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伟人细胞》同步练习

下列对课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往事依依》一文,字里行间充满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热爱老师、热爱献身的事业的深情。  B、《幼时记趣》描述了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C、《十三岁的际遇》一文紧扣“北大”这条主要线索,从渴望进北大到生活在北大,领悟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北大的培养,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大而将离开的的复杂感情和渴望自由、渴望创造的精神。 D、《伟人细胞》通过记叙初一学生贾里为实现“伟人计划”而经历的一次失败及在两次不经意中获得了成功的曲折过程,说明了必须从小事做起方能干成大事的道理。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九十九分的苦恼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珑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寓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近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的妈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1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分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了94分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八十几分,于是就有(1)(引发、引起、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妈妈拿出来数落一顿。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马上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拿我没办法,但她妈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

    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辩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即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等等。怎么办好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做作业。

    皇天不负有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2)(走、冲、迈)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了。

    果然带回来一个99分。

    我大喜。待她妈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暗示孩子把考卷奉上。

    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有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是弄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下那最后1分!”我大为震惊,本想顶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是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子成绩有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要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

     “这不可能。”

     “那就是第二种可能:我笨。”

     “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拣得眼花;拣了半天,拣了个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她妈妈也忍不住笑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刷鞋匠的绝招   曾颖
        公共汽车的门开了,一大群赶着上班的人和挑着担子背着包袱的外地小商贩蜂拥着挤上车来,投币声和刷卡声滴滴嗒嗒响成一片。毫无感情色彩的电子人机械地重复着:本车为无人售票车,请自觉刷卡或投币……
        该上的上完了,关车门。司机冲一个小个子乡下人喊:请自觉投币!
        小个子的乡下人理了理肩上挎的小木箱,把手中的木凳往地上一放,坐下,很反感地盯了一眼司机,想说什么,但忍住了。从他衣服上闪闪发光的黑色油痕和他随身携带的板凳和木箱我们看得出,他是一个刷鞋匠。
