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辽源市实验中学等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车前草,流淌古老的诗意

①阳台的花盆还空着一个,怪可惜的,思量着养点植物放在里面。娇嫩的花卉养不起,也养不活,见着小区的荒地上,长着不少车前草,便想——不如,就养几棵车前草吧。

②车前草是乡村普通的植物,它普通到低微,无人关注,任由牛羊践踏,被路人嫌弃。在犄角旮旯,在荒地滩涂,默默生长,与世无争。春天,顶一片葱绿,默默地长叶;盛夏,竖一茎花杆,偷偷地开花;秋天,带一分坚韧,慢慢地结籽。它与命运抗争,用它宽宽的叶片、密密的须根和不怕风吹雨打的顽强,告诉世人——我静默,质朴,但是却一样精彩、自由、肆意。

③老家的房子东边,也长了一片车前草。靠着乱石堆,它长得肆意。叶肥嫩,椭圆,厚实,先是一棵,接着一片,倚着乱石嶙峋,绿汪汪的,生机勃勃,肆意快活。我们常在空地上游戏,也常常忽略它。奔跑时,踩踏它,无聊时,扯它的叶片,甚至有时候,将它连根拔起,当作沙包一样,扔来扔去。对这样的践踏,车前草自然伤痕累累,不是匍匐在地,就是枝散叶落,我们以为它活不了太久,没想到,过了些许时日,它又发芽、长叶,长得绿意团团。

④母亲患肾结石,住院归来,医生叮嘱要用车前草泡水喝。我没有料想到,这朴素的植物,原来还是宝——它能清热,解毒,利尿,明目,祛痰、平喘,还可以治疗感冒,高血压、目赤、痄腮,尿血、小便不通等多种疾病。帮着母亲采车前草时,我仔细观察了它,甚至掰开了它的叶片,仔细嗅闻了它,才发现,它是真正的药,叶片中,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的药味。母亲将车前草洗净,放入水中,熬成了车前草汤,我偷偷地喝了一口,有着苦苦的味儿,还有涩涩的甘甜。认识了车前草,母亲便常常给我们煮车前草汤,秋干物燥,喝一碗,去火明目;感冒咳嗽,来一碗,解毒消炎。夏日炎炎,母亲还把车前草做成消暑解热的糖水,加一点糖,摊凉,喝一口,胜过“王老吉”。车前草淡淡的青草味,混着几许温暖与甘甜,就这样沁入了我的心尖,留在了我童年的记忆深处。

⑤其实,车前草是地球上最早的物种之一,它的身影,曾出现在《诗经·周南·芣苢》里。“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芣苢就是“车前草”的前称。吟咏诗句,你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了两千多年前的春天——风很轻,天很蓝,草野横铺,野花间杂,蜂蝶飞舞,三五成群的农家妇女,弯着腰,挎着篮,采着“芣苢”。轻快的动作,配合着偶尔的闲谈,自有一番无忧无虑的野趣。歇息时,她们唱起了歌,余音袅袅,若有若无,宛若深深浅浅的绿草,荡漾着,在春风浩荡中,奔向远方。

⑥这颠覆了我对车前草的认识。我以为它普通、朴素,原来它坚韧,顽强,它的其貌不扬,流淌的不仅仅是奉献,还有古老的诗意,它让我穿越历史,看到了祖先的生之艰难与快乐,看到了他们日常生活的诗意,那是一种怡然自得的诗意,也是一种安于平淡但是拒绝平庸的诗意。再见它时,我再也不敢践踏它了,甚至,还有一些暗暗的敬佩——那一汪绿意,不是沉默,而是生命的飞扬。

⑦再次遇见车前草,是离开故乡的十几年后。

⑧我居住的小区里,有几片绿油油的草地,散步小径,我惊喜地发现了几棵车前草——它还是原来的样子,如菠菜一般,叶片肥厚,翠绿,躲在荒草丛中,青翠欲滴。这是我在故乡见到的车前草,这也是我在异乡见到的车前草。它,几十年来,容颜未改,依旧如故,默默地躲在一隅,仍然坚韧、葱绿、肆意、自由,无论生在故土与异乡,无论身在天南与海北。

