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8课《华南虎》同步练习

去年,许多媒体沸沸扬扬报道了“河南安阳发掘曹操陵墓”事件。七年级(1)班就此准备开一次主题辩论会。请你阅读同学们收集的材料,完成下面题目。

(一)【新闻播报】(本报讯)去年,河南省文物局宣布曹操陵墓在河南省安阳县被发现。消息发布后不久,人们就把讨论的话题引向曹操陵墓的商业开发。学者裴钰声称,开发曹操陵墓,每年至少能带来4.2亿元的经济效益。安阳市市长张笑东说,将曹操高陵建成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为一体的三国文化考古、文物保护基地和旅游景区。


(1)、给上面这则消息拟个标题。

(2)、对发掘曹操陵墓各方态度不一,新浪网对此进行了调查。

态   度

赞成开发,发展经济

反对开发,就地封存

态度不明

人数比例

36.9%

35.3%

27.8%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调查结果。

举一反三
班级开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参加。

①继“村BA”之后,贵州“村超”又火爆出圈,两大激情四射、极具“烟火气”的乡村体育赛事,不仅点燃了夏日欢乐气氛,也极大促进了赛事举办地台江县和榕江县体育、特色文化、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县城经济融合互促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榕江“村超”的火爆出圈,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大大提升了县城人气、激活了乡村资源、增加了农民收入、提出了新“名片”。5月13日以来,榕江住宿业营业收入达3714.8万元,同比增长172.6%。截至7月23日,榕江吸引游客25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39亿元,逐步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县城实践的新路子。

②榕江“村超”出圈关键之一是新媒体的发展和众志成城,榕江以国家“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新媒体,面向非遗传承人、返乡创业青年、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留守妇女等,开展短视频直播培训,孵化了短视频账号1.2万余个和2200余个本地网络直播营销团队,庞大的新媒体人才军团,成千上万条视频,成就了社交平台上的现象级传播,为“村超”出圈提供了强大支撑。

③同时,央视新闻等专业团队、个人网红的加盟推介、积极牵手名人等,也是“村超”火爆出圈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央媒、网红和隔空喊话足球圈名人参与到话题中来、到活动现场来,成功借力名人效应提高了活动热度和影响力。更为关键的是,大家为“村超”发声、代言,皆源于发自内心的喜欢和热爱。

④火爆的“村超”带来火爆的“流量”,不仅是全网数百亿浏览量,还有堪比全球顶级赛事的实实在在的入座率和亲临现场的五万名观众。

⑤吃、住、行等问题,给刚刚脱贫的榕江带来巨大挑战,面对突如其来的“烦恼”和压力,榕江政府通过积极与从江、荔波、黎平周边县市政府沟通协调,达成“村超流量大家在共享,同时榕江的短板大家一起在帮我们补”共识,有效解决了广大球迷朋友的食宿和接待等问题。

(节选自《国家发改委关于贵州“村超”的调研报告》,“贵州改革”微信公众号2023年08月12日,有删改)

【材料二·互联网与语言】

①本周,《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23年十大流行语,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人工智能大模型、村超、特种兵式旅游等入选。

②《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介绍,盘点这些最终入选的“流行语”,有不少源自短视频平台,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语言现象。编辑部再评选时发现,短视频的主要使用人群还是以年轻人,特别是“90后”“00后”为主。

③分析此类语言的特征,黄安靖表示,这些语言往往包含比较独特的创造性。“某种程度上,语言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包括短视频语言在内,很多网络语言之所以流行,是因为符合人们表达的需要,适合表达彼时语境中那种细微的情绪。”黄安靖说。

④黄安靖认为,可以用观察、包容的态度,来看待包括短视频语言在内的网络用语,将符合汉语结构特点、符合社会文明规范的网络用语,吸收进我们的词汇库。网络语言中也有比较消极、不合符汉语结构特点及社会文明规范的内容。对此,他表示,网络背景下的语言引导、监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总体来说,这几年不仅仅是短视频,整个网络用语的文明度在不断提升。”

(节选自人民网2023年12月10日,有删改)

【材料三•互联网与未成年人】

(节选自《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顾名思义,有声读物就是有声音的书。辞海中的定义为:录制在磁带中的出版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可发音的”电子书”。1934 年,世界上第一部有声读物在美国诞生,此后不少教科书出版商均以唱片形式出版语言教材。

相关调查显示,有声阅读已成为重要的阅读模式。2022年,西安市民有声阅读覆盖率为76.72% ,达到较高水平。59.18%的有声阅读使用者听书时长为半小时以下,43.03%的有声阅读使用者听书时长介于11至30分钟之间。46.36%的有声阅读使用者选择在移动中听书,交通工具成为有声阅读的重要空间,有声阅读使用者习惯在开车或乘坐地铁、公交时,打开个人的”听觉空间”,有效利用了碎片化时间。

近年来,有声阅读的兴起和繁荣,有效地推动了社会阅读文明的构建。有声阅读有可听的、与文本相应的音频,许多经典名著如《西游记》《简·爱》等已纷纷上线,使读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切实可感。

[材料二]