       司机并没因他的反感而放过他,嘴里又说了一声:大家没有投币刷卡的,请投币刷卡。嘴里说是大家,但眼睛只盯着刷鞋匠。刷鞋匠有些不自在了,他扬起头对司机说:“我投了的。”
     “投了怎么没听见响呢?”
     “是纸币!”
     “哼,纸币,这些乡下人……”
       司机冷笑着摇摇头,开始发动车子,准备出发。
这时,出乎他预料的一幕出现了,那个看起来一巴掌打不出三个屁的小个子乡下男人突然跳起来说,乡下人怎么了?乡下人就该被你怀疑?乡下人给钱坐车还要看你的白眼?
       司机出乎预料的遭到反击,有点懵了,他把车熄了火,扯下手套,回过头来准备认真地和刷鞋匠吵一架。他说,乡下人怎么了?乡下人了不起?乡下人 坐车可以不给钱?看你们那伙子人,上七八个人,投一两个硬币,还有五毛甚至一毛的。我还冤枉你们不成?
       刷鞋匠说,别人买不买票我不知道,我投了币买了票,你就不能冤枉我!
       车上赶着上班的人们开始鼓噪,司机觉得吵下去没意思,就转身准备继续开车,嘴里却有些不甘地说,你投没投,只有天知道了!
       说罢,戴上手套,吹起口哨,准备开车。他的表情激怒了刷鞋匠,刷鞋匠蹭地钻到驾驶台前,一把抢下车钥匙,大叫着,天知道,今天就要让天知道,把钱箱打开,验钱!
       司机仿佛是遭到小鸡突然袭击的老鹰,一下子没回过神来。待他反应过来之后,马上恢复了鹰的本色,从工具箱中取出一把铁扳手说,钥匙拿来!要不,老子把你当抢劫犯给收拾了。
       刷鞋匠两眼血红地瞪着他说,你今天就是打死我,也要把这事搞清楚!
       很快,接到报警的110来了,警察对刷鞋匠说:就算你买了票的,别闹了,行不?
        刷鞋匠梗着脖子说:不行!得开箱!
        司机扳手握得紧紧的,但当着警察的面又不敢有所作为。急着上班的人都坐别的车去了,只剩下几个不太急的人在车上看热闹。我也在车上,我要看看这件事的最后结果。警察没办法,就对司机说,你就把钱箱打开吧!遇上这犟人了,你还真没办法。
       司机说,钱箱贴了封条的,只有公司的财务人员能打开。
       警察给公司打了电话,半小时过后,公司一个经理和财务人员赶来了。经理说,这不是瞎胡闹吗?这么一箱钱,你就能认出你那一块?刷鞋匠从口袋里扯出一个牛皮纸做的钱包,里面整整齐齐地排着几张一元面额的钞票。他说,你查,里面保准有一张钱像这些钱一样,左上角有一小块黑胶布。
       经理从钱箱里果然找出了一张左上角贴着一小块黑胶布的钱,说,对,是有这么一块。好了,我宣布你是投了币的。
       刷鞋匠梗着的脖子一下子软了,他得意地冲司机一扬头说:“听着,是……投……了……的!”声音竟带有几分哽咽
车继续开。我蹭到刷鞋匠旁边坐下,问他,你咋想出这招的。刷鞋匠说,如果你遭怀疑挨白眼的次数和我一样多的话,你也会想出来的。
       你这可是毁损人民币啊!是违法行为!
       不碍事,能抠掉,一抠就掉!
        刷鞋匠一面说着,一面很认真地抠下一块,给我做示范。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乡间的荷塘
                                                                                                 钟文
       ①家乡的村前,有一口很大而水不深的荷塘。打从记事起,我们这些光着屁股的村童,每逢夏天常在荷塘边玩耍。
       ②我们用废纸叠成了一只只小纸船放进荷塘,让风儿吹进荷叶底下,看谁叠的小纸船被风吹得快吹得远。那时,荷叶的青翠、碧绿,以及荷塘的徐徐清风,好像与我们无关。因为在那个年龄阶段,我们对自然界的许多事物还没学会欣赏。确切地说,那时,我们是冲着荷塘里的水来这里玩耍的。
       ③我们在这里玩耍的内容可多着呢,除了叠纸船以外,还脱下头上戴的小草帽用来捉荷塘里的小鱼小虾。有时,为了不被烈日晒着,我们还摘来一块块荷叶,用篾条串起来,披在身上遮挡强烈的阳光。有时我们还在荷塘边抓起一团团泥巴,捏成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泥人,然后用来互相投掷取乐;有时,冒着火辣辣的太阳,大家一起跳进荷塘,利用荷叶做掩护,玩起水中的捉迷藏!
       ④也记不起多少次了,我们玩耍得兴趣正浓,不管父母怎样叫唤,照样是你唤你的,我玩我的,直到最后,父母生气了,拿着竹棍子气冲冲地赶到,我们才肯回去。
       ⑤光阴荏苒。后来我长大了,读书、参军,接着外出参加工作了,就再不像儿时那样到荷塘边来玩耍了。
       ⑥每次回去,我都重拾孩提时的那段时光,又一次次地来到荷塘,欣赏这里的自然风光。
       ⑦盛夏之季节,天气较为炎热,夏雨常光顾。在雨帘中,漫步在荷塘的周边,那雨打荷叶发出一阵阵“扑扑”的响声,倒像是为我这位打道回乡的人鼓掌欢迎呢。更有映入眼帘的是雨打荷叶摇头晃脑的姿势,真像荷叶在风雨中开心得意地尽情舞蹈!
       ⑧夏雨过后,荷塘的景致更加迷人。那一枝枝迎风摇曳的荷叶,经过雨水的洗礼,它宛如一个个刚出浴的美人儿,打着一把把翠绿色的小伞,站立在雨水盈盈的池塘中,显得更加妩媚,更加艳丽,更加楚楚动人!更为诱人观赏的是在那朵朵硕大的荷叶上面,还盛着一瓢瓢雨水,当阵阵微风吹来,摇摇欲坠,雨水在绿叶的映衬之下,呈现出深蓝浅绿的色泽,真像一个个绿色的玉盘,盛放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圆的、晶莹剔透的珍珠玛瑙!
       ⑨令人最爱观赏的还数是夏夜乡间的荷塘月色。
       ⑩盛夏之夜,当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荷塘里那挂满露珠的荷叶,在月光的照射下,泛着闪闪的银光,这时的荷塘之中,月光如泻,不时还传出一阵阵“咯咯”的蛙鸣。恰在这个时候,只要站在荷塘周边静静地欣赏,那满塘的月光,以及那琅琅的蛙鸣,何不令人如醉如痴……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窑变

