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2018-2019年小升初语文专题复习卷12 连续性文本阅读(二)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神奇的克隆

    《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不过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那就是孙悟空能够快速地克隆自己。

    我们知道,高等动物一般要通过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才能繁殖后代。人们把这种繁殖叫做有性繁殖。换句话说,每只动物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如果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

    许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例如,从一棵大柳树上剪下几根枝条插进土里_____枝条就会长成一株株活泼可爱的小柳树_____把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种进地里_____就能收获许多新鲜的马铃薯_____把仙人掌切成几块_____每块落地不久就会生根_____长成新的仙人掌_____此外,一些植物还可以通过压条或嫁接培育后代。凡此种种,都是植物的克隆。

    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那么,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从20世纪开始。科学家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轰动了当时的科学界。科学家借用一名;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

    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

    人们将克隆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结合,可以根据需要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也可以培育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大大提高饲养效率。

    克隆技术还可以挽救一些濒危物种,让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免遭厄运,从而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能够“制造”出人的耳朵、软骨、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装配”……

    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1)、文中横线上的地方怎样加标点呢?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2)、文中划线的词语,你还能用别的意思相同的词来代替吗?写在横线上。

制造——     配件——     装配——

(3)、短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知识的?请填空。

短文先介绍了,然后介绍了,最后介绍了

(4)、为了说明什么是克隆,作者引用了《西游记》里孙悟空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短文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用“”标出相关的句子。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选择正确的答案。

在电脑上种蔬菜

御 风

       从古至今,人类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地在天地间耕作。然而今天,科学家们已能在电脑上“播种”了。你看,随着科学家的操作,电脑屏幕上的一棵小麦苗渐渐长大、开花、抽穗,然后结出颗粒饱满的种子。电脑上“种出”了小麦。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是科学家在利用高智慧的电脑,对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进行模拟。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们知道,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比较长,影响生长的因素很多。自然环境、气候、虫害,甚至农作物自身的因素等,都会影响农作物果实的好坏和产量的多少。以前,人们对农作物的研究都是在田间或实验室内进行的,方法陈旧,花的时间又长。

       在电脑上模拟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最主要的目的是更好地“种出”蔬菜。如,为了在电脑上“种出”优质的番茄,科学家做了番茄生长的全过程画面。他们用电脑模拟番茄的分枝模式,研究番茄的枝条长在枝干的哪个位置,叶片在哪里长出,番茄的果实才能长得更好。

       科学家还利用电脑研究番茄的根怎样穿出土壤,什么时候施肥,施多少肥,番茄才能生长得最好。科学家还打算在电脑上建虚拟植物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里种各种 “人造番茄”。这些番茄的口味,可以由电脑合成出来。这样,番茄就有各种特别的风味,如菠萝味、椰子味等,以适应不同人的口味。

       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可以根据电脑模拟的结果,培植出新型的、更理想的蔬菜品种来。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神奇的电子书包

    ①提起书包,没有一个人会不动心的,因为它曾经伴随我们度过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令人遗憾的是,眼下孩子对书包却有一种畏惧感。据说有人称过中学生的书包,大都在10公斤到20公斤左右。沉重的书包压弯了学生的脊背,也压痛了父母的心。

    ②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别急,在E时代,已经问世的电子书包将舒展父母们的眉头。据了解,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在调试一种电子书包。这种书包相当于16开本书本大小,厚度约1厘米,重量$700克,内存1MB。第一批准备试用的200台电子书包,分4个班,将分别在北京、上海、大连和深圳4个城市试用。

    ③这些书包如果做得秀气些,完全可以放在口袋里。虽然不起眼,却可以从小学用到大学毕业,读研、读博还都可以用,一用就是几十年。所有的作业都可以在这本书里完成。想要更新内容,只要拿张盘往里一输就成。这样,课堂上再也看不到堆积如山的课本、作业本,连钢笔、铅笔等文具都不用带了,一本16开本的电子书包将代替这一切。

    ④在新加坡,电子书包的发展要更快一些。它实际上是一个贮存、记载和阅读信息、资料的电子装置,上面设有若干电子卡插槽,学生可以插入课本卡、作业卡和字典卡等,还能与互联网连接收发电子邮件,可以和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的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显然,电子书包的出现,预示着一场全球性的教育革命。

