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8课《竹影》同步练习

读课文《竹影》,最后爸爸“立起身来结束说‘中国画大都如此……’”。下面不属于“如此”的一项是(  )。

A、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的一样。 B、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 C、中国画像符号。 D、画竹只要照真竹一描,就能成为竹的名画。
举一反三
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完成下题。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    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课外阅读。

牡丹的拒绝

    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欧阳修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后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嗖嗖。

    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大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像的空间。想像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像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的进发出来。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

    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盼望

       海子妈从村长家出来,细脚伶仃的瘦腿在窄窄的土路上迈得特别轻快。土路上草色、土色的蚂蚱纷纷向深草里飞溅。海子妈手中紧紧地攥着一封信,是海子从部队寄来的。海子当海军已两年,新兵时来信很勤。第二年成了老兵就懒惰了,有时两三个月来一封信,有一次,还把给战友的信装错信封寄回了家。海子妈把沉甸甸的信捏了个遍。

       海子妈路过自家的油菜地也没顾上看花开得繁不繁,只是疾步往家里赶。

       其实,家里这会儿没人。海子是老幺,哥姐们都有了自己的光景。海子爹在镇上的小学当民办教师,还没放学。但海子妈还是一步比一步走得急,她要让老头子一进门就得到这个喜讯。她知道,老头子盼得厉害,虽然每次她一念叨海子该来信了咋还不来时,他总是平平淡淡地说:“来了来,不来罢。”但她还是发现,好几次老头子对着相框子里的海子呆望。那张相片是海子年前探亲时带回来的。那天海子的男女同学挤了一屋子,其中一个叫娅妮的闺女长得真水灵,像画里人似的。

       海子妈回到家,就径直从堂屋的柜子上抱下那只盛放信件的匣子放到院子的石桌上,里面共有16封信,全是海子的。每次收到信,她总要他爹连念三遍,一字一句听清楚了才像神符一样放到匣子里,等想海子了再拿出来温习。时间一长,她几乎能准确地复述出匣子里任何一封信的内容。

       海子爹一进门就闻到了油泼辣子的香气,当下饥肠辘辘。一边洗手一边问:“老婆子,今儿遇上啥喜事啦?”

       “你估。”海子妈把表情装得平静,边说边将辣子、醋往桌上端。

       海子爹猜了几下没猜到,就从锅台上抱起老碗面呼呼噜噜起来。海子妈上前把碗口一捂:“先念信,先念娃的信!”

       一大口面把海子爹噎了一下。他接过厚厚的信封正正反反仔仔细细端详了一遍,眼圈就发红了。这几天他老梦见海子,在枪林弹雨中海子受了伤,他和海子妈去扶海子,可海子不理他们,跟着那个叫娅妮的姑娘走了。这个梦折磨着他,但他不敢说给老伴儿听。

       拆开信,信封里有好几张照片,蓝莹莹的海水,雄伟壮观的军舰。海子站在战舰上咋看咋英武,咋看咋帅气。海子妈的热泪沿着满脸错乱纵横的皱纹落在了相片上。她没有见过海,但照片使她一下子相信海的确是个美地方,倏然间她感到老头子给娃取“海子”这名字很有文化。

       海子爹展开信陡然有些惊慌,看着密密麻麻的字迹,他却支支吾吾念不出音来。

       “念,快念呀,别光顾自个儿高兴。”海子妈等得有些焦急。

       海子爹微微打了个寒颤,高声而动情地念了起来:“亲爱的爹、妈,孩儿在部队一切都好……”念完长长的信,海于爹已经泪流满面

       第二天,海子爹一大早去了学校。海子妈还想听海子的信,就叫隔壁刚刚初中毕业的栓娃给她念,栓娃照着信一字一句认真地念了起来:“亲爱的娅妮,我在部队很想念你……”

                                                                                                                                                                               (选自《解放军文艺》,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①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②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造访田园,登临名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        ,        ,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③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阴、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

       ④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时得逞又能怎样?