2022年5月31日,河南首家”城市公园有声书屋”在郑州市人民公园建成开放,首批游客走进书屋,体验通过扫描二维码聆听海量有声读物。

此”城市公园有声书屋”内含书籍16800余册,主要设置青少年成长、榜样的力量、传统文化等版块,包括少儿国学、绘本故事、生活科普、经典名著、诗歌美文、初心家书、精神谱系、百家讲坛、中医养生、戏曲评书、廉政文化等26类书籍。走进古色古香的书屋,迎面而来的是浓浓书卷气和满满的科技感。

有声书屋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即时性、便利性,市民游客通过微信现场扫码,即可免费听书学习。不仅在公园小憩时可以聆听,回到家中也能继续通过小程序听书,从而突破了一般城市书房的容量限制,为市民带来了”人在哪里,阅读阵地就在哪里”的城市阅读新体验。

[材料三)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微信公众平台有声阅读发文量近230万篇,相关文章的阅读量已达21.9亿,有声阅读的热点话题热度也不断变化。有声阅读氛围越来越浓,阅读率越来越高。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声阅读丰富了阅读内容和形式,促进了社会阅读文明的发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云教育”是指基于云计算应用,集教学、管理、学习等于一体的教育服务 平台。这一在线平台可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分工协作, 从而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和育人任务。近年来,“云教育”受到国内外众多教育界 人士关注,新冠疫情的发生让“云教育”在我国得以大面积推广。但不可否认, 在实践过程中,“云教育”在新技术的运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育质量的保证 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目前“云教育”还不能完全代替线下教育,传统 课堂仍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当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恢复,相信有关“云 教育” 探索不会也不应停滞。

(选自杨国营《“云教育”拓展未来教育想象空间》,有删改)

材料二:

图一:学生喜欢的上课模式调查(受访者可选取两项)

【注释】线上教学 2 指互动多样型教学模式;线上教学 1 指听讲型教学模式。

图二:学生提出的线上教育的优点

(选自衢州新闻网)

材料三: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于 2 月 17 日正式开通后,一直平稳运行,浏览量逐 步提高。截至 5 月 11 日,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浏览次数达 20.73 亿,访问人次达 17.11 亿;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收视率大幅跃升。家长和学生普遍反映 网络云平台界面清晰、使用便捷、内容丰富、资源质、观看流畅。

“在‘停课不停学’工作中,各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累了宝贵 经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教育部与工信、广电等部门在政策、 技术上的密切合作是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的重要保障。线上教育为保障疫情期间 “停课不停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共用,特别是为薄 弱学校、艰苦边远农村地区输送了优质资源,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吕玉 刚同时表示,这次在线教育实践,也暴露出网络运行保障能力不足,体系化的优 质数字教育资源不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等问题。

如何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等质等效?“教师需要在实时交互的场景 下,及时准确地采集学生的学习成效数据,随时调整教学活动。在线教育要从‘单 声道’向‘双声道’转变,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清华大学在 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于歆杰介绍。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活字印刷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是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活字印刷术似乎在一夜之间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或者被静静地安放在博物馆里,成为历史的痕迹。直到2008年,在奥运会开幕式上,“活字印刷术”的大型表演让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重现于世人眼前。于是,大家开始了寻找,最终在浙江省部一个静谧的山村一-平阳坑镇东源村里,发现了还活在民间的最古老的木活字印刷技术。

材料二:东源村位于浙江省瑞安市西南部,据当地《太原郡王氏宗谱》记载,元代初年,隐居在福建省安溪县的王法懋开始把木活字印刷技术引入族(宗)谱编修事业,“梓辑”(运用木活字印刷编修宗谱的工艺)之艺由此问世,历代相承不绝。明代正德年间,王法懋的部分后裔由福建迁入浙江平阳。清代乾隆元年(1736),王法懋五世孙王应忠率其子孙由平阳迁入东源,“梓辑”之艺就在东源扎根,一直传承至今。

东源木活字印刷技术已有 800 多年的历史,是已知的我国唯一保留至今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术,堪称世界印刷术的“活化石”。东源木活字印刷技术的生产流程包括刻字、检字、排版、校对、印刷、打圈、划支、填字、分谱、草订、切谱、线装等二十道工序,完整再现了古代活字印刷的作业场景。

材料三:“写”和“刻”,是东源木活字印刷术中的关键工序。执毛笔,将字写于木块上,用的老宋体,且需反写。刻时,要“先横再竖”,丝毫马虎不得,一个厘米见方的字,往往要刻上十几分钟,静心运气,方能“功到字成”。这备用的字模,得准备两三万颗。

印刷前,从储字盘中挑出目标字块,吸满墨汁,排列整齐,将湿润的纸张覆盖其上,用鬃刷在表面来回扫动。待纸张泛出均匀墨迹,一张印刷品便成了。这看似简单,门道可不小,润版次数、墨汁浓度,需根据个夏秋冬四季的湿润度及温度予以调整,凭的是多年积累的经验。

材料四: 非遗要“活”起来,需要大胆创新。为了让东源木活字印刷走出谱牒限制,非遗传承人开始印制古书线装本、大学录取通知书等,定制木活字家居挂画摆件服务,推出生肖诗文、婚书等一系列文创产品,收到了良好的市场反馈。非遗要“活"起来,还可通过培育发展非遗主题民宿、非遗研学等新兴产业。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