陈旧但功能尚全的冰糕箱,背着冰糕箱就出去卖冰糕了。第一声叫卖是很难喊出口的,但是只要第一声喊出来了,后面再喊就不害羞了。

    ⑬日子一晃就是八月底了。苏小童向父亲摊牌,说自己不想和他一起做生意,想回学校继续念书。父亲一脸的不屑,就你那点儿分数,还想念书?三中的分数线都没到。

    ⑭苏小童默默不语,在那里数钱。很久他才将那一堆散钱数出来:四千六百二十八块三毛。

    ⑮“这是我这个暑假自己挣到的钱,我打听过了,没到分数线念三中要交两千的“建设费”,学费是六百八。剩下的钱,足够我一学期的生活费了。”

    ⑯看着小脸晒得如煤炭般的儿子,父亲润湿着眼睛良久,不知道说啥好。他打算歇业两天,专门护送儿子回老家。

    ⑰要知道,后天就是九月一号了。

阅读《乡韵自多情》,回答下列小题。

乡韵自多情

    ①河南,是一块戏曲浸润的厚土,戏已经融进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乡亲们热爱戏,居家过日子,想哭想乐就一定想看戏。戏,是他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②日常生活中,乡亲们要找到看戏的理由很多。逢年过节,赶会赶场,庆祝庆丰收翻盖新房,婚丧嫁娶,都会搭台唱戏。听说哪个村子“玩戏”,周围的一些村庄也像过节一样,人们不请自到,早早去争取占个好位儿,看得清楚,听得真切,过“瘾”。戏演完了,曲终人不散,有的人还要到后台看看自己喜欢的“角儿”。

    ③有些戏迷,每年农闲的腊月正月二月,都要张罗着请各地有名的戏班到本地来唱戏。戏有了名,角儿一出名,就要“拿堂”。有时那张罗家儿不仅白掏力,还得往里赔本,为请一台好戏不知要跑多少趟,赔笑脸说好话送钱物,把好戏名角儿请来可是老不容易,能看到家乡排排场场唱起了大戏,父老乡亲美美地听戏看戏,请戏的人心里别提多得劲儿了!

    ④戏曲滋润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们的道德水准。在音乐舞蹈不发达的地区,在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要精神文化生活,用什么办法呢?那就唱戏。平时,田间地头,锅台边,猪圈旁,常有人或轻吟浅唱,或放声高吼,那声音或婉转或豪放,或悲凄或明亮,都直接地、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心声。

    ⑤社会大舞台,人生一台戏。有谁知晓,浩如烟海的剧目里,唱出了多少波澜壮阔,表述了多少情意绵绵,演出了多少慷慨悲歌。多少年来,乡亲们在戏曲的芳香里沉醉着。在戏里他们认识了杨家将,结交了黑老包,知道了抓不到奸人不煞戏——正是这戏曲琼浆的滋养,使父老乡亲质朴善良,爱憎分明,追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

    ⑥唱戏,唱跑了忧愁,唱来了欢愉,激发了善良正直,唤起了浓浓乡情。一个台湾老兵讲,他大半辈子没学会哭,可是近来一听豫剧就掉泪,光想哭,想娘,想家。在美国,我遇到了一位已经是上流社会人物的河南老乡,他郑重地托我办一件事——把家乡戏的录音带寄一些来。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甚至还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我细细看他时,发现他的眼里分明有泪花在闪……

    ⑦乡亲乡韵自多情。广袤的中原大地,不仅能够长出金色的小麦和稻谷,而且也成就了豫剧、曲剧和越剧。那悠悠的拖腔,那粗犷的大本嗓,能把人的思想拉回遥远的故乡。故乡情,亲人爱,亲和力,凝聚力,都在戏里……

阅读《三分春色一分愁》,完成小题。

三分春色一分愁

(台湾)丁颖

       ①冬,像一双倦游的翅膀,悄悄地在暮色里归去。迎面姗姗而来的春,似一位多情的小姑娘,浑身带着一种惹人的诱惑,妩媚的挑逗,多么使人陶醉啊!

       ②她若久别重逢的故人,给浪迹他乡的游子捎来无限温情:枯萎的生命又涂上一抹绿色的希望。我爱冬天,更爱春天;我爱冬天的雪,益爱春天的太阳。因为,人的心没有雪那样纯洁,没有春阳那样温柔。亚热带的冬,虽不像北国那样冰天雪地,但,却有北国深秋的情调,惹人遐思与怀想!而春天,倒有着浓郁的故乡的气息呢!