    ⑤但是要普及这种产品,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严格地说,就技术而言,它比拿上电脑还简单,并非什么高精尖产品。它唯一的缺点是价格还太高,现在的售价在1500至1600元,相当于一个学生高中三年的书费,还难以在全国推广普及。要把它的价格降到1000元以下,也并非什么难事。手机刚出来不也是一两万元吗?现在也不过千把元了。

    ⑥另一方面,传统的纸质教材不利于环保。我国在校的学生超过3.2亿,如果平均每个学生的课本为20本,每年达到128亿册,而学生所用的作业本姑且每学期每门课按6本计算,将达到240亿册,课本和作业本加起来将达到360亿册。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为此每年将砍掉多少森林。显然电子书包的出现将改变这种状况,为我们多留下几片森林,为子孙多留下一些绿色。

    ⑦秤砣虽小压千斤。别看电子书包小,其产生的影响却不可忽视。它不仅给中国的教育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还会对社会的很多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

啄木鸟作为你重磅力荐的对象,你特意搜集了与它相关的科普文,向同学们进行了分享。 

揭秘啄木鸟的超能力

李忠东

①啄木鸟以用尖尖的喙啄食树木而闻名,是著名的森林鸟。全世界大约有210种啄木鸟,我国境 内现有27种。不同品种的啄木鸟形体大小差别很大,例如,绒啄木鸟体长约15厘米,北美黑啄木鸟体长约47厘米,橡子啄木鸟体长约20厘米。啄木鸟以天牛幼虫、囊虫等害虫为食,如果在

13.3公顷的森林中栖息着一对啄木鸟,那么一个冬天便可啄食90%以上的吉丁虫。

②别看绝大部分啄木鸟体形较小,却拥有神奇的身体构造,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自我保护的三件“法宝”。

③啄树的时候,啄木鸟必须在树干上抓牢,不然用喙啄木时整只鸟会被震飞。它们不像别的鸟儿站立在树枝上,而是攀缘在直立的树干上,喙尖和头部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以便承受强大的冲击力。啄木鸟的尾羽上的羽轴硬而富有弹性,在啄木时可以支在树干上,与两只脚形成非常稳固的三脚架,并且趾甲很锋利,一上树就能把树干抓得牢牢的。有了“铁钩爪”,无论头颈部怎么折腾,都能保证下盘稳固不打滑。

④啄木鸟的瞬膜非常灵活和厚实,在喙击打到树干前的一瞬间会闭合,保护眼睛不被飞出的木屑所伤,也可以防止视网膜因为高速冲击而撕裂。

⑤当然啄木鸟的喙也会经常被卡在树木中,为什么它能轻而易举地拔出来呢?科学家通过拍摄啄木鸟啄树的视频,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啄木鸟的喙一旦碰到木头,它们的头就会轻微向一边扭转。抬起喙时,头又向另一个方向稍微扭转。这个动作促使喙尖在孔底部的木头之间制造出空隙,帮助顺利抽出鸟喙。整个过程显得十分轻松熟练,所需的时间不到20毫秒。

⑥啄木鸟的舌头能伸缩,细长而富有弹性,仅从“凿子嘴”里伸出可见的部分就有14厘米。体内还存在更长的部分,舌上长着能够分泌黏液的特殊腺体,在捕食过程中可以把小虫粘住。舌尖部分还有细钩,使得虫子无法逃脱。

⑦啄木鸟的听觉非常灵敏,它的“隔木耳”能听见藏在树干中的虫子发出的声音。它们靠啄树干来判断里面有没有虫子,如果声音是空的,说明树干被蛀空了,里面有虫子;如果声音是实的,说明树 干没有被蛀过,里面没有虫子。此外,啄木鸟还会巧施“击鼓驱虫”的妙计,用喙在蛀洞通道处敲击。在声波的刺激下,害虫晕头转向,四处窜动,往往企图逃出洞口,恰好被等在那里的啄木鸟擒而食之。

(文章有删改)

【注释】①瞬膜:又称“第三眼睑”,是脊椎动物中的无尾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用来遮住角膜、湿润眼球 的身体部位。

