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 完成下题。

好雨知时节

陈爱民

    春天来了,春雨淅淅沥沥、沙沙绵绵、洋洋洒洒,仿佛把偌大的江南织在一个清新、活泼、润朗的网里。

    春雨是赶着趟儿来的。连续几天,雨总是不紧不慢地飘着,开始是毛毛雨,看不见,拂在脸上,是丝丝的凉意。接着,雨下得大起来。雨滴落在水面,砸出好看的波纹。过些日子,枯瘦的河流丰腴起来,一座座山从苍翠转为碧翠,再过一阵,那就是葱葱茏茏的景象了。一场春雨一场暖,初春的天空是灰茫茫的神情,到清明时候,明亮的光芒就会四处闪烁。

    雨的滋润,颇有力量,使得那些花啊、草啊不甘落后。昨天,坡上还只是冒出草的短芽毛茸茸的; 今早,草的嫩绿就连成了片。勃勃的生机是挡不住的。

    春雨中最美的风景,还是在田野。雨下得欢,下得勤,柳树的风姿就全在轻轻浅浅的烟雾里了,迷乱着人的眼。紫云英随风起伏,形成的波浪像跳着华尔兹,这是在踩着雨点的节奏布谷在雨里的鸣叫有些低沉,但一直稳健,它们飞得快,一眨眼就到山那边了; 白鹭喜欢做行侠,翅膀抖落水珠,轻轻盈盈起落,仿佛在展示着天生丽质。站在高处望,感觉雨水像被心设计的宏大背景:雨水摇一摇身段,眼前的水墨画就颤悠悠动一下; 雨下得久,这轻灵的幅画就成了大写意,洇向四周,洇向远方。

    一犁好雨伴春来。春耕、春播、春种是一刻也耽误不起的。育秧的活儿完成得早,秧田整理得熨帖光滑,隔成长方形的一块块,秧谷撒下去,被软软的泥含住,秧谷落得不深,过天就蹿出了苗; 为防寒潮,秧谷上铺了一层苔藓,再加盖薄膜。插秧也在加快,男女老少齐阵,唱着山歌比着赛,几天工夫,山沟里亮光光的梯田就青了。

    闹春耕,正在增加很多新内容,尤其是今年,农家有了更多“宝贝”,比如犁田机、旋耕机、插秧机等,大家总结得有些“牛气冲天”:过去春耕靠水牛、黄牛,累啊; 现在舒服啦, “铁牛”“飞牛(无人机)”干活又好又顺溜,痛快! 春雨沁润着田野,扑面而来的,还有滚滚的现代化气息。

雨不会闲着,地里也闲不着。菜园子已经被锄头翻弄了一遍,栽瓜种豆,每家每户忙得不亦乐乎。到谷雨时节,雨会下得很从容,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豌豆等将纷纷挂果,它们较着劲,看谁飞快鼓起来、胖起来、靓起来,热闹得紧。

    “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还等啥呢? 抖擞抖擞筋骨,融入原野,干活去!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03月 02日, 有删改。)

(1)、文中“好雨”的“好”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拟人的一项是 ( ) 
A、过些日子,枯瘦的河流丰腴起来,一座座山从苍翠转为碧翠。 B、雨的滋润,颇有力量,使得那些花啊、草啊等不甘落后地生长。 C、布谷在雨里的鸣叫有些低沉,但一直稳健,它们飞得快,一眨眼就到山那边。 D、白鹭喜欢做独行侠,翅膀抖落水珠,轻轻盈盈起落,仿佛在展示着天生丽质。
(3)、品读下列语句,按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

