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修改时间:2025-02-17 浏览次数:4 类型:期末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基础·运用(共 15 分)

  • 1. 人与动物共存于地球家园,命运息息相关。为了更好的与动物相处共存,与自然和谐共生,年级开展了“人与动物”系列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 书写活动主题

    请在宣传海报上用正楷字书写“与动物偕行,生命更丰盈”这一活动主题。

  • 2. 播报时尚动态

    标题:____

    看鹦鹉斗嘴,看犀牛在阳光下进食,看东北虎幼崽被大鹅追打得蜷.缩.在墙角……近两年“Zoo Walk” 火了,动物明星各怀绝技,成功俘.获.了大批游客的心。成都动物园“顶流女明星”熊猫花花,天生腿短,身材矮胖,坐姿恰似三角饭团,辨识度超高;号称“西直门三太子”的北京动物园熊猫萌兰多才多艺,擅. 长.爬树、仰卧起坐,还会独门功夫“一字马”,常引来喝彩不断。还有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情绪稳定的水豚福宝、上海动物园毛发蓬.松.的“潦草小熊”达菲、西宁野生动物园因病因伤被救助的雪豹凌夏和凌不

    服……伴随着一众动物明星的走红,各地动物园也从昔日的孩童乐园,变成今日的潮流地标,成为都市人精神疗愈所

    (1) 请你确认播报文稿中加点词语是否有错字。根据词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为表达的是“弯曲肢体而收缩”的意思,所以“蜷缩”一词中有错别字。 B . 因为表达的是“捉住,从对方那里取得”的意思,所以“俘获”一词中有错别字。 C . 因为表达的是“在某方面有特长”的意思,所以“擅长”—词中有错别字。 D . 因为表达的是“草叶、毛发松散开的样子”的意思,所以“篷松”一词中有错别字。
    (2) 下面街头采访的内容中,不能印证当今各地动物园“成为都市人的精神疗愈所”的一项是( )
    A . 看着憨萌的小动物,我感觉心情一下就由阴转晴,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了。 B . 在动物园里,我们能够直接观察动物的行为习性,增强保护动物的责任感。 C . 动物园里的每个小生灵,仿佛都在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向我传递温暖与力量。 D . 我来动物园就是给心灵放假,与动物的每一次对视每一次互动都很解压。
    (3) 依据内容给文段拟定标题,最贴切的一项是( )
    A . 动物明星走红带火动物园游 B . 都市游客呼朋引伴各地追星 C . 动物明星神通广大赢得喝彩 D . 动物园巧妙营销打造新地标
  • 3. 品读名家妙笔

    许多著名作家都喜爱动物,也在他们的作品中为动物留出一席之地。丰子恺《沙坪小屋的鹅》中的白鹅咄咄逼人 , 姿态高傲,架子十足;老舍笔下的猫性格古怪,高兴时温柔活泼,不高兴时鸦雀无声 , 对人不理不睬;冯骥才《珍珠鸟》中的雏鸟起初小心翼翼 , 后来竟肯主动亲人,着实令人喜出望外……多么可爱的小动物啊!

    (1) 你检查了文段中成语的使用情况。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咄咄逼人 B . 鸦雀无声 C . 小心翼翼 D . 喜出望外
    (2) 同学摘录了四句名家描写动物的文字。你从修辞的角度判断,下列未.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①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伸出双脚。(利奥波德《大雁归来》)

    ②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郑振铎《燕子》)

    ③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子。(巴金《鸟的天堂》)

    ④从脑袋到尾巴,一色纯白,没有一根杂毛,牛乳似的柔嫩的白色,像是天宫降临的仙女。(陈忠实《我的白鸽》)

    A . 第①句 B . 第②句 C . 第③句 D . 第④句任务四 邀请专家授课
    (3) 为了深入学习与动物的相处之道,年级拟邀请高校教授来做专题讲座。下面的邀请函内容中敬辞使用不当的一处是( )

    我校初一年级正在开展“人与动物”系列主题活动。久仰您在动物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我们诚邀您莅临我校,向师生讲授关于动物保护的知识。我们还希望借此良机向您垂询宝贵建议,以利于活动的深入开展,切盼您不吝赐教

    A . 久仰 B . 莅临 C . 垂询 D . 赐教
    (4) 你想写一副对联表达自己的心愿。依据上下联对应位置词性相同的规则,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与①       ▲    共沐微风细雨
    下联:和鸟兽同享②      ▲   

    A . ①花草  ②丽日蓝天           B . ①青山    ②天高云淡 C . ①绿水  ②丽日蓝天        D . ①大树   ②天高云淡

二、古诗文阅读(共 20 分)