⑨蹲在车前草前,我凝视了许久。顺手摘下了几片车前草叶,放在鼻前,猛地一嗅,那青草的气息,从我的故乡,从两千年前的《诗经》中,扑鼻而来……

(1)、请按照时间顺序,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梳理作者对车前草的感情。

小时候做游戏,→母亲患病,医生叮嘱要用车前草泡水喝,→在《诗经》里发现车前草,→异乡见到车前草,怀念。

(2)、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叶肥嫩,椭圆,厚实,先是一棵,接着一片,倚着乱石嶙峋 , 绿汪汪的,生机勃勃,肆意快活

(3)、第②③段多处提到车前草的生长环境与备受践踏的命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4)、结合全文,说说“车前草,流淌古老的诗意”指的是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悠长的铃声

毕淑敏

       雨天,是城市的忌日。

       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

       “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

       “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逊的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

       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

       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

       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

       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

       “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

       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

       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

       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

       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侯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

       “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

       “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地追问。

       “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

                                                                                                                                                                                                       (选文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小说,回答下列各题。

项链

符浩勇

    ①清晨,李梅照例五点四十分就到了瑞海苑小区。这时候业主们都还在酣睡着,小区显得很安静。她是小区的清洁工,朦胧的路灯光下,她的身影显得孤单而寂寞。丈夫去世了,女儿上大学全靠她,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把H区绿化带打扫得干干净净。 

    ②瑞海苑是这座城市的高档小区,是白领集中居住的地方。在一条两边开满杜鹃花的甬道上,李梅仔细捡着晚上掉落的叶子,她觉得这么漂亮的小区不应该有一点垃圾。突然,地上一样东西让她的心抖了一下——那是一条金光闪闪的项链!还有一个海蓝色心形的链坠! 

    ③“这是谁掉的呢?”她看四下没有一个人影,便将项链捡起,揣进衣服口袋里。 

    ④八点前,李梅早晨的工作结束了,周末睡懒觉的业主们还未起床,她便回到家,打算晌午再去小区寻找项链的主人。 

    ⑤吃过早饭,她快要出门的时候,一种本能的欲望像调皮的孩子一样从心里蹿了出来!她试图让那调皮的孩子规矩一点,可没用。于是,她从衣服口袋里拿出了那条项链。

    ⑥她其实很妩媚,只是,她的秀气被埋没了。那条项链使她心潮起伏,穿衣镜前,她红着脸将项链挂在了自己脖子上!她顿时觉得自己从未像今天这样佳韵迷人:白皙的脖子,光闪闪的项链,海蓝色链坠,做工异常精巧,戴上它简直妙不可言…… 

    ⑦她在镜子前沉醉了片刻,终于管住了心里那个调皮的孩子。“我戴过金项链了!”这样想着的时候,她将项链小心地取下来,放进衣服口袋里。 

    ⑧瑞海苑小区里,有一个“事务公示栏”,有时也有业主张贴些温馨提示之类的启事。李梅先到那儿,想看看有什么线索。果然公示栏有一则寻物启事:“本人近日在小区丢了一条金项链,欧式工艺,有海蓝色链坠。有捡到送还者,必有重酬!”后面,落款人是H区22楼紫竹座杨女士,还有联系电话。 

    ⑨李梅敲开紫竹座漂亮的大门,进了那套富丽堂皇的厅堂,拿出那条项链的时候,杨女士一看就惊喜地叫着:“是它!就是它!”她把项链紧紧抓在手里。她很激动地说,这条项链对她来说很重要,那个海蓝色链坠里,有她最难忘的一段感情。杨女士没忘酬谢的承诺,递给李梅一万元! 

