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日出》同步练习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但是,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不过,那既不是在高山之巅,也不是在大海之滨,而是从国外向祖国飞航的飞机飞临的万仞高空上。现在想起,我还不能不为那奇幻的景色而惊异。是在我没有一点准备、一丝预料的时刻,宇宙便把它那无与伦比的光华、丰彩,全部展现在我的眼前了。当飞机起飞时,下面还是黑沉沉的浓夜,上空却已游动着一线微明,它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一片清冷的淡蓝色晨曦,晨曦上面高悬着一颗明亮的启明星。飞机不断向上飞翔,愈升愈高,也不知穿过多少云层,远远抛开那黑沉沉的地面。飞机好象唯恐惊醒人们的安眠,马达声特别轻柔,两翼非常平稳。这时间,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象一片红云了,象一片红海了。暗红色的光发亮了,它向天穹上展开,把夜空愈抬愈远,而且把它们映红了。下面呢?却还象苍莽的大陆一样,黑色无边。这是晨光与黑夜交替的时刻,这是即将过去的世界与即将到来的世界交替的时刻。你乍看上去,黑夜还似乎强大无边,可是一转眼,清冷的晨曦变为磁蓝色的光芒。原来的红海上簇拥出一堆堆墨蓝色云霞。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象一支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然后在几条墨蓝色云霞的隙缝里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开始我很惊奇,不知这是什么?再一看,几个小片冲破云霞,密接起来,溶合起来,飞跃而出,原来是太阳出来了。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璃红了,机舱座里第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这时一切一切都宁静极了,宁静极了。整个宇宙就象刚诞生过婴儿的母亲一样温柔、安静,充满清新、幸福之感。再向下看,云层象灰色急流,在滚滚流开,好让光线投到大地上去,使整个世界大放光明。我靠在软椅上睡熟了。醒来时我们的飞机正平平稳稳,自由自在,向我的亲爱的祖国、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航行。黎明时刻的种种红色、灰色、黛色、蓝色,都不见了,只有上下天空,一碧万顷,空中的一些云朵,闪着银光,象小孩子的笑脸。这时,我深切感到这个光彩夺目的黎明,正是新中国瑰丽的景象;我忘掉了为这一次看到日出奇景而高兴,而喜悦,我却进入一种庄严的思索,我在体会着“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最优美、最深刻的含意。