余显斌

    鲁山花瓷是瓷中名品,百闻难得一见,因此,市场上算稀罕物,可是,他的店里,有时也做着鲁山花瓷的生意。

    他开一爿(pán)店,在一弯水边,上写铺名:名瓷之家。各种瓷器,琳琅满目。客人来寻,踏过石桥,转过一道竹林,沿一道逼仄的门进去,眼前一亮,面前柜上摆着罐、杯、壶、瓠(hù)等,有的天青色,有的白如银子。还有一种瓷,胎质厚实朴重,黑色质地上流淌着白斑蓝彩,泛着幽幽蓝光,让人眩晕。

    这,就是闻名的鲁山花瓷。

    买家只许看,选准了,他才拿出瓷器让对方细看。在他这买瓷的,尤其是鲁山花瓷的,一般都信任他。因为,他是鲁山花瓷的权威。一尊鲁山花瓷拿来,不要放大镜,他用手一摸,鼻子一嗅,嗯,宋代的,绝对宋代的,瞧这质地,这手感。一查,果然是宋代的。也因此,他的那家店,人来人往,生意很好。

    当然,有时买主一个电话,他也会乐呵呵地送货上门,仅限于本市。以他的说法,不为挣钱,只为交友,志同道合嘛。

    有人出三万元钱,想买他这个罐。那天,是个细雨天,天青色的烟雨无边无沿地下着。他用纸盒随手装了个小小的鲁山花瓷罐,提着,走了出去。

    由于路近,他没有打车,走过小巷,出了竹林。这时,一辆三轮车冲了出来,他躲闪不及,手一松,纸盒落地,“哐”的一声全碎了。

    三轮司机傻了眼,跳下来道:“没事吧,大哥?”他火了:“没事?瞧我这罐。”三轮司机说:“不就一个罐吗?多少钱!”

    就在这时,买主打来电话,说三万元已备好,罐怎么还没送来?他将电话让司机听了。三轮司机顿时结结巴巴道:“三——三万元啊?”他眼一翻:“现在知道不是你家腌菜罐子了吧?”三轮司机呆了一会,一咬牙:“我赔!”他哼了一声:“民工吧,你有钱吗?算了算了,就当我募捐了,做了善事。”说着,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

    回到家,他拿了另一件鲁山花瓷罐,四耳的,黑底白釉,装入一个纸盒子,去了买主那儿。三万元钱也就到了手里。

    这样的生意,他一天会做几起。所以,撞碎鲁山花瓷的事,他也就慢慢忘了。

    一个冬日的早晨,他刚开门,一个人影戳在眼前。抬眼一望,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民工司机。司机吸溜着鼻子,显然站了一会儿了。看见开门,(A)司机连忙把手上紧紧裹着的蛇皮袋层层打开,抖抖缩缩捏出几卷钱,一张张地数,整整三万,放在他手中。

    司机交了钱,嘘了口气,好像多大一个心事了了。他张张嘴,想说什么,可又没说出来。直看着那民工骑上三轮车,嘟嘟嘟地走了。一直消失在晨雾中,消失在他视线的尽头。

    (B)他拿着钱仍呆呆地站在那儿,心中有股烈焰在燃烧,在蒸腾,在激流澎湃,以至于他虚汗淋漓。因为,只有他知道自己卖出去的鲁山花瓷里,有个别是赝品,是自己手制的。

    那天,民工撞碎的就是一尊赝品。他当时之所以没让赔,一则赝品不值钱。再则怕闹开了,被行家发现,看出其中的猫腻。

    鲁山花瓷,是高温下的一种美丽的窑变。

    他没想到,一个民工司机,竟让自己心中发生了剧烈的窑变,也如鲁山花瓷一样,放射着一片洁净的蓝色。当天,他找到民工退还了钱。以后,他的“名瓷之家”中,再也没有赝品了。

