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父母的心》同步训练

对本单元课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背影》通篇写父亲关心爱护儿子,儿子感激思念父亲,但像“关心”“爱护”“感激”这一类抽象现成的字眼却一个也没有用,更没有华丽的词藻。 B、《慈母情深》略写母亲的工作环境、劳动场景,因为这部分内容对表现人物的情感、思想、品性以及文章主题没有太大的作用。 C、《父母的心》一文的作者好像有意回避直接表述感情,全文除了开头有一些人物衣着和场景的描写外,几乎没有渲染,基本上是简洁的叙述。 D、《金色花》这首诗用充满童稚的想象,细腻地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含蓄巧妙地表达了孩子一刻不离妈妈的难舍难分的深厚感情。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获诺奖之前的马尔克斯

鲁先圣

      ①2014年的4月18日,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87岁的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去世。马尔克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西班牙语的作家之一,因其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而享誉世界文坛,《百年孤独》曾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翻译成中文的《百年孤独》对中国作家产生很大影响,包括莫言、贾平凹和韩少功等都从中获益,并助推寻根文学和故乡书写热。

      ②马尔克斯年轻时供职于一家报社,他因为撰写了一篇揭露海军走私的新闻引火烧身,不得不狼狈逃窜,亡命巴黎。

      ③他穷困落魄,举目无亲,在巴黎拉丁区的贫民窟里游荡。他没有工作,一人不识,一文不名,更糟糕的是他不懂法语。他白天到街道上和巷子里拣一些空酒瓶或旧报纸,以换取少量的食物充饥。夜晚就住宿在一家名字为弗兰德的旅馆里。他没有钱支付旅馆的押金,旅馆的老板拉克鲁瓦夫妇,就勉强给他找了一个楼梯下面刚刚放下一张床的储藏室,让他暂时居住。拉克鲁瓦夫妇是一对很善良的人,他们知道马尔克斯根本交不上房钱,任由他徒托空言、赖着不走。而且,这对夫妇,每当看到马尔克斯出去转了半天却空手而归的时候,总是会拿一个面包给他。

      ④但是,拉克鲁瓦夫妇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落魄至极,穷困得连吃饭睡觉都解决不了的流浪汉,在他们免费提供的楼梯间里,正思索着伟大的巨著《百年孤独》。1967年,马尔克斯在巴黎的流浪岁月里,在极度困境的生活境遇中,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完成了他的《百年孤独》。他因此而一夜成名。

      ⑤在当时,极其潦倒窘迫的马尔克斯写完《百年孤独》之后,就连把书稿邮寄到出版社的钱都没有。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凑起来只有53比索,可是邮寄整部书稿的邮费需要82比索。他为此只给出版社邮寄了一半书稿,因为忙乱,还是先邮寄的后半部。出版社收到半部书稿之后,知道了情况,赶快先预支了一些稿酬,前半部书稿才得以邮寄。

      ⑥1982年以后的一天,已经获得了诺奖,身处巴黎五星级宾馆的马尔克斯突然想起了拉克鲁瓦夫妇。他决定去偿还欠人家多年的房钱。当马尔克斯突然出现在拉丁区的弗兰德旅馆的时候,拉克鲁瓦夫妇一脸茫然,怎么也无法将眼前这位西装革履、彬彬有礼的绅士,同曾经居住在楼梯间的流浪汉联系起来。马尔克斯煞费苦心了一番工夫,才让这对善良的夫妇相信了自己,并收下了他的欠款。

      ⑦生活总是给我们开着这样的玩笑:你不要轻易地蔑视一个潦倒的人,因为他眼前的落魄,可能就是他人生黎明前的黑暗,说不定哪一天他就会光芒万丈。

(选自《大众日报》,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云计算

钟华

       ①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云计算被视为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的核心,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②云计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用户不用再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麻烦。很多人觉得数据只有保存在自己的电脑里才最安全,其实不然。你的电脑可能会因为自己不小心而被损坏,或者被病毒攻击导致硬盘数据无法恢复,不法之徒则可能利用接触你电脑的机会窃取你的数据。据报道日本核能机构电脑因为感染病毒,导致大量数据外泄。反之,当你的文档保存在类似Google Docs的网络服务上,你就再也不用担心数据的丢失或损坏。因为在“云”的另一端,有全世界最先进的数据中心来帮你保存数据,有全世界最专业的团队来帮你管理信息。

