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翻浆的心
毕淑敏
那年,我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
“我要搭车,我得回家。”
“不带!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
“我蹲大厢板就行。”
“ 不带!”司机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
“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鸣叫。我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
“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司机说。
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司机说:“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再看青年,他扑到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任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的右腿狠狠地踩下去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
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青年,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可能要被卸成零件。“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 ”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我心里安宁了许多。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还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
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了“学”。
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
“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我看到了我的提包。我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有删改)
[注释]①翻浆:春暖解冻时,地面或道路表面发生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

(1)、小说中的“青年”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作答。

(2)、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联系全文,简要说说题目中“翻浆”的含义是什么。
②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作答。

(3)、小说结尾部分情节设置很巧妙,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简要赏析。

(4)、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⑾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⑿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丢失的戒指

“不…… ”她双颊一红,对打扮得如空中小姐般的服务员抱歉地摇摇头,连十元钱的 门票她都觉得奢侈,何况令人咂舌的洋酒。

服务员漠然瞥她一眼,收敛起殷勤,扭着腰肢转身而去。乐曲如山泉,从高不可测的 山巅流淌而下,忽明忽暗的彩灯勾勒出绰绰身影和飞旋的脚步。

她有些后悔,考试刚完只不过想放松一下,怎么鬼使神差地来到这里。她目光散淡地 四处游移,忽然,桌脚下璀璨闪烁的光牵引住她的视线,捡起来一看,“啊! ”一个戒指, 上面还镶着一粒闪闪发亮的钻。她的心突突直跳,手也有些发抖,不由环顾四周,人们舞兴 正浓。静思片刻,她来到了服务台前。

      “要点什么? ”服务员恢复了刚才的殷勤。“广播寻找失主。 ”她递过钻戒。

      ⑤服务员秀眼圆睁,惊讶地看看钻戒,又加倍惊讶地看看她

      广播。一阵骚动哗然之后,一位衣着讲究的中年男子出现在她面前。

“今天是什么日子? ”他目光和善地望着她。她想不到他的第一句话竟然如此,绞尽 脑汁地思考着,中国的,外国的,法定的,民俗的……

      “不知道。 ”她迷惑地摇摇头。

      “对于多数人,今天什么日子也不是。今天——是我母亲的忌日。 ” ⑩“你母亲?……”

      “20 年前,这里还是一家药店。我母亲生命垂危,急需一种价格昂贵的药,母亲就

把戒指——她结婚时的嫁妆交给我,以押换药。我揣着戒指来到这里,却没那种药,便急匆 匆去别处买。出门一摸口袋,戒指不见了。我的脑子‘轰 ’地一声,冲回药店去找。穿过来 往纷杂的脚步,我看见了亮光一闪,一只手捡起了地上的戒指。可是人群挡住了我的视线, 我不知道是谁。我哭啊,喊啊,求别人把戒指还给我。可是没有人理睬我,我哭着奔回家, 母亲已经奄奄一息。等我想尽办法弄来钱买药,母亲已经溘然长逝。 ”

“20 年了,我怎么也忘不了那一天,这个地方和那只戒指。 ”他出神地转着手中的 戒指。她出神地听着。

“后来我长大了,出去闯世界,挣了很多很多的钱。10 年前的今天,我又来到这里, 把一只戒指扔在地上,然后我躲在一旁。我多么希望没有人捡它,又多么希望有人捡它,然 后喊一声‘谁丢了东西? ’,可是没有人。 ”他神色黯然地叹了口气。

      “ 没有人捡吗? ”她问。

      “不! ”他摇了摇头,“一位女士捡到了,装进了皮夹子。 ”

      “你应该告诉她戒指是你的。 ”

“我寻找的不再是戒指, ”沉默片刻,望着大惑不解的她,他说,“10 年来,每年  的今天,我都要来这里,扔下一只戒指。每次都有人捡,每次都没有人寻找失主。直到今天, 我终于等到了,你捡到了它,而且还给了我。 ”他泪光闪动,“我多么希望 20 年前,是你 捡到了我的戒指。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只戒指,递给她,“做个纪念。 ”
      怔怔地望着手里的两只戒指,她茫然失措。

“哦,”他笑着解释,“你刚才捡到的和那些被人捡走的戒指,都是假的。只有这只 才是真的戒指,也只有这只才配得上你。 ”