①春天来了,春雨淅淅沥沥、沙沙绵绵、洋洋洒洒,仿佛把偌大的江南织在一个清新、活泼、润朗的网里。(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②秧谷撒下去,被软软的泥含住,秧谷落得不深,过几天就蹿出了苗。(赏析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4)、本文标题引用了杜甫《春夜喜雨》中的诗句,分析本文与杜诗表达的情感有哪些异同?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儿子的礼物
      ①今年春节,我生平第一次收到儿子用自己的劳动报酬买的礼物——一块德芙巧克力,就是我最喜欢却舍不得买的那种,把那块东西放在我手心里时,儿子的表情显现出从未有过的辉煌。
      ②儿子二十岁了,在一个自修大专班读书,钱是他业余打工挣来的。他在一家卡拉OK厅当服务员,从晚上6点干到午夜12点,第二天一早,赶两趟车去学校上课。打工期间,他每晚要打扫三间包房,洗很多茶杯,给客人倒茶送水,递吃递喝,直至深夜。他学会了简单的英语日常用语,能识别和说出各种洋酒的英语名称,还学会了做水果盘。两个月来,他没有向我透一点风,我惟一的感觉就是,他瘦了。
      ③儿子读中学时,用眼下父母们的标准衡量,他要属“不及格”之列:一看电视就来劲,一翻书就打呵欠,一碰上考试就发抖。我对他嚷得最多的是:“看看人家的孩子!父母这辈子不指望享你的福,你总要自立于社会吧!”每听到这样的话,儿子低头不语。现在回想,在这“激将”的后面实际是在发泄当父母的心里的不平衡。捧着儿子的礼物,心不由地轻轻发痛,那么多冷言冷语,他全以宽容和理解消化了,没有怨怪,没有疏远,只是悄悄地给了我一份证明。
      ④对母亲来说,儿子送一块巧克力抑或一幢房子,在意义上没有区别。他的爸爸、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也都分别收到一份小小的惊喜。每位亲人的爱好他都点点滴滴想到了,真是难为了他的细心和周到。儿子从小性格宽厚,待人真诚,做事勤快,动手能力强……这些优点,过去我忽略了,或者说漠视了,因为学校的成绩单上不记分数。
      ⑤我感谢社会在他第一次迈出脚时就给予他一个成功,并肯定他立足社会的能力,这对一个成绩单上留下失败记录的年轻人来说,足以撑起他一生的自信。
      ⑥也许,这才是他给我的最好礼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鲍尔吉·原野

       ①藤不是树,不是根,又似根似树。树直立,根在地下爬行。藤选择做一根藤,是植物里的龙蛇。

       ②藤想去一切地方。它想知道泉水从什么地方流出,野果边上有没有刺猬的洞。藤从悬崖爬上爬下,把阵线搞乱。没有哪一棵树像藤这么胡闹。树像士兵一样站在哨位,一辈子没往前走过一步。

       ③藤直不起腰,它需要挂在什么东西上。藤做的事情叫作借力。它认为所有的地方都是肩膀。它拍过石头、树和草的肩膀,然后向上爬。藤好奇心重,想知道高处有什么,想知道高处的高处还有什么,藤编织了森林里的蛛网。

       ④藤被庄子的故事吓住了:树越成材越近刀斧,树一旦丰厚挺直就成了床,供人坐榻,成了桌椅板凳和皇帝的案子。树不读书也被迫充当书架。藤是明白人,“材”勾连着“用”。树成了材也不过是大立柜,变成夹肉的筷子自己却吃不着。藤以不材自喜,它要做一个山野流浪汉,东奔西走,居无定所,就这么办了。

       ⑤藤不开花,它情愿寒伧,像穿褐色雨衣的药农。在雨里,藤的衣衫像石头一样黑湿黏滑,不开花。植物开花只是一个富贵的梦想。花开过,花瓣被风撤走,被流水偷走。花记不住自己到底有几个花瓣。开花的树多少有一些矜持,像做家务的男人,更像粉墨面世的梅兰芳。藤没有开花的基因,这不算什么,不开就不开。藤假如开了花,必定妖邪,像身怀杂种的茨岗女人。藤把开花的力量变成皮革般的纤维,坚韧不拔。

       ⑥日本这个地方国小藤多。他们建立户籍制度时国人无姓,阿三阿四。官令民有姓,民取“田、山、松、井”等山野事物作姓,缀以状态助词“中、上、间、下”,也有“藤”。藤野、佐藤不是一根藤。山多藤就多,平地有草没有藤。日本的藤是造床材料、造桥材料,藤条抽人人疼。

