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杭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5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

邓迎雪

    他又一次坐上了这趟回家的夜行列车。

    他的座位对面坐着父子俩,从上车起,少年就和父亲闹着别扭。那父亲脾气极好,也不急躁,极有耐心地哄劝。少年嘟着嘴不理,脸上全是厌烦。列车快停靠站时,父亲又急步向外走去,准备下车给儿子买吃的东西。

    他对少年说:“你父亲真好。”

    少年看了一眼他,不说话。他忍不住继续说:“小伙子,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本来是随口说的一句话,说完,他的心却倏地疼了起来。

    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他忽然觉着这句话其实是对多年前的自己说的!在他过往的青春岁月里,他曾翻来覆去地伤害最疼爱他的人,而那人即使伤心到心碎,也停不下爱他的脚步。那人,就是他的父亲。

    他幼年丧母,父亲在电器厂做工,每天夜里12点多才下班。但每天天刚蒙蒙亮,小巷深处一响起卖牛奶的敲梆声,父亲就会立即拿起缸子,轻手轻脚下楼,为他打上半斤新鲜的牛奶。每当他捧起碗把牛奶喝完,父亲总会拿毛巾为他擦净嘴角的奶渍,喜滋滋地说:“俺小嘉肯定能长高个儿。”

    那淳香的牛奶滋养了他的生命,贯穿了他整个童年、少年的快乐时光,可是他从没有用心注意过父亲困倦的双眼,疲累的身体。

    读初中后,他的身高果然向上猛蹿了很多,只是处在青春期的他,极度叛逆,尤其是迷上网络游戏后,学习一落千丈,和父亲的话也少了许多。看他荒废学业痴迷游戏,父亲打过骂过也求过他,但他不为所动。高考前,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上网。父亲在网吧找到他,拉着他回家。他愤怒地冲父亲喊:“回家我也不学!”父亲的脚步趔趄了两下,站在昏黄的路灯下回头看他,嘴唇气得发抖,眼中满是无助和绝望。

    高考,他毫无悬念地落榜了。父亲送他到省城高中复读。但他的心思仍不在学习上,常找借口向亲戚要钱上网。在穿着打扮上,他留最酷的发型,非名牌不穿;省城到家只三个小时的车程,每次也是必坐动车。一次他和同学因为一点小事动起手来,老师斥责他,他和老师吵。那天下午,父亲被通知来到学校时,一脸的惶恐不安,额头上沾满细密的汗珠,不停地跟在老师身后赔笑脸,说好话。

    看他毫不在乎,父亲气得颤声问:“小嘉,如果将来你的孩子这样气你,你会怎样?会不会像我一样难受?!”他像个胜利者,头发一甩,没心没肺地说:“我不结婚,不要孩子,他气不着我!”父亲怒不可遏地拿起身边的扫帚要打他,他脖子一伸:“给,你打!”父亲举起的手在空中晃了晃,最终又无奈地放下。

    他哪里知道,父亲的心在滴血。他把父亲的心伤成一片片的。

    他复读了两年,也让父亲失望了两年。看他不思进取,父亲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送他到国外读大学。父亲花了毕生的积蓄,卖了还没有住进的新房,才凑够他去韩国读书的费用。

    有一天晚上,姑姑陪父亲一起回家。他在卧室睡觉没有开灯,他们以为他没有在家。

    “天这么晚了,你坐在楼下干啥?”姑姑问。

    “没啥,就是想静一静。”

    “是不是后悔送小嘉上学了?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别让这钱打了水漂。”

    “没后悔,兴许……出去锻炼锻炼,他能学好。只要他有学好的可能,我就不怕这钱打水漂。”父亲说。

    那晚,他很久没有睡着,第一次认真思考父亲的话。

    异国四年,离开了父亲温暖的怀抱,他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对生活,对父亲,对爱,他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感悟。毕业后,他在北京一家韩资企业工作,每天就像一只旋转的陀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才能跟上快节奏的生活。不知什么时候,他变得越来越像父亲,处处精打细算,每次回家,为了节省80元的路费,他宁愿坐夜班车回家。

    人生的经历让他成长。当他尝过生活百味,才终于明白父亲的爱。他们曾有过8年的战役,最终父亲用不离不弃的爱挽救了他。他深深地知道,在未来的岁月里,他要做的就是成为最疼父亲的那个人,就像父亲当年爱他一样。

(1)、父亲用哪些“不离不弃的爱”“挽救了他”?请分点简要分析。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但每天天刚蒙蒙亮,小巷深处一响起卖牛奶的敲梆声,父亲就会立即拿起缸子,轻手轻脚下楼,为他打上半斤新鲜的牛奶。(划线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父亲的脚步趔趄了两下,站在昏黄的路灯下回头看他,嘴唇气得发抖,眼中满是无助和绝望。(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这个语句。)

(3)、文章以“别欺负最爱你的那个人”为题,为什么全文不用第二人称,只以“他”来称呼?

