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语文预测卷(一)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①在人类认识气候变化的过程中,一直有一朵挥之不去的“阴云”:评估气候变化的观测站点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大陆地区的陆地表面,而地球表面积占比巨大的海洋表面及内部不仅站点稀疏,而且观测时间短,这很可能使仅基于陆面温度计算的全球温度变化存在较大的偏差。然而是,最近关于海洋资料的分析工作,让这朵“阴云”逐渐散去,并揭示了一个事实——海洋是气候系统的关键一环。

    ②在宇宙中,地球看起来就是一颗蓝色的水球,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积约71%,平均厚度达4千米,储存着97%的水资源。海洋总质量达到14×1 018吨,大气总质量仅为5×1 015吨,仅为海洋总质量的约0.36%。加之海水的比热容远大于大气与陆地表面,因此海洋的热储存能力更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调节器。

    ③进入地气系统的太阳辐射,经过大气、云层和表面的反射,以及大气层的吸收之后,只剩约51%用于加热地球表面,这其中70%被海洋吸收,然后再以长波辐射、潜热和感热等多种能量形式释放出去。然而,在过去100多年里,全球温室气体逐渐增加,使地球系统“困住”了更多的热量,直接驱动了全球变暖,这些能量90%以上都存储在海洋中,因此海洋热含量变化是气候变化的一个核心指针:全球变暖事实上是海洋变暖。当考虑全球能量或热量变化时,甚至可以忽略大气和陆地表面温度的变化,只分析海洋热容量的变化,也可较为准确地了解地球气候系统的变化状况。

    ④补足海洋资料缺失的拼图的短板。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浓度数值不断攀升,全球变暖已经成为既定事实,但海洋变暖情况还一直亟待解决,这主要是因为过去缺乏海洋观测数据:不仅数量偏少,而且质量不佳。

    ⑤从1998年起,国际上开始筹建全球实时海洋观测网(Argo),Argo所用的自动剖面浮标是一种圆柱体状的自沉浮装置,长约1.5米、重45公斤左右。投放入海后浮标会自动下潜至1 000米水深,随着洋流漂移数天(一般为10天),再次下潜1 000米,抵达2 000米深度后慢慢上升,回到海洋表面,并在上升过程中利用自身携带的电子传感器,逐层测量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等海洋环境数据。当浮标到达海面后,会自动将定位及测量的数据发送给卫星,再中继给各数据中心。之后,浮标又会再次下潜,进入下一个观测循环。

    ⑥Argo所用的浮标可以在茫茫大海上自动运行4~5年,直到浮标自带的电池容量耗尽为止。由于具有无须日常维护、不易受到人为损坏的优点,可以长期、自动、实时和连续获取大范围和深层海洋资料,这种浮标被视为“海洋观测手段的一场革命”。

    ⑦重建海洋长期资料积累。Argo资料真正丰富起来是在2005年之后,在此之前的海洋观测主要依靠船舶,不仅观测稀少,而且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航线较为丰富的区域。重获过去100多年,尤其是过去50多年的海洋中上层热含量的变化状况,成为进行气候变化研究重要的研究课题。海洋数据领域科研人员一直在持续不断地改进旧数据的质量、发展新的技术以更准确地重构过去海洋的状态。

    ⑧目前,国际海洋研究领域一般用海洋次表层抛弃式测温仪器(XBT)观测数据,这是目前仅有的历史资料里的核心部分。不过这种仪器的观测数据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时空分布非常不均匀,数据存在系统性偏差等。如何订正XBT数据的系统性偏差是一个难题,从2008至今,国际不同的研究小组提出了超过10种偏差订正方案。

    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朱江研究团队,在2014年提出的海洋数据偏差订正方案脱颖而出,是目前国际上推荐的最佳订正方案。该方案有效地克服了目前主流方案中低估历史海洋次表层温度的长期变化的问题,并且对无观测的区域进行温度场重构。该研究团队最终重建了一套自1940年以来全球海洋上层2 000米的月平均温度数据集,并不断对数据进行更新。此数据水平为1度×1度网格、垂向从1m到2 000m总共41层,能够很准确地再现1940—2015年历史区间内的气候平均态、年代际变化(如PDO)、年际变率(如ENSO)以及长期趋势。目前可以从中国科院大气所网站免费下载。

