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学期1.1化学方程式(第2课时)
步骤1:正确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2:按表所示实验药品及用量进行实验;
组别 |
5%的过氧化氢溶液/mL |
催化剂种类 及质量/g |
60s内收集到 氧气的体积/mL |
1 |
20 |
无 |
|
2 |
20 |
二氧化锰m |
|
3 |
20 |
氯化铁m |
步骤3:待第3组实验完全反应后,进行如下处理:
【实验探究】甲同学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①木条不复燃; 步骤②产生气泡,溶液变蓝色; 步骤③木条复燃。 | 硫酸铜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
【评价改进】大家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严谨。若要确定该实验结论正确,还需证明硫酸铜的{#blank#}1{#/blank#}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
【继续探究】乙同学补做以下实验,进而确认了甲同学的实验结论。
根据上述实验中M1:M2={#blank#}2{#/blank#},证明反应前后铜离子没有发生变化:将实验方案中的盟氧化钠溶液换成氯化钡溶液,再次实验,证明反应前后硫酸根离子也没有发生变化。
【拓展延伸】比较硫酸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催化效果,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的条件有{#blank#}3{#/blank#}(填序号)。
A.溶液的起始温度B.催化剂的质量C.溶液的浓度D.反应起始时间
实验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金属 A/g | 0.5 | 1.0 | 1.5 | 2.0 | 2.5 | 3.0 |
盐酸/mL | 60 | 60 | 60 | 60 | 60 | 60 |
产生氢气的体积/L | 0.5 | 1.0 | 1.5 | 2.0 | 2.0 | 2.0 |
配料 | 氯化钠(NaCl)、碘酸钾(KIO3) |
含碘量 | 20~40 mg·kg-¹ |
保质期 | 18个月 |
食用方法 | 勿长时间炖炒 |
贮藏指南 | 避热、避光、密封、防潮 |
若成人每天需要摄入0.15~0.20mg碘才能满足人体健康的需要,实验分析发现,某批加碘盐中KIO3的含量为 (计算保留2位小数)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