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困难

四川省乐山市2019年中考化学试卷

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课外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蚁酸化学名称叫甲酸,化学式为HCOOH

②蚁酸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③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

(提出问题)蚁酸的酸碱性及分解产物是什么?

(1)、(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蚁酸的分解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猜想②:蚁酸的分解产物是水和一氧化碳;

猜想③:蚁酸的分解产物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经讨论,小组同学认为猜想③是错误的,理由是

(2)、(实验探究)

探究蚁酸的酸碱性。

用pH试纸测得蚁酸溶液的pH值7(填“>、<或=”),证明蚁酸溶液呈酸性。

(3)、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产物。

为了确认蚁酸分解的所有产物,小组同学设计实验,将蚁酸分解的产物通入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观察现象。

(现象与结论)

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B中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D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E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写出E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上述猜想正确。

(4)、(实验反思)

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上述实验装置设计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5)、(拓展应用)

人们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会选择的物质是

A NaOH溶液        B 食醋        C 食盐水        D 肥皂水

举一反三

下列是某校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对有关“镁与盐酸反应”的系列研究。

研究一:镁与盐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兴趣小组通过镁与盐酸反应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镁的质量相等,镁条的形状一样,盐酸均过量),设计实验如下:

试验编号

盐酸的质量分数

镁的形态

溶液初始温度/℃

3%

粉末

30

3%

条状

20

6%

粉末

20

6%

条状

20

(1)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lank#}1{#/blank#}。
(2)若四组实验均以收集到250mL氢气为标准,要比较各组反应速率,则以上实验还需要测出的数据是{#blank#}2{#/blank#}。
(3)比较镁的形态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实验编号{#blank#}3{#/blank#}。
(4)测得实验①反应中产生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你认为在t2-t3时间段内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的主要原因是{#blank#}4{#/blank#}。

   

研究二:探究镁与盐酸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发现问题】反应后甲同学的试管中镁条有剩余,向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振荡,溶液显红色,对此现象,甲同学重复如上实验,得到同样结果。

【提出猜想】猜想Ⅰ:氯化镁溶液使酚酞变红色;

猜想Ⅱ:镁与热水反应的产物使酚酞变红色

【查阅资料】常温下,氢氧化镁难溶于水;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实验探究】

(5)为验证猜想,甲同学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镁溶液滴在pH试纸上,读取数据

pH=6

猜想Ⅰ{#blank#}5{#/blank#}(选填“成立”或“不成立”)

2.在滴有酚酞的热水中放入段打磨过的镁条

①{#blank#}6{#/blank#}

②有气泡产生

猜想Ⅱ成立

【结论与分析】经过探究同学们得出结论,镁能和水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碱性物质和一种气体,且该气体能燃烧。

【拓展交流】

(6)一段时间后,甲同学观察到溶液红色逐渐变淡,最后消失。你认为原因可能是{#blank#}7{#/blank#}。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