      钻戒在灯光下熠熠发光。

(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车前草,流淌古老的诗意

①阳台的花盆还空着一个,怪可惜的,思量着养点植物放在里面。娇嫩的花卉养不起,也养不活,见着小区的荒地上,长着不少车前草,便想——不如,就养几棵车前草吧。

②车前草是乡村普通的植物,它普通到低微,无人关注,任由牛羊践踏,被路人嫌弃。在犄角旮旯,在荒地滩涂,默默生长,与世无争。春天,顶一片葱绿,默默地长叶;盛夏,竖一茎花杆,偷偷地开花;秋天,带一分坚韧,慢慢地结籽。它与命运抗争,用它宽宽的叶片、密密的须根和不怕风吹雨打的顽强,告诉世人——我静默,质朴,但是却一样精彩、自由、肆意。

③老家的房子东边,也长了一片车前草。靠着乱石堆,它长得肆意。叶肥嫩,椭圆,厚实,先是一棵,接着一片,倚着乱石嶙峋,绿汪汪的,生机勃勃,肆意快活。我们常在空地上游戏,也常常忽略它。奔跑时,踩踏它,无聊时,扯它的叶片,甚至有时候,将它连根拔起,当作沙包一样,扔来扔去。对这样的践踏,车前草自然伤痕累累,不是匍匐在地,就是枝散叶落,我们以为它活不了太久,没想到,过了些许时日,它又发芽、长叶,长得绿意团团。

④母亲患肾结石,住院归来,医生叮嘱要用车前草泡水喝。我没有料想到,这朴素的植物,原来还是宝——它能清热,解毒,利尿,明目,祛痰、平喘,还可以治疗感冒,高血压、目赤、痄腮,尿血、小便不通等多种疾病。帮着母亲采车前草时,我仔细观察了它,甚至掰开了它的叶片,仔细嗅闻了它,才发现,它是真正的药,叶片中,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的药味。母亲将车前草洗净,放入水中,熬成了车前草汤,我偷偷地喝了一口,有着苦苦的味儿,还有涩涩的甘甜。认识了车前草,母亲便常常给我们煮车前草汤,秋干物燥,喝一碗,去火明目;感冒咳嗽,来一碗,解毒消炎。夏日炎炎,母亲还把车前草做成消暑解热的糖水,加一点糖,摊凉,喝一口,胜过“王老吉”。车前草淡淡的青草味,混着几许温暖与甘甜,就这样沁入了我的心尖,留在了我童年的记忆深处。

⑤其实,车前草是地球上最早的物种之一,它的身影,曾出现在《诗经·周南·芣苢》里。“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芣苢就是“车前草”的前称。吟咏诗句,你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春天——风很轻,天很蓝,草野横铺,野花间杂,蜂蝶飞舞,三五成群的农家妇女,弯着腰,挎着篮,采着“芣苢”。轻快的动作,配合着偶尔的闲谈,自有一番无忧无虑的野趣。歇息时,她们唱起了歌,余音袅袅,若有若无,宛若深深浅浅的绿草,荡漾着,在春风浩荡中,奔向远方。

⑥这颠覆了我对车前草的认识。我以为它普通、朴素,原来它坚韧,顽强,它的其貌不扬,流淌的不仅仅是奉献,还有古老的诗意,它让我穿越历史,看到了祖先的生之艰难与快乐,看到了他们日常生活的诗意,那是一种怡然自得的诗意,也是一种安于平淡但是拒绝平庸的诗意。再见它时,我再也不敢践踏它了,甚至,还有一些暗暗的敬佩——那一汪绿意,不是沉默,而是生命的飞扬。

⑦再次遇见车前草,是离开故乡的十几年后。

⑧我居住的小区里,有几片绿油油的草地,散步小径,我惊喜地发现了几棵车前草——它还是原来的样子,如菠菜一般,叶片肥厚,翠绿,躲在荒草丛中,青翠欲滴。这是我在故乡见到的车前草,这也是我在异乡见到的车前草。它,几十年来,容颜未改,依旧如故,默默地躲在一隅,仍然坚韧、葱绿、肆意、自由,无论生在故土与异乡,无论身在天南与海北。