       ⑦中国的文人画里,写藤见到笔墨功夫。毛笔先天适合写藤,藤之老劲虬顽,以墨之滞迟枯涩应对之。黄宾虹说,笔做什么?分明;墨作什么?融洽。黄宾虹把笔墨最上境界称为“融洽分明”。他的画语录常说笔法,笔分八面是黄宾虹的标志性言论,但他的画最好的地方仍在墨法,茂朴华滋显示黄墨的神力。有画家研究黄宾虹一辈子,不知他作哪一种皴法。我说黄宾虹山水无皴法。他问是何法,我说不告诉你。画藤也无皴,见清楚笔法,所谓线。朱耷画荷茎与藤何其相似,只是墨性不同。毛笔的线——齐白石称运笔要迟,石鲁的线却飞快——在画藤时显出疾徐枯润,显示毛笔的霸蛮,齐白石说毛笔可夺天工。一般画家不画藤,也画不了藤,怕别人说他在画蛇或画井绳。徐渭是墨藤祖先,其藤怒而刚烈。齐白石的藤显露金石章法。藤在文人画里上了厅堂,化大野为大文。文人画的藤叛逆,臣服朝廷的人肯定不画藤。藤在笔墨之间不止纠结,是不求纠结,纠结自来。大师的墨藤肚子里有火,是身在江湖不屑江湖,是好纸好墨,是不皴,是仿家画不来的黑道道。藤是国画里的美人。

       ⑧就这样,艺术远离着生活。在所谓“生活”里,藤变成屁股下的椅子,被屁熏得油汪汪的黄。藤是蛮人孟获的盾,是西南少数民族孩子上学路过的桥梁,是供养苔藓、昆虫的共生体。森林里,藤比树烂得慢,它属于筋一类炖不烂的东西。藤是高加索山民采野蜂蜜的梯子,它见过无数采蜜人摔进山谷。

                                                                                                                                                                                                             (文段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株海棠

       ①那年,我们办公室搬迁,该搬的东西基本上都在新办公室就位,最后只剩下一盆海棠,同科室的小李气喘吁吁地搬着它,站在新办公室门口说:“这盆海棠放哪?”科长急忙用手指着我的办公桌,应声道:“就放在窗下三惠办公桌头吧。”于是,这株海棠便经常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我默默瞥一眼那株大叶海棠,又矮又小又瘦,盆中的黑土脏兮兮的,叶片皆是星星点点的麻脸,从未见它开过花,像一棵山涧里的野蒿,留它何用?扔掉算了,我不愿经常在眼前看到它那猥琐的形象,令人心里不舒服,但领导喜爱,只好听其摆布了。

       ③我想起古代名士却偏爱海棠,宋人苏东坡描述:“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装。”还有诗句赞道:“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金人元好问也有诗句吟道:“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他们把海棠描绘得如此高雅,让我费解。

       ④冬去春来,在我桌边的那株海棠疯长起来,进入初夏竟超出办公桌半米高。好像天天都在变,叶子又肥又大又嫩又绿,颜色由浅变深,生机勃勃,这使我对它有了好感。

       ⑤某日,我心里颇烦,默默坐于办公桌旁,紧蹙眉头,透过宽大的玻璃窗口,仰望窗外那蓝天高空,飘荡着的几朵白云,在缓缓变化着不规则的形状。良久,收回目光,便不由自主地把视线落在面前那株大叶海棠上,细观之,发现它的茎、叶、花都很奇特,心里不禁一颤,原来海棠竟然这么美呀!

