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5月质量检测试卷
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化基因的形成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看到区域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外来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的作用。而大一统政治格局对于中国文化基因的大致构成以及历史作用的实现有重要意义。另外,由于历史文化条件的复杂,文化基因的变异是可能的。
新石器时代遗存的考古收获,使得我们对于远古文化的多元及多源的复杂性有所认识。《禹贡》“九州”说,是对不同风格区域文化的体现。李学勤在《东周与秦代文明》中划分了七个“文化圈”:中原文化圈,北方文化圈,齐鲁文化圈,楚文化圈,吴越文化圈,巴蜀滇文化圈,秦文化圈。经历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这些“文化圈”的形态和规模有所变化,区域文化风格也发生了历史演进。例如秦占有巴蜀,巴蜀实现了对秦文化的认同。而楚人征服吴越,在客观上也实现了楚文化的扩张。李学勤指出,“秦兼并列国,建立统一的秦王朝,使秦文化成为后来辉煌的汉代文化的基础。”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儒学成为意识形态的主导。齐鲁文化因行政力量的作用形成了非常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大致在汉武帝时代,秦文化、楚文化和齐鲁文化融并而一。以“汉”为代表性符号,以“辉煌的汉代文化”为时代标志的文化体系出现在世界东方,并显现了长久影响后世的基本风格。
秦始皇实现统一,有北河经营和南海置郡的重要战略动作,使得秦朝版图超过了兼并六国的空间规模。而北胡和南越及其他非中原民族的文化因子,也因统一政治格局的形成,影响了中土文化。西汉长安宫廷生活中有“胡巫”“越巫”的活跃表现。“胡骑”“越骑”也成建制地编列在汉家主力部队甚至近卫部队中。金日单这样的匈奴王族子弟在汉武帝身边得到重用。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战争本身”“是一种经常的交往形式”。中原王朝与匈奴的战争,与南越的战争,与羌的战争,与乌桓的战争,都实现着这种“交往”。匈奴的骑射技术、进攻节奏和机动性对汉朝军团有积极的影响。在物质文化层面,胡越及其他民族的影响也介入了中原民族的生产和生活。
在张骞之前,已经有草原和海洋两条主要路径沟通了中原文化与域外的联系。经秦而汉,张骞“凿空”,丝绸之路得以正式开通。简牍资料多有汉王朝使团远行及来自西方诸国的“使”与“客”入境的记录。“胡贾”“胡商”的活跃,对于当时中国内地市场有激活的作用,也加速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商品流通。外域文化影响中国最为典型的例证,是佛教的传入和普及。佛教自汉代传入后,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意识。
鲁迅曾经盛赞“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气魄深沈雄大”。他从艺术史展开的论说,其实也涉及我们民族文化基因的一种主流特征。在秦汉时期表现非常突出的这一文化风格,使得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社会风尚都呈现具有时代个性的积极、宽怀的特点。这使得其他文化因子也融入中国文化的历史壮流之中,成为这条浩荡长河奔涌的浪花。
(摘编自王子今《中国文化基因的秦汉形成期》)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