(选自2017年《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风有信 花不误

卿闲

①院里笼罩着淡蓝色的烟霭,这是一个细雨蒙蒙的天气。杏花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开了,而且绽放得那样浓烈,在蒙蒙的雨丝里更显得莹润秀雅。这样的雨天,人们都不愿意撑伞,大概是怕破坏了这烟雨朦胧的诗意吧。

②我家的小孩背着书包,站在停车棚旁边的一棵杏花树下,静静地仰望着满树明丽的杏花。我们坐在车里看着他,虽然我要赶时间去上班,孩子要赶时间上学,却没有忍心打扰他。

③“让他看一会儿花吧。”孩子爸爸说。

④孩子心里肯定也知道早上时间的宝贵,还是愿意停下来欣赏一会儿花开的美。刚才在早饭的餐桌旁,孩子一边吃饭一边兴致盎然地和我们玩飞花令的游戏,孩子一口气说出很多春天的诗句,有些连我都接不上来。其中提到了“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也许正是杏花的诗句,让他看到杏花时,心里荡漾起诗意的情绪,感到欣喜和亲切吧。

⑤这个春天,孩子很是忙碌,主动要用功读书。他被学校选中要参加诗词比赛,一边是繁忙的功课,一边要大量地背诗。他没有喊累,而是神采奕奕地投入诗词比赛前的准备。晚上作业完成后默默背诵,早上他卧室的灯又先亮起,他又在背诗了。他告诉我,怕自己起不来,定了两个闹钟。今天早上,他坐在餐桌旁吃饭,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他越来越喜欢诗词了。

⑥想起前段孩子被选上参加诗词比赛的那天,我们去接他,从来没见过他那么高兴,开心地唱着“春风得意马蹄疾”。说起被选上的缘由,在刚开学的才艺展示课上,他洋洋洒洒,抑扬顿挫地背了一首《将进酒》。老师问他还会哪些,他又背了《从军行》《蜀道难》。这给老师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同学们都觉得他诗词积累得多。

⑦孩子对同学说,我能被选上,得好好谢谢我老妈。那天,孩子对我说起这些时,我心里自豪,但更多的是欣慰开心。像是自己犹犹豫豫的想法,一直提着惦记着,终于被事实证明是正确的那种轻松透彻的喜悦。

⑧因我对诗词的喜爱,假期时便让孩子背诗。相比于听故事、做手工,背诗是很有些费力的事。假期时间充裕,我给他选了一些比较长的诗,有些字他还不认识,字句也不理解,我又没时间一点点教他,就让他查字典,看注释。这对一个孩子确实有点难度,况且那时的他对诗词并没有兴趣,也考验着他的耐心。在我的要求下,他又不得不做。我又总是抽查,他只好不情不愿地背着。

⑨有时候,看孩子背得吃力,我就想撒手,让他自由自在地玩吧,去做自己喜欢的。尤其是看到很多人说,父母不要把自己喜欢的强加给孩子,又想到自己成长过程中,不是也反感父母强加在自己身上的希望吗?可是,当回首从前的时候,又懊悔自己浪费了大好光阴,没有好好听父母的话,甚至希望父母对自己更严厉些,这样就能多学点知识。人总是这样,错过了,才知道珍贵,特别是光阴,该读书的少年时光,就要好好读书,然而往往这些只有长大了,人世里一番历练,尝些苦头后,才会明白。况且年少时,记忆力最好,现在背会了,不容易忘。我现在就不行,背了很快就会忘记,知道诗句的好,就是记不住。大概现在面临的问题多,心思不清静了。

