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易程度:
适用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适用年级至少选择一个!
排序: 时间 组卷次数
过滤已使用的试题
选择本页全部试题
共计:7812
  • 题型:名著导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试题来源: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调研考试试卷

    1. 王萍在阅读《朝花夕拾》后,对有关篇章作了一番梳理,制作了一张读书卡。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与理解,替他完成下表。

    作品人物

    相关事件

    形象特征

    作者情感

    陈莲河

    1

    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

    作者讽刺的人

    2

    徐锡麟被杀,他反对“我”写文章悼念和发电报痛骂清政府。

    懦弱冷漠,孤傲倔强

    作者③3的人

    藤野先生

    为“我”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

    4

    作者敬重的人

    查看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1次 +选题

  • 题型:名著导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试题来源: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调研考试试卷

    2.  王萍阅读《西游记》时喜欢将前后情节勾连起来读,还借助AI技术将自己的理解形成了下面两组图。从这两组图来看,孙悟空跟哪两个妖怪发生了激烈的争斗?最终都依靠什么降伏这两个妖怪?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

    查看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1次 +选题

  • 题型:名著导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试题来源: 四川省泸州市泸州高级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月期末试卷

    3. 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

    (1)该片段选自长篇小说《①1》,作者是②2(朝代)的 ③3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导致此事件发生的故事情节。
    (3)选段中我们看到了孙悟空重情重义的一面。他还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请结合书中的其他情节,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1次 +选题

  • 题型:名著导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试题来源: 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4. 《朝花夕拾》和《西游记》中,有的人物形象虽然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缺点。却依然令读者深感可爱、可敬。请你在两本书中任选一个人物形象,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其原因。(100字左右)

    查看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1次 +选题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5.  活动中,小语搜集了下面这篇名家散文,邀请大家和他一起阅读探究。

    温 馨 
    梁晓声

    ①那夜失眠,倚床而坐,将台灯罩压得更低,吸一支烟,于万籁俱寂中细细筛我的人生,看有无温馨之蕊风干在我的记忆中。

    ②从小学二三年级起,母亲便为全家的生活去离家很远的工地上班。每天早上天未亮便悄悄地起床走了,往往在将近晚上八点时才回到家里。若冬季,那时天已完全黑了。比我年龄更小的弟弟妹妹都因天黑而害怕,我便冒着寒冷到小胡同口去迎母亲。从那儿可以望到马路。一眼望过去很远很远,不见车辆,不见行人。【A】终于有一个人影出现,矮小,然而“肥胖”,那是身穿了工地上发的过膝的很厚的棉坎肩所致,像矮小却穿了笨重铠甲的古代兵卒。断定那便是母亲。在路灯幽蓝清冽的光下,母亲那么快地走着。她知道小儿女们还饿着,等着她回家胡乱做口吃的呢! 于是边跑着迎上去,边叫:“妈! 妈……”

    ③如今回想起来,那远远望见的母亲的古怪身影,当时对我即是温馨。

    ④小学四年级暑假中的一天,跟同学们到近郊去玩,采回了一大捆狗尾草。采那么多狗尾草干什么呢? 采时是并不想的。反正同学们采,自己也跟着采,还暗暗竞赛似的一定要比别的同学采得多,认为总归是收获。母亲正巧闲着,于是用那一大捆狗尾草为弟弟妹妹们编小动物。转眼编成一只狗,转眼编成一只虎,转眼编成一头牛……她的儿女们属什么,她就先编什么。之后编成了十二生肖。再之后还编了大象、狮子和仙鹤、凤凰……母亲每编成一种,我们便赞叹一阵。于是母亲一向忧愁的脸上,难得地浮现出了微笑……

    ⑤如今回想起来,母亲当时的微笑,对我即是温馨。那些狗尾草编的小动物,插满了我们破家的各处。到了来年,草籽干硬脱落,才不得不一一丢弃。

    ⑥上了中学的我,于一个穷困的家庭而言,几乎已是全才了。抹墙,修火炕,砌炉子,样样活都拿得起,干得很是在行。几乎每一年春节前,都要将这个破家里里外外粉刷一遍。今年墙上滚这一种图案,明年一定换一种图案,年年不重样。冬天粉刷房子别提有多麻烦,再怎么注意,也还是会滴得到处都是粉浆点子。母亲和弟弟妹妹们撑不住盹,东倒西歪全睡了。只有我一个人还在细细地擦、擦、擦……连地板都擦出清晰的木纹了。第二天一早,弟弟和妹妹们醒来,看看这儿。瞅瞅那儿,一切干干净净有条不紊,看得他们目瞪口呆……

