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
操作顺序 | 项目 | 烧杯 | |||
甲 | 乙 | 丙 | 丁 | ||
1 | 加入苹果泥 | 20mL | 20mL | 20mL | 20mL |
2 | ① | 2mL | / | 2mL | 2mL |
3 | 加入不同液体 | 2mL蒸馏水 | 2mL蒸馏水 | 2mL盐酸溶液 | 2mL氢氧化钠溶液 |
4 | 水浴恒温,玻璃棒搅拌 | 15分钟 | 15分钟 | 15分钟 | 15分钟 |
a.表中①处的内容是.
b.比较烧杯甲、丙、丁的结果可知:能影响酶的活性.
c.若要验证果胶酶的作用,应把两个烧杯同时取出并过滤相同时间,观察并比较.
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的是法;一般情况下,提取胡萝卜素时,提取效率与原料颗粒的含水量成比;将提取的胡萝卜素粗品通过纸层析进行鉴定的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A、B、C、D四点中,属于标准样品的样点是;乙代表的物质是.
如图1是某课题组的实验结果(注:A酶和B酶分别是两种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可知,本实验研究的课题是{#blank#}1{#/blank#} .
(2)据图1,在40℃至60℃范围内,热稳定性较好的酶是{#blank#}2{#/blank#} .高温条件下,酶容易失活,其原因是{#blank#}3{#/blank#} .
(3)下表是图一所示实验结果统计表,由图1可知表中③处应是{#blank#}4{#/blank#} ,⑧处应是{#blank#}5{#/blank#} .
温度(℃)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A酶活性(mmol•S﹣1) | 3.1 | 3.8 | 5.8 | 6.3 | 5.4 | 2.9 | 0.9 |
B酶活性(mmol•S﹣1) | 1.1 | 2.2 | 3.9 | ⑧ | 3.4 | 1.9 | 0 |
(4)图2表示30℃时B酶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他条件相同,在图2上画出A酶(浓度与B酶相同)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blank#}6{#/blank#} .
(5)适宜条件下,取一支试管加入A酶和蛋白酶溶液并摇匀,一段时间后加入纤维素,几分钟后加入新制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结果试管中没有产生砖红色沉淀,原因是 {#blank#}7{#/blank#} .
石油降解酶去醛基后变为石化酶,这两种酶都能催化污泥中石油的分解.
(1)验证石化酶化学本质所用的试剂名称是{#blank#}1{#/blank#} , 酶催化作用的机理是{#blank#}2{#/blank#} .
(2)下图为不同条件下,石油降解酶对某湖泊污泥中石油分解能力的测定结果.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为{#blank#}3{#/blank#} ,若要比较石油分解酶及石化酶催化能力的大小可观测的指标是{#blank#}4{#/blank#} .
②湖泊中能合成石油分解酶的细菌可消除轻微石油污染,细菌内合成和分泌分解酶的细胞器有{#blank#}5{#/blank#}
(3)通过预实验得知两种酶的适宜温度在20~30℃之间,为进一步探究两种酶的最适温度及催化能力,某同学以2℃为温度梯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记录表格.
探究石油降解酶及石化酶的最适温度和催化能力实验记录表
温度 2天后石油含量(g/kg污泥) 酶 | |||||
石油降解酶 |
指出表中的三处错误
①{#blank#}6{#/blank#}
②{#blank#}7{#/blank#}
③{#blank#}8{#/blank#} .
主要试剂及仪器:麦芽糖标准液、5%淀粉溶液、斐林试剂、蒸馏水、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作麦芽糖梯度液.取7支干净的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表加入试剂,再将试管置于60℃水浴中加热2min,取出后按试管号顺序排列.
试剂 | 试管号 | ||||||
1 | 2 | 3 | 4 | 5 | 6 | 7 | |
麦芽糖标准液(mL) | 0 | 0.2 | 0.6 | 1.0 | 1.4 | 1.6 | 2.0 |
蒸馏水(mL) | 2.0 | 1.8 | 1.4 | 1.0 | X | Y | Z |
斐林试剂(mL)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步骤二: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制备淀粉酶溶液.
步骤三: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置于70℃水浴中15min,取出后迅速冷却.
步 骤四:另取四支试管,编号A、B、C、D,向A、B试管中各加5mL5%淀粉溶液,向C、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已经处理的酶溶液(忽略其中含有的少量麦 芽糖)和蒸馏水,将四支试管置于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然后将C、D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入到A、B试管中,摇匀后继续在40℃恒温水浴中保温 10min.
步骤五:取A、B试管中反应溶液各2mL分别加入E、F试管,然后向E、F试管分别加入 , , 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分析:将E试管中颜色与步骤一中获得的麦芽糖标准液进行比较,获得该试管中麦芽糖浓度,并计算出α﹣淀粉酶催化效率.
请分析回答:
【实验目的】比较甲、乙、丙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
【实验材料】科研人员提供的三种微生物淀粉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浓度相同)等.
试管1 | 试管2 | 试管3 | 试管4 | |
蒸馏水 | 2 | 2 | 2 | A |
pH=8缓冲液 | 0.5 | 0.5 | 0.5 | 0.5 |
淀粉溶液 | 1 | 1 | 1 | 1 |
甲生物提取液 | 0.3 | |||
乙生物提取液 | 0.3 | |||
丙生物提取液 | 0.3 | |||
总体积 | 3.8 | 3.8 | 3.8 | B |
【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按下表要求完成操作(表中各溶液的体积单位为mL)
(2)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0min.
(3)在上述四支试管冷却后滴入碘液.
(4)观察比较四支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表示颜色变化的深浅,“﹣”表示不变色)
试管1 | 试管2 | 试管3 | 试管4 | |
颜色深浅程度 | ++ | ﹣ | + | C |
回答相关问题:
第一步: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第二步:按下表要求完成操作.并在表中各列的字母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mL).
试管1 | 试管2 | 试管3 | 试管4 | |
蒸馏水 | 2 | 2 | 2 | A |
pH=8缓冲液 | 0.5 | 0.5 | 0.5 | 0.5 |
淀粉溶液 | 1 | 1 | 1 | 1 |
甲生物提取液 | 0.3 | |||
乙生物提取液 | 0.3 | |||
丙生物提取液 | 0.3 | |||
总体积 | 3.8 | 3.8 | 3.8 | 3.8 |
第三步: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第四步:取出上述四支试管,冷却后滴入碘液.
第五步:观察比较各支试管溶液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如下:(“+”表示颜色变化的深浅,“﹣”表示不变色):
试管1 | 试管2 | 试管3 | 试管4 | |
颜色深浅程度 | ++ | ﹣ | + | C |
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