       ③“春色恼人眠不得”,燕语呢喃,落花飞絮,徘徊庭前篱下,缕缕莫名的惆怅和空虚萦绕胸臆。心之深处像是失去了什么,而究竟失去了什么呢?我亦茫然。

       ④傍晚,怀着书本,懒洋洋地躺在绿草坪上,凝视着蔚蓝的苍穹。几片淡淡的白云,如仙女撒下的花瓣,轻轻地飘过山峦,飘过海面,飘向遥远……

       ⑤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⑥吹吧!吹红了杜鹃,吹绿了柳丝,吹得柳叶儿絮絮细语:仿佛在窃窃诉说一个奇异的神话,在低吟一支爱与悲的曲子;吹吧,吹醒还在沉睡的人们哪!

       ⑦暝色四合,倦鸟投林,归家的牧童横坐在牛背上,信口吹着无韵的短笛。我的书滑落在地上,看见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想:我也该归去了吧?然而关山重隔,云水茫茫,我将归焉何处?

       ⑧这时,一对情侣踏着夕阳余晖,徜徉于小溪畔,携手并肩,轻盈的笑声是那样甜蜜。啊,鸟语花香,处处给人以强烈的诱惑!春天,这幅旖旎的图画,有哪位大画家能描绘出万一呢?

       ⑨春天太可爱了,可是只有那么一刹那!有人说,不要让你青春的生命就此枯萎了,在你的生活中应该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然而,美丽动人的故事,我只能在书本里寻觅呢!

       ⑩于是,我又从地上拾起我的书本,低吟道:“三分春色一分愁……”“纵然宝岛风光多,还有思乡一片心。”唉!我思家的一片心啊!有谁知道呢?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16岁那年,我看见了妈妈的眼泪

叶繁华

①我上初三那年,我们学校正在和县城的另一所初中争升重点高中的学生名额,所以对我们的学习要求格外严格,除了晚自习时间增加了一个小时、作业多了一倍以外,每个边缘生的家长每周都要来学校与班主任进行一次沟通。

②所谓边缘生指的就是那些努力一下就能踏进重点高中大门,堕落一下就会与重点高中失之交臂的卡在边缘分数线上的学生。

③而我,就是众多边缘生中的一个。所以那段时间我妈似乎重回到了校园般,几乎每天都要找个时间来学校和我们班主任进行一番关于我学习的交谈,内容小到今天上课睡觉,大到月考化学成绩没及格。但好在我妈是那种对我持以“鼓励式教育”的人,很多时候我犯错了我妈也都是温柔地指出我的错误让我反省,那些皮肉之苦我从来都是“无福消受”。

④初三上学期的期中考试成绩下来的时候,我妈再次被请到了学校。办公室里,老班显然对我这次的成绩很失望,言语之间尽是无奈和绝望,“放弃”二字从她口中说出的时候,我看见妈妈一把就抓住了老班的手,摇着头说:“老师,这孩子就是贪玩,您可不能给放弃了啊。”老班有一瞬间的错愕,随后像是倒苦水似的说起了我是怎么在她的关照下成绩一点点下降的。我站在一边像一个旁观者一样观赏着这场“情景剧”,丝毫不觉内心有何波澜。

⑤谈话结束后,妈妈从老班那里要走了一张成绩单。老班显然对我妈的认错态度很满意,出门后还不忘嘱咐我:“回家好好和你妈聊聊。”我点了点头,却在转身那一刻用力地翻了个白眼。我妈拍着我的肩膀,不住地点头:“老师,回家我一定好好教育她。”

⑥走廊的风一阵又一阵地吹过来,我妈一边低着头看成绩单,一边还不忘回头继续对着老师点头哈腰地道别,深秋的风把我妈的头发吹成了一个鸟窝,我妈就那样不发一语地缓慢地走出了教学楼,没有说我一个“不”字。我站在教学楼门口目送着我妈瘦小的背影慢慢地融进翻滚的秋风中,心里像是也被这萧瑟的秋风吹过一般,有些清凉,有些凌乱。

⑦那天晚上放学回家后,我妈依旧没有教训我,甚至做了我最爱吃的排骨。饭桌上,我妈努力地从脸上挤着笑容,不停地给我夹着菜让我多吃点儿。我低着头扒着碗里的饭,悄悄地抬眼去看我妈的脸色,生怕她下一秒爆发会直接把碗甩过来,但她没有。直到最后我吃完饭回了房间,我妈也只是切了一盘水果送进房间里,没教训我也没打骂我。

⑧我以为我妈的气已经消了,这件事也就此翻篇了,整个人开始放松了下来。把妈妈切好的一盘水果吃了个精光后,我开心地爬上了床。

⑨半夜,我尿意难忍,起身上厕所,迷迷糊糊间瞥到妈妈房间里的灯还亮着,用力地挤了两下眼睛,我顺着门缝,努力地向里面观望着——昏暗的床头灯发出橘黄色的光,妈妈低着头,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似的不住地抽泣,肩膀一耸一耸的,泪水一滴一滴地沉重地掉落下来,膝盖上平铺着我的成绩单……

