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唐家寺的雨伞

       从前,有个商人在外苦心经营多年,终于攒下了大宗财富,准备告老还乡,安度晚年。当时时局动荡,路途遥远,路上常有劫匪。商人不敢露富,只得穿一袭灰布长衫,一双布底鞋,扮做一个风餐露宿的行路人。商人特地购了一把弯头柄的油纸雨伞,如此这般,貌似贫寒之士,肩挎一条褡裢,手提这把雨伞,轻轻松松地上路了。

       这天中午,商人来到了成都近郊的唐家寺,便走到一家面馆,叫煮一碗面条来。没想到肚子吃饱了,一阵倦意却涌了上来。于是,商人在桌旁打了一个盹。(a)一阵清凉的风吹醒了商人,他抬头一看,小店内已空无一人,门外却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商人揉揉脸颊,突然暗叫不好,自己的那把油纸伞已不见踪影!一阵冷汗霎时冒了出来。就想,定是在他打盹的时候,老天偏偏下起了雨,而那些食客急于出门,其中哪个见他睡着了,就顺手牵羊把他的伞取走了。

       商人将随身零钱清点了一番,沉吟片刻后,决定自己该做什么和怎么做了。他叫来面店掌柜的,说自己看中了这个平静安宁的镇子,决定就在这里住下,开个小铺维持生计,请帮忙找一间房子。掌柜的也是个和善之人,很快帮他找了一处房子,商人便用仅有的钱在唐家寺开起了修伞铺。

       ……

       时间一天天在流逝,商人耐心地等着,但是他的伞还是没有出现。一天,他收了一把破旧的伞,主人漫不经心道:“能不能修?太费事就算了。不然一把破伞值不了几个钱,我反倒花一大笔工钱!”听了这话,商人心里一动,想到自己的那把雨伞,丢时便只有三成新,用到现在怕也是破破烂烂了,它现在的主人怕也不愿拿来修了。商人就又动起了脑筋。

       第二天,过往行人看到这家修伞铺子贴出了一条新鲜的广告:油纸雨伞以旧换新。人们纷纷上前询问这事是不是真的?得到商人肯定的回答以后,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b)时隔不久,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 , 修伞铺子来了一个中年农民,商人一眼就看见他腋下夹着一把油纸雨伞,那正是他日思夜想、魂牵梦萦的伞呀。

       商人不动声色地收下雨伞,犀利的眼神一瞥,就查看到伞柄完好如初,并无半点被动过的痕迹。他知道完璧归赵的故事在自己的身上发生了。他转身挑了铺里最好的一把伞给了来客,在来客的感谢声中,徐徐关上店门。商人立马打开伞柄,里面的一层黄蜡加封得严严实实。再撬开黄蜡,商人看到了他当初装塞在里头的全部珠宝玉器。他一下坐在地上,长长松了口气,半日无语。

       这天,唐家寺的居民们觉得有点奇怪:自从修伞铺开张以来,没见过这么早关门的。第二天天大亮却还没有开门,一问,才知道人去屋空。商人是轻轻地来,又轻轻地去。后来,这件事成了一个故事流传开来,当地那些换过伞的人才恍然大悟。于是“唐家寺的雨伞——换一把”就成了当地的一句歇后语。

(有删改)

(1)、结合语境品析画线词语的意义。

①他知道完璧归赵的故事在自己的身上发生了。

②他一下坐在地上,长长松了口气,半日无语。

(2)、(a)、(b)两处都有景物描写,请任选一处,说一说其作用。

我选

它的作用是:

(3)、从商人丢伞后的处理方式中,你认为商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被老师读作文的时候
①我小的时候,总爱把作文写得与众不同。王老师不止一次给我的作文批过“5+”的分数,还经常在课堂上读我有漏洞也有一点新意的作文。
②被老师读作文的时候,心情像一颗怪味豆。最初当然是甜的了,哪个学生不愿意受到老师的夸奖?可慢慢的,咸味和涩味就涌上心头。
③下课以后,同学们的神气怪怪的。“哦──哦──,老师又用时传祥掏粪的勺子刳毕淑敏啦!”那时候我们刚学过一篇关于掏粪工人的课文,在北方话里,刳与夸同音。全班同学好像结成了孤立我的统一战线,跳皮筋,两边都不要我。要知道平日里,因为我个子高,跳得又好,大伙都抢着跟我一拨呢!我和谁说话,她会装作没听见扭身走开,然后故意跟别的人大声说笑,一块儿边说边看着我。
④在我幼小的心里,第一次懂得了什么叫孤独,什么叫被嫉妒。
⑤作文每两周讲评一次,我便要经受一次精神的炼狱。怎么办呢?
⑥我想到的第一个办法是:从此不要把作文写得那样好。我开始挺随意地写作文,随大流,平平淡淡。果然,王老师不再念我的范文,同学们也和我相亲相爱。正在我很得意的时候,王老师找我了。“你的作文退步了,是不是骄傲了?”我执犟地保持沉默。不是不愿意告诉老师原因,而是不知道怎么说。假如我说了,老师会在班上把同学们数落一顿。那我的处境就更糟了。
⑦王老师苦口婆心地开导我半天,于是我又开始认认真真地写作文,王老师是满意了,可同学们敌视的恶性循环又开始了。
⑧就没有一个万全之策了吗?
⑨我小小的脑筋动了又动,我发现同学们并不是讨厌我的作文。老师念它们的时候,大伙听得津津有味,不时还发出会意的笑声。同学们只是不喜欢老师反反复复只提一个名字:毕淑敏。
⑩我小心翼翼地说:“王老师,我最近的作文有进步了吗?”“噢,你近来写得不错。今天下午我还要读你的作文。”王老师说。“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我战战兢兢地说。“什么事?你说好了。”王老师的眼睛明亮地注视着我。
⑪“我想……您念我的作文的时候……是不是可以……不念我的名字……”我鼓足勇气说完蕴藏在心中许久的话。
⑫“为什么,我当了这么多年的老师,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要求。你总不能让同学们觉得那是一篇无名氏写的东西吧?”王老师有些不耐烦了。
⑬我知道王老师会这么说的,要说服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我镇静下来,一板一眼地说:“我觉得您读谁的作文,主要是看文章写得好不好。至于是谁写的,并不重要。不说名字,您让大伙讨论的时候,没人拘着面子,反倒更好说意见了。我也好给我自己的作文提不足之处……”
⑭我说的都是实话。只是最重要的理由我没有说:我想为自己求一份心灵的安宁。
⑮“你说得有一些道理。好吧,让我们下午试一试。”王老师沉吟着答应了。
⑯那天下午的情形,一如我小小的心所预料的。同学们充满了好奇,发言比平日热烈得多。下课以后,我和大伙快活地跳皮筋。
⑰我至今不知道这算是少年人的机智还是一种早熟的狡猾,却养成了我勤奋不已而又淡泊名利的性格。(文章作者:毕淑敏)

阅读《冰窗花》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冰窗花

任随平

    ①冰窗花盛开在冬日的窗棂上,是一道绝美的风景。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

    ②于是,每到冬日,我会有意无意念起熨帖在冬日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冬日的居室里,总会生了炉火,白日里,落了雪,一家人和和暖暖地或斜倚、或平躺在温热的土炕上,母亲选了废旧的布料,熬了浆糊,炕头置一炕桌,安安静静地做着鞋垫。父亲借了炉火,熬着罐罐茶,火苗间或跳出来,舔舐着茶罐,茶水滋滋地发着声响,茶香随着响声氤氲开来,整个屋舍内顿时茶香弥漫,即便是不常喝茶的人,浸淫在如此的茶香里,也会有几分迷醉,几分品咂的热望。而我,总是斜倚在墙角,捧了热爱的书籍,一页页,在缓慢流走的时光里,细品一份 恬美与温馨。冬日的白天总是很短,像兔子率性的尾巴,一甩,一天的时光就溜走了。而冬日的夜晚,唯有恬静与安谧。雪花簌簌地落着, 风安静地睡去,远山近水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村庄阔大的臂弯里。屋舍之内,炉火正旺,壶水呼呼地散发着热气,木格窗棂的玻璃上,热气凝结而成的水珠簌簌流泻下来,洇湿在墙壁上,像梦呓的印痕,烙着时光的印记。