(1)、用一句话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刘白羽描写的日出图的观察角度和观察季节分别是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
        ① 这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每天忙碌的人熙熙攘攘。八点三十分。装满乘客的地铁缓缓起动,向下一个站点驶去。
        ② 当列车行驶到两个站点中间地段时,突然一片漆黑,车也慢慢停下来。车厢里的人一下像炸了锅似的,乱哄哄的如同马蜂窝从树上到地下。有人大声骂司机:“真是个笨蛋!”也有人 说:“养你们这些人有什么用,简直是一群废物。”
        ③司机解释道:“突然停电,这是一次意外事故,我马上与调度中心联系。”司机在黑暗中摸出手机,拨完号码后没有任何信号。
        ④这是一次意外停电,波及全市。始料不及的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停电搞蒙了,通讯中断,交通阻塞,整座城市近乎瘫痪。地铁里的人如同无头苍蝇,纷纷掏出手机与外界联系,却都没有信号。有人用打火机照亮,得到片刻的安慰。女人哄着不断哇哇哭叫的孩子。有人说:“我好不容易找到这份工作,迟到会被炒鱿鱼的。”有人说:“我与客商约好,签一份额为三百万元的合同,失约可能会使合同泡汤的。”也有人说:“等出去了,一定要起诉地铁公司。”黑暗像一只无情的大手,捏得人喘不过气来。哭声、骂声、叹息声不绝于耳。有人说:“等一等吧,地上的人不会不管我们的。”
         ⑤突然,黑暗中传出一个女孩稚嫩的声音:“妈妈,太阳落山了!”妈妈说:“宝贝,乖,天黑了,宝宝睡觉觉……”妈妈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大家静静地听着,情绪渐渐地稳定下来,各自想着心事。
        ⑥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我心脏病犯了,没带药,谁有急救药……”旁边的人就问:“谁有药?”人们开始纷纷问着,一个接一个往下传。终于有人说:“我有。”接下来就听到急急忙忙的翻找声。
        ⑦“找到了!找到了!”那人边说边把小药瓶递给挨着他的人,这人接过药瓶又传。递给下一个人。没有人组织,药瓶却像接力棒那样被有序地传递着。
        ⑧“唉呀!”一声惊叫,药瓶不知传到谁的手里时不慎掉在地上,那人急忙俯下身在地上摸,整个车厢的人都俯下身在地上摸,仿佛药瓶会在黑暗中流窜到车厢的任何一个角落。终于有人说找到了,把药瓶又传下去。有过落地的教训,接药瓶的手就格外认真。药瓶很快就传到病人手里。黑暗中,不知是谁递过一瓶水,病人吃完药安静了下来。
         ⑨不知又过了多长时间,与外界还是没有一丝联络。有人提议往下一出站口走,立即有人响应,有人用打火机把自己的衣服点着了照明。立即有人大声喊:“快灭掉,烟能使人窒息!万一引起火灾一个人也别想跑掉!”几个人手忙脚乱地把火扑灭了。刹那间,光明消失了,重新又回到黑暗的深渊。人们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憎恨黑暗,也没有过像今天我们渴望光明。
         ⑩这时,有一个大声喊道:“大家手牵手跟我走!”
         ⑾话音刚落,人们就主动地手拉着手排成了长队。那人又问:“有没有没牵手的?”当确认都牵好手后,那人就带头向下一出站口走去。黑暗中,那带头的人不时被绊倒,但他爬起来再走,不知摔了多少跤。后面的人有条不紊地跟着,没人说话,只有脚步声。
         ⑿人们终于从黑暗的地铁中走出来了,领头的人衣服刮破了,脸和手都碰出了血。更让人意外的是,人们发现,领头的这个人竟然是个盲人。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真诚才能动人

王章材

       ①《庄子》中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在与人沟通中,真诚应该是我们坚守的原则。

       ②何炅与汪涵同为湖南卫视的著名主持人,关于两人的“一哥”之争持续多年。为宣传导演处女作《栀子花开》,何炅亮相《天天向上》。心直口快的欧弟抛出“到底谁是一哥”的话题。汪涵幽默地说:“当何老师是‘一哥’的时候,我是一休哥;后来,因为我年纪大的原因,他是‘一哥’,我是大哥。如今,何老师早已不再拘泥于电视荧屏,他导演的电影《栀子花开》即将在全国上映,他已经走向了更大的银幕。”听完汪涵的回答,何炅感动地说:“其实,每次看到汪涵有精彩表现的时候,大家都说他表现得比我好,我也会很在意。但我觉得要有一个努力的目标、一个竞争对象,这些都是提醒和鞭策。”话毕,两人拥抱在一起。

       ③英国文学之父乔叟说:“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汪涵真诚地肯定了何炅取得的成绩,并且巧妙地回答了“到底谁是一哥”之问。何炅则把汪涵当做自己努力的目标,两个人的话没有虚假的客套和恭维,真诚地夸赞对方,彼此相惜不相轻,让人看到了他们的人格魅力。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只有你真诚地向别人敞开心扉,别人才会真心待你。

       ④战国时,魏国国君魏文侯曾经登门拜访段干木,段干木却避而不见越墙逃走。此后,魏文侯每次乘车路过段干木家门时都下车扶着车前的横木走过去,以表示对他的尊敬,车夫十分不解,便问道:“段干木不过一介草民,您经过他的草房表示敬意,他却置之不理,这样未免有点儿太过分了吧?”魏文侯却答道:“段干木是一位贤者,他在权势面前不改变自己的原则,是有君子之道的表现。他虽然隐居与贫穷的里巷,而名声却远洋千里之外,我 经过他的住所怎能不对他表示敬意呢?他因为有德行而取得荣誉,我因占领土地而获得荣誉;他有仁义,我有财物。土地不如德行,财物不如仁义。这正是我学习尊敬的人,所以我再怎么表达我的敬意都不为过。”后来,段干木被魏文侯的诚意打动,二人成为莫逆之交。