       ③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最低,使用起来也最方便。你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有一个你喜欢的浏览器,你要做的就是在浏览器中键入URL,然后尽情享受云计算带给你的无限乐趣。你可以在浏览器中直接编辑存储在“云”的另一端的文档,可以随时与朋友分享信息。因为在“云”的另一端,有专业人员帮你维护硬件,帮你安装和升级软件,帮你防范病毒和各类网络攻击,帮你做你以前在个人电脑上所做的一切。

       ④云计算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不同设备的数据同步方法种类繁多,操作复杂,要在这许多不同的设备之间保存和维护最新的一份联系人信息,你必须为此付出难以计数的时间和精力。这时,你使用云计算就会让一切变得简单。在云计算的网络应用模式中,数据只有一份,保存在“云”的另一端,你的所有电子设备只需要连接互联网,就可以同时访问和使用同一份数据。你可以在任何地方用任何一台电脑找到某个朋友的电子邮件地址,可以在任何一部手机上直接拨通朋友的电话号码。

       ⑤云计算为我们使用网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作为一种最能体现互联网精神的计算模型,云计算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将从多个方面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阅读下文,完成下来了各题。

世界上最柔软的路

       ①参加了一个助学公益活动,我认识了那位山村女教师。

       ②女教师三十多岁,清秀的脸上带着几分腼腆,一说话脸就红,像山里入秋的枫叶。谈话中知道她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主动请缨,去了一所很偏僻的山村小学。众人在感叹钦佩的同时,问她为何能坚守这么多年?她说,也曾动摇过。当初选择去偏僻山区,是被电影《凤凰琴》中扎根山区的美丽女教师感动了。她觉得自己就是电影中女教师的影子。于是,那年枫叶泛红的时候,她来到了这所大山深处的小学。

       ③所谓学校,无非就是三间简陋的屋子,三十多个学生,一个黄土地操场,操场上一杆褪色的国旗。学校的教师除了她,就只有一位老校长﹣﹣这与《凤凰琴》的场景惊人的相似。山里的风景是美的,山里的人们可亲。谁家有了好吃的,都会让孩子拉她去家里。学生们都很懂事,也喜欢黏在她身边。乡亲们就像她的亲人,即便自己几乎和外界失去联系,她仍很满足。

       ④直到第三年,她回城参加同学会,才强烈感觉到自己落伍了。无论是服装打扮,还是言谈举止,连一直以来坚守的信念,在别人讶异不解的眼神里都变得毫无底气。同学问她,难道你要在山里呆一辈子?轻轻的一句话,却重重地落在她的心上,一直沉到心底。

       ⑤走,还是留?【A】从那以后,两种选择就像两股缠绕在一起的乱麻,一直纠结在她心里,无从解脱。朋友苦口婆心劝告,父母老泪纵横哀求,现实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太多。一次次,父母和着眼泪的话语就像汹涌的潮水,把她一直以来坚固的心堤冲垮了。

       ⑥终于,她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回城。她向一直关心自己的老校长说出了这个决定。老人吧嗒吧嗒地抽着烟,沉默了片刻,说,妮啊,你是该回去了,都三年了,我们不能耽误你一辈子……不到一天,村里的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B】孩子们围着她,仰着小脸,拉着拽着,哭着让她不要走。

       ⑦临走前一晚,屋外响起烈烈的风声。不一会儿,大雨倾盆,噼哩啪啦的雨点砸在窗棂上。她一夜未眠,脑海里浮现的满是白天孩子们哭花的泪脸。

       ⑧天终于还是亮了。屋外的小院里挤满了人,全村的女人都来了。张奶奶拿来了煮熟的鸡蛋,李婶端来了热腾腾的手擀面,王大娘提来了一篮子核桃……她泪光涟涟,被众人拥着出了院门,发现院前泥泞的土路铺上了一层厚厚软软的黄沙。泪眼望去,村里的男人们正在前方赶着用沙铺路,用小车推,用铁锨铲……全村的男人都来了,还有她的学生。