⑩那一瞬间,我只觉得全身的困意都消失了,窗外的月光那么凉,那么亮,妈妈沉甸甸的泪珠打在我的成绩单上,也打在了我的心头,像是刚刚淋过一场瓢泼大雨,我的内心冰冰凉凉的。

⑪我强忍住想冲进屋安慰妈妈的冲动,踮着脚动作缓慢地转身回了房间。

⑫那是我出生十几年来第一次见到妈妈流眼泪,爸爸去外地工作时她没哭,姐姐嫁人时她没哭,又或者她都哭了,只是没让我看见。可是这一天,妈妈的泪水毫无遮掩地暴露在我的眼前,我只觉得胸脯里像是塞了一大团棉花似的,呼吸都变得困难。

⑬第二天起床后,妈妈已经收拾好了情绪,依旧笑容满面,我假装没看见她眼下厚重的黑眼圈,一如往常地吃饭。

⑭从那天之后,我的叛逆期就结束了。我开始无比认真地面对中考,无比勤快地学习。妈妈被叫来学校谈话的次数也慢慢地少了起来。老班对我的改变也惊得目瞪口呆问我怎么突然之间浪子回头了。我笑了笑,没说话。

⑮如果你也曾看到无所不能、无坚不摧的妈妈曾因为你的叛逆一个人在夜里手足无措地默默哭泣,我想,你也会思绪万千,也会于心不忍,也会浪子回头。青春已然成长,我不想再让她受伤了。

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下题。

好雨知时节

陈爱民

    春天来了,春雨淅淅沥沥、沙沙绵绵、洋洋洒洒,仿佛把偌大的江南织在一个清新、活泼、润朗的网里。

    春雨是赶着趟儿来的。连续几天,雨总是不紧不慢地飘着,开始是毛毛雨,看不见,拂在脸上,是丝丝的凉意。接着,雨下得大起来。雨滴落在水面,砸出好看的波纹。过些日子,枯瘦的河流丰腴起来,一座座山从苍翠转为碧翠,再过一阵,那就是葱葱茏茏的景象了。一场春雨一场暖,初春的天空是灰茫茫的神情,到清明时候,明亮的光芒就会四处闪烁。

    雨的滋润,颇有力量,使得那些花啊、草啊不甘落后。昨天,坡上还只是冒出草的短芽毛茸茸的; 今早,草的嫩绿就连成了片。勃勃的生机是挡不住的。

    春雨中最美的风景,还是在田野。雨下得欢,下得勤,柳树的风姿就全在轻轻浅浅的烟雾里了,迷乱着人的眼。紫云英随风起伏,形成的波浪像跳着华尔兹,这是在踩着雨点的节奏布谷在雨里的鸣叫有些低沉,但一直稳健,它们飞得快,一眨眼就到山那边了; 白鹭喜欢做行侠,翅膀抖落水珠,轻轻盈盈起落,仿佛在展示着天生丽质。站在高处望,感觉雨水像被心设计的宏大背景:雨水摇一摇身段,眼前的水墨画就颤悠悠动一下; 雨下得久,这轻灵的幅画就成了大写意,洇向四周,洇向远方。

    一犁好雨伴春来。春耕、春播、春种是一刻也耽误不起的。育秧的活儿完成得早,秧田整理得熨帖光滑,隔成长方形的一块块,秧谷撒下去,被软软的泥含住,秧谷落得不深,过天就蹿出了苗; 为防寒潮,秧谷上铺了一层苔藓,再加盖薄膜。插秧也在加快,男女老少齐阵,唱着山歌比着赛,几天工夫,山沟里亮光光的梯田就青了。

    闹春耕,正在增加很多新内容,尤其是今年,农家有了更多“宝贝”,比如犁田机、旋耕机、插秧机等,大家总结得有些“牛气冲天”:过去春耕靠水牛、黄牛,累啊; 现在舒服啦, “铁牛”“飞牛(无人机)”干活又好又顺溜,痛快! 春雨沁润着田野,扑面而来的,还有滚滚的现代化气息。

雨不会闲着,地里也闲不着。菜园子已经被锄头翻弄了一遍,栽瓜种豆,每家每户忙得不亦乐乎。到谷雨时节,雨会下得很从容,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豌豆等将纷纷挂果,它们较着劲,看谁飞快鼓起来、胖起来、靓起来,热闹得紧。

    “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还等啥呢? 抖擞抖擞筋骨,融入原野,干活去!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03月 02日,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