       ⑤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根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时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唯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他“休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情怀,也便才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⑥“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选自《阅读与鉴赏》

阅读崔立《暖冬》,回答小题。

    这个冬天有点冷。

    土根离开乡下到城里,原本是投奔老乡的。

    家里穷,只带了出来的路费。原本准备是赚了钱再回的,可城里太大了,有老乡地址的纸条也找不到了。

    眼见天快要黑了。土根是又冷又累又饿。土根就很沮丧,沮丧得直想哭。可哭又能解决啥问题呢。

    土根想了很多办法,但眼前又该怎么办呢。

    正沮丧间,一部公共汽车“刷”地一下停在土根身边,土根身边一群男男女女们拥上了车。土根一下来了主意,可以顺手牵羊偷点钱。虽然并不可取,但土根也是无奈啊。

    土根就跟着上了车。

    城里人看着确实是有钱啊,看那一身身装束就值几百上千的。车很挤,土根往人群中钻,土根好久没换衣服了,显得有些脏,很多人都不自觉地往后躲,还一脸鄙视地看土根。土根也没在意,本来城里人就看不起乡下人,这很正常。

    忽然,车抖了一下,还有一记重重的刹车声。土根的手不自觉伸了出来,刚要伸进身旁一个穿皮夹克的男子口袋中。

    “小伙子,往这边来。”是个老太太的声音,土根吓了一跳,手忙缩了回来。开始土根以为在喊别人,也没在意。可老太太又喊了他一下,土根看了老太太一眼,老太太朝他点了下头,他才明白,原来是喊他啊。土根就走了过去,老太太说:“小伙子,那边挤,这边空一点。”

    土根明白过来,估计老太太是看见了什么,想起自己将要干的事,不觉脸微微发烫起来。

    毕竟是第一次干这事,被老太太一喊,土根就不想再去偷了。至少要偷也得换辆车啊。土根刚想着要下车。忽然看见一只手在人群间游走,然后轻轻伸进一个女人的皮包中。那动作好快啊。土根张大着嘴,看得是惊心动魄,这才是真正小偷的技术啊。

    土根刚要说什么,就听见女人在喊:“我的钱,我的钱包不见了。”然后人群中一阵乱腾。有人往土根身上扑了一下。

    没几分钟,车就停在了公安局门口。乘客们一个一个鱼贯而下,土根暗自庆幸着还好没偷,不然就完了。要不,这个脸就丢大了。想着,土根就看了老太太一眼,看见老太太也正满是温情地看自己。土根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民警一个一个盘问、搜身,搜到土根前,边打量边问:“叫什么?住哪里?来城里做什么?”土根看着早已黑透的那片天,喃喃着,说:“来城里打工,还没找到活……”说着,土根便低下了头。民警们就很戒备地看土根。

    民警搜他的身。一下就搜出一个连土根自己都没见过的红色钱包。那女人突然喊:“就是这个钱包,就是他,他就是小偷。”土根看着这个钱包,一下就傻眼了,不知该说什么好了。眼见民警拿出了手铐。

    “不是他”,老太太忽然走了过来,“我证明,肯定不是他。”

    “那是谁啊?”那女人问。

    “是他。”老太太指了指人群中一个穿得满时尚的年轻人,咋看咋都不像小偷的样子啊。

    “就是他,人群混乱中我看着他把钱包塞在他的口袋中。”老太太说。

    年轻人还狡辩,民警把他叫了进去。一会儿,民警出来了,一脸歉意地看着土根,说:“对不起,同志,差点冤枉你了。”

    土根满是不好意思,想说什么。想了想还是没说。

    土根和老太太一起走出了公安局。

    走出没多远,老太太就朝土根微笑了笑挥手告别了。土根看着马路间的路灯,正要叹气今晚该如何打发时,手不自觉在口袋里摸出两张百元大钞来。

    土根顿时想起了什么来,忙朝老太太走的方向看,人却已走远。

    土根忽然想起老太太临走前那个微笑。土根心头一暖。

    这个冬天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寒冷啊。土根轻轻地吐出一口热气。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