    ③晨曦微亮,不必急于晨起 ,和衣而坐,望向邻近的窗棂,你会惊喜地发现,整个窗玻璃上冰窗花葳蕤如春,轻轻地凑近鼻息,似乎能嗅出冰窗花散发着馥郁的馨香,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手指轻轻抚摸上去,冰窗花棱角分明,如一朵朵雪花,被夜神的手指悄悄安抚上去,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不是俗世那一双巧手能够裁剪得出的。面对如此精美的自然神物,又有谁忍心去擦拭呢?但又有谁能长久地屏息凝视,而不凑近鼻息呵气顽皮呢?于是,悄然撮圆了嘴唇,凑上前去,吹灰般轻吹一口气,冰窗花随着热气消融开来,逐渐地四散开去,这个过程,是多么的美妙而悄然无声。

    ④就这样,冰窗花伴随着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而今我已走过而立之年,故园的老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老去,像一个人的暮年,正在经历着风吹日晒的剥蚀。而盛开在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还依旧长久地驻扎在我的梦中,每每半夜惊醒,我都在与冰窗花相视而笑,彼此言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⑤冰窗花,你盛开在故园窗棂上的,不只是花,更是人生路上愈走愈远的梦幻,带着我的牵念和期望。

(选自《人民日报》,略有删改)

【注释】①葳蕤(wēi ruí):形容枝叶繁盛。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烟花惊艳

肖复兴

    ①我家住的小区里,有家小理发店。十四年前,我刚住进这个小区,它就存在。十四年来,花开花落,世事如风,变迁很大,它依然偏于小区一隅,没有任何变化。别的理发店都重新装潢了门面,在门前还装上了闪闪发光的旋转灯箱什么的,连名字都改作美发厅了。它依然故我,很朴素,也很有底气地存在着,犹如一株小草,自有自己的风姿,并不理会花的鲜艳和树的参天。而且,别的理发店里伙计不知换了几茬儿,甚至老板都已经易人。它的伙计一直是那几个,老板始终是同一个人。什么事情,能够坚持十四年恒定不变,都不容易,都会老树成精的。

    ②想说的是今年大年三十的事情。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快一年,但印象很深,每一次去小店理发,见到老板都忍不住想起这件事,而且会和他谈起。他总会哈哈大笑,笑声回荡在小店里,让回忆充满暖意和快乐。

    ③因为常去那里理发,我和这位老板很熟,其实,小区好多人图个方便,更图老板手艺不错,都常去小店。大家都知道每年春节前是他生意最好的时候,他会坚持到大年三十的晚上,一直送走最后一位客人,然后回江西老家过年。他买好了大年夜最后一班的火车票,他说虽然赶不上吃团圆饺子,但这一天车票好买,火车上很清静,睡一宿就到家了。

    ④一般我不会挤在年三十晚上去理发,那时候,不是人多,就是他着急要打烊,赶火车回家。但那几天因为有事情耽搁了,我一直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才去他那里。时间毕竟晚了,进门一看,伙计们都下班回家了,客人也早已经不在,店里只剩下他一人,正弯腰要拔掉所有的电插销,关好水门和煤气的开关,准备关门走人了。见我进门,他抬起身子,热情地和我打过招呼,把拔掉的电插销重新插上,拿过围裙,习惯性地掸了掸理发椅,让我坐下。我有些抱歉地问他会不会耽误乘火车的时间。他说没关系,你又不染不烫的,理你的头发不费多少时间的。

    ⑤我知道,理我的头发确实很简单,就是剪一下,洗个头,再吹个风。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活儿了。但毕竟有些晚了,还是有些抱歉。迎来送往的客人多了,理发店的老板都是心理学家,一般都能够看出客人的心思。他看出我的心思,开玩笑对我说,怎么我也得送走最后一个客人,这是我们店的服务宗旨。