    ⑩李梅连连摇手,她觉得自己仅仅把别入的东西还给别人,这是任何人都会做的,怎么能要别人的钱呢?见她很坚决,杨女士只好收起了钱。 

    ⑪李梅起身要出门时,杨女士从卧室拿出一条很粗的项链来,说:“大姐,这条项链送给你,你戴上一定很漂亮。”李梅急了,说:“你这是干什么?我不能要!”杨女士笑了,说:“大姐您别误会!这是条仿冒的,就值三十块钱。”“仿冒的?”“虽是仿冒的,可看上去很漂亮,没人看得出来。” 

    ⑫李梅想想,有点羞怯地收下了。 

    ⑬此后,李梅在小区绿化带清扫卫生时,脖子上就戴着那条仿冒的项链。她心里舒坦,觉得自己又散发出妩媚秀气。 

    ⑭暑假,上大学的女儿回来了,惊喜地发现妈妈脖子上戴着一条漂亮的金项链,说:“妈妈,您真美!”第二天,女儿要和姐妹好友聚会,要借妈妈的项链,她就给女儿讲了项链的来历,最后说:“项链是仿冒的,只值三十块钱。”     

    ⑮“反正别人看不出来!”女儿高兴地戴上了项链。 

    ⑯晚上,女儿回来了。她一进门就对妈妈说:“妈妈您骗人!我去金店找师傅鉴定过,这金项链不是仿冒的,是真的!”    

    ⑰“真的?” 

    ⑱“已鉴定了,绝对是真的!” 

    ⑲李梅终于明白了什么。她在瑞海苑小区当了十二年清洁工,捡到过钥匙、手机、钱包、金戒指,都交到物业管理处,寻找失主,物归原主,她没有将一样东西据为已有!她唯一捡了没还的,是她十八年前在街边一个破旧的垃圾桶边捡的一个被遗弃的女婴。现在,女婴长大了,成了一名漂亮的女大学生。 

    ⑳她没有迟疑,毅然出门向H区22楼紫竹座走去。 

(选自2014年《小小说选刊》)

阅读下面两篇小说《窗》,完成小题。

【甲】

    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病房设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其中一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卧在病床上。

    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藉以消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地躺着。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户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

    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所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

    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到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

    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

    稍过了几天,剩下的这位病人就立刻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支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作者:澳大利亚·泰格特,选自《外国小说选刊》)

【乙】

    最先吸引她的就是这一排窗子。

    这一排窗子邀进来一大片令人感到奢侈的阳光,许是与对街建筑相隔着一段可观的距离,采光才这么好。伫立在这如此的天然中,她觉得可以踏着铺开的亮色穿窗而去。她当时就决定搬进来后要沿窗放上盆栽。

    后来她果真这样做了,盆栽长得很好,尤其是非洲兰,粉的、红的、蓝的和此行的花朵接力赛一般绽开着没完没了。

    这天,浏览着盆栽时她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迷在这想的想法中,她挪移过来一把轻便的躺椅,随手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躺在椅子中开始阅读。

    她有些后悔,取书时应该挑选一下。这本她手中的小说集子太枯燥了,她曾经翻阅过几次,总是难以终页。

    书里的巧思奇想的字句,充满张力的叙述吸引着她,连特地沏的一杯茶——从武夷山带回来的“大红袍”也忘了喝。专心一意地读着读着,直到被电话铃声中断,她才愕然悟到:这书怎么发生了异变?

    她把书拿到离窗远的另一端的餐桌上,她一向读书报的地方,打开灯驱逐开白天里也一直悬罩着的昏暗,再读之同一本小说。

    眼睛接触到的仍然是以往那粗疏单调的字句。书还原成原本的无味。

    自此,她在临窗处安置了一张书桌,她总是坐在那里眷抄修改写就的诗稿。

    当有人问起她获得诗作奖的感想时,她笑着说:“都靠一排引进自然天光的窗。”

    听到的人都各自深沉地去琢磨那“窗”的象征意义。

(作者:美·王渝 选自《微型小说鉴赏辞典》)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定力决定你能走多远

①我苦练英语很长时间之后,有一次上口语课,老师让我回答问题。

②我回答完,老师说,没想到你的口语还挺好的。

③我突然感觉到自己的付出被看见了,虽然它小到不值一提。

④请你记住,很多小的变化就是从那一刻开始的。就是在人生的曲线里,你也不知道是哪个点起了转折作用。但是当你重重摁下那个点的时候,日后的经历会告诉你,你当时的判断是对的。

⑤下课之后老师说,我有个同学从国外来西安旅游,你能帮我当个导游,给他介绍一下西安的美景吗?我说当然可以。那天,我带着这个外国游客去西安的景点打卡,像什么大雁塔、兵马俑、华清池。当时我很兴奋,我把他带到了大雁塔下,看唐僧那个铜像。