       ⑥那株静静伫立的海棠,主茎有拇指粗,像青竹节似的。茎节处有小毛刺儿,并生发出许多幼嫩的枝杈,有长有短。主茎像一根支柱,支撑着那枝杈上宽大繁茂的叶子。这些叶子肥大而奇特,中间凹陷,勺子似的,正面呈深绿色,背面呈朱红色,如同天上的红云。叶子边缘有毛茸茸的如发丝细的小锯齿。轻轻扒开叶子,叶下隐藏着一朵朵红得像胭脂的小花,层层叠叠,簇拥在一起,似花环套花环,形成一个鲜艳的大花球。花瓣如同压扁的小山桃,又像少女染红的手指甲。嫩黄色的花蕊,包裹在花瓣中间,含而不露。朵朵盛开的鲜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它默默地隐藏在海棠叶下,不愿炫耀自己。由这些花点缀出的整株海棠,漂亮极了,这不由让我想起词人李清照的词句:“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⑦我终于明白那些古人钟爱海棠的情结,明白了科长为什么不让丢掉那盆海棠的原因。原来,它竟是如此之艳丽,如此之娇媚,这不得不使我改变对海棠的看法了。从此,我精心养护这株海棠,使它枝繁叶茂、鲜花常开,使它为我们的办公室增添一份生机和春意。

       ⑧后来每当我细细观赏这株海棠时,心里就有一番感慨,假如当初很讨厌它,把它扔掉,或挪走,或让它干枯而死,那我很难改变对海棠的看法,或永远不会发现它的美;再如每人都像我这样,老是带着对事物最初的判断眼光去审视一切,那我们的生活将会是怎样的呢?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最温暖的墙

       ①我的朋友是一位中学教师,她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她要经常与粉笔打交道。当粉笔灰尘雪花一样把她的世界装点得银装素裹的同时,也悄然腐蚀着她手指。

       ②到了冬天,天冷的时候,她的手指常常被冻裂了,一堂课板书下来,疼痛不已。上课前擦的润肤抽,不到几分钟的时间就被粉笔灰吸得一干二净。为了减轻疼痛,下课后她经常用热水袋焐住冰凉疼痛的手指。

       ③有一堂课,她需要板书一黑板的内容,写到一半的时候,她手上的裂口流出很多血,染红了手中的粉笔。坐在前排细心的学生发现了老师手上的血。那点点血迹像梅花一样,竞将白色的粉笔点缀得分外引人注目。

       ④她拿出纸擦掉手上的血,继续书写。不专心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

话。教室里安静极了,只听见粉笔头在黑板上轻轻发出的沙沙声,就像秋天的叶子,一片一片凋落在草地上发出的轻微声音。

       ⑤第二天上课,她一走进教室,发现学生们的眼神和往常不一样,有一种期待、一种激动,那种神情意味深长,就像捉迷藏的孩子希望自己的秘密不被人发现。班长喊起立,全班学生向老师问好,他们并没有把目光放在老师身上,眼睛全盯着讲台上的粉笔盒。这让她感到很蹊跷,莫非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当她从粉笔盒里拿出粉笔准备书写时才发现,那些粉笔整整齐齐全部穿上了外套,一根根粉笔被五颜六色的彩纸裹了起来,像花园里多彩的花枝。

       ⑥老师以为学生们是开玩笑的,准备撕掉包裹粉笔的彩纸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老师先不要撕,请先看看那些字!那纸上有字!

       ⑦细看纸上,密密麻麻写着:“老师,天冷了,我们看到你板书时手上流血,就用纸把粉笔。包起来。这样你写字时手就不会疼了!”在那些粉笔中有一支很特别,没有包纸,被一个硬壳的彩色笔筒包着。拿起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已经用尽,可以随意拧着伸缩的唇膏筒!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独特创意啊!这些纯真的孩子,把母亲用来化妆的唇膏筒也给拿来了。

       ⑧几十双眼睛盯着老师。她的眼睛湿润了,泪水像地下泉水,慢慢地涌了出来。她微笑着向学生道谢。转过身,书写。粉笔灰像雪花一样飘落,竟在这寒冬的教室显得格外的婆娑和妩媚,弥散着温馨。握着那细细的粉笔,她感觉握着的不是一支粉笔,而是一双双温暖的小手,一支支有力的橹桨,在爱的海洋里划呀划。他们用薄薄的一张纸,在寒冬,给老师筑起了一堵最温暖的墙。此刻,她的心里涌动着一种说不出的力量。她知道,那些孩子的心,像细微的炭火一样,默默燃烧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朵单眼皮儿的花