(4)、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所要表达的意思?请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的想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下面题目。
①虚拟性是京剧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京剧艺术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京剧的虚拟性表演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摸拟生活实际进行的表演。
②大幕拉开,面积不大的京剧舞台上,除了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之外,再没有别的道具,只有等演员出场了,你才能通过演员的表演,知道这舞台上将要发生什么故事。演员通过虚拟性的表演,既可以呼风唤雨,也可以把白昼变为黑夜;既可以把几天甚至几年的时间压缩为几分钟,也可以把几秒钟的心理活动延展为几十分钟;既可以展现千军万马的战争场面,也可以在转瞬之间跨越万水千山。这种虚拟性表演,能够在有限的时空里表现不同时空的人物和事件。
③京剧演员的表演力图虚拟现实生活的情境,如以划桨虚拟行船,以摸索虚拟夜间的行为,以打更表示时间的变化等。《武松打店》是一出武戏,说的是武松夜宿孙二娘的客店,因为误会,与孙二娘在黑夜中展开了一场搏斗。舞台上灯火通明,只摆着一张桌子,两位演员摸索着闪转腾挪、追逐厮杀,有时近在咫尺却浑然不觉,分明是灯火通明的舞台,现众却从演员的表演中感觉到,这是一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紧张激烈的搏斗。
④需要指出的是,京剧演员的虚拟性表演必须来源于现实生活。前辈艺人于连泉演《拾玉镯》,为了在舞台上更好地摸拟少女喂小鸡和做针线活儿的动作,他认真观察生活中少女喂鸡的手势、眼神,反复琢磨她们做针线活儿的过程,这使他的表演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当然,这种虚拟性表演不完全是生活中的真实,而是经过加工的艺术的真实,演员的动作必须是舞蹈化、节奏化的。
⑤京剧的虚拟性,既给观众带来了真实的感觉,也使观众获得了美的享受。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父亲是一条鱼
       ①元宵前后和阳春三月,是父亲最忙碌最苦累也最欢快的日子。
       ②在这段时日里,母亲帮着父亲煮大锅大锅、鲜鲜嫩嫩的鲤鱼招待那些买鱼苗的客人。酒足饭饱之后,父亲才根据买主对鱼的尺寸、数额,心花怒放地开价出售鱼苗。在一阵友好的、不太经意的讨价还价后,父亲便依依不舍地将精心喂大的各种鱼苗卖给这些鱼客。此刻,只见父亲满脸的欢悦将往日的辛劳困倦镀得铮亮。待来家里求购的客人逐渐稀少后,父亲只好一个一个地方去赶鱼市,这些小镇集市,最近的也离我家有十余里,远则三四十里。父亲鸡叫头遍就起床放水干池,将鱼捉进鱼盆里,然后打着手电筒,顶着寒雾冷露去赶集。两只比米筛还要大的鱼盆将干瘦细小的父亲夹在中间,仿佛不是父亲挑着它们,而是他们拥着父亲在行进。待到池里的鱼苗卖完,我家屋角落里早就积了一大堆已磨成草筋的烂草鞋……
       ③ 接下来,父亲又要着手为幼苗培植而忙碌不休。父亲精心修整好鱼池,买回鱼苗后,父亲就开始像喂养婴儿般悉心照料。父亲每天一大早就下到池里,用一只木耙将宁静的池水搅动,然后泼洒肥水,早中晚三次。这些幼鱼在父亲精细料理与守候中逐渐地长到寸许两寸粗细。待布谷鸟在我的家乡山野不知疲倦的婉转啼鸣时,父亲便浴着三月的阳光和布谷鸟清丽的音韵悠然地端坐于屋前的枣园里,用一只精致的小碗将脚盆里的小鱼按照鱼种分门别类地舀进一只只鱼盆里。然后,父亲挑着鱼盆在暖融融的阳光下穿过一个又一个村庄。在父亲拖着悠长的声调沿村叫卖时,布谷鸟的叫声也在春光里此起彼伏。
       ④我没想到,那年秋天,父亲那如同阳春三月布谷鸟鸣唱般的叫卖声,竟然成了他撒在我家乡那些村庄里的一曲绝唱。父亲去世的两个月前,我回去看望过我的父母。母亲告诉我,早几天,父亲去给姑奶奶做生日,穿着我的皮鞋,显得特别高兴。我很纳闷,我没有什么皮鞋留在家里啊。母亲就从父亲的床底下拿出一双棕色的皮鞋。看到这双皮鞋,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这是我早已丢弃的一双皱巴巴的皮鞋,父亲竟从屋外捡回来,还喜滋滋地穿着去给姑奶奶做生日,那么炫耀!那么得意!顿时,泪眼中的这双皮鞋,一下子化作了两块大石头,紧紧地压在我的心坎上。这时我才想起,父亲一生赚了那么多的钱,对到我家来买鱼苗的所有人都是那么大方,那么舍得花钱招待,却从没想过要给自己买双皮鞋。
       ⑤离家那天,父亲一直送我,送到他非常热爱的鱼池边还不愿转身。我看见养了大半辈子鱼的父亲倒映在水中的朦胧身影瘦小得就像一条鱼影。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这竟是我最后一次看到父亲的背影。那一次,父亲站在鱼池边,和我说着他已经说了很多遍的话,要我多写信回来,要我好好工作,要我冷了多穿衣……可现在我想听父亲那些重复啰嗦的话却再也听不到了。
       ⑥父亲离我而去了,我好想再读读父亲,读读父亲在生命的轮回路上是沧桑依旧还是宁静如莲。父亲走进了另一片水泽,父亲站在那片水泽的边缘或许正凝望着一条向他走近的鱼。我彷佛觉得,父亲一定化作一条水中游动的鱼,只要这世上还有一滴水,父亲就永远活在水里。

