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师生自荐课文》同步练习

分析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利用纳米材料的巨磁电阻效应,可使人们现在使用的磁盘容量增加20倍以上,能达到每平方厘米存储近8亿位信息”。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返回式遥感卫星是重1800—2100千克的精密卫星,它由仪器舱和回收舱组成。仪器舱中装有摇感摄影相机和控制跟踪系统,相机的分辨率很高,在数百公里的高空,它拍摄的每一张照片能覆盖34000平方千米,是名副其实的千里眼。借助特殊判读技术,能从照片上看清地面的汽车和大海的波浪。卫星相机18天就可以把整个地球扫一遍,完成拍摄任务后,仪器舱的使命结束,在茫茫的宇宙里陨灭。回收舱有制动火箭、回收系统、跟踪遥测设备和暗道片盒。卫星相机拍摄的底片都储存在暗道片盒里,所以它是回收舱的核心。其他都是确保卫星安全返回地面的精密装置。返回式摇感卫星,集中了传感、通信、信息材料等高技术,是我国科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②卫星的发射回收是一次尖端的科学技术,在几百公里的高速轨道,卫星面对太阳时温度高达100℃,走进地球的阴影又降至-200℃,降落时与空气摩擦还会产生几百摄氏度的高温,没有先进的隔热调温设施,仪器就无法正常工作。返回时星体得保持100度转角,头向地球。回收舱与仪器分离后,制动火箭自动点火,推动舱体飞向地球。这时,地面遥控系统在卫星上的程控系统必须匹配无误,如果因收角偏差1度,落点就会偏差300公里,要是掉到居民区,会造成星毁人亡的严重后果。
  ③卫星带回的照片,为找矿、地形测绘、铁路选线、农林调查、环境监测、地震预报、考古研究等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料。例如,科技人员用卫星照片在北京周围16万平方米的土地上找了7个成矿区,在内蒙古发现了大煤田,在新疆找到了三个新油带。用卫星照片编制各种比例的地质图,如用人工绘制,必须26个人测量568个点,工作四个月,现在一张卫星照片就可以解决问题。我国的宝成铁路建成后,已发生各种塌方、泥石流灾害100多次,治理费已花去近7亿元。从卫星照片分析发现,一路段正好筑在地层断裂带,如果用卫星造线,绕开断裂带,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20世纪50年代初,为了兴建仓头铁路,地理学家吴传钧带领助手历尽千辛万苦奋斗几年才选出一条最佳的铺设线路,如果用卫星选线,只要几天工夫就能完成。
  ④用返回式卫星搭载实验,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例如,砷化镓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在卫星微重力条件下结晶生长,质地纯正,性能更为优良;在卫星上生成的蛋白质晶体,比地球上的大数倍,送往空中的植物种子,在电离辐射下会发生变异,玉米、西瓜、西红柿提前开花结果,紫红的鸡冠花变成了淡绿色,微生物外观颜色改变,活力增加,这些有趣的现象为空间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信息。

阅读《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回答文后问题。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泥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结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就称为放线菌。
        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⑥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晴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线菌随着潮湿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土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
        ⑦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索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丝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⑧放线菌的作用还至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教养的证据 
                                                                                           毕淑敏
      ①教养是个高频词。时下,如果说某人没教养,就是大批评大贬义了。
      ②什么叫教养呢?辞典上说是“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但我更愿意理解为“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
      ③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你说你有钱不成,得拿出一个资产证明。教养的证据不是你读过多少书,家庭背景如何显赫,也不是你通晓多少礼节规范,能够熟练使用刀叉会穿晚礼服……这些仅仅是一些表面的气泡,最关键的证据可能有以下若干。
      ④热爱大自然。把它列为有教养的证据之首,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之所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爱护花草,也正是这种伟大感悟的最基本的训练。若是看到一个成人野蛮地攀折林木,通常人们就会毫不迟疑地评判道——这个人太没有教养了。可见教养和绿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推而广之,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⑤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能够自如地运用公共语言,就是从普通民众到知识分子都能理解的清洁和明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和同他人交流,并能妥帖地付诸文字。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他所掌握的词汇是有限和贫乏的,除了描绘自己的生理感受,比如饿了、渴了、睡觉等原始的欲望之外,他们对于自己的内心感知甚为模糊,因为那些描述内心感受的词汇,通常是抽象和长于比兴的。不通过学习,难以明确恰当地将它表达出来。那些虽然拥有一技之长,只会说他那个行业的内部语言,只会说机器仪器能听懂的语言,却无法精彩地运用公共语言这种神圣的媒介,来沟通和解读自我心灵的人,难以算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技术是用来谋生的,而仅仅具有谋生的本领是不够的。【A】就像豺狼也会自发地猎取食物一样,那是近乎无需教育也可掌握的本能。而人,毫无疑问地应比豺狼更高一筹。
      ⑥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身体力行,但他们懂得爱戴和歌颂。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懒惰,但他不能把这些陋习伪装成高风亮节,不能由于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诋毁所有做到了这些的人是伪善。【B】你可以跪在泥里,但你不可以把污泥抹上整个世界的胸膛,并因此煞有介事地说到处都是污垢。
      ⑦有教养的人知道害怕,知道害怕是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它表示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上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知道世界上有阳光,阳光下有正义的惩罚。由于害怕正义的惩罚,因而约束自我,是意志力坚强的一种体现。
      ⑧教养是不可一蹴而就的。教养是细水长流的。教养是可以遗失也可以捡拾起来的。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在某种程度上,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片子。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在的健硕,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选自《心灵的处方》有删改)

