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单选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试题来源:2017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化学试卷

    在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到是(   )

    A . x=3.1 B . 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比为14:85 C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 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考点】
    【答案】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33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小明同学在做家庭实验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溅到妈妈刚刚切好的土豆丝上,发现土豆丝上立即冒出气泡,激发了小明的探究欲望,请你参与小明的探究。

    【猜想】土豆丝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设计并实验】设计并完成如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1)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产生少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blank#}1{#/blank#}。

    过氧化氢能分解产生氧气,但是{#blank#}2{#/blank#}。

    土豆丝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土豆丝,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blank#}3{#/blank#}。

    实验三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土豆丝,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blank#}4{#/blank#}。

    土豆丝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2)在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二”的作用是{#blank#}5{#/blank#}。

    【反思】

    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全证明猜想是正确的。

    (3)补充实验一:在实验三前后,各对土豆丝进行一次称量,其目的是{#blank#}6{#/blank#}。

    补充实验二:

    (4)倾倒掉实验三反应后的液体,向试管中余下的土豆丝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又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土豆丝{#blank#}7{#/blank#}。

    【实验拓展】

    小红同学用二氧化锰(MnO2)、氧化铜(CuO)两种催化剂分别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再滴入氯化钙溶液制成含等质量催化剂、大小相同的海藻酸钠微球,探究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适宜催化剂。

    实验操作:取30粒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采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改用另一种微球,分别重复上述实验,得到图2的锥形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5)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数应相同的原因是{#blank#}8{#/blank#}。

    (6)用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进行实验,60s时压强瞬间回落(如图2所示),其可能原因是{#blank#}9{#/blank#}。

    (7)从图2实验曲线看,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blank#}10{#/blank#}。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