⑩我就是在这样的矛盾里徘徊着,纠结着,但也在坚持着自己的想法。

⑪一个假期过去了,倒是有了一些小小的收获。孩子会背了不少长诗,他慢慢对诗词有了一些好感,尤其喜欢李白那样豪迈潇洒有气势的诗歌。时常,他自己会不由自主地像唱歌一样唱出一些诗句。听着他得意地诵诗,我知道他已经找到了快乐。

⑫陈忠实先生决定走文学这条路时,在笔记本的扉页上总是写着这句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⑬我想,只要耕耘,多多少少会有收获的。只要坚持,就会花开。现在院子里,不仅是杏花开了,海棠花也开了,很多花都在信守着约定,如期绽放。“风有信,花不误,岁岁如此,永不相负。”这个信字,就是我们的诚挚,我们执着地努力和耕耘。

(选自《湛江晚报》)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题。

【A】散文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B】漫画

《少一点》

【C】电视连续剧

《虎妈猫爸》对白(节选)

(虎妈:毕胜男,猫爸:罗素)

毕胜男:你说咱们这两年为孩子做了什么呀?跟别的家长相比,我们根本不够资格。

罗素:咱原来不是说好了吗?让孩子有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所有的风雨都咱俩扛。

毕胜男:那咱俩要死了呢?

……

毕胜男:从前我太大意了,以为竞争只是在大人之间,根本没把孩子当回事,没想到咱们孩子比别人落了那么远。

罗素:怎么远了?

毕胜男:还不远吗?茜茜到现在说话还跟动画片里似的。

罗素:那她天天看动画片,她可不就是跟里头学嘛,等她到了不看动画片的年龄,她自然说话就正常了。

毕胜男:罗素,我已经决定了,从现在开始,我们两个自己带茜茜。我不要她再生活在童话世界里了,我要把她带进现实。

(第二天早晨,毕胜男坚决制止了罗素为茜茜刷牙的行为。茜茜哭闹无效,自己刷牙。)

【D】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

再论孩子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杨东平

①与当今许多家长不同,不少名人、伟人对子女的期望是很“低”的。鲁迅反对孩子做“空头文学家”;老舍对孩子的期望则是粗通文墨,自食其力。这样的认识,是基于一种通达、透彻的人生观,即做一个好人、正直的人是最重要的,做一个自食其力的普通人是很有价值的,而这恰恰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

②那么,如何实现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呢?

③首先,必须关注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身体第一”不是一句空话。家长要培养孩子的体育兴趣、体育能力和体育习惯,让他们热爱户外活动。而身体健康、热爱户外活动的孩子,往往心理也比较健康,这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非凡。

④其次,必须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培养他们阅读和探究的兴趣。孩子幼年与书结缘是一个重大事件。当一个孩子喜欢阅读时,教育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好的儿童读物是孩子的“精神母乳”,会奠定孩子的“精神底色”,影响孩子的终生成长。

⑤孩子的“精神成长”还包括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艺术教育对性格陶冶、人格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所谓“学琴的孩子不会学坏”。但是,艺术教育要从孩子的兴趣和条件出发,顺其自然,而非强加。逼一个爱画的孩子去学琴,不可能有好结果。俞平伯的教子方法,叫“大水养鱼”,池子越大,水越多,才可能长成大鱼。即便对那些表现出某一方面天赋的孩子,也不宜过早地进行专业定向;否则,杨振宁将会是个称职的会计师,而齐白石则只是一个优秀的木匠。

⑥再次,必须关注符合儿童特点的学习。儿童早期教育最重要的不是灌输知识、培养技能,而是小心翼翼地保护和滋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可惜的是,我们很多早期教育急功近利,以培养“小大人”为目标,以挫伤、摧毁孩子的童心和创造力为能事。孩子的人格发展和健康成长还有许多途径,除了阅读和艺术教育,还包括与同龄儿童的游戏和交往,以及走进和热爱大自然等。

⑦我觉得:孩子是不会真正输在起跑线上,输掉的,只能是家长的耐心、信心和平常心。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