⑥记得那天晚上,我看着唐僧铜像的时候,想着唐僧是带着一种巨大的使命和宗教般的热情出去的,就油然而生跟那个外国游客讲,你想理解这样一种使命感吗?我说出这些话的时候,非常激动,甚至手舞足蹈、语无伦次。然后我回头发现那个外国游客,他的脸上也流出了泪水,很激动。

⑦那是一个农村出身、一直很自卑、尝试在大学里寻找自我、探清人生未来方向的年轻人,第一次用自己的表现获得了外部的认可。那是一个转折点,因为从那次之后,一发不可收拾。

⑧2018年夏天,在西安一个校区里,高三学生正在上课。上到一半,整个大楼停电了。因为外面暴雨,雷电击中了整个楼的变压器。旁边教室的学生,立刻欢呼,拿起书包就跑了。

⑨我的学生也欢呼了几秒,欢呼完之后我问他们,你们是想回去,还是再学一会?他们说再学一会儿。我说你们都有手机,对吧?他们说没有……我说不要装了,拿出来吧。最后大家都拿出口袋里的手机,打开了手电筒。

⑩就这样,我们在教室里一起学习。一开始还很凉快,后来越来越热,但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我又讲了一个多小时。那一个小时,是我印象中人生为数不多的全情投入,激情慷慨,以至于后来内心久久不能平息。也是学生们全神贯注,积极互动,下笔如有神的一段时间。我给大家讲这些,就是想说在一个职业生涯中,你要去做你认为对的事情,你要寻找到你的使命和成就感。长期能够驱动你并且让你持续投入、持续精进的,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热爱。

⑪2022年6月,可能是长期处于焦躁的状态,我的睡眠越来越差,经常彻夜难眠。我当时把我能借的钱都借完了,我说那个月我再没有新的收入,可能就受不了了。

⑫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爷,突然想给一个年轻人开一个好的玩笑。

⑬2022年6月8号的早上,我又拿着小黑板坐在镜头前。就这样胡说八道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讲着讲着,人数从300人到了500人。这很意外,我没想到竟然有人喜欢听我讲这个。我当时正在讲莎士比亚,我看他们喜欢,我就继续,然后从文学讲到哲学,讲苏格拉底,讲柏拉图,讲亚里士多德,讲古希腊三贤。

⑭我发现大家还不反感,人数从500又到了1000了。当时我就继续讲,就讲了很多我所熟悉的文学作品和历史典故。我越讲越兴奋,越讲越兴奋。那天早上到最后下播的时候,直播间的观众得有快1万人了,而往常只有几百人。

⑮我有一种空前的兴奋,那天下播之后,我坐在那里,心情久久无法平复。

⑯等到第二天我再上去的时候,发现观众更多了,一上来就是3000人,等我下播时候,人数已经到了3万人。3万人是什么概念?就跟做梦一样,意想不到。然后传播效应显现,越来越多的人就涌入直播间,大家发现在这可以听一点无用的知识。

⑰这是我的幸运,事实多次证明,运气永远会垂青那些时刻准备好的人,知识就是你的武器,书籍永远都是你的朋友。

⑱我在想,另外一个平行时空里的我,如果当年在西安工作的时候那么忙,晚上回家很累了,今天这个书不看了。或者当年在大学的时候,极度的自卑,每天躲在宿舍里,蒙着耳机打游戏,也不去看书,可能我就不会有今时今日的表现。

⑲如果说要给大家几个建议的话,我希望把它能缩略成关键词。

⑳第一个就是专注。心无旁骛,万事可破,请你相信这一点。

㉑第二个要勤奋。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连神明都会庇佑于你。

㉒第三个就是耐挫,或者用一个北方的方言,叫皮实一些。

㉓你会发现后来很多人,一直在讲一些成功的人,他们共有的品质就是不会被困难所打倒。现在一个流行词叫做钝感力,你随便折磨我,我就是不放弃,皮实还得乐观。

㉔如果再加上最后一个词的话,就是正确的初衷。这个很重要。

㉕刚出发那会,你意识不到。但是有一天蓦然回首,你发现一路走来,正确的初衷是你的加持,是你的护身符,有一天会成为你的铠甲和你的灯塔。

(选自《读者》2023年第18期,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的中学时代

季羡林

①我幼无大志,自谓不过是一只燕雀,不敢怀“鸿鹄之志”。小学毕业时是1923年,我12岁。当时山东省立第一中学赫赫有名,为众人艳羡追逐的地方,我连报名的勇气都没有,只敢报考正谊中学,这所学校绰号不佳:“破正谊”,与“烂育英”相映成双。