       ⑨老校长走过来,说,妮啊,今天你走,我们也没能为你做什么,就修修路,铺点沙,你能好走些。

       ⑩那天,大伙儿一直将黄沙路铺到山外。她的泪也一直流到山外。

       ⑪故事的结局是,第三天,她又回来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乡亲们惊喜的招呼声里,在孩子们震耳的欢呼声中,她又踏着那条乡亲们用心为她铺的路,回来了。她也要为乡亲们用心去铺一条路,一条让孩子们踩着坚实的步子,走出大山,去到外面世界的路。

       ⑫那次活动以后,我便时常想起那位山村女教师,想起那个铺路的故事。我想,那一定是世界上最柔软的路。

(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孙子的麦收

王旭

       乌云从南面的天空急急地飞过来,眼看就到头顶上了,大老刘急忙抱起塑料布往麦场里跑,今天收的麦子,不能被雨水冲了。

       电话响了。谁的电话?真是添乱。哦,是儿子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工作,成了家,有了孩子。

       “爷……”

       “哎……是孙子哟。”大老刘心里灌了蜜,劳累顿时全散了。

       “我今天收麦了!”孙子高兴地喊。

       大老刘一听,恁小的孩子能收麦?上哪收麦?城里有麦子?收麦是很累人的活计,时间紧,天热,活计重,活计脏,一个麦收等于两个秋收,人们说“一麦两秋”就是说收麦活重。大太阳底下如火烤,麦秸上有一层厚厚的灰,手一动,灰便飞起来。还有小蠓虫子围着头飞来飞去,直打脸,往鼻子嘴里钻。

       “你——收麦?累不累?”“一点也不累。好玩着呢!”

       好玩?收麦子好玩?割麦时要蹲在熟透的麦子边,蹲累了,跪地上,跪累了,坐地上,一点点地往前欠着身子,一把一镰才割四指远,一天也就割亩把地。一天下来,浑身是灰,往床上一躺,像散了架子。

       “今天我和爸妈一起去体验农家乐了,妈妈还给我买了一身运动装,我穿上可好看了。带上饮料,我最爱喝的。”

       “这不是旅游吗?”

       “差不多,你猜我割了多少麦子?”

       这一问难住大老刘了,孙子一天能割多少麦子呢?半亩不能,有一间房子大的一片儿就不少了。他想着。

       “猜不到吧。我割了二百六十棵麦子!”孙子很有成就感。

       天哪,孙子能用棵来统计割麦的数量!

       “割那么多,累吗?”大老刘算是明白了,孙子是玩,不是收麦子。

       “不累!妈妈一边给我打着伞,一边给我拿饮料,一会儿喂我一口,一会儿给我擦擦汗;爸爸接我割的麦子,我割一棵,爸爸计一棵,一共二百六十棵!”

       大老刘没有回话,只“噢”了一声。

       “爷,唐诗错了!就那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咋错了?”大老刘心里一疼,像是被谁狠狠地砸了一下,赶紧问。

       “我觉得,收麦一点也不辛苦啊!我把麦棵交给加工人员,他给我打了二万零五十八粒麦子,可是哪有一点辛苦啊?所以‘粒粒皆辛苦’错了!”

       乌云遮蔽了天空,远处传来了雷声。

       大老刘愣了半天 , 才说:“明天你回来帮爷爷割麦子吧。”

       第二天,艳阳高照,真是麦收的好天气!大老刘只带了孙子一个人下了田。只一会儿工夫,孙子就脸色潮红,汗珠直滴,动作也慢了下来,开始用求救的眼光看向爷爷。大老刘什么话也没说。孙子越割越慢,终于割不动了。大老刘指着孙子割下的麦子说:“你数一数,今天你割了多少粒麦子?”孙子看着自己浑身湿透的衣服和那割下的一点点麦子,一下子呆住了……