       ⑤富兰克林说:“诚恳,不欺骗人。思想要纯洁公正,说话也要如此。”魏文侯做的实在,说得真诚,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打动了段干木,收获了友谊和支持。在战国七雄中,魏国最先强大起来,与魏文侯的真诚待人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他的真诚,四方贤明之投奔于他,助他成就大业。

       ⑥俄国军事家库图佐夫说:“我靠什么魅力凝聚着社交界如云的朋友,靠的是‘真话,真情和真意’。”最能打动人心的,并不一定是口若悬河的人,而是善于表达真诚的人,当你用真心去待人时,你也会赢得对方的支持和信赖。

                                                                                                                                                                   (摘自《演讲与口才》2015年,第10期)

阅读《栅栏两边苹果甜》,完成下列各题。

栅栏两边苹果甜

       ①艾尔和胡安住在普韦布洛村村口两幢并排的房子里,尽管他们的房子十分相似,但艾尔家的庭院里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苹果树,而胡安家却没有。在艾尔看来,除了家人和好脾气,胡安拥有的东西很少。

       ②春天,苹果树蓬蓬勃勃地开出满树的粉色花朵;秋天,苹果树的枝头缀满红艳、甜美的果实。这时,艾尔每天都会对着苹果树吹嘘一番:“我的苹果树开出的花最美丽,结出的果实最甜美,这使我成为普韦布洛村最棒、最幸福的人!”“那的确是棵很美的苹果树。”胡安赞同地说,“你也让我们一同欣赏它的美丽,我感觉很开心。”听到别人也从他的苹果树上获取益处,艾尔的幸福减少了一大半。他越想越不高兴,为了独享苹果树恩赐的幸福,他悄悄地建造了一道高高的栅栏。

       ③尽管如此,有一年春天,艾尔还是沮丧地看到,苹果树的一根枝条已悄悄伸进了邻居家的庭院。艾尔想:“我不能剪掉它,秋天它还会结出很多的苹果呢。不过,胡安怎么可以从我的树上获得好处呢?”在粉红色花朵盛开的春天,他异常烦恼;到绿叶满枝头的夏天,他心事重重;当果实挂满枝头的秋天来到时,他决定解决此事。

       ④艾尔站在庭院里采摘苹果,他很努力,却怎么也够不到栅栏另一边枝条上的苹果,他很沮丧。然而,第二天,他在家门口发现了一个苹果蛋糕,卡片上面写着“谢谢”,署名“胡安”。艾尔恼火极了,他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把卡片摔到地上,胡安偷了他的苹果!

       ⑤他带着蛋糕,急匆匆赶往市长家。他把蛋糕掷到桌上说:“看这个,这是用从我家树上采摘的苹果制作的,胡安犯了偷盗罪!”市长问:“你肯定做蛋糕的苹果是你的吗?”艾尔怒气冲冲地说:“当然!许多年前,我父亲在庭院里亲手栽下这棵苹果树,土地和树都属于我,苹果当然也属于我。”市长说:“从现在起四天后,法官将去普韦布洛村考察。你既然提交了案子,肯定能得到公正的裁决。”艾尔皱起眉头问:“我应该怎么为法官准备证词?”“你已经站在自己一方讲述了事情,但一个栅栏有两边,就像所有争论一样。法官希望你了解问题的两个方面,请你明天带着胡安的观点再来。”市长说。

       ⑥艾尔朝家的方向走,他努力想象胡安可能会说什么。树枝确实越过了栅栏,胡安又那么贫穷,任何食品当然都受他欢迎。“不过,那是我的苹果树!”艾尔对着一条路过的狗语气坚定地说。

       ⑦第二天清晨,艾尔返回市长家,说出了他想象的胡安一方的辩词。“他会说苹果落到了他家庭院,因此变成他的了。”艾尔说,“但是,如果一条狗跑进他家院子,狗却不会变成他的。”艾尔为自己想出的精彩辩词感觉十分自豪。“但胡安为什么要送给你苹果蛋糕呢?”市长问道。“为什么?嘲笑我呗!”艾尔说。市长说:“可是,胡安没有能力送给别人食物啊。你的说法有欠妥当。一个栅栏有两边,就像所有争论一样,你还需要考虑一天。”艾尔勉强地说:“我将去和胡安谈一谈,但这只会使我的证据更加充分!”