⑨蹲在车前草前,我凝视了许久。顺手摘下了几片车前草叶,放在鼻前,猛地一嗅,那青草的气息,从我的故乡,从两千年前的《诗经》中,扑鼻而来……

阅读下列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的作家之路

叶辛

①童年时代,我跟好多在上海弄堂里长大的孩子一样,打弹子,飞香烟牌子,打康乐球,抽转轴儿,滚铁环……哪样不玩啊!光是这样玩玩也不够味儿,我经常想新花样,不是到绍兴路上那不花钱的小花园去玩“官兵捉强盗”,就是穿过襄阳南路或岳阳路,到肇嘉浜去摸螃蟹、捉小鱼……

②别人不敢往楠竹竿的顶上爬,我能爬上去,还往下做鬼脸;别人不敢从丈来高的围墙上往下跳,我敢跳下来,明明脚板心好痛,我还嘻嘻笑;下一节课的时候,我经常在偷偷地做上一节课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等到放了学,我把家庭作业做完了,于是就拉着没做作业的同学一起去玩。我爸老是叹气说,这么发展下去的话,长大了会变成个什么样子……

③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本少儿期刊《儿童时代》。这本有字有画的书,很快吸引了我。里面的小故事、寓言、猜谜语、小游戏,还有念起来朗朗上口的小诗,比我那调皮捣蛋的生活有趣多了;比我们那条长长的弄堂,比弄堂外灰白色的柏油马路,也有趣多了。从这本薄薄的书上,我知道了世界上有高山、大海、冰川。啊,原来书里面有这么多吸引人的东西呢!读了这一本书,我又开始寻找另外一本。我读了一本又一本《儿童时代》,还津津有味地学着做那上面刊登的小游戏,挖空心思猜着上面的谜语。

④就这样,《儿童时代》给我打开了通向世界的门户。每读到一本,我总是又惊喜、又震动,读完了,还兴致勃勃地给小伙伴讲呢!书本以它壮丽绚烂的境界给我描绘了一幅又一幅图画,给我叙述了一个又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它逐渐深深地吸引了我。我的空余时间,差不多都扑到书本上去了。爱上了书,弄堂里小伙伴们的喧哗声我听不见了,滚铁环、踢足球的声响也不会惹得我心痒了。

⑤随着日子的过去,书越读越多,差不多已经脱离了顽童行列的我,开始变得好幻想起来了。

⑥在儿童时代的这一时期,我做过多少幻想的梦啊。读了描写天空生活的书,我想着长大了当一个飞行员;读了描写大海生活的书,我立志要当一个体魄强壮的海员;读了描写战争的书,我又想着该当一名司令员……

⑦所有的梦都像肥皂泡那样一个一个破灭了。在读过高尔基的小说《童年》之后,我沉浸在他所描绘的生活中,第一次想到写书的人,第一次注意到写书的人是很了不起的。从那以后,我开始想到,我长大了,也要当一个写书的人,也要去感动那些读我的书的小孩子。这个愿望,我没有说出来,把它埋在心底。

⑧这又是一个“梦”。可这个梦老在做着,我知道,要叫这个“梦”变成现实,就得用功学习,认真读书,读大量的书。于是,我从感兴趣读书,变为自觉自律地读书。每一本我都读得很细致、很认真,还悄悄记下读书的笔记。书已经成了我儿童时代最好的朋友。这么一来,岂止是我的小伙伴,连我家里的人、我的班主任老师,他们都说:“顽童变成了小书迷、书呆子!”

⑨今天,我小时候的“梦”成了现实,我也变成了一个写书的人。这可不是孙悟空眨眨眼那么快就能变个老婆婆出来的。只有我最清楚,小时候读了那么多书,对我的帮助有多大。十年动乱期间,在农村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的生活条件很差,我的周围没有一点儿的学习空气……我觉得,不能让光阴这么白白地虚耗过去,得像我小时候所看的书中写的那样,抓紧时间学习写作,绝不能半途而废,我还要叫小时候的“梦”变成现实呢。是书,给了我这么大的精神力量,努力摆脱环境的影响,不怕困难,不畏挫折,百折不挠地学习着创作,争取做一个写书的人。

⑩我绝不是要小朋友们都去当书迷,长大当作家,仅仅只想说,多读书,读好书,对我们的成长是会有良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愿小朋友们学做一个正直诚实的孩子,

愿书本开阔你的眼界,陶冶你的情操,长大了做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敬悼朱佩弦先生

朱光潜

①在文艺界的朋友中,我认识最早而且得益也最多的要算佩弦先生。那还是1924年夏季,中国公学因江浙战争停顿,我在上海闲着,夏丏尊先生邀我到春晖中学去教英文。当时佩弦先生正在那里教中文。学校范围不大,大家朝夕相处,宛如一家人。