       一进门,孙子就累得瘫倒在地上,苦着脸说:“真是‘粒粒皆辛苦’啊……”看着孩子疲劳的样子,爸爸妈妈噌的一下脸红了,大老刘却高兴地笑了。

(选自2016年第7期《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洒满阳光的晒谷场

洪忠佩

①稻田收割谢幕,便迎来了晒场的开场。

②等母亲用筐箩把稻谷担到晒场时,晒场上已经很热闹了。通常,像担谷这些重体力的事,在村里都是男人做。可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这些活儿就只能落在母亲肩上。

③割禾抢时,晒谷抢天。此刻,村里人一个个在晒场上忙得不亦乐乎。和我年龄相仿的少年也不闲着,扛扫帚,扛谷耙。

④一床一床的晒篁①铺展开来,如划了线般整齐。晒篁是篾片编织的,铺开的面积有两块露天电影幕布拼接起来大小。家家户户将筐箩里的稻谷倒在晒蕈上,用谷耙呼啦呼啦地耙开耙匀,整个晒场在阳光下,似是淌金一样。母亲站在晒篁边,一手攥住筒箩②的箩沿,一手使劲拍着箩底,生怕还有稻谷粘在筒箩之中。

⑤晒场在土墩上,地势高于平地。晒场上没有遮挡,即便有草帽遮住头顶上的阳光,也挡不住无处不在的燥热。倚在风车边,我忙不迭地把筐箩倒过来,底朝天,再叠上两只,这样就有了短暂的阴凉处。

⑥午后阳光明晃晃地刺眼。偏偏母亲在这个时候要我和她一起去晒场耙谷翻晒。我晒蒿了,想悄悄溜走,结果被母亲拦住。她抚着我的头说∶ "眼下农忙,你去看看村里哪个小孩不帮父母搭把手?"

⑦看到母亲满头大汗,我没有作声。

⑧尽管民谚说,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但母亲还是交代我用谷耙去翻晒,上午、中午、下午各一次。至于稻谷是否晒得干燥,全凭母亲的经验。接近傍晚时,母亲会从晒箅里抓一小撮稻谷,放在掌心搓一搓,接着拿起一粒放进嘴里,"咔嚓"一声把谷粒咬碎,只见她满意地笑道∶"晒干了,饱满着呢。"

⑨呼呼呼,风车迎风转动。母亲身材瘦小,需要跳起脚尖,才能把链箩里的稻谷倒进风车的漏斗里。风车过滤掉混在稻谷中的稗子与杂质。母亲捶着腰说∶"今年接春接得好,冷浆田里收成好。忙点累点算什么,有收有晒就是好日子。""

⑩蓉色里,炊烟在鳞瓦的屋顶上升起,母亲还要忙着把晒干的稻谷归仓。

⑪这一夜,母亲再辛苦也要炒上一锅谷花。随着灶里的柴火燃起,铁锅的温度升了上来,母亲用木铲铲些稻谷倒在锅里爆炒,像变戏法似的,就有了一锅爆谷花。然后,用竹筛筛去谷壳,加上一勺红著糖,抑或蜂蜜,那种香甜足以让一家老少暖心。

⑫翌日清晨,雾霭在山间缘绕,村里鸡犬相闻,又是一天村庄生活的开始。母亲比啁啾的乌儿还早。她在菜园里已经摘了一篮豆角,说是趁天气晴好赶着去焯水晒。

⑬一个晒场,盛放着一个村庄。在山里村庄,晒场宽阔、平整。一年四季,轮番晒出的,不仅是稻谷,还有油茶籽、豆角、辣椒、黄豆……夜晚,偶尔也有露天电影和戏班登场。乡亲在晒场上一边看戏一边聊天……

⑭一晃,过去好些年了。那些年,田野与晒场不仅磨砺了我的肩膀和耐力,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一那一家一户的炊烟,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

⑮梯田中的有机稻谷,金灿灿的,又将迎来一年的丰收季。我仿佛闻到了田野收割的气息,以及稻谷与阳光的味道。刹那间,家乡田野与晒场上经年的往事奔涌而来。母亲笑着说∶"九成开镰,十成进仓。有梦想,就有奔头。"农家田地上的事物,收藏的都是满满的阳光。

(文章有删减)

注∶①晒篁∶农户用于凉晒农产品的竹席。②筐箩∶用竹篾或柳条类枝干编成的一种盛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