(选自《大众科学》,有删改)

    链接材料:对海洋环境要素或指标按规定进行观测的一种工作,也是控制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环境和资源的重要措施。有些沿岸国家还建立了国家级海洋污染监测网络。中国于1978年 6月建立了“渤、黄海环境监测网”;1984年5月,又建立了“全国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网”,对沿岸海域实行全面的监测。

(1)、下列对选文说明对象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Argo浮标 B、全球海洋正加速变暖 C、海洋观测,中国来了 D、全球海洋观测网的建立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要树立海洋意识,关注海洋的现状,积极探索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方法、途径。 B、本文说明语言在平实的基础上追求了生动的表达,如“阴云”“困住”;说明方法主要使用列数字、举例子等。 C、目前建立的全球海洋观测网,只能对当前的海水温度、盐度等海洋环境数据进行观测记录,对已经过去的海洋环境的观测数据无能为力。 D、Argo所用的浮标具有长期、自动、实时和连续获取大范围、深层海洋资料的优点,但存在时空分布不均、数据存在系统偏差等问题。
(3)、阅读本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我们该如何保护海洋环境。
举一反三
阅读议论文《输不丢人,怕才丢人》,完成后面题目。
                                                                                        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①电影《梅兰芳》中有个十三燕,是个曾名重一时的“伶界大王”。后来,梅兰芳迅速崛起,大有取而代之之势,他与梅兰芳唱对台戏时落于下风。眼见败势已成,他却没有选择逃避。即使面对空旷的戏台,他仍然一丝不苟地坚持唱完了最后一场,并且在临死前留下那句掷地有声的话语:“输不丢人,怕才丢人。”所以,尽管十三燕是个失败的人物,但却是令人敬佩的,因为他道出了一个做人的基本真理,而且自己就是实践这一道理的榜样。
        ②大千世界,我们不论干什么,只要与人对阵,参与竞争,都会有输赢,见高低,而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胜败乃兵家常事,百战百胜只是神话。因为,天外有天,你厉害还有比你更厉害的,你有降龙十八掌,人家可能有葵花宝典;你有屠龙刀,人家可能有打狗棒。而且,“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几年你得势占优,再过几年,你就可能被淘汰出局。所以,输不丢人。如果害怕丢人,就永远不要参与竞争,或干脆远离红尘。
         ③楚汉之争,项羽的最后悲剧,就在于他的怕丢面子,怕面对江东父老的指责。还是杜牧的《题乌江亭》写得好:“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如果项羽能够包羞忍耻东渡乌江,那么鹿死谁手还是个未知数;如果项羽能够忍受打击卷土重来,或许历史将被重新改写。
        ④“初生牛犊不怕虎”,虽然结局并不美妙,不会因为不怕就能克敌制胜,创造奇迹,但不怕虎的精神却是历来被人赞颂的。看《动物世界》,常见这样的镜头,一大群野牛被一只狮子追着跑,我就想,这么多野牛要是团结起来,就是踩也把狮子踩死了,可就是因为怕,总是被狮子欺负,甚至成为狮子的牺牲品。与野牛相比,人是有理智的,“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可正因为如此,有些人反而怕得更多,野牛不过怕丢掉性命而已,人还要怕丢面子,怕名声不好,怕被人议论,怕遭人嫉妒,怕不好出门见人,总之是前怕狼后怕虎,结果是害怕丢人却偏偏丢人,不想丢人却处处丢人。
        ⑤人,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既然出来打天下,既然要与人争高低,输赢都是正常的。奥运会上的百米赛场上,无论谁输给博尔特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因为那小子是百年一出的短跑奇才,不管你被拉下多大差距,谁也不会笑话你。而你如果因为害怕而退赛,因害怕而战战兢兢,畏畏缩缩,不战自败,那就丢人丢大了。在北京奥运会的乒乓球馆里,我们还看到许多非洲国家的乒乓球运动员,水平连我们的业余选手都不如,仍然面无惧色与世界一流高手过招,观众同样报以热烈的掌声,其中就是对他们不怕精神的鼓励。输球之后,他们照样大大方方地和对手握手拥抱,向观众致谢,他们是虽败犹荣。体育竞赛如此,行行业业也都应该如此。只要不怕强手,敢于“亮剑”,屡败屡战,自强不息,我们就可能杀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即便输了,也是虽败犹荣。
         ⑥“输不丢人,怕才丢人。”诚哉斯言!                        (作者齐夫,原文有改动)