②1925年,佩弦先生到清华大学应聘任教,我出国读书。后来他由清华休假到欧洲去,我还在英国没有归来,在英国彼此又有一个短时期的往还。那时候,我的《文艺心理学》和《谈美》的初稿都已写成,他在旅途中替我仔细看过原稿,指示我一些意见,并且还替我做了两篇序。

③我对于佩弦先生始终当作一位良师益友信赖。这不是偶然的。在我的学文艺的朋友中,他是和我相知最深的一位,我的研究范围和他的也很相近,而且他是那样可信赖的一位朋友,请他看稿子他必仔细看,请他批评他也必切切实实地批评。

④1933年,我回国任教北京大学,他约我在清华讲了一年《文艺心理学》,此后过从的机会就更多。在北平的文艺界朋友们常聚会讨论,有他就必有我。

⑤抗战中我住在四川,佩弦先生虽是常住昆明,但因为家眷在川,到四川去的回数很多。乱离中相见,彼此都已大不如前。他本来是一位温恭和蔼的人,生气不算蓬勃,近来和他对面,有如对着深秋,令人起萧索之感。他多年来贫病交加,见着朋友却从来不为贫病诉苦,他有哲人的坚忍。但是贫与病显然累了他,我常感觉到他仿佛受了一种重压,压得不能自由伸展。

⑥读过《背影》那一类文章的人们,都会知道佩弦先生富于至性深情,可是这至性深情背后也隐藏着一种深沉的忧郁。他的面孔老是那样温和而镇定,从来不打一个阿呵笑,叹息也是低微的。他的脸部筋肉通常是微微下沉,偶一兴奋时便微微向上提起,不多时就放下。平正严肃是他的本性。文人不修边幅的习气他绝对没有,行险侥幸的事他一生没有做过一件。他对人对事一向认真,守本分。在清华任教二十四年,除掉休假,他从没有放弃过他的岗位,清华国文系是他一手造成的。

⑦他对朋友始终真诚,请他帮忙的只要他力量能办到,他没有不帮忙的。我得到他的最后一封信,是答复我托他替一位青年谋事的。事没有谋成,而他却尽了力。计算日期,他写那封信是在进医院之前不过几天,那时他的身体当然已经很坏了,还没有忘记一个朋友的一件寻常的请托。我想起自己老是压着信不复,才知道他的这种仔细当极不容易。

⑧他的生活兴趣不算很浓也不算很浅,旅行中爱看名胜,集会中爱坐着听人清谈,朋友们说起有好戏他也偶尔抽空去看看,近年来常做旧诗,胃病未发以前他也能喝几杯酒,在朋友中以酒德见称,不过分也不喧嚷。他对一切大抵都如此,乘兴而来,适可而止,从不流连忘返;他虽严肃,却不古板干枯。听过他的谈吐的人们都忘不了他的谐趣,他对于旁人的谐趣也很欣赏,不过开玩笑打趣在他只是偶然间灵机一现,有时竟像出诸有心,他的长处并不在此。就他的整个性格来说,他属于古典型的多,属于浪漫型的少:得诸孔颜的多,得诸庄老的少。

⑨他的文章简洁精炼不让于上品古文,而用字确是日常语言所用的字,语句声调也确是日常语言所有的声调。就剪裁锤炼说,它的确是“文”;就字句习惯和节奏说,它也的确是‘语”。任文法家们去推敲它,不会推敲出什么毛病;可是念给一般老百姓听,他们也不会感觉有什么别扭。我自己好多年以来都在追求这个理想,可是至今还是可望不可追,所以特别觉得佩弦先生的成就难能可贵。

⑩佩弦先生和我同姓,年龄相差一岁,身材大小肥瘦相若,据公共的朋友们说,性格和兴趣也颇相似,这些偶合曾经引起了不少的误会。有人疑心他和我是兄弟,有一部中文教本附载作者小传,竟把我弄成浙江人;甚至有人以为他就是我,为谋面的青年朋友们写信给他的误投给我,写信给我的误投给他,都已经不止一次。这对我是一种不应得的荣誉。他在做人和作文方面都已做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我至今还很驳杂,“赐也何敢望回”?

⑪于今,他已经离开人世了,生死我以久看作寻常事,可是自顾形单影只,仍不免有些伤感。

(有删节)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