    ⑥就在他刚给我围上围裙的时候,店门被推开了,进来一位女同志,急急地问:还能做个头吗?我和老板都看了看她,三十多岁的样子,穿着件墨绿色的呢子大衣,挺时尚的。我心想,居然还有比我来得更晚的。老板对她说:行,你先坐,等会儿!那女人边脱大衣边说,我一路路过好多家理发店都关门了,看见你家还亮着灯,真是谢天谢地。

    ⑦等她坐下来,我替老板隐隐地担忧了。因为老板问她的头发怎么做,她说不仅要剪短,要拉直,而且关键是还要焗油,这样一来,没有一个多小时,是完不了活儿的。等她说完这番话时,我看见老板刚刚拿起理发剪的手犹豫了一下。

    ⑧显然,她也看出来了老板这一瞬间的表情,急忙解释,带有几分夸张,也带有几分求情的意思说:求您了,待会儿,我得跟我男朋友一起去见他妈,是我第一次到他家,而且还是去过年。虽说丑媳妇早晚得见公婆,但你看我这一头乱鸡窝似的头发,跟聊斋里的女鬼似的,别再吓着我婆婆!

    ⑨老板和我都被她逗笑了。老板对她说:行啦,别因为你的头发过不好年,再把对象给吹了。

    ⑩她大笑道:您还是真说对了,我这么大年纪,也是属于“圣(剩)斗士”了,找这么个婆家不容易。

    ⑪我知道,老板的时间紧张,便赶紧向老板学习,愿意成人之美,让出了座位,对老板说:你赶紧先给这位美女理吧,我不用见婆家,不急。她忙推辞说,那怎么好意思!我对她说,老板待会儿还得赶火车回家过年。她说,那就更不好意思了。但我抱定了英雄救美的念头,把她拉上了座位,然后准备转身告辞了。老板一把拉住我说,没你说得那么急,赶得上火车的。正月不剃头,你今儿不理了,要等一个月呢!我只好重新坐下,对老板说,那你也先给她理吧,我等等,要是时间不够,就甭管我了。

    ⑫那女人的感谢,开始从老板转移到我的身上。我想别给老板添乱了,人家还得赶火车回家过年呢,便想趁老板忙着的时候,侧身走人。谁知悄悄拿起外套刚走到门口,老板头也没回却一声把我喝住:别走啊!别忘了正月不剃头!看我又坐下了,他笑着说,您得让我多带一份钱回家过年。说得我和那女人都笑了起来。

    ⑬老板麻利儿地做完她的头发,让她焕然一新。都说人靠衣服马靠鞍,其实人主要靠头发抬色呢,尤其是头发真的能够让女人焕然一新。但是,时间确实很紧张了,老板招呼我坐上理发椅时,我对他说,不行就算了,火车可不等人。老板却胸有成竹地说,没问题,你比她简单多了,一支烟的工夫就得!

    ⑭果然,一支烟的工夫 , 发理完了。我没有让他洗头和吹风,帮他拔掉电插销,关好水门和煤气的开关,拿好他的行李,一起匆匆走出店门的时候,看见那位女人正站在门前没几步远的一辆汽车旁边,挥着手招呼着老板。我和老板走了过去,她对老板说:上车,我送你上火车站。看老板有些意外,她笑着说,走吧,候着您呢。老板不好意思地说,别耽误了你的事。女人还是笑着说,这时候不堵车,一支烟的工夫就到。

    ⑮汽车欢快地开走了。小区里,已经有人心急地放起了烟花,绽放在大年夜的夜空,就像突然炸开在我的头顶,挺惊艳的。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老贵和他的孙女

    蕾蕾大学毕业,应聘到城里一家知名新能源公司上班。一切安顿下来后,她准备把爷爷老贵从老家接

    过去。老贵既高兴,又很纠结。

    蕾蕾一岁那年,她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遇难。老贵承担起爹妈和爷爷多重角色,咬着牙咽下生活中的苦涩,把蕾蕾抚养大,让她健康快乐地长大;把她从幼儿园送到大学,从乡村送到城市。老贵盼望着蕾蕾大学毕业后留在大城市,将来在城里生根发芽。

