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苏州市区2019届九年级语文中考一模试卷

阅读下面几段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2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峨四号探测器,开启了中国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2018年12月12日16点39分,嫦峨四号探测器结束地月转移段飞行,按计划顺利完成近月制动,并成功进入环月椭圆轨道。

    2018年12月12日16时45分,嫦峨四号探测器到达月球附近,成功实施近月制动,被月球捕获,进入了环月轨道。

    2018年12月30日8时55分,嫦峨四号探测器在环月轨道成功实施变轨控制,顺利进入预定的着陆准备轨道。

    2019年1月3日10点26分.嫦峨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软着陆。这是全人类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

材料二:

    今天(15日),嫦峨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了最新试验照片,照片显示试验搭载的棉花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这也标志着嫦峨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此次在月球上进行的生物科普试验选择了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酵母和果蝇六种生物作为样本,将它们的种子和虫卵带到月球上进行培育。最新传回的图片显示,棉花的嫩芽长势良好,这是在经历月球低重力、强辐射、高温差等严峻环境考验后,在月球上长出的第一株植物嫩芽,实现了人类首次月面的生物生长培育实验。据了解,此次科普试验的生物物种筛选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由于载荷大小有限,要求里面的动植物不能占用过多空间。因此首要条件就是“个子小”。同时,还要能够适应月球表面的极端条件,要求动植物能耐高温、耐冻,并且能抗辐射和抗干扰。后续,这株成功培育出的植物嫩芽还将继续生长,有望成为月球上的第一片绿叶。

材料三:

    1983年,《多伦多星报》邀请阿西莫夫回答了一个问题:2019年的世界会是怎样?

    ……

    “我们会进入太空生活。”阿西莫夫如此声称。

    大体上他是对的:人类在太空中建造国际空间站已经有18年了。

    但对于未来社会的空间技术进展,阿西英夫有点太乐观了。他预言说,到了2019年,人类能够“大规模登月”进行采矿工作,建造工厂以利用宇宙中的特殊资源,并建设天文台,甚至太阳能发电站,并将能量通过微波传输回地球。

    阿西莫夫还认为,我们有望在月球上建造人类定居点。

    “到了2019年,人类第一个太空聚居地将出现在设计蓝图上,或许已经投入了实际的建设,”他写道,“它可以容纳成千上万的人,此后也会有更多这样的定居地被建造起来。在这些定居地里,人类可以建造各种各样的小社会,为人类文明创造更多的可能。”

    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确实计划在未来十年将更多宇航员送往月球,但对于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在月球上建造一个永久的定居地都需要花上更长的时间。

【注】艾萨克·阿西莫夫是世界上最具盛名的科幻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中,以“基地系列”最为人称道,其他主要著作还有“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三大系列最后在“基地系列”的架空宇宙中合归一统,被誉为“科幻圣经”。

(摘自互联网,根据央视新闻、中国作家网等改写)

(1)、材料一中出现了多个时间记录,试归纳其特点(至少两个)并说说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2)、阅读材料二,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3)、根据材料,推测“在月球上建造一个永久的定居地都需要花上更长的时间”的原因。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点燃一个冬天

游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带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把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女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踏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地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喂喂”地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地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儿回。住远一点儿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篓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教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破破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

    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

    “你……”女人已经听见孙老师的呼噜声了。

    第二天一大早,(B)大地上到处插满了白旗,空气里仅有的一点暖气算是彻底投降了。寒气肆虐,厚厚的积雪很刺眼。孙老师和女人还蒙在被子里,就听见了有人踩着积雪扑哧扑哧的声音。接着有人走进学校。

    孙老师一个骨碌爬起来,难道是学生们来了?这么早?

    女人跟着起了床。女人看见孙老师打开门,站在那里不动了。

    “咋了,咋了?”女人赶紧跑过去。

    门口,齐刷刷地站着孙老师的学生们。他们手中都提着一袋木炭,正一个接一个地把木炭往孙老师的门口放。门口已经堆了好大一堆木炭。

    “老师。”孙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已经有人说话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在放学后烧的,这种木炭特别耐烧。”

    原来……

    这时学生们又说:“老师,够你们烧了吗?不够我们继续烧,我们能烧。”

    孙老师的眼里已经有了泪水,他回头看了看女人。女人的脸红扑扑的。

    女人眼里也闪着东西,她嘴里冒着热气,一个劲儿地说:“够了够了。都可以点燃一个冬天了。”

(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中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火笼

    ①童年时的冬天似乎特别冷。

    ②在家可以围着火盆取暖,去上学总不能端着火盆去呀。于是又用上了火笼。火笼是用细竹复从下到上编成的。编到一半时放进一个用于装木炭的小瓦盆,再编几寸就可以收口,最后安上把子就成了一个可以提着到处走可以烘手烘脚的火笼。在冰冷的教室里,写作业前暖暖手,柔软了冻僵的手指才能捏稳手中的笔啊!