  • 4. 默写。
    (1) ,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诫子书》)
    (2) 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诗人常借“风”表情达意。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潮平两岸阔,①,写出开阔的视野和胸怀;郑板桥《竹石》中的“千磨万击还坚劲,②”,表现出无惧严酷考验的从容气度;谭嗣同《潼关》中的“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则渲染了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请你再写出两句与“风”有关的诗句:“③,④。”(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
  • 5. 阅读《观沧海》,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本诗以“①”这个字统领全篇。开头两句交代②,接着描绘眼前所观之景,以动静相衬的手法写海上山岛,洪波,然后又借助想象勾勒出大海③的宏伟景象,表达诗人胸怀天下,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中所呈现的景物特点不同,蕴含的情感也不相同。请你根据对作品的理解,完成表格。

    景物

    作品

    诗句

    景物特点

    蕴含情感

    草木

    《观沧海》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昂扬向上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衰败

  • 6. 阅读下面三则《论语》,完成下面小题。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②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③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省”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省”,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省.吃俭用 B . 多快好省. C . 反躬自省. D . 不省.人事
    (2) 对“其不善者而改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看到他们的缺点,就参照他们改正自己身上类似的毛病。 B . 发现他们不好的地方,就帮助他们改正过来。 C . 和“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同,都强调自我反省。
    (3) 根据三则《论语》及下面的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公曰:“吾遇夜就寝,即自计一日食饮奉养之费及所为之事。果自奉之费与所为之事相称,则鼾鼻熟寐。或不然,则终夕不能安眠,明日必求所以称之者。”

    (取材于范仲淹《范文正公言行拾遗事录》)

    注:①计:计算,算账。②费:用去钱财。

    “自省”是文人儒士的修身之道。在这一方面,北宋名臣范仲淹堪称典范。在朝为官时,他每夜必自省,如果不能做到“①”,就“②”。这表明他的确做到了曾子所说每日三省中的“③”。

三、名著阅读(5 分)

  • 7. 《朝花夕拾》和《西游记》中,有的人物形象虽然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缺点。却依然令读者深感可爱、可敬。请你在两本书中任选一个人物形象,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其原因。(100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共 20 分)

  • 8. 阅读《一颗钉子的坚守》,完成下面小题。

    一颗钉子的坚守

    ①我与这间教室邂逅于六年前。在学校里,一个老师能连续六年在同一间教室里上课,那一定是一种美妙奇缘。

    ②这是一间九年级毕业班专用教室。每年九月份,都有一个毕业班的学生进驻。六年来,这里的一切好像都没有发生太大改变。排列规整的课桌像是用尺子量过,课桌前端坐着埋头苦读的学子,他们的笔尖在纸上飞舞,笔下的每个字都如同从窗外树叶间滴落的金灿灿的阳光。

    ③教室的门板、门框是杉木做的,涂了一层白漆。除了颜色稍显陈旧外,没有丝毫破损变形。门板背后的插销套和插销杆还在,但右边门框上的插销扣已不知所踪。代替插销扣工作的是一颗铁钉,这颗铁钉约莫两寸长,颀长的身体上布满暗红的铁锈。钉尖一头扎进杉木做的门框里,钉帽一头向下弯曲成弧形。

    ④第一次看到这颗铁钉插销扣时,我很怀疑它单薄的身子是否撑得住同学们日复一日的推拉折腾,更以门外风风雨雨突如其来的袭扰。

    ⑤这间教室的门向北敞开着,正对着讲台。每年一入冬,凛冽的北风常常呼啸着向教室直冲过来,肆无忌惮地往同学们的耳朵、鼻孔、脖子里灌。这时候,坐在门口的同学就会立即迎风站起,伸手把门板往 门框里一摁,插销杆往钉子扣里一顶,门就被严严实实地关上了。每天上课下课,门来回来去地开开关关,靠近门口的同学就要反复起身推拉插销,这既考验耐心,也考验体力。有时门外冷风刮得猛,插销杆和钉 子扣咬合得太紧,开门的人就得走到门背后,用力把住门板,才能扳动插销杆。力气小的女生就干不了这活。后来,班里两个校篮球队的队员主动要求坐到门边,专司此职。他俩一个是校队队长,一个是主力后卫,身材高大,动作敏捷,开关门这活儿对他们来说就像赛前投篮热身那样轻松。只要有人敲门,他们会立即起身,把门板推开插销、开门、关门、再闩上插销,一气呵成,绝不拖泥带水。