       ⑧晚上,艾尔坐在院子中,出神地凝视着树木和栅栏。A 微风下,苹果树发出沙沙的声响;栅栏边,盛开的小花也快活地眨着眼睛。艾尔想:苹果树是我的,所以它的果实也是我的,但是苹果落到了胡安家院子里……胡安为什么要送给我蛋糕呢?

       ⑨艾尔来到胡安家门口,轻轻敲了几下门。胡安打开门,一看是艾尔,就十分友好地笑起来:“你喜欢那个蛋糕吗?我必须感谢你。你家苹果树伸过来的树枝,给我和家人增添了许多快乐,春天的花开、夏天的绿荫,都令我们无比幸福。我知道,拥有普韦布洛村最棒苹果树的人肯定也是最慷慨之人,但那些苹果,当然属于你。我想,我们从你的苹果树那里得到了如此多幸福,只把苹果归还给你就显得过于微薄了,所以,我妻子用所有的苹果烤成了一个香甜的蛋糕,我们希望你喜欢它!”

       ⑩艾尔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感觉自己比一只蚂蚁还要矮小。此时,他最初的气愤已经像绵白糖一般完全融化在水中了。

       ⑪“你愿意和我们共进晚餐吗?”胡安指着餐桌说。餐桌上摆着一些简单的饭菜:豆子、米饭和玉米饼。艾尔知道,明天法官到来时,他不用提供任何证词了。他说:“很乐意,和你们在一起,我很幸福!但请允许我带点东西过来。”B说完,艾尔连忙跑回家,仔仔细细地选了一篮最大、最红的苹果,带着这边的甜甜的苹果去了栅栏的另一边

(选自2013年第9期《特别关注》有改动)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小题。

金果

[新西兰]吉姆·拉蒙特

       ①我与玛丽·特拉弗斯是偶然相识。她是一个孤儿。在青霉素这种药还没有发明之前,她的父母在几天之内就相继死去。这种悲剧在我们那个小村子里可不是轰动的新闻,不过7天就会被人遗忘。哈里·特拉弗斯和他的妻子赫提,理所当然得收养这个孩子。他们自己没儿没女,而且全村都赞成他们应该这样做,所以,不管怎样,他们对此事没有选择的余地。这事发生在两年前,那时玛丽只有5岁。

       ②我好歹算是个画家吧,对于真和美的追求已把我引入歧途,我变得相当自私,甚至对存在于我眼前的真和美也视而不见。

       ③我既不是出于病态,也不是特地到乡村教堂的墓地去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因为在这夏日的夜晚,我发现我们乡村的墓地是一块宁静的地方,它给人以无穷的沉思遐想。就在那一天,人们在这块墓地上举行了一次葬礼。可怜的老卢汾去世了,他是留在村里唯一的中国人,淘金热那个时代的遗老,至少有90多岁的年纪。我曾经把这位老人画入一套反映这个地区早期风貌的组画中。他住在村外的一间小草棚里,从不与任何人来往。人们发现他死在床上,便立即将他安葬了。据我所知,只有教区的牧师和殡仪员两人参加了他的葬礼。

       ④我大口大口地吸着烟斗,沉思地望着这位老人坟头上的新土,试图想象卢汾的童年生活,假如他曾有过的话。这时,我瞥见了玛丽·特拉弗斯。

       ⑤她沿着两边栽有白杨的小道走来,手捧一大束黄色玫瑰花。后来,她跪在卢汾的墓前,把那束玫瑰花放在肥沃的黑土上,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两手平整着那马马虎虎翻整过的草皮。

