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理解。

(一)勤学好问的孔子

    孔子年轻的时候,对周礼的知识已经很熟悉了,可是他仍旧不断地努力钻研。

    有一回,他去参加太庙里的祭祀典礼,由于是第一次碰上,什么都觉得新奇有趣,见到什么都虚心地向内行人打听。

    有人嘲笑他:“谁说这个陬邑大夫(孔子父亲做过的官职)的后代懂得礼呢?瞧他这没玩没了地问,大概什么也不懂。”

    孔子听了却很坦然:“不懂就问,这正是礼呀!”

    祭祀结束以后,人们要回家了,可他还抓住人家的袖子不放,非要问个明白才行,弄得人家都有些不耐烦了,便称他是“每事问”。孔子听见了心里还挺高兴。“每事问”怎么不好?难道不学不问还能从天上掉下来知识不成?

    就这样,执着的孔子很快对周礼达到了精通的地步。他30绥德时候,边有人专门向他学习周礼了。

(二)喂鸡求学的诸葛亮

    诸葛亮小时候,跟着水镜先生学习兵法。水镜先生养了一只公鸡,公鸡一到晌午啼叫三声,水镜先生就下课了。诸葛亮听课听得很不过瘾。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在裤子上缝了一个口袋,每天上学的时候就抓几把小米放在口袋里。快到晌午时,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鸡见有金灿灿的小米,顾不上啼叫,就啄食起来。刚刚啄完,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口袋里的小米撒完。

    等公鸡吃完小米再叫时,水镜先生多讲了一个时辰的课,可把师娘饿坏了,时间长了不免抱怨几句:“怎么讲到这么晚,晌午过了,也不知道饿!”水镜先生说:“你没听到公鸡才叫唤吗?”

    师娘是个精细人,第二天快到晌午时,她悄悄地走到院子里,看了个仔细后,便不声不响地转回去了。

    这天水镜先生回来了,师娘笑着说:“你这位先生还不如小诸葛!”于是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一愣,就哈哈大笑起来,心想诸葛亮喂鸡求学,真是聪明过人,将来必定是盖世奇才。

(1)、理解文中的词语。

精通:

盖世奇才:

(2)、年轻时的孔子和小时候的诸葛亮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
(3)、孔子想了解更多关于周礼的知识,想到的办法是;诸葛亮为了延长先生授课的时间,想出了的办法。
(4)、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
A、孔子认为“每事问”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B、孔子认为“每事问”并不好,不学不问天上也会掉下知识来。 C、师娘告诉水镜先生之前,水镜先生就知道诸葛亮喂鸡的事情。 D、师娘告诉水镜先生之前,水镜先生并不知道诸葛亮喂鸡的事情。
(5)、读了这两篇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6)、读这两篇文章时,你一定产生过许多疑问吧?照样子提出问题,并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解答。

问题1:水镜先生为什么会觉得诸葛亮会成为盖世奇才?

问题2:

我选择问题,我的答案是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盘持殊的棋局

    梁实秋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和学者。他年轻时酷爱下围棋,每每有人请他帮忙办事,他总是笑嘻嘻地问:“有什么报偿吗?”求助的人知道他的心思,总是不假思索地答道:“事成后,陪你下盘棋。”

    1949年,梁实秋去了台湾。1950年的一天,农业专家沈宗翰对梁实秋说:“我知道你喜欢下围棋,我儿子沈君山也很喜欢下围棋。找个时间让他陪你下一盘如何?”沈宗翰是梁实秋的好朋友,他儿子沈君山后来曾任台湾清华大学的校长,不过当时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梁实秋听了好朋友的话,说:“小孩子喜欢下围棋,很是难得,不过我不和他下。我儿子梁文骐也喜欢围棋,有机会让他们俩下吧。”就这样,两位父亲为儿子订下了一场棋约。

    梁文骐1949年没有随父亲去台湾,而是留在北京继续读书。大学毕业后,梁文骐到广东一所大学任教。他也像父亲一样喜欢围棋,曾获得过广东省围棋比赛的冠军。陈毅元帅知道后,特地约他下了一盘,结果输给了梁文骐。

    1985年夏天,梁文骐几经周折,终于来到台湾与父亲团聚,这时,沈宗翰已经去世5年了。12月22日,是个星期日,下午3点,沈君山穿戴整齐,如约来到梁宅,为父亲践行35年前的承诺。

    棋盘摆好了。沈君山执白子,梁文骐执黑子,只见你来我往,你攻我守,黑白棋子“啪啪”落盘,两位素未谋面的后辈在棋盘上厮杀起来。梁实秋先是坐在两人中间观棋,不到5分钟,他便站了起来,双手扶住椅背,目不转睛,神情严肃,默默地继续观棋。这一站,就是3个小时。当时,梁实秋已经是83岁的高龄老人。

    棋局结束了,沈君山略胜一筹。沈君山说:“这样下棋论输赢不公平。以业余的棋力而言,我们都有6段的功力,只是梁兄无暇常下,棋艺有点荒疏罢了。”此时胜负已定,梁实秋松弛了一下严肃的神情,说道:“年轻人下棋,厮杀得厉害。我边看边想,要是我下,就不是这样的下法。”沈君山整整衣袖,恭恭敬敬地对梁实秋说:“梁伯伯,今晚我回家后,一定沐浴更衣,焚香祭告父亲。”梁实秋听后,含笑频频点头。