    ⑥与冬天不同,夏天暴风雨的突袭常常让老师和同学们猝不及防。一次午后,开始上课时,教室外面还艳阳高照,既而一片黑影掠过窗外。大家都还没反应过来,狂风已裹挟着大雨撞开门板,席卷着课桌上的课本、试卷。坐在门口的那两个男生,一个箭步冲上去、一人用身体死死顶住门板,另一个利索地插上插销杆。狂风和雨水从门缝里钻进来,呼呼作响、门板不停地颤抖着。在狂风暴雨轮番攻击下,插销杆猛烈地撞击着钉子扣。我深为这颗瘦小的钉子捏一把汗,如果它此时丢盔弃甲,城门就将失守,教室必遭洗劫。但钉子帽始终紧紧勒住小指粗细的插销杆,狂风暴雨最终败下阵来。在这场鏖战中,钉子扣只是被磨掉了一层锈屑。雨过天晴,钉子扣像一位凯旋的勇士,更像一位身披铠甲威严神武的门神,一如既往地坚守在门框上。

    ⑦每逢秋雨悄然而至,夏日的余热一扫而光,空气也变得松爽起来。当师生之间形成高度默契后,同学们就能迅速从老师上下楼的脚步声中准确辨别出是不是本班老师。只要自己班的老师走到四楼转角,原本叽叽喳喳的教室就会立即安静下来。有一次,班主任刚走到楼梯平台,就听到教室里传来叽喳声。她脸色一变,屏住呼吸,双手叉腰,像脚踩棉花的猫一样悄无声息地走到门口,还没等站稳身形,只听门板里的插销杆轻轻地摩擦了一下钉子,门“吱呀”一声“自动”地打开了。教室里风平浪静,门口那两个男生脸上挂着一丝狡黠的笑容,眼神无辜地看向班主任。教室里的气氛骤然松弛,而门框上的那颗钉子也仿佛卸下了“望风”的重担,守口如瓶地恢复到“平安无事”的常态。

    ⑧毕业季一过,教室里叽叽喳喳的声音也就销声匿迹了。教室的门整天敞开着,劳累了一个学年的钉子这时候便默默地守在门框上,等待着下一届学子的到来。

    ⑨岁月的风刀把斑驳的锈痕刻满钉子全身,也将皱纹深深镌刻在老师的脸庞上。每年六月份,都有一届学生从这间教室门口走出,开启他们人生的长途跋涉;而我和老师们则继续开始新一轮从办公室到教室的行程,路径从未改变,脚步从未离开,就像门框上这颗钉子的坚守。

    (1) 本文回忆了与钉子有关的校园往事。阅读⑤-⑦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取材于蓝卫国的同名文章)

    状况

    同学们的行为

    钉子的作用

    凛冽的北风冲进教室

    紧扣住插销杆,使门关严以抵挡北风

    狂风暴雨撞开门板

    两个男生配合,顶住门板,插上插销杆

    轻轻拨开插销杆,打开教室门

    仿佛为同学们“望风”,默默守住教室里的小秘密。

    (2) 第④段和第⑥段的画线句都写到“我”对钉子的担心。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3) 对于第⑦段的去留,有四种不同的看法,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 应该删去。因为这段内容另起炉灶,与“坚守”的主题完全无关,有跑题之嫌。 B . 应该保留。这段文字虽然没表现钉子在门框上的坚守,却写出老师对纪律的坚守。 C . 应该删去。因为从结构角度看,这无关的一笔脱离了主线,会使文章显得松散。 D . 应该保留。这一段写师生互动之趣,丰富了文章内容,也表明坚守虽难却不乏味。
    (4)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题目“一颗钉子的坚守”的理解。
  • 9. 阅读《不会开花的树》,完成下面小题。

    不会开花的树

    ①春天又来了,迎春花、玉兰花、樱花、杜鹃花,一丛一丛,一树一树,开到了路的尽头,开到了山的那边,开得接天连海;不会开花的树躲在墙角,垂着沉沉的脑袋。

    ②头几年,受到嘲笑的时候,他都会说:“我还小呢,等到明年我就开花了。”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是没法儿证明自己能够开花。在他心里,不会开花的树,就好比不会吐丝的春蚕、不会采蜜的蜜蜂、不会筑巢的燕子,他没法儿向世界证明自己的价值。

    ③过去,只要一出太阳,不会开花的树就奋力地展开所有的叶片,迎接阳光的热情;只要一有雨水,不会开花的树就勇敢地伸开大大小小的枝干,拥抱雨滴的滋润。如今的他,面对骄阳甚至有些羞愧。他抱紧自己的叶片,瑟缩在角落里。不会开花,陡增了他的寂寞和无奈。

    ④一年,一年,再一年,不会开花的树垂垂老矣。他佝偻着身子,粗糙的树皮已经发黑,好几处树根都裸露在地面上,成群的蚂蚁在这里寻找着巢穴。

    ⑤不会开花的树用尽一生也没能证明自己能够开花。每年春天到来的时候,小草也会悄悄地打开淡紫色的花苞,即便花期短暂,即便没有人欣赏,但他们终究开过,他们是幸福的。想到这些,不会开花的树不免伤心起来。这一生就这样过去了吗?现在,不会开花的树总爱思考这个问题。