    ③冬天的早上,细心的母亲们会早早起床生火,把烧红的木炭夹进孩子的火笼,加上几块木炭,再铲些热灰覆盖在上面。如果不出意外,这笼火可以维持到放学。临出门前母亲们总会千叮哼万嘱咐:在学校一定不要乱扒火。可出得门来又有几个孩子想得起母亲的话。

    ④正长身体的孩子嘴巴永远是馋的,提着火笼的孩子衣兜里早就悄悄藏好了一把干黄豆。走进教室放下书包,趁着老师还没进教室,赶紧用小木棍小心翼翼地把火笼里的炭火扒开,丢几颗黄豆进去。

    ⑤“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还没来得及坐下,清脆的“噼啪”声不知从谁的火笼发出,也许是烤熟了的黄豆在告诉小主人:“快吃我吧!”

    ⑥课堂纪律自然被扰乱了。慈祥的老教师通常只是一笑而过,说句下次不要这样子了。年轻脾气躁的教师会觉得这是对他威严的挑战。烤黄豆的孩子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火笼连同烤熟的黄豆一同摆在讲台下,时而忍不住抽动鼻子唤一唤烤黄豆发出的诱人的香味,直到下课才物归原主。

    ⑦我们班有一个心灵手巧的男同学,他没有竹震编成的火笼。但他捡来一个破脸盆,用铁丝绕盆边缠上一圈,再在两边系上绳子,打一个结,一个火盆就做好了。

    ⑧他父亲早逝,母亲一人要抚养四个孩子,家里没有钱买木炭,这个问题也难不倒他。星期天天不亮,他就背着砍柴刀扛着锄头背着背篓上山。专选枯死的树枝来砍。把砍下的木头再砍成两尺长一截。用锄头在空地上挖一个大坑,底部垫上干草枯枝,摆上一层木头,再铺干草枯枝。然后从底部点火,木头的外面盖上一层厚厚的泥土,让木头在里面慢慢地燃烧。

    ⑨躺在草地上,吃着从家里带来的煮红薯,睡上一觉。估计木头烧尽了,摸摸木头外面的泥土也不烫手了,便用锄头创开泥土。一截截乌黑发亮的木炭出现在眼前,直到木炭凉透,才小心翼翼地把木炭装进背篓回家去。

    ⑩他自己烧的木炭没有炭头,烧起来没有黑烟,而且他还很乐意与别人分享。看到没有火笼的同学冻得瑟瑟发抖,他会主动借给同学烤一节课。所以,在我们班上他是最受欢迎的。

    ⑪并不是每一个火笼都能平平安安。有在路上拌跤打破火笼里面的小瓦盆的,有玩火把火笼烧着的,只得哭哭啼啼地提着烂火笼回家。作为惩罚,那个孩子会有一个冬天上学的路上手中没有了火笼。

    ⑫现在的冬天不太冷,可以供取暖的物品也很多。家里有冷暖两用的空调,有电热毯,还有什么电暖袋、暖宝宝,我家还用上了水暖床垫。不但应有尽有,还非常可爱。可是我依然念念不忘童年时那个装满了温暖的火笼。我爱你,童年记忆中装满了温暖的火笼!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我看你有戏

李良旭

1)从小,我就是一个十分孱弱、自卑的孩子,上课从不敢发言。被老师喊起来,从嘴里冒出来的声音,像蚊子哼。看到老师那揶揄的眼神,我变得越发胆怯和自卑。

2)我最怕的还是每学期结束的时候唱歌课考试。唱歌课考试要同学一个个站起来唱歌,音乐老师在前面伴奏。平时上课发言都不敢大声,这下,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放声歌唱,那真的像要了我的命。

3)音乐一响,我就急吼吼地唱起来。老师看我心急火燎地唱着,好像在跟别人抢什么东西,索性停止了伴奏,瞪着眼睛看着我,说:“你这是在和谁赛跑啊,一口气唱这么多,我根本没法伴奏了。”老师还算开恩,勉勉强强地给了我一个及格分。这个成绩,在我所有课程中,是最差的。

4)初一的时候,我的班主任是一个年轻的女教师。她很漂亮,也很活泼,她上课,总是有一种朝气和阳光。

5)一天,她说在班上要组织一次演讲比赛,然后推荐优秀演讲者参加年级比赛,优胜者还将参加全按演讲比赛。听到这个消息,同学们都很兴奋,许多同学踊跃报名。看着那些踊跃报名的同学,我心想,他们胆子真大,敢参加演讲比赛。

6)忽然,我听到老师喊我的名字。我不知所措地站了起来,不知道老师喊我干什么。看到我茫然的样子,老师笑道:“你怎么不报名?我看到你写的作文很有情感,如果写演讲稿,也一定会演讲的好。”

7)我脸一下子红了,感觉脸颊很烫,像是发烧。没想到,老师竟然想让我参加演讲,要知道:小学的时候,我就因为胆怯,上课时几乎还没有发过言,更别说在众目睽睽之下,参加演讲比赛了。

8)我憋了很大勇气,说了一句:“我不会演讲!”