碎片阅读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成年人使用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等各类数字媒介的阅读率为24.5%,其中更有约2.8%的人只阅读数字媒介而不读纸质书。中央民族大学学生刘稳说?:“上大学后开始接触新媒体,主要有手机报浏览新闻或直接浏览网页,以及看电子书。这种新媒体作用于人们无聊的、碎片的时间,方便而快捷,操作也容易,更利于随身携带,见缝插针地阅读。”

(中国新闻网2013年6月7日)

       材料二:“微博体”走马灯般亮相,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句“你来或者不来”就堂而皇之成了“见与不不见体”。每一个“体”都很短命﹣﹣存活时间三天至一周不等,它的生命取决于下一个“体”到来的频率。“甚至有学生感叹:都不知道140字以上的东西怎么写了。”上海中学语文教师李莹莹对此表示担忧。

(屈一平《要屏幕阅读,还是图书阅读》)

       材料三:前不久,一个《我用1000条微博的时间来读一本书》的帖子,引起了网民的热议和大量转载。文中提到:“作家要写成一本书,不同于写一篇博客,写一次报道,他动用的是他全部的人生经历,从构思到写作,花上几年,每一个句子都有过推敲,每一个观点都是深思熟虑过的,再静静等待从流行到成为经典。”

(罗荣海《网络时代别冷落了经典》)

阅读《读书以养心》,完成小题。

    ①读书可以养心。没有书的日子会使人心灵蒙尘,渐渐消蚀的读书热情会使心灵的肌肤起皱。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总有疲倦的时候,此时书便是心灵最好的栖息之所。

    ②如今媒体众多,比如电影、电视、广播、报刊、书籍、互联网等等。相比之下,书籍的那一份独有的沉静、深远和幽雅,最让人难以割舍。繁忙的工作之余,捧一本书,或坐于书房,或行于户外,无声的书籍均能给你一份闲情逸致,你可深入,也可浅出,在无声中聆听美好的旋律,在无画中观赏美妙的图景。

    ③苏轼曰:“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书籍是人类漫长生活的积淀,它能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多、精神的享受,还在于感情的升华和情操的陶冶。书籍又是一个磁场,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心灵的罗盘都会在这里发生强烈的感应。我们从《论语》中学到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感受历史的严肃,从鲁迅那里学得

醒世哲理,从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那里学得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④在阅读中,我们会发现,文字也是有个性的。譬如周作人的清淡平和,许地山的睿智自然,丰子恺的细腻亲切,冰心的清雅飘逸,钟敬文的清朗绝俗,海明威的冷峻,伏尔泰的咏叹,川端康成的精关……我们还会发现作品所塑造的人物也是有个性的。譬如闰土的辛苦麻木,鲁达的慷慨侠义,哈尔威的沉着冷静,菲利普夫妇的冷酷自私……一个人物就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他带领我们感悟生活,并交给我们对待生活的方法。读书不仅要择书而读,更要择人而读。作品中的人物,表现了创作者本人对生活的情感、态度。真正会读书的人,会着力挖掘作者深层次的创作意图,以求获得深层次的美感。

    ⑤一部好书就是尘世的一盏明灯,它照亮了人们的心灵,也照亮了人类历史的路径。读书是高尚而神圣的,它可以给人带来心灵的丰富和精神的振奋,可以让人活出人生的一大境界。试想,在万籁俱寂的夜晚,或半倚床侧,或微伏案边,捧书入静,不也是一种最美的享受吗?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人的麦田

    ①我读高三的时候,在我们那个地方,盛行陪读。我所在的那个班,一半以上的家长都在陪读,而我,似乎是一个孤独的“另类”,因为,整整三年,我的父亲从未到学校来看过我。我虽然并不奢想父亲陪读,可见到那些陪读的父母,心里还是隐隐发酸,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父亲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我并不是孤军作战。

