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三次月考试卷

某实验小组对“载人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一般都要安装盛放过氧化钠(Na2O2)颗粒的装置”感到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哪种气体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①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和水蒸气等。②CO2+2NaOH=Na2CO3+H2O。

(提出猜想)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N2或CO2或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1)、(进行实验)

实验Ⅰ:验证过氧化钠与氮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①实验操作如下图I所示。

②实验现象及结论:观察到现象,判断过氧化钠与氮气没有发生反应。

(2)、实验Ⅱ:验证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上图II所示装置。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发生的变化是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兴趣小组同学经查阅资料得出,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发生反应并生成氧气还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氢氧化钠,请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实验现象及结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发生反应并生成氧气。

(4)、实验Ⅲ: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

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装置中加入药品。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A装置中缓慢加入稀盐酸。

A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有,C装置中有气泡出现。

C装置作用是

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在D内进行检验。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

(5)、(实验反思)

①根据实验Ⅱ和Ⅲ,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或水蒸气反应后,还产生了另一种物质,该物质是(填“单质”或“化合物”)。

②某同学对实验Ⅲ的设计提出疑问:该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你认为他的理由是

举一反三
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在分解氯酸钾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blank#}1{#/blank#}。

(设计实验)用图 1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Ⅰ:检查装置气密性,装置气密性良好;

步骤Ⅱ:按照如图 1 装入药品;

步骤Ⅲ:加热右侧支管,用带火星的木条在导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步骤Ⅳ:冷却后,将装置倾斜,使左侧支管中的药品进入右侧支管,再加热右侧支管,用带火星的木条在导管口检验生成的气体。

(实验现象)步骤Ⅲ和步骤Ⅳ中,一段时间后都能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但不同的是{#blank#}2{#/blank#}。

(交流反思)要想确认分解氯酸钾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还需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的{#blank#}3{#/blank#}和{#blank#}4{#/blank#}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拓展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小组同学利用图 2 所示装置继续进行深入探究。以氧 气的体积分数为纵坐标,温度为横坐标,得到图3所示曲线 图中的“1:2”“1:1”“2:1”“3:1”“4:1”“5:1”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实验分析)根据图 3,氯酸钾的分解温度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变化的大致规律是{#blank#}5{#/blank#};在分解氯酸钾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可能是因为二氧化锰能{#blank#}6{#/blank#}。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