课外阅读。

田鼠

田鼠离不开田,只要有田,吃喝不愁。田鼠像挖掘机一样,走到哪里挖到哪里。它们最喜欢在地下通道、树根、岩石下面的縫隙中做窝。这些地方有个共同特点:地势高,防水淹,既隐藏又凉爽。

把房子建在这里再理想不过了。装修方面,田鼠可是大动了一番脑筋:里面呢,要有卧室、餐厅、卫生间,还要有一个仓库,反正要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建成后的田鼠别墅是这样的:大房套小房。小房挨大房,洞洞相连,功能各异。它们是这样干的:先掏一个大约1米深的立洞,再平掏一个2米左右的主洞,洞口斜通地面,作为运土通道,另有三到四个分洞。

盖好房子后,如果心情好就出去溜达溜达,找点儿点心吃。田鼠的点心很多,各种谷物粮食、瓜子、水果,反正人爱吃什么,它就爱吃什么。如果心情不爽,它会在晚上出去兜风,观察观察哪块地里的粮食长得好,做个记号备用。

田鼠住在这样的大别墅里,日子过得相当有规律:夏天忙着怀孕、产息、分宾。这时候地里的庄稼还没成熟,青黄不接,窝里的口粮越吃越少,有时为了节约粮食,田鼠会故意少吃或不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实在饿急眼了,它们就偷果子,管它是熟还是生。

秋天到了,所有的作物都沉甸甸地挂在枝头。田鼠见到这样的景象,异常兴奋。它们召全体成员开会,然后组成偷粮小分队,分头行动,为漫长的冬天储备粮食。

如果秋天去挖田鼠洞,能从里面挖出许多好东西。这些小毛贼,一个月下来,能偷五六十斤粮食。你以为田鼠偷这么多粮食,是为了冬眠不是的,它可不冬眠,即使满天飘大雪,它们仍然会出洞活动

课外阅读。

____

①最初,人类以为只有自己才配有喜怒哀乐这样高级的情感。后来,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不少动物也具有这样的情感。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植物其实也有喜怒哀乐。

②所有植物都是喜好颜色的。各种植物不但自身有美丽的外衣,而且有着良好的视觉,它能辨别各种波段的可见光,尽可能地吸收自己喜爱的光线。近年来,农业科学家发现□用红光照射农作物□可以增加糖的含量□用蓝光照射植物□则蛋白质的含量增加□紫色光可以促进茄子的生长□所以,根据植物对颜色的喜好和具体的生产需要,农作物种植者可以给植物加盖不同颜色的塑料薄膜。同样,在培育观赏植物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植物喜好颜色的习性。一些生物科学家开始研究植物喜好颜色的习性,并由此形成了一门叫“光生物学”的科学。

③植物A ____喜好颜色,B ____喜好声音。科学家研究发现,植物可以对各种各样的音乐做出不同的反应。如果植物伴随着音乐成长,根系和叶绿素都会增多。玉米和大豆“听”了《蓝色狂想曲》,心情舒畅,发芽特别快。不同的植物对音乐的欣赏也是很挑剔的,胡萝卜、甘蓝和马铃薯偏爱音乐家威尔第、瓦格纳的音乐,而白菜、豌豆和生菜则喜欢莫扎特的音乐。有些植物宁愿不听音乐,也不愿意听不喜欢的音乐,为了表示厌恶,它们会付出死亡的代价。比如玫瑰这种高雅的植物在听到摇滚乐后就会加速花朵的凋谢,而牵牛花更为“刚烈”,听到摇滚乐的4个星期后就完全死亡。

④植物还有强烈的同情心。科学家把活的小虾从一个容器中缓缓倒入滚烫的开水锅中,再把在一旁“目睹”这一悲剧的植物的叶片和测试仪连接起来。当小虾快掉入开水锅时,植物的“情感曲线”开始波动,好像人类焦急时的表现。当小虾掉入开水锅的时候,植物的“情感曲线”突然上升,好像被吓了一跳似的,也好像人类悲痛时的表现。

⑤关于植物的情感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首先,这些发现提示了所有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另外,这些发现还告诫人类要尊重所有生命,因为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生存权利和情感。如果过分掠夺植物资源,植物可能最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报复人类,所以人类要尽力保护好现有生态环境。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