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困难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2018-2019学年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开发太空资源宝库

    ①许多人或许没有意识到,太空将逐步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巨大的资源宝库。目前研究已经知道,月球和其他行星上,存在着大量的铁、硅等资源。而且,人类进入地球轨道和外层空间后会发现,资源不仅是人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矿藏,特殊的环境和条件也是人类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

    ②高远的位置、空间微重力环境、强宇宙粒子射线辐射和高真空环境,就是这种地面所不具备的极其宝贵的资源。

    ③也就是说,高远位置也是一种资源。人们都会有这种体会,站在地上只能看到眼前一点大的地方,站在高山上极月四眺,则“一览众山小”。我们利用位置资源,已经发射了通信、气象和对地遥感卫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④人之所以站在地球上而不会掉进茫茫太空,是由于重量和地球引力的存在。而在太空中航天器里的物体,处于微重力状态,物体可悬浮空中飘忽不定。空气、水受热后,不会出现上下对流的情况,比重不同的液体,可在一起和平共处。这种奇特环境 , 对人类从事新材料加工,细胞、蛋白质晶体的生长与培养是十分有利的。

⑤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其密度随离海平面距离的升高而减小,到达100公里以上的高度,已逐渐成为真空。地球表面的大气层中,每立方厘米中合有10000兆个氮分子和氧分子,而在太阳系宇宙空间,纯净无污染,每立方厘米只有0.1个氢原子。

    ⑥另外,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被大气层包裹着。这团大气层如同一张天幕,遮去了部分阳光,这张天幕被物理学家称为大气阻尼。而宇宙空间充满着各种强烈的辐射,如银河宇宙线、大阳电磁辐射等,这将使种子、微生物以及各种细胞的遗传密码在排列上发生变化,从中会产生更有价值的新物质。

    ⑦40多年的空间研究向人们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外空资源是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的微生物制品的绝妙实验场,是一座可源源不断掘出新物质的富矿。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太空中的宝贵资源(    )
A、高远的位置 B、氧分子资源 C、高真空环境 D、空间微重力环境
(2)、短文第④自然段中“这种奇特环境”指的是(    )
A、由于重量和地球引力的存在,人站在地球上而不会掉进茫茫太空。 B、在太空中的航天器里,物体可悬浮空中漂浮不定。 C、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空气、水受热后,不会出现上下对流的情况,比重不同的液体,可在一起和平共处。 D、在太空中,没有重量和引力的存在。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研究表明外空资源就是一座等待人类开发的富矿。 B、外层空间中,特殊的环境和条件也是人类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 C、外层空间为人类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D、太空资源是指存在于月球和其他行星上的铁、硅等矿物质。
(4)、文章第⑤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A、列数字,打比方 B、列数字,举例子 C、列数字,作比较 D、打比方,作比较
(5)、这篇科普文说明文章的结构是(    )
A、先总述后分述。 B、先分述后总述。 C、总分总的结构。 D、先提出问题再具体描述。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植物的繁殖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克隆技术的设想是由德国胚胎学家于1938年首次提出的,1952年,科学家首先用青蛙开展了克隆实验。

    作为新世纪的尖端科学,克隆技术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吸引了众多世人的目光。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在致力于前沿科学的研究,据目前的状况来看,克隆作为新兴的技术在中国不但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而且硕果累累。

    不久前,在河北农业大学与山东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联合攻关下,中国的科技人员通过名为“家畜原始生殖细胞胚胎干细胞分离与克隆的研究”实验课题,成功克隆出两只小白兔——“鲁星”和“鲁月”。2002年10月16日中午,中国第一头利用玻璃化冷冻技术培育出的体细胞克隆牛在山东省梁山县诞生。这些成果说明克隆技术有可能成为保护和拯救濒危动物的一条新途径。

    克隆技术可以用来生产“克隆人”,可以用来“复制”人,因而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对人类来说,克隆技术是悲是喜,是祸是福?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都是一分为二的。克隆技术也是这样。如果克隆技术被用于“复制”像希特勒之类的战争狂人,那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呢?即使是用于“复制”普通的人,也会带来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问题。如果把克隆技术应用于畜牧业生产,将会使优良牲畜品种的培育与繁殖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若将克隆技术用于基因治疗的研究,就极有可能攻克那些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癌症、艾滋病等顽疾。克隆技术犹如原子能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剑柄掌握在人类手中。人类应该采取联合行动,避免“克隆人”的出现,使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社会。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开发小行星漫想