9)老师一脸真诚地说道:“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天生就会演讲的,多锻炼几次,你就会越讲越好了。”末了,她又说了句:“参加吧,我看你有戏!”就这一句,不知怎地,让我的心一下子燃起火一样的激情,我竟鬼使神差地点了点。

10)看着老师满意地记下了我的名字,我心里又有些懊悔,心想,我逞什么能呢?下课了,我向老师走去,我想告诉老师,我真的不会演讲,请她将我的名字划掉。没想到,老师看到我走来,竟开口先说道:“不要胆怯,勇敢点,我看你有戏!”说罢,还用力拍了拍我的肩膀。这下我再也说不出口了,我只是木讷地点了点。

11)演讲稿写好了,我每天对着镜子练习演讲,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我都反复地练习。我还邀请爸爸、妈妈听我演讲,看我有什么不足的地方。爸爸、妈妈听了我演讲,感到十分惊讶,他们说:“没想到,你演讲得这么好。”听到父母的鼓励,我的信心更足了。

12)班上的演讲比赛开始了。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上讲台,我将我平时在家不知练习了多少遍的演讲,声情并茂地演讲起来。当我演讲到最后一句,“谢谢大家”时,全班顿时响起了一阵热烈地掌声。这掌声,我听起来,是那么动听、悦耳,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有那么多的人为我鼓掌,我感到心中溢满了甜蜜。

13)演讲结束了,我被推荐到年级参加演讲比赛。我更加感到惶恐不安,我本以为能参加班上的演讲就很不容易了,没想到还要参加全年级演讲比赛,我一个劲地摆手,说道:“我不行!我不行!”

14)没想到,老师又对我亲切地说了句:“我看你有戏!”就这句,又燃起了我内心的一股激情和信心。

15)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后,我又被年级推荐出来,参加了学校演讲,最后还获了奖。一个生性孱弱、胆怯的人,在演讲台上,越走越远。演讲的巨大成功,也为我带来了巨大自信,从此,我逐步克服了孱弱、胆怯的性格,变成一个阳光、热情的一个人。

16)我永远也忘不了老师对我说得那句话:“我看你有戏!”这句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当我人生遇到挫折和困厄时,那句“我看你有戏!”就又在耳旁响起。这句话,给了我一种信心和力量。是的,永远不要看轻自己,你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戏!

独处是生命的良田

韩青

①我一直认为,群居往往是肤浅的、浮躁的、表象的,而独处往往是深刻的、安静的、本质的。要知道,人多的时候,舌枪唇剑,熙熙攘攘,人心难以安静,而心不能安静,就不能深入地思考、探究,这样一来,人自然不会把事做好;而独处的时候,人是安静的、自由的,可以思考、探究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一来,就会遇到很多的契机或是意想不到的美好。

②再说,世间的任何一种美好,都有它自己的规律和节奏,一般来说,它需要我们的安静、沉思、专心和孤独,没有这些元素,我们就难以遇见它,而这些元素也只有在我们独处的时候才有。独处的时候,就是我们与美好相逢的时候。比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爱迪生发明电灯,马克思写《资本论》,司马迁写《史记》,曹雪芹写《红楼梦》,等等,他们的“作品”都是独处时结出的硕果。

③俗话说,热闹的大街不长草。热闹之所,连草都不长了,还能长什么好东西呢?能长的,只能是浮躁、杂乱、庸俗的东西。而一个人如果被这些东西主宰了,那么他就不可能还有追求和梦想;一个没有追求和梦想的人,就会变得日益庸俗乃至低俗。这样的人就像小水洼,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他就会躁动不安。显而易见,这样的人没有定力,而没有定力的人,往往就没有恒心;没有恒心的人,就很难做成大事。

④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深谙此道。她不喜欢热闹、喧哗,深爱独处,在她的一生中,除了年轻时有一次长途旅行外,她几乎都在乡间隐居。在那期间,她写了近两千首诗,而且,诗歌结集出版后引起轰动,人们因此誉她为20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她如果不喜欢独处,常常跟人在一起嬉戏玩耍、虚掷光阴,那么她就不会有这样的成就,更可怕的是,如果她交上了坏朋友或染上了坏习气,那么她的品质就可能开始变坏。正如西哲所言:我们所有的祸害都来自不能独处。可见,独处是智者的明智选择。

⑤事实早已证明:无数的智者在独处中获得了成功,取得了成就,还能让自己的灵魂纯净,进而使自己日益成熟。周国平先生说:“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这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与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这样的独处,使灵魂变得日益纯粹、丰富和高贵;这样的灵魂,引领我们走向更好的自己。而在这样的独处里,我们不受外界的干扰,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也不需要对别人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独处的时候,就是我们的增值期,而最大的收获,就是变成越来越好的自己。

⑥我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独处是生命的一片良田,可以种植自己最爱的梦想,收获属于自己的果实。”而那果实正是生命最好的价值和意义。

⑦当然,人都有社会性,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完全与世隔绝。再说“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只要闹中能取静,心远地自偏,我们也能独处。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0年10月7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