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330 类型:小升初真题
唐太宗论弓矢①
上②谓太子师萧瑀曰:“联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 ,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失不直。’联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④,数延⑤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弓失:弓箭。②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③弓工:造弓的工匠。④中书内省:朝廷的决策机构。⑤延:邀请。
①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②数延见
③乃曰“皆非良材"
④朕问其故
①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②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
① (2) ③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焦躁不安)______。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疲惫 憔悴)______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出乎意外 喜出望外) ______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而是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唠唠叨叨 絮絮叨叨)______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绝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过重阳,添寿粮
刘景婧
①九九重阳之前,大地把一切色彩都准备好了。
②故乡的天空显出辽远的蓝色,那蓝色轻轻的、透透的,像蒙着一层水雾,仿佛只要用手指轻轻一戳,晶莹的蓝色就能顺着云彩的轮廓,柔柔地流到你的掌心。外公的村庄卧在明江边上,远远望去,就像一只懶