    ⑥有一天,伐木工人遇见了不会开花的树。走过他身边时,一个工人注意到了他,就说:“把这棵树也带回去吧。”另一个工人不屑一顾道:“这棵树的枝干太细密了,我看做不了什么物件。”

    ⑦“应该可以做成货车上的木板垫子吧?这样,装运货物的时候能够平稳一些。”先前那个工人说。

    ⑧不会开花的树听到了他们的议论,他多么希望证明自己还有一点儿用处啊!但要从一棵直立的绿树变成一块压在货物下面的木板垫子,他又是不甘的。如果这样,那么他开花的梦想,便怕是永远不可企及了。不会开花的树这样想着,却什么也做不了。

    ⑨工人们三下五除二就把不会开花的树给放倒了。

    ⑩不会开花的树紧咬牙关。他是那么疼痛,他收紧叶片,颤抖着,不敢多看一眼那些记载着过往岁月的年轮;他是那样害怕,他不敢想枝干被全部折断、砍掉之后,自己会变成什么模样。在痛苦和惊惧中,他昏了过去。醒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已经被加工成木板垫子,扔在了货车车厢的底部。看到自己怪异的模样,他难过地流下了泪水。

    ⑪一年,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木板垫子跟着货车走南闯北。他运载过树木、书本、蔬果,甚至鲜花; 他看到过田野,楼房、山川,还有沙漠、星星、大海……他慢慢地发现,虽然自己从来没开出过花,也没

    长成参天大树,但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

    ⑫他是无愧的,他接受了有价值的自己。甚至,他是(   )的,因为在运送鲜花的时候,那一车的鲜花仿佛都开在了自己身上;甚至,他是欢喜的,因为他在路上见过冥想的沙砾、沉静的星星、活泼的浪花。他甚至反思,曾经的自己是不是太执着于开花了?就算只是一棵不会开花的树,也依然能为小鸟和蚂蚁提供一根枝条和一个树洞,也依然能为世界增添一抹绿色和一片阴凉啊。他终于知道,任何生命的存在形式都是有意义的。

    ⑬随着时光的推移,不会开花的树已经磨损得不成样子了。这里缺一角,那里少一块,凹槽和划痕遍布全身,即便是用作货车的垫板,也显得不那么合适了。

    ⑭最后,工人们果断地将他抛弃了,扔在了路边的土堆旁。风吹过路面,扬起的尘土落在他身上……

    ⑮白天,木板垫子仰望头顶灿烂的阳光,一缕一缕明亮的光线让他忆起了他年轻的时候,那些嫩绿的叶片,那些鸟啼和蝉鸣。夜晚,他和漫天繁星打招呼,虽然他的问候从没有得到过回应,但是他依然觉得幸福。他轻轻地闭上眼睛,他梦见自己又变成了一棵刚刚破土的小树苗,紧紧地抓住温暖的泥土,满心欢喜地期待着明天的阳光和雨露,畅想着未来的星辰与大海……

    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路过,她弯下身子,拾起了这块破旧的木板垫子。冬天到了,她要拾掇柴火,让整个房子变得暖洋洋的。

    ⑰当木板垫子被投入火堆里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自己身上绽出了一朵朵橘红色的花苞。啊!自己果然是会开花的,这绚烂而又温暖的光焰,不就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花朵吗?看到老奶奶舒展的笑容,他火红的花瓣绽开得更恣意了……

    ⑱冬天过去,春天再次到来了。没有人记得不会开花的树,只有早已冷却的灰烬像残存的墨迹,记录下他的生命曾经这样璀璨地绽放过,炽烈地燃烧过。

    (取材于周博文的同名文章)

    (1) 文章讲述了不会开花的树的一生经历以及他的生命感悟。当他是一棵树的时候,①,他感到寂寞和无奈;当他变成一块木板垫子的时候,跟着货车走南闯北,他认识到自己②; 当他③的时候,发出绚烂而又温暖的光焰,他明白了生命的价值。
    (2) 请你在文中“甚至,他是( )的”一句的括号内填入一个词,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3) 在作者看来,不会开花的树的结局是否有遗憾?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五、写作(40 分)

  • 10.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 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⑴“精读”是一种阅读方法,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一部著作需要精读,人生这部大书也需要精读。精读一种情谊,你会读到亲情、友情带来的感动;精读一个季节,你会读到春夏秋冬的自然之趣;精读校 园一角,你会读到初中生活的独特魅力……请将“精读      ▲   ”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⑵获得一样好东西,往往意味着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就像小鲁迅得到了渴慕的《山海经》,陈忠实拥有了白鸽的陪伴,海伦·凯勒领悟了单词的奥妙,孙悟空寻到了如意金箍棒……对你而言,什么是属于你的好东西?请以“我的好东西”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 600-800 之间,不出现学校的真实校名,师生姓名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