    ①人类对小行星的研究由来已久。人们对“拜访”地球的小行星即陨星进行化学分析,发现碳质陨星的含碳量很高,还含有高达20%的水分。这就为人类今后的移居提供了一线生机。硅质陨星含有丰富的无须加工的自然铁,典型的硅质陨星中大约10%的重量是铁金属,其中还混有镍。有些陨星几乎完全由铁和镍组成,例如,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沙漠中的直径达1千米的著名的陨星坑里的陨星,就是一整块巨大的铁镍混合物。据估计,1立方千米的小行星金属可为人类提供69亿吨铁,8亿吨镍,4000万吨钴和800万吨铜。其中仅镍一项,就足够人类消耗一百年。

    ②如此诱人的财富,人类自然不能等闲视之了。专家们根据现有技术水平,制订了一个开发小行星的方案:首先选择一个大小适中的小行星,用航天飞机发射一种配有挖掘设备的飞行器,登上小行星开采自由金属。然后把金属块送往宇宙空间工厂加工成阻力较小的翼面结构物体,让它们能够半飞半落地穿过大气层而不致熔化。最后用空间拖船把金属块推入地球大气层轨道,落到指定海面。由于事先往金属块中充入了特殊的气体,使金属块呈海绵状所以这种金属块可以漂浮在海面上。这样一个“天外来客”,一块就可能含有10万吨金属。

    ③据计算,从一颗位置适当的小行星获取一吨的铁花费的能量要比在地球上用高炉7台炼一吨铁花费的能量少。开发小行星,实在是一件造福子孙万代的明智之举。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黑洞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晚9时许,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多地天文学家同步公布首张黑洞的照片。这个室女A星系(M87)中心的黑洞,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相当于65亿题太阳。这也是人类诞生以来,第一次见到黑洞的照片。这张照片来之不易,为了得到这张照片,天文学家动用了遍布全球的8个毫米/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组成了一个所谓的“事件视界望远镜"(缩写EHT)。从2017年4月5日起,这8座射电望远镜连续进行了数天时联合观测,随后又经过2年的数据分析才让我们一睹黑洞的真容。

    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超高质量天体,由于类似热力学上完全不反射光线的黑体,故名为黑洞。黑洞是由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产生的。黑洞质量极其巨大,而体积却十分微小,它产生的引力 场极为强劲,以至于任何物体和辐射在进入到黑洞餉一个事件视界(临界点)内,便再无力逃脱,就连传播数度最快的钓光(电磁波)也逃逸不出.最早给这“不可思议的天体”命名叫“黑洞”的是美国物理学家约翰•阿奇博尔德•惠勒。

    如今,这个被戏称为“甜甜圈”的黑洞,它有了个名字——波维西(Powehi)。给黑洞起名的是美国夏威夷大学希洛分校的夏威夷语副教授拉瑞•木村。“波维西”在夏威夷语中意为“被修饰的、深不可测的黑暗造物”。词语来自18世纪的夏威夷歌谣“克木立波”(Kumulipo)。这是一首讲述万物起源的歌谣,很有夏威夷特色。按照这首歌谣,“波”即为万物混沌的状态,最先诞生的是珊瑚虫,而人类是最后诞生的生命。

    之所以会用夏威夷语来命名黑洞,是因为EHT项目中八架射电望远镜,有两架位于夏威夷。

请认真阅读《植物也“聊天”》并完成相应的习题。

植物也“聊天”

①遇到家族亲属,会亲切地打个招呼,还会协调关系避免“窝里斗”;遇到竞争对手,就迅速地威胁警告,并释放毒素抑制对方生长。

②你能想象吗?做出这些反应的是平时看上去仿佛很安静的植物。在看不见的地下,植物也“聊天”,它们的世界很“热闹”。

③研究发现,乡邻植物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对外交流,这种由化学物质主导的对外交流,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的微环境,调节养分供给,甚至影响产量。以中国南方经常相邻种植的花生和木薯为倒,我们来看它们是怎么交流的。

