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第四单元 提升练习

课外阅读。

邮票是怎样诞生的

    故事发生在一百七十多年前的英国。

    一天,一个邮递员到一个小镇上送信。一个名叫艾丽丝的姑娘收到信后,只是把信件拿在手里翻看了几下,就退还给了邮递员。当时英国政府规定寄信的费用由收信人支付,邮件由专人运送,传递越远,邮费就越贵。艾丽丝很穷,支付不起昂贵的邮费,为此,邮递员不依不饶。国会议员罗兰·希尔正巧路过这里,了解了情况后,打算替艾丽丝付邮费,却遭到了拒绝。艾丽丝说,她和亲人约定好在信封上做些简单的记号,看到记号就知道亲人的意思了,因此就不需要花钱取这封信了。

    罗兰·希尔先生从这件事看到了邮政制度上的漏洞,于是他提出了两条改革措施。不久,英国政府采纳了罗兰·希尔的建议,批准了世界上第一种邮资凭证——邮票。从1840年5月6日起,邮票在英国正式使用。

    邮票诞生了,深受人们欢迎,并很快推广到全世界,直到现在。

(1)、短文有个自然段。

(2)、没有发明邮票之前,邮费由支付。

(3)、艾丽丝为什么不看信就知道亲人的意思了?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4)、邮票实际上是(    )

A、邮东西需要付的费用 B、信用 C、装饰(zhuāng shì)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兰农场的奥秘

    作为一个以农业立国的国家,荷兰以各种农场著名。________土地少,________荷兰农业出口却在国际上屡屡斩获“金牌”。不久前,我到荷兰考(查  察)农场,了解了其中的奥秘。

    在两个人全权负责200头奶牛的农场里,人们只需敲敲(键  健)盘。加里·福德兄弟的现代化牛棚里,有多个机器人在工作。一个类似扫地机器人的大型机器人,专门负责把干草推到牛栏的门口,给牛喂草。牛棚的一端设了自动挤奶机,一出生就戴着GPS定位标签的奶牛们排队站到自动挤奶机附近,挤奶机就能通过红外线定位清洗乳头,并给奶牛挤奶。机器人会严格按照程序来判断某头奶牛是否到了挤奶时间,如果不到时间,机器人会无情地将奶牛“拒签”。

    这样先进的机器价格不菲,一个挤奶机器人价值达10万欧元。牛棚的另一端,还有一个按摩机器人,几只奶牛在享受机器人的全身按摩服务。

    挤出来的牛奶也不需要奶农经手,奶会自动通过管道流入一个大型冷冻机器里,在那里,牛奶将冷却到3℃至4℃,然后保存起来,等合作社的人来收取。

    农业合作社的人每三天会来收一次牛奶。按照规定,如果农场出产的牛奶不合格,那么,整车牛奶都将被(销  消)毁,奶农________要承担自家牛奶的损失,________要(赔  培)偿车上其他几家农场牛奶的损失,这也让奶农不敢造假。

    如果这样的情形发生几次,这家农场就会被合作社拉入黑名单。这大概也是荷兰的牛奶质量一直居于世界前列的原因。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神奇的克隆

    《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不过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那就是孙悟空能够快速地克隆自己。

    我们知道,高等动物一般要通过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才能繁殖后代。人们把这种繁殖叫做有性繁殖。换句话说,每只动物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如果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

    许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例如,从一棵大柳树上剪下几根枝条插进土里_____枝条就会长成一株株活泼可爱的小柳树_____把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种进地里_____就能收获许多新鲜的马铃薯_____把仙人掌切成几块_____每块落地不久就会生根_____长成新的仙人掌_____此外,一些植物还可以通过压条或嫁接培育后代。凡此种种,都是植物的克隆。

    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那么,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从20世纪开始。科学家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轰动了当时的科学界。科学家借用一名;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

    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

    人们将克隆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结合,可以根据需要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也可以培育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大大提高饲养效率。

    克隆技术还可以挽救一些濒危物种,让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免遭厄运,从而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能够“制造”出人的耳朵、软骨、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装配”……

    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说明性文本阅读。

《流浪地球》里的科学故事

新闻背景

大年初一,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登陆各大影院,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期收获票房冠军。电影根据刘慈欣同名科幻小说改编而来,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不远未来的故事;太阳急剧老化,随时都有可能进入到红巨星的膨胀阶段,地球也将图此被吞噬,在此危急关头,为了地球人的存亡,地球上的联合共和国紧急决定,在地球上建造上万座重核聚变行星发动机,每个产生上百万亿吨的推力,把地球当成一个庞大的宇宙飞船、驶离现有轨道,驶向距离太阳系最近的一颗恒星----比邻星,从而开启了一段长达两千五百年的星际旅行。

       太阳什么时候会灭亡?