    ⑦如今想来,温馨在母亲和弟弟妹妹眼里,在我心里,他们眼里有种感动,我心里有种快乐。仿佛,感动是火苗,快乐是劈柴,于是家温馨重重。尽管那时还没生火,屋子挺冷……

    ⑧参加工作了,将老父亲从哈尔滨接到北京。十几年的一间筒子楼宿舍,里里外外被老父亲收拾得一尘不染。经常地,傍晚,我在家里写作,老父亲将儿子从托儿所接回来。但听父亲用浓重的山东口音教儿子数楼阶:“一、二、三……”所有在走廊里做饭的邻居听了都笑,我在屋里也不由停笔一笑。那是老父亲在替我对儿子进行学前智力开发,全部成果是使儿子能从一数到了十。

    ⑨有天下午我从办公室回家取一本书,【B】见我的父亲和我的生子相依相偎睡在床上,我的儿子的一只小手紧紧揪住我父亲的胡子——他怕自己睡着了,爷爷离开他不知到哪儿去了……那情形给我留下极为温馨的印象。

    ⑩后来父亲患了癌症,而我又不得不为厂里修改一部剧本。【C】我将一张小小的桌子从阳台搬到了父亲床边,目光稍一转移,就能看到父亲仰躺着的苍白的脸。而父亲微微一睁眼,就能看到我。十月的阳光照耀着我,照耀着父亲。他已知自己不久于世。然而只要我在身旁,他脸上必呈现着淡对生死的镇定和对儿子的信赖。一天下午一点多我突觉心慌极了,放下笔说:“爸,我得陪您躺一会儿。”尽管旁边备有我躺的钢丝床,我却紧挨着父亲躺了下去。并且,本能地握住了父亲的一只手。五六分钟后,我几乎睡着了,而父亲悄然而逝……

    ⑪如今想来,当年那五六分钟,乃是我一生体会到的最大的温馨。感谢上苍,它启示我那么亲密地与老父亲躺在一起,并且握着父亲的手。真的感谢上苍啊,它使我们父子的诀别成了我内心里刻骨铭心的温馨……

    ⑫温馨虽融解在日子里了,却并没有消亡,而是在光阴和岁月中渐渐沉淀,等待我们不经意间又想起了它。

    (1)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面表格。

    时间

    温馨的画面

    动人的情感

    小学二三年级

    1

    对家人的惦记

    小学四 年级暑假

    母亲用狗尾草给“我们”编小动物

    2

    上了中学

    夜里“我”一个人将粉浆点擦干净

    3

    参加工作了

    父亲用浓重的山东口音教儿子数楼阶

    对孙辈的慈爱

    有天下午“我”回家取书

    4

    5

    后来父亲患了癌症

    6

    刻骨铭心的温馨

    (2)小语觉得这篇文章非常适合朗读,请你在上文画横线的【A】【B】【C】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仿照示例,进行两处朗读设计。

    语句:仿佛,感动是火苗,快乐是劈柴,于是家里温馨重重。尽管那时还没生火,屋子挺冷……

    朗读设计:重音落在“火苗”“劈柴”上,读出“我”给家人带来的快乐和感动;“重重”语速稍慢,语音延长,强调家中充满了温馨。

    (3)本文末写到了与亲人的诀别,小语想到课文《秋天的怀念》和名著《朝花夕拾》中都有与亲人诀别的内容,但作者的感受不同,邀请你一起探究。

    原文摘录:

    真的感谢上苍啊,它使我们父子的诀别成了我内心里刻骨铭心的温馨……

    ——梁晓声《温馨》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地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叫呀,你父亲要断气了。快叫呀!”衍太太说。

    “父亲! 父亲!”我就叫起来。

    “大声! 他听不见。还不快叫?!”