④木薯先从根部向土壤中释放出氰化物,邻近的花生接收到这些信号后,就释放相应的乙烯。在乙烯影响下,花生会主动缩减植株的繁茂程度,优先保证果实的养分供给。同时,乙烯还能聚集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到花生根部,提高花生对氮、磷等有效养分的吸收率,进而提高花生果实的饱满程度和产量。

⑤此外,植物还可以对外发送物理信号(声信号、电信号等)进行交流。澳大利亚生物学家的实验证明将罗勒栽种到胡椒附近,胡椒的长势就会变得更好。即使用塑料布把二者隔开,胡椒依然能保持这种变化,这是植物的声信号在发生作用。

⑥不同植物甚至可以在第三方的帮助下进行交流。“菟丝子”就是一个热情的“送信使者”,比如当昆虫侵害某植物的时候,该植物就发出抗虫信号,通过菟丝子将信号传输给其他植物,提醒它们戒备,增强抗虫力。

⑦除了进行交流,植物还他通过感知邻居发出的信号来决定是战是和。如小麦一旦感知到相邻的不同植物达到一定的密度,威胁自已的水分和养分吸收,它就会开始大量分泌一种物质抑制其生长,就像是拿起武器发动战争。反之,则和。对水稻的研究进一步证实,有亲缘关系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根系会尽量小心翼翼地避开彼此,最大程度减少竞争;非亲非故的水稻种植在一起则相反,它们的根系会扎得更深,极力侵入和挤压对方的生存空间,抑制对方生长。科学家用确凿的证据表明,植物也有亲疏观念并具备相应的辨识能力,对内相互协调,对外扩张领土。

⑧科学家通过关注植物的“聊天”,破译植物语言,将适宜合种的植物相邻种植,抑制病虫害,增加植物产量,促避农业生产。

阅读提升。

____

①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刷爆网络! 除了太空知识,还有三名航天员为国出征的故事。其中,有这四个关键词要讲给孩子们听……

②好奇心是一种探索动机,进取动力,是一种向未知和未来世界挑战的精神。 宇宙浩瀚无垠,总让人充满好奇。学生们对太空和神舟,产生了许多疑问:“王亚平阿姨,你们在空间站里空气怎么样?”“如果你们在太空上吹蜡烛,火苗会不会都飘到衣服上?”……“天宫课堂”的天地间互动对青少年培养崇尚科学、探索太空奥秘的兴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好奇心是人类的天赋,要让孩子们保持好奇和探索的精神!

③其实,在航天人的童年里,都有一个“航天梦”,可能是摘颗星星一起玩耍,可能是去月亮上面看看,还可能是寻找外星人……航天员景海鹏曾说:“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一个梦想实现了,必须有下一个梦想,否则人就会垮掉。”我们的教育,要让孩子敢于做梦,帮助孩子勇于追梦,我们要告诉孩子世界上有许多可能性,并且要一步步获得所需要的工具和知识。即使遇到挫折,也要有重新站起来的气势,为梦想吃苦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④“航天员选拔就像是沙里淘金,千挑万选;而航天员训练则是千锤百炼,百炼成钢。”国家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曾这样形容。所谓的一飞冲天、鲜花簇拥、万人欢呼,在航天员的职业生涯中,是那么微不足道。从2010年5月加入航天员大队,到执行“神十”任务,1800多个日子,王亚平没有一天休息日,没有任何娱乐,没在十二点前关掉书桌上的台灯。梦想的种子要想萌芽开花,离不开汗水的浇灌。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人生如攀登,要有毅力坚持到底,收获最美的风景。

⑤航天员平安归来,同时也离不开无数在背后默默为祖国航天事业奉献的航天人。请让孩子认识到团结的力量,我们的身后,始终有强大的祖国。 中国的航天人,几乎是从0起步,一点一点探索。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与导弹研究机构。1970年,将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 1999年,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2003年,航天员杨利伟飞天。2008年,“神舟七号”带三名航天员飞天,翟志刚顺利完成首次出舱活动。2021年6月,三名航天员来到了我们中国的空间站——天宫。这一步步“天路”,背后都是一代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

⑥这一路,成千上万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拼命狂奔,跌倒过,伤痛过,纠结过,狂喜过。多不容易,才铸成了今天的成就。请把这些故事讲给孩子,让航天精神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指明灯。致敬伟大的航天员,致敬每一位中国航天人!

(选自人民教育,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