    一盘等了35年的棋局,梁实秋看得心满意足,一桩心愿终于了却。

课外阅读

泰山上的挑夫

    子夜,我和爸爸来到岱宗坊,开始了对五岳之尊泰山的攀登。

    天是墨蓝色的,那镶嵌在墨蓝色天幕上的闪烁的繁星是那么明亮。刀劈斧削般的岩石竟然有那么多奇形怪状。而山石上耸立的松柏更是云雾般的朦胧。什么美妙的乐曲能同山涧里潺(chán)潺的溪水声相比呢?更何况还有蛙鸣,蝉唱,不知名的昆虫的低吟……爸爸拿着手电边走边指点,有时停在一个地方,一讲就是老半天。我饶有兴味地看着、听着。红门、王母池、斗母宫、经石峪、回马岭……都被我们甩在身后了。我脑子里萦(yínɡ)绕着唐槐、汉柏、金刚经以及各种各样有关泰山的神话、传说,走在这夜幕笼罩下的山路上,果然是别有一番情趣!‖

    当红日出山、天色大亮的时候,我们已坐在中天门熙熙攘攘的茶社里了。也许是太疲劳的缘故吧,我仰看那白云缭绕的泰山主峰上的南天门,对攀登泰山极顶简直有些失掉信心了。

    忽然,爸爸指着攀登在山路上的一队挑夫让我看。“那是干什么的?”我问。

    “挑夫!泰山上的挑夫!”爸爸激动地大声说。我很奇怪,爸爸为什么这样激动!

    那一队挑夫在茶社门前停下来休息。爸爸迎上前去和为首的一位中年汉子攀谈起来。我端详着那位中年挑夫:古铜色的脸上布满风刀霜剑刻下的皱纹,眼睛里闪着坚毅的光芒;一件对襟布褂没有系扣,裸露着胸脯,结实而丰满;胳膊上、肩头上以及腿部的肌腱,鼓得高高的。我想,即使最好的体操运动员,也不一定会有这样健美的肌体吧!

    “当天能来回吗?”爸爸问道。

    “能。一天至少一趟!”他平静地回答。“您不累吗?”我脱口而出。

    “哈哈!”他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小朋友,你想,肩上百把斤的担子,脚下百把里的山路,能不累吗?”

    “那您为什么非干这活儿?”

    “傻孩子!和你上学念书一样,这是我们的工作。”他严肃起来,一板一眼地说:“现在国家在奔“四化”,发展旅游事业,不光国内,许多外国朋友也慕名来逛泰山。要是山上没有旅馆,没有饭店,那住在哪里?吃什么?要吃、要住,就离不开咱这挑担子的。不错,这活是累,是苦,可你不干,我不干,谁干呢?”

    “要是用机器运输就好了。”

    “对,这样就省劲多了!所以,你们从小得好好念书,长大了搞出机器来。

    可是你记住,就是机械化了,也得干。不花力气,图省劲,干什么也不行……好,你们歇着吧,俺们该走啦。”说着,就招呼同伴们去挑担子。‖

    他们又上路了,踏上了攀登东岳之巅的最艰难的旅程!他们迈着坚定的步子,用不急不缓的稳健动作换着肩,走着“之”字形,奋力地攀登。我望着他们的背影,耳边又响起那位中年挑夫的话,心里不禁翻腾起来……泰山上的挑夫啊!您的运输工具和方式是落后的,您的工作是平凡的,但是,您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人格是多么高尚啊!您坚毅、勇敢、无私无畏,任何困难都不能把您挡住。我们的祖国,是多么需要这种挑夫精神啊!……我猛然想起自己,我不也应该做一名祖国的挑夫,挑起革命重担,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伟大祖国的腾飞而献身吗?……

    想到这里,我再也沉不住气了,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我放开喉咙大声喊道:“爸爸,走啊!追挑夫去!”

课外阅读。

母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我们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渴啊!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

    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急刹车戛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它都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老牛这样倔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的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正好三斤,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处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20世纪末的一个晚上,当我从电视里看到这让人揪心的一幕时,我想起了幼时家里的贫穷困窘,想起了劳作的苦难的母亲,我和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一样,流下了滚滚热泪。

课外阅读。

死也不倒下

    吉鸿昌同志是共产党员。在党的领导下,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党工作。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解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了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他们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而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问。

    “你就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里。

课外阅读。

野菊花

    我外婆家在南方。一年秋天,外婆带我到野外去玩,来到一处山坡上,只见满山盛开着黄茸茸的野菊花。它那小小的绿色叶片衬托着那小小的黄色花朵,好看极了。可是它没有开花的时候,却很不起眼。秋天,一旦开花,它就很美,美得自然,美得朴实。它没有兰花的芬芳,更没有牡丹的富态华贵。但它的生命力很强,花期也很长,到了深秋初冬时节,百花凋谢,它却依然开放。

    外婆告诉我,野菊花有很多用途。那天我爬上山坡去摘花时,不小心滑了一跤,脚上擦破皮出血了。我直叫痛。外婆马上摘下几朵盛开的野菊花,挤出汁,敷在我的伤口上。我觉得清凉清凉的,不几天伤口就好了。外婆说,野菊花有消毒止血的功能。以前穷人治伤买不起药,就用干的野菊花熬水洗伤口,还真管用。外婆还说,野菊花还能清热败火、治感冒。

    我长大回到北方上学以后,心里总是惦记着野菊花。假期去外婆家总要摘不少带回家里来。妈妈教我把野菊花洗净晒干,泡茶喝。我泡了一杯,尝一口,只觉得清香直入肺腑,真是上好的清凉饮料哩。

    野菊花土生土长,无所需求,却默默无闻地向人们奉献。我喜爱它的朴素、它的顽强。人不也需要有一点野菊花的精神吗?我要像它那样默默地生长,不求索取,只是给予。

    我愿做一朵小小的野菊花。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