       大阳诞生于约五十亿年前的一次量云坍缩,太阳系的其他行星紧跟其后。太阳提供的能量来自其中心氢气的聚核反应,如同大量氢弹在太阳内部不断爆炸,按照现有的数据估算,这种聚核反应总共将持续约一百亿年,所以,太阳还可以再燃烧五十亿年左右。

       在小说《流浪地球》中,科学家发现太阳异常,并预测太阳将进入红巨星膨胀阶段,在接下来的数百年时间里淹没地球轨道。红巨星是恒星燃烧到后期所经历的一个较短的不稳定阶段。不过人类学家曾经估算过,因为周围环境的各种变化,人类在地球上还可以存在的时间大约是二百万年。而物理学家霍金曾经更为悲观,因为人类使用能源的没有效率,预言几百年后就需要考虑离开地球。

       在某个时间,地球在被淹没之前就已经移到太阳系的宜居区之外,不再适合生命存在,反而在那个时候,火星将完全进入宜居区。

       为什么流浪地球要驶入木星周围?

       整部电影所展现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摆脱木星的“刚体洛希极限”点。这里我们需要先明白地球驶入木星周围的原因。

       木星引力是如此之强,为何地球不躲着木星行驶?其实在电影当中,联合共和国政府本来想通过一种叫作“引力弹弓”的效应,使用木星对地球进行加速,没想到部分行星发动机失效。导致地球被木星吸引而逐渐进入木星的“刚体洛希极限”,出现了电影当中所呈现的灾难。其实“引力弹弓”效应在探测器飞行中被广泛使用,通常被当作一种节省能源的加速方式,“旅行者一号”探测器就是利用木星和土星两次引力加速,才得以逃出太阳系。

       这个效应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因为行星本身也在围绕太阳转动,所以当行星吸引探测器或者其他天体的同时,就实际上赋予了探测器或者其他天体一部分速度,当探测器或者其他天体逃离出去的时候,就相当于被加速了。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类似例子来理解。

如果我们站在静止的地面上向运动的火车顶上扔一个网球,在网球被弹起来的时候,地面上静止的人看到网球的速度,其实就是火车速度和网球原来速度的叠加。所以当天体从某个行星周围逃离时候的速度,其实就是本来的速度和天体速度的叠加。

     “流浪地球”,这个大胆而美丽的想象值得我们向往。作为中国第一部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带给我们很多欣喜。中国的科幻电影之路,也如中国的科学发展之路,“路曼曼其修远兮”,还需大家的共同努力。

请认真阅读《植物也“聊天”》并完成相应的习题。

植物也“聊天”

①遇到家族亲属,会亲切地打个招呼,还会协调关系避免“窝里斗”;遇到竞争对手,就迅速地威胁警告,并释放毒素抑制对方生长。

②你能想象吗?做出这些反应的是平时看上去仿佛很安静的植物。在看不见的地下,植物也“聊天”,它们的世界很“热闹”。

③研究发现,乡邻植物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对外交流,这种由化学物质主导的对外交流,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的微环境,调节养分供给,甚至影响产量。以中国南方经常相邻种植的花生和木薯为倒,我们来看它们是怎么交流的。

④木薯先从根部向土壤中释放出氰化物,邻近的花生接收到这些信号后,就释放相应的乙烯。在乙烯影响下,花生会主动缩减植株的繁茂程度,优先保证果实的养分供给。同时,乙烯还能聚集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到花生根部,提高花生对氮、磷等有效养分的吸收率,进而提高花生果实的饱满程度和产量。

⑤此外,植物还可以对外发送物理信号(声信号、电信号等)进行交流。澳大利亚生物学家的实验证明将罗勒栽种到胡椒附近,胡椒的长势就会变得更好。即使用塑料布把二者隔开,胡椒依然能保持这种变化,这是植物的声信号在发生作用。

⑥不同植物甚至可以在第三方的帮助下进行交流。“菟丝子”就是一个热情的“送信使者”,比如当昆虫侵害某植物的时候,该植物就发出抗虫信号,通过菟丝子将信号传输给其他植物,提醒它们戒备,增强抗虫力。

⑦除了进行交流,植物还他通过感知邻居发出的信号来决定是战是和。如小麦一旦感知到相邻的不同植物达到一定的密度,威胁自已的水分和养分吸收,它就会开始大量分泌一种物质抑制其生长,就像是拿起武器发动战争。反之,则和。对水稻的研究进一步证实,有亲缘关系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根系会尽量小心翼翼地避开彼此,最大程度减少竞争;非亲非故的水稻种植在一起则相反,它们的根系会扎得更深,极力侵入和挤压对方的生存空间,抑制对方生长。科学家用确凿的证据表明,植物也有亲疏观念并具备相应的辨识能力,对内相互协调,对外扩张领土。

⑧科学家通过关注植物的“聊天”,破译植物语言,将适宜合种的植物相邻种植,抑制病虫害,增加植物产量,促避农业生产。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