阅读《可燃冰》,完成下列各题。

可燃冰

    ①科学家发现一种在特定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并稳定存在,广泛分布在浅海底层沉积物、深海大陆斜坡沉积地层和高纬度极地地区永久冻层中的天然气水合物——一种似冰状的白色固体物质,因含有大量甲烷而可燃,所以也被称为“可燃冰”。

    ②可燃冰是天然气(甲烷类)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结晶形成的。形成可燃冰有三个基本条件。首先,可燃冰在零度以上可以生成,在20℃时便要分解,而海底的温度一般都在2℃--4℃;其次,可燃冰在零度时,30个大气压以上就可以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并且压力越大,水合物就越不容易分解,就越稳定;最后,海底的有机物沉淀,其中富含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形成充足的甲烷气源。海底的地层是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和气源三者具备的条件下,便会在介质的空隙中生成可燃冰的晶体。

    ③可燃冰是1972年由苏联科学家在北极圈内首次发现并确认的,随着美俄科学家不断地探测,到目前为止,估计全球可燃冰储藏量高达石化燃料储藏量的2倍 , 勘探出的储藏地区包括30个海洋储藏地和8个燃料储藏池。

    ④据科学家测算,1立方米的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可释放164立方米甲烷气体和0.8立方米的淡水。甲烷是人们可以用来燃烧发电的可燃气体,而且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质。可燃冰将成为21世纪极具潜力的洁净新能源。

    ⑤要使可燃冰早日造福于人类,关键是要找出安全有效的开采方法。甲烷气体是温室气体之一,一旦散失,会严重破坏环境。而且可燃冰的开采还可能会造成大陆架边缘动荡,引发海底塌方并导致灾难性的海啸。因此,可燃冰的开发利用还面临着种种难题。但我们相信,随着人类对可燃冰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难题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不洁饮水用水导致健康危害

    ①不洁饮用水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具有两大特征:一是渐进性,各种有毒物质在人体内缓慢积累产生危害,需要很长时间,因此不易察觉,更具隐蔽性。二是不易分解,不断积累。有机毒物及所有重金属一般无法被分解和代谢,一旦进入人体内只会长期滞留,不断累积。据此,营养学家告诫说:饮水质量是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今天的饮水习惯、饮水质量将决定他们在10年后的健康状况。

②随着工业废水、城乡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和农药、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不少地方的饮水源受到污染,水中污染物含量严重超标。过去饮用水水质超标大都表现在感观和细茵学指标方面,现在则是越来越多的化学甚至毒理学指标超标。目前,我国农村约有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饮用水污染易导致疾病流行。有的地方因此暴发伤寒、副伤寒以及霍乱等传染病,个别地区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如坐落于淮河最大支流——沙颖河畔的一些村庄,由于村民长期饮用被污染了的水,癌症死亡率明显偏高。

③近年来,血吸虫病发病率呈增长趋势,这与饮用水水源有关。目前,血吸虫病尚未得到控制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7省的110个县(市、区),生活在病区的人口约6 000万。血吸虫病区约有1100多万人饮水不安全,其中急需新建或改造饮水工程的人口有220多万人。据统计,至2003年底,我国有血吸虫病病人为84.3万,但有专家估计,实际发病人数可能达100万以上。

    ④还有的地方水型地方病主要是高氟水、高砷水和苦咸水问题突出。

⑤据调查,目前全国农村有6300多万人饮用水含氟量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因饮用高氟水而引起的这些病症一般使用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往往给家庭经济带来沉重负担。在氟病区,由于氟斑牙、“桶圈脚”、驼背病屡屡发生,直接影响青少年入学、参军、就业和婚嫁。有的地方村民身高只有0.8~1.4米,出现了“矮子村”,村民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巨大痛苦。

    ⑥近几年,内蒙古、山西、新疆、宁夏和吉林等地新发现饮用高砷水致病的问题,受影响人口约200万人。长期饮用砷超标的水,造成砷中毒,可导致多种癌症的发生。

    ⑦苦咸水主要分布在北方和东部沿海地区。农村饮用苦咸水的人口有3 800多万人。苦咸水主要是口感苦涩,很难直接饮用,长期饮用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