       ⑥我忘记了吸烟,呆视着。这是我第一次真正看到玛丽·特拉弗斯。随后,她也看见了我。

       ⑦她那对深思的棕色眼睛虽然仍是泪水盈眶,但却好像看穿了我整个面目。我觉得我那卑贱的灵魂仿佛已暴露无遗。

       ⑧“是卢汾的朋友吗?”她问。

       ⑨我只好顺水推舟地说:“是的。”

       ⑩“我爱他。”她直言不讳地说。

       ⑪在那一刹那间,我意识到我的寻求已告结束。

       ⑫“告诉我,姑娘……把有关卢汾的事情说给我听听。”

       ⑬“卢汾照管赫提婶婶的玫瑰花。赫提婶婶只爱她的玫瑰,哈里叔叔只爱他的书本,只有卢汾疼爱我。放学归来时,我总能在他的园子里见到他,而且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我的提问,他还送给我一件礼物。”

       ⑭“孩子,是件什么样的礼物啊?”我轻声问道,生怕我的问话会中断她的叙述。

       ⑮“您看。”她说时出乎我意料之外地拿出了一块纯金的小匾,上面精致地雕刻着中文。

       ⑯“你知道这上面说的是什么吗?”我严肃地问道。

       ⑰“知道,”她说,“黄金酬商贾,金果报人生。”她眼里饱噙着泪水。

       ⑱“我不知道可怜的卢汾是否真的找到了金果,所以我从赫提婶婶的花园里给他带来了这些金色的花儿。”玛丽这样结束了她的叙述。

       ⑲“我的孩子,”我说,“他确实找到了金果,卢汾在他临终之前找到了金果。”

       ⑳我激动地握着她的小手,领着她走出了教堂的墓地。

(选自《世界最好看的微型小说大全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孙子的麦收

王旭

    乌云从南面的天空急急地飞过来,眼看就到头顶上了,大老刘急忙抱起塑料布往麦场里

    跑,今天收的麦子,不能被雨水冲了。

    电话响了。谁的电话?真是添乱。哦,是儿子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工作,成了

    家,有了孩子。

    “爷……”

    “哎……是孙子响。”大老刘心里灌了蜜,劳累顿时全散了。

    “我今天收麦了!”孙子高兴地喊。

    大老刘一听,您小的孩子能收麦?上哪收麦?城里有麦子?收麦是很紧人的活计,时间

    紧,天热,活计重,活计脏,一个麦收等于两个秋收,人们说“一麦画秋”就是说收麦活重。大太阳底下如火蜡,麦黏上有一层星岸的灰,手一动,灰使飞起来。还有小煤虫子围着头飞来飞去,直打脸,往鼻子嘴里钻。

    “你一—收麦?累不累?”“一点也不累。好玩着呢!”好玩?收麦子好玩?割麦时要蹲在熟透的麦子边,蹲累了,跪地上,跪累了,坐地上,一点点地往前欠着身子,一把一镍才割四指远,一天也就制亩把地。一天下来,浑身是灰,往床上一躺,像散了架子。

    “今天我和爸妈一起去体验农家乐了,妈妈还给我买了一身运动装,我穿上可好看了。

    带上饮料,我最爱喝的。”

    “这不是旅游吗?”

    “差不多,你猜我割了多少麦子?”

    这一问难住大老刘了,孙子一天能割多少麦子呢?半亩不能,有一间房子大的一片儿就

    不少了。他想着。

    “猜不到吧。我割了二百六十棵麦子!”孙子很有成就感。

    天哪,孙子能用棵来统计割麦的数量!

    “割那么多,累吗?”大老刘算是明白了,孙子是玩,不是收麦子。

    “不累!妈妈一边给我打着伞,一边给我拿饮料,一会儿喂我一口,一会儿给我擦擦汗;

    爸爸接我割的麦子,我割一棵,爸爸计一棵,一共二百六十棵!”