    “父亲!!! 父亲!!!”

    他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

    “叫呀! 快叫呀!”她催促说。

    “父亲!!!”

    “什么呢? ……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说,又较急地喘着气,好一会,这才复了原状,平静下去了。

    “父亲!!!”我还叫他,一直到他咽了气。

    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鲁迅《朝花夕拾》


    作者情感

    分析原因

    梁晓声与父亲的诀别

    刻骨铭心的温馨

    “我”在父亲临死前陪伴在他身边,紧挨着他躺下,握住他的手。最后父亲平静地离去, “我”感到温馨。

    史铁生与母亲的诀别

    悔恨悲痛

    1

    鲁迅与父亲的诀别

    2

    3

    我的感受

    4

    (4)小文推荐本文为七上第二单元的拓展阅读材料,你赞同吗? 请结合文章内容,参考单元导语,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单元导语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查看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4次 +选题

  •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6. 同学们搜集资料,开展“关注家庭教育·共建亲子关系”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小题。

    【社会现状:中学生对待父母的态度】

    某市抽样调查了3000多名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其中“中学生对待父母的态度”一项结果如下图,这表明:____

    【追本溯源:家庭教育风格分类】

    据研究显示,在亲子关系中,父母采用的教养风格,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发展,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引导型教养风格。以同时高度支持和高度管控为特点,既关注孩子的需求,又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家长倾听孩子的烦恼并在难过时给予安慰;尊重孩子的想法,即使意见不合也鼓励孩子表达观点;向孩子解释行为对他人的影响,鼓励他们思考行为后果,培养责任感和良好习惯。这种教养风格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独立和社会适应能力。

    专制型教养风格。以高度管控和低度支持为特点,对孩子实施严格的管控,但往往忽视孩子的需求和感受。主要有三个表现:口头敌意,对孩子大喊大叫、发脾气和责骂以促使其进步;肢体胁迫,通过体罚来惩罚孩子不听话的行为;无理惩罚,在不解释原因的情况下取消孩子的特权或推迟原本答应的事情。这种教养风格可能导致孩子不健康的心理发展。

    放任型教养风格。以同时低度管控和低度支持为特点,往往不设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也不关注孩子的需求。家长在面对孩子大闹时容易屈服,惩罚多为恐吓而非实际行动。这种教养风格可能导致孩子缺乏自律和责任感。

    【解决平台:科学改善亲子关系】

    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研究总结出的一些有效的方法:首先,家长要学会倾听和尊重。父母需要倾听孩子的想法、感受和问题,避免打断孩子,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来表达自己。同时,应避免批评和指责,而是用鼓励和支持的话语来表达意见,让孩子感受到关心和尊重。其次,注意以身作则。父母应改变自身的不良习惯,应与孩子一起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并确保他们理解和接受这些规则。

    中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是维系亲子关系的重要途径。通过沟通,双方可以了解彼此的想法和需求,从而加深感情。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成长的困惑和学业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帮助。然而,由于沟通不足,很多中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愿意向父母求助,导致问题恶化。相反,如果能与父母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向他们反映自己的困扰和需求,往往能够得到他们的关心和支持,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1)小组讨论时,组员不慎将【社会现状:中学生对待父母的态度】中的内容涂改遮盖,请你根据材料中给出的饼状图,补全横线上的信息。
    (2)活动中,同学们被一幅漫画触动。请你仔细观察画面,向大家介绍这幅漫画。

    写作提示:①介绍画面内容及主题;②不少于80字。

    (3)活动接近尾声,请你依据材料内容,以“如何建立和谐亲子关系”为主题做总结发言,分享此次活动的收获与思考。

    查看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2次 +选题

  • 题型:积累与运用 题类: 难易度:容易

    7. 下面是同学们对课文的感悟,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散步·深意】《散步》通过描写祖孙三代在散步时发生分qí但最后各得其所的事,表现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其乐融融的美好氛围。全文感情基调①____,透过那朴素亲切的文字,我们能读出交织在祖孙三代之间的浓浓的亲情,能读出人到中年特有的责任感,还能读出②____