朱成玉

    ①花儿从出生起就没有见过爸爸。每次向妈妈问起爸爸的时候,妈妈情绪总是很激动。后来从邻居处得知,爸爸和一个年轻漂亮的“小妖精”好了,就不要她和妈妈了。听到这些,她那小小的心结了霜,就像秋寒中的一朵小花儿,弥漫着一圈忧伤的雾霭。从那以后,花儿不再向妈妈问起爸爸,如果不小心将话题绕到这上面,她也赶紧岔开。

    ②花儿心疼妈妈的辛苦,尽量多干一些家务,除此之外,她全部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因为每次只有拿出成绩单给妈妈看的时候,才能看到妈妈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脸。

    ③“妈妈多好看啊,大酒窝,还有双眼皮儿。”每每这个时候,她总在心底不自觉地想。

    ④“妈妈,怎么你是双眼皮儿,我却是单眼皮儿呢。单眼皮儿不好看,我想要双眼皮儿。”

    ⑤“宝贝,还没到时候呢,你现在啊,就像是还没有完全发育好的花朵,等你大了,自然就有双眼皮了。不管是随我,还是随你爸爸,你都应该是双眼皮的。”妈妈还是不自觉地提到了爸爸,那一刻,她们彼此望了一眼,愣了一下,继而心照不宣地绕过去。尽管如此,花儿的心还是被一股小冷风猛地抽打了一下。

    ⑥在大街上,饭店的橱窗里,总能看到一些爸爸妈妈领着孩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情景,这时候她就会呆呆地望着,心底又流了泪。如果有爸爸在,她该多么幸福啊。现在,她孤单地站在那里,薄薄的,像一片叶子,就算是大热天,也打着冷战。

    ⑦转眼就上初中了,花儿仍旧还是单眼皮儿。

    ⑧一次作文的题目是“我的父亲”,她难住了。她终没有落下一个字,空空的白纸像一片雪地,没有一个脚印,只有一个大大的泪痕。老师是个细心的人,她望着花儿的稿纸,抚摸着那滴泪痕,她想,花儿一定是个伤心的孩子。

    ⑨“我不敢相信,这个作文能难住你。”在办公室,老师问花儿。花儿眼圈红红地说,从小就没见过爸爸,不知道爸爸的样子。是啊,其他的或许可以杜撰,可是这个爸爸却无法虚构。老师把哭泣着的花儿紧紧抱在怀里,不停地摩挲着她的头,老师是打心眼里疼爱着乖巧的花儿。

    ⑩一次开班会,主题是“孝敬父母”。那天,教室里气氛热烈,孩子们纷纷谈论着自己的爸爸妈妈,讲自己在家里和爸爸妈妈相处的情形,只有花儿,始终低着头,一言不发,她害怕同学们问她关于爸爸的话题。父母是孩子的两个翅膀,而她只有一个,所以飞得很笨拙,很难看。可是终究还是没有躲过,老师点了她的名字。她嗫嚅着,不说话。“别怕,孩子,说吧。”老师不停地鼓励着她。她想不明白,老师为什么非要和她过不去,非要在同学面前揭她的短呢!

    ⑪ “我没有爸爸,只有妈妈。”她鼓足了勇气说道,“所以我会更好地孝敬妈妈。”

    ⑫ 教室里先是静了一下,然后就喧哗起来,她看到同学们脸上既有同情又有鄙夷的神色。

    ⑬ “同学们,”老师说道,“花儿同学虽然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但是她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她一样可以成为一朵饱满的花儿,尽管暂时还是单眼皮儿。”同学们都被逗笑了。她也笑了,从小到大第一次如此纵情彻底地笑。

    ⑭ 那天晚上,她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才知道,原来,单眼皮儿的花,也可以成为天底下最美丽的花儿,只要你肯走出阴霾。妈妈、老师、同学……多么密集的阳光啊,呼啦啦的一下子围上来,张着柔软的触手,一寸一寸暖我……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