    ②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调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惊讶地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开始佝偻,满头白发了。

    ③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散巷归令,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④六月,阳光如炽。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那把镰刀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啦啦队。

    ⑤田间休息,我给父亲端上了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父亲可以在他的麦田纵横驰骋,只是他没能教会我,或者说,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教会我。

    ⑥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如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那个我带不上。”

    ⑦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在这里,镰刀是笔,麦子是墨,麦田是纸,父亲在麦田挥毫泼墨。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⑧阳光烘烤着麦田,我拖着沉沉的步子。羞愧地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满身滚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而我是其中最大的一株吧。

    ⑨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因为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成。考场上,我在恣意挥毫;麦田里,父亲在挥汗如雨。我们在各自的麦田里收获着自己的“麦子”。

    ⑩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院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栉风沐雨。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有我的麦田,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

(选自《意林》,作者洛水,有改动)

非文学性文本阅读

太空专车

沈羡云

    ①太空专车是指依据客户指定的轨道及时间要求,专门为商业用户安排一次火箭发 射,且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定制服务,为用户提供散优搭乘选择,如量身设计星箭接口、分离方式等。它可提供从100千克到1000千克的专属快速发射服务。

    ②2018年4月26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釆用“一箭五星”的方式,成功将珠海一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成功地进入预定轨道。此次长征十一号的太空专车服务,是我国星座组网同一轨道面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一次。

    ③珠海一号是由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建成后将为全球农林牧渔、水土资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智慧城市、现代金融等行业提供卫星大数据服务。

    ④珠海一号是由34颗卫星组成的卫星星座,包括视频卫星、高光谱卫星、雷达卫星、高分光学卫星和红外卫星。该公司已与火箭院签订2次10颗卫星的发射合同。

    ⑤从珠海一号星座建设规划初期开始,长征十一号火箭研制团队就积极介入,与用户联合设计、攻关,充分利用火箭的运载能力和空间包络,克服了空间有限、光学裁荷对连接界面冲击环境要求苛刻等难题,最终实现“小身板、大容量”的“一箭五星”布局。

    ⑥除了让“乘客”乘坐舒适,还要让它们安全有序地下车。5颗卫星能否在指定区域有序释放,火箭的多星分离控制装置将发挥“指挥官”作用。火箭院团队研制了多星分离控制装置,可发出28路不同分离信号,满足多样化的一箭多星发射需求。

    ⑦为什么欧比特公司会选中火箭院的长征十一号火箭发射他们的珠海--号卫星星座呢?这是因为长征十一号火箭是一种固体运载火箭,它在小型卫星及星座组网发射上,优势明显。首先是发射准备的时间短。由于长征十一号火箭的固体燃料提前填充在火箭内,可长期贮存,免去发射前燃料加注等流程,它的发射准备时间可由液体火箭的以“月”计算缩短至数天,最快甚至能达到24小时以内,是世界上发射准备时间最短的运载火箭之一。而且火箭机动发射能力强。长征十一号火箭块头虽小,能力可不小。它的箭体直径仅2米,但强大的固体燃料发动机能提供约120吨的起飞推力,低轨道运载能力达到700千克,能一次把多颗卫星送上天。它能在公路、简易场坪以及海上实施全天候发射,在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应急发射任务中具有巨大优势,在商业航天领域也有很强竞争力。不仅如此,它的可靠性高。长征十一号火箭的4次发射全部取得圆满成功,均实现飞行过程零问题、入轨精度百米级。火箭愈加成熟、可靠,发射服务也将更加便捷、灵活,能够有效满足我国商业航天小卫星大规模高密度组网的发射需求。

    ⑧随着科学实验卫星和商业卫星的蓬勃发展,“小块头”“高效率”的卫星发射需求越来越多,快速、灵活的长征十一号火箭将会成为越来越多科学实验卫星和商业卫星发射的首选,长征十一号火箭研制团队也正在进一步挖掘火箭的潜力。

(选自《百科知识》2019年第6期有刷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