②破正谊确实有点“破”,首先是教员水平不高。有一个教生物的教员把“玫瑰”读为jiukuai,可见一斑。但也并非全破。校长鞠思敏先生是山东教育界的老前辈,人品道德,有口皆碑;民族气节,远近传扬。他生活极为俭朴,布衣粗食,不改其乐。他立下了一条规定:每周一早晨上课前,召集全校学生,集合在操场上,听他讲话。他讲的都是为人处世、爱国爱乡的大道理,从不间断,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会有良好的影响。

③我从小学到初中,不是一个勤奋用功的学生,考试从来没有得过甲等第一名,大概都是在甲等第三四名或乙等第一二名之间。我也根本没有独占鳌头的欲望。到了正谊以后,此地的环境更给我提供了最佳游乐的场所。校址在大明湖南岸,校内清溪流贯,绿树成荫;校后就是“四面荷花三面柳,城山色半城湖”的“湖”;岸边荷塘星罗棋布,芦苇青翠茂密;水中多鱼虾、青蛙,正是我戏乐的天堂。我家住南城,中午不回家吃饭,家里穷,每天只给铜板数枚,做午餐费。我以一个铜板买锅饼一块,一个铜板买一碗炸丸子或豆腐脑,站在担旁,仓促食之,然后奔到校后湖滨去钓虾,钓青蛙。虾是齐白石笔下的那一种,有两个长夹,但虾是水族的蠢材,我只需用苇秆挑逗,虾就张开一只夹,把苇秆夹住,任我将它提出水面,决不放松。钓青蛙也极容易,只需把做衣服用的针敲弯,抓一只苍蝇,穿在上面,向着蹲坐在荷叶上的青蛙,来回抖动,青蛙食性一起,跳起来猛吞针上的苍蝇,立即被我生擒活捉。我沉湎于这种游戏,其乐融融。至于考个甲等乙等,则于我如浮云了。

④但是,叔父对我的要求却是很严格的。正谊有一位教高年级国文的教员,姓徐,对古文很有造诣。他在课余办了一个讲习班,专讲《左传》《战国策》《史记》一类的古籍,每月收几块钱的学费,学习时间是在下午4点下课以后。叔父要我也报了名。每天正课完毕以后,再上一两个小时的课,学习上面说的那一些古代典籍,现在已经记不清楚,究竟学习了多长的时间,好像时间不是太长。有多少收获,也说不清楚了。

⑤就这样,虽然我自己在学习上并不勤奋,然而,为环境所迫,反正是够忙的。每天从学校回到家中,匆匆吃过晚饭,又赶回城里学英文。当时只有十三四岁,精力旺盛到超过需要。在一天奔波之余,每天晚9点下课后,还不赶紧回家,而是在灯火通明的十里长街上,看看商店的橱窗,慢腾腾地走回家。虽然囊中无钱,看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也能过一过眼瘾,饱一饱眼福。

⑥叔父显然认为,这样对我的学习压力还不够大,必须再加点码。他亲自为我选了一些古文,讲宋明理学的居多,亲手用毛笔正楷抄成一本书,名之曰《课侄选文》,有空闲时,亲口给我讲授。他坐,我站,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要说我真感兴趣,那是谎话。这些文章对我来说,远远比不上叔父称之为“闲书”的那一批《彭公案》《济公传》等等有趣。我往往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筒来偷看这些书。

⑦我在正谊中学读了两年半书就毕业了。在这一段时间内,我懵懵懂懂,模模糊糊,在明白与不明白之间;主观上并不勤奋,客观上又非勤奋不可;从来不想争上游,实际上却从未沦为下游。最后离开了我的大虾和青蛙,我毕业了。

⑧告别了我青少年时期的一个值得怀念的阶段,我步入了人生的一个新阶段。当年我15岁,时间是1926年。

(选文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