    听到蕾蕾要接自己去城里,老贵高兴之余却有点惆怅。可能人上了年纪,就有点故土难舍,他想让蕾蕾回到自己的身边,陪自己变老,想法虽然有点狭隘,却是他心底的真实想法。

    晚上,蕾蕾又跟老贵用电话交流,

    “爷爷,您六十多了,该歇歇了。”

    “蕾蕾,不种地就轻松多了,放羊也不累。”原来种地时,耕、耙、种、锄、收、晒、藏等,一年四季,有干不完的活儿。几年前,村里响应国家退耕还林的号召,土地都种上了树。老贵闲不住,也为了给蕾蕾挣点生活费,就养起了羊。起初只养了两只羊,如今已扩展到大小二十多只。

    “爷爷,咱那里又不是草原,在山上跑来跑去,风吹日晒,也不轻松啊。”老家藏在大山深处,大伙儿都住在山脚下,种一葫芦打两瓢的土地也零星地躲在大山的皱褶里。

    “山上没有大树,留不住水分,草也不行,不放吧,没事干。”老贵在家,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操心他的羊,日子过得从容散淡。

    “来我这里嘛,我有工作了,能挣钱了,租了房子,有地方住……”

    老贵打断蕾蕾的话:“我想去,又怕不习惯。”“没事,时间长了就好了。”“听说城里到处是高科技,我怕不会用。”“电器都是智能的,我在办公室用手机就能操作。”

    老贵有点动心了,自己进城,祖孙俩能住在一起,也不耽误蕾蕾的工作,只要蕾蕾高兴,自己受点委屈也无所谓。他这么大年纪了,还能陪蕾蕾几年?人啊,不能太自私了。想到这里,他心里叹口气,道:“现在是夏天,羊卖不上价,等到年关能卖个好价……开春了再说吧。”

    “好,爷爷,一言为定。”

    到了秋天,村里来了一个工程队,他们在山坡上装上了太阳能光伏板,一块块光伏板像一面面镜子,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成了山上的一道风景。让老贵高兴的是,他们安置了村里不少闲散劳动力到工地做一些日常的维护工作。有了光伏板的遮挡,山上的水分蒸发得慢,草也长得旺盛。他在下边放羊,也不受太阳的暴晒了,遇到风雨天气,他和羊还可以在下边躲避。山上渐渐热闹起来,呈现出从未有过的生机。

    老贵心里痒痒的,不想进城了。他正烦恼怎么跟蕾蕾说时,蕾蕾突然带着行李回来了。

    “回来休假?”老贵心里十分疑惑。

    “爷爷,我这次回来再也不走了。”蕾蕾说罢,对着老贵眨巴了两下眼睛。

    “你,你……这……蕾蕾,这是在外面受委屈了?”老贵着急地说____“你快告诉爷爷。”见蕾蕾脸色平和,又调侃:“不会是干得不好,让人家给撵回来了吧?”

    蕾蕾上前挽着老贵的胳膊,噘着小嘴说:“爷爷,您太小看您孙女了,我是回来工作的。”

    “工作?总不会是跟我一起放羊吧?”老贵笑道。

    “爷爷,您说对了,我就是回来陪您放羊的。”

    “什么!……”老贵惊道,眼睛瞪得老大。蕾蕾的话像一瓢冷水,把老贵的心一下子泼凉了。

    蕾蕾“扑哧”一笑,指着山上的光伏板,说:“爷爷,这就是我们公司整的,我回来就是负责这块区域的管理工作。”

    老贵笑了。

    太阳升高了,光伏板也笑了起来,闪耀着灿烂的光芒。此刻,老贵觉得山上的光伏板真好看,好看得让他想哭,连心里的疙疙瘩瘩都一下子荡平了。

(作者:侯发山。选自《金山》2024年第5期,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