现代文阅读

(二) 我在珠穆朗玛峰(节选)

王勇峰

①13 时 40分,我们开始往下撤了。没了氧气,再加上右眼失明,我越来越感到行动艰难。对于我来说,氧气在这个时候就是生命。由于缺氧,我的体力极度衰竭,下山时远远落在其他人后面。 眼见5位战友离我越来越远,我明白,自己顶多能撤到七号突击营地。

②终于,我来到了“第二台阶”的陡壁,这里陡得足有90度,一只眼睛难以判断方位,我更加小心翼翼,挂上下降器(一种登山器械)后,我一再提醒自己,慢一些,慢一些,别慌,一定要沉着冷静。但是,下到金属梯一半的时候,我的右脚突然踩空,一个倒栽葱向山下扎去。这一瞬间,我心里咯噔一下,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完了,这下命肯定是要丢在这里了。”

③因为人在这种情形下,即便在海拔低的地方要翻身也是很难的,更别说是在海拔8700米的高处了。我只能在绝望中“垂死挣扎”了。我用尽全身的力气踢甩,右脚在岩壁上乱踢。幸亏我是挂着下降器下山的,我左手本能地紧紧抓住下降器的绳子,很快阻止了下坠,头朝下挂在陡壁上。

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也不知用了多少办法,我自己都记不清了,只觉得上天在帮助我,让我翻了过来。可经过这么一折腾,我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当我爬到海拔8680米的突击营地时,实在没力气再往下走了。我明白,从视力到体力,都是因为缺氧造成的。有了氧气,肌体的血液循环加快,一切才能正常。 我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七号营地,我相信那里会有氧气,如果有,那就有了生的希望。

⑤我咬着牙,一步一步到了七号营地。上天再次帮助了我:一是营地帐篷的门没有拴,如果拴死了,我的手指尖已经冻伤,就解不开了;二是里面的3个氧气瓶里都有氧气。

⑥当时的一篇报道记录了我在山上吸氧时大本营的情况:“西藏队员和台湾队员都于当天返回7790米的五号营地,人们唯独不见北京队员王勇峰。”

⑦“等到天已黑透了,还不见王勇峰回来,大家都很着急……中国登山协会的有关领导整夜未睡等候消息。直到第二天中午前,大本营的队友们不断地用高倍望远镜向山上张望,也没有观察到任何人影。”

⑧由于有了氧气,我的体力已稍有恢复。最让我高兴的是,早晨一醒来,我发现自己的右眼能看得见了。但是,我仍然面临着一个极大的危险,那就是迷路。下山的路早已被积雪覆盖,一个人走是很容易迷路的,而且一旦迷路就会走到异常陡峭的北壁,根本下不去,也绝无力气再返回原路。靠着经验,更靠着运气,我终于回到了五号营地。

⑨“5月 6日,快11 时的时候,望远镜中突然出现一个小黑点,从突击营地的帐篷里爬了出来,慢慢向山下移动。这简直是死而复生! 大本营一片欢腾……”

⑩5月7日上午,守候在7000 米四号营地的队友攀上五号营地把我接应下山。 由于在山上冻伤严重,我一回到北京就被送进了医院,截去右脚的3个脚趾。

(选自《九死一生攀高峰》,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