    大老刘没有回话,只“噢”了一声。

    “爷,唐诗错了!就那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咋错了?”大老刘心里一疼,像是被谁狠狠地砸了一下,赶紧问。

    “我觉得,收麦一点也不辛苦啊!我把麦棵交给加工人员,他给我打了二万零五十八粒

    麦子,可是哪有一点辛苦啊?所以‘粒粒皆辛苦’错了!”

    乌云遮蔽了天空,远处传来了雷声。

    大老刘愣了半天,才说:“明天你回来帮爷爷割麦子吧。”

    第二天,艳阳高照,真是麦收的好天气!大老刘只带了孙子一个人下了田。只一会儿

    夫,孙子就脸色潮红,汗珠直滴,动作也慢了下来,开始用求救的眼光看向爷爷。大老刘什么话也没说。孙子越割越慢,终于割不动了。大者刘指着孙子割下的麦子说:“你数一数,今天你割了多少粒麦子?”孙子看着自己浑身湿透的衣服和那割下的一点点麦子,一下子呆住了……

    一进门,孙子就累得瘫倒在地上,苦着脸说:“真是“粒粒皆辛苦”啊……”看着孩子疲劳的样子,爸爸妈妈噌的一下脸红了,大老刘却高兴地笑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①在电脑这个行业以及其他新兴技术领域里,年轻人有很大的优势。我在年轻的时候有过两次创造高峰,一次是26岁时,当我懂得软件和硬件之后,在这两个领域展开研究;还有一次是在我38岁从事激光照排这个项目的时候。

    ②那时我是一个无名小人物,有一些号称“权威”的人就来指挥我,说你这该怎么做,那该怎么做。其实他文献看得不如我多,在第一线干活更不如我多。好在我往往能说服别人,然后按照正确的方向做。有时碰到对方对我不太了解,我又不便去说服,就采取“阳奉阴违”的态度;一到具体的技术问题,他也不太懂,我还是按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做。

    ③现在我过了60岁。从55岁开始,一年戴一个院士桂冠,一下子成了三院院士,这样一想,还真是一个权威了。其实人们不知道,在计算机技术领域里头是没有60岁的权威的。而60岁左右犯错误的,却不乏其人。赫赫有名的大发明家王安,年轻时取得了巨大成就,到60岁左右,开始犯错误,如坚持跟IBM对着干,坚持不生产和IBM兼容的计算机,搞自己的自成体系的硬件和操作系统,连网络都是wang.net,不能跟人家兼容,这么一个决策上的错误,再加上封建意识,相信虎父焉有犬子,不顾董事会的强烈反对,把自己不成器的儿子提拔到总裁的位置上。结果股民联名告状,说王安把中国的裙带关系搞到美国上市的公众公司里去了,他不得不把儿子弄下来,结果元气大伤。王安去世前公司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滑坡趋势,最终破产了。

    ④很有趣的一点是,在我年轻的时候,没有得到承认,是小人物。一到60岁,忽然 成了权威了。我发现人们把时态搞错了,明明是过去时,搞成了现在时,甚至以为是能主导将来方向的将来时。这是很大的误会。

    ⑤所以我说,在高新技术领域千万不能迷信院士,不能迷信权威。一般来说,院士者,是他一生做了重要贡献,给他一种安慰、一种肯定而已。多数院士创造高峰已过。当然在医学、农业、考古、植物分类等知识更新不太快,又需要长期积累的领域里,年纪大的还是很有作用的。此外,少数年轻院士还在创造高峰期,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但在计算机等新兴领域,很难有60岁的权威。

    ⑥今天我觉得我们在某些领域里崇尚权威还是可以的,但是在新兴领域我们绝对不能崇尚权威,而要更多地关注小人物。今天北大方正研究院成员的平均年龄是27岁,方正的技术总管已经不再是我,而是一位40岁的博士生导师。他们这些年轻人有权决定方向,我不去干扰他们。

(节选自2002年2月22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注】①“我”:即本文作者王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激光照排之父”,被誉为“现代毕昇”,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②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世称“蓝色巨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