    【金色花·感悟】《全色花》是③____(填国籍)作家、诗人④____(填人名)的作品。作者通过描写金色花活泼的舞姿、调皮的nì笑和与妈妈捉迷藏时的举动,展现儿童的天真、活泼、可爱和对母亲的热爱、亲昵。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

    【荷叶·内涵】《荷叶·母亲》托物抒情,吟唱了悠扬的一曲母爱颂歌。作者看到红莲被大雨打得左右鼓斜,最后在荷叶的 yīn bì下不再摇动,从而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文中“心中的雨点”指⑤____,荷叶覆盖雨中的红莲,正象征着⑥____

    (1)阅读上面的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

    分 qí1 

    2

    yīn bì3

    (2)根据平时的积累以及对文章的理解,将文段中①—⑥处补充完整。
    (3)阅读【金色花·感悟】中的画线句子,仿写两句使之构成排比句,要求句式一致,内容相关。

    母爱是12;母爱是34

    (4)【荷叶·内涵】中有一句话存在语病,请你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
    (5)小明想写一副关于亲情的对联,他写出了上联,同学们纷纷拟出下联。请你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上联:甘泉露滴慈母爱          下联:____

    A . 感恩莫待催白头 B . 苍山丰林祥父恩 C . 儿女孝顺报春晖 D . 老来自有孝子孙

    查看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3次 +选题

  • 题型:写作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8. 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通过描述自己与母亲生活的往事,展现了真挚的母子亲情;莫怀戚的《散步》通过全家人散步这件小事,抒写了交织在三代人之间浓浓的亲情。我们每个人都在家庭的怀抱中生活、成长,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①写清楚。要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②有感情。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有真切感受的事,说发自内心的话。③有细节。适当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人物描写方法,把人物写丰满;或是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事物写得具体生动。

    要求:①题目自拟,500字以上。②不得抄袭、套作,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查看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5次 +选题

  • 题型:默写 题类: 难易度:容易

    9. 小文整理课本中有关亲情、友情的古诗,撰写了以下文段,请你补全。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离绪千种,期待着每一次与你重逢。李白的“①1, 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借“明月”寄托对友人的关切;王湾的“③3,④4”(《次北固山下》)是借“鸿雁”传达对亲人的牵挂;马致远的“夕阳西下,⑤5”(《天净沙·秋思》)是借深秋悲凉之景传达无限乡愁;李益的“⑥6,⑦7”(《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借芦管声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一在天之涯,一在海之角,为你,为我,愁绪万千重。

    查看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4次 +选题

  •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10. 小花以“感受亲情·孝亲敬老”为主题搜集了以下材料,请阅读后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选自《论语·为政》)

    子曰:“父在,观其;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选自《论语·学而》)

    【材料二】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韋捻。’”

    (选自《孝经》)

    【材料三】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选自《晋书)

    【材料四】

    岁末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注释】①本:根本。②教:教化。③聿(yù):助词,用在句首,无实义。④修:修明,发扬。⑤厥:相当于“其”,他的,他们的。⑥谮(zèn):说别人的坏话,中伤。⑦该诗写于1746年,蒋士铨时年22岁,科举中举,因长期在外求取功名报效君王不常回家,于年终前夕赶到家中,深感母亲对自己的关怀之情,故作此诗。

    (1)参考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原文语句

    方法提示

    加点词释义

    父在,观其

    组词法

    1

    父前谮之

    查阅词典法:①数量;②方法,技艺;③计数,计算;④屡次,多次。

    ⑵__(填序号)

    母尝欲生鱼

    语境推测法

    2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B .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C .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D .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3)阅读【材料一】,说说孔子认为什么是真正的“孝”。
    (4)请你结合对【材料二】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推测孔子是否认同【材料三】中王祥孝敬母亲的做法,并说明理由。
    (5)【材料四】中,儿子“岁末到家”,母亲“喜及辰、针线密、①1、②2”等举动,充分体现了母亲“爱子心无尽”。(填原文)
    (6)对于母亲的关爱,儿子“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的表现是否能体现他对母亲的“孝”? 请你综合运用上述关于“孝”的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4次 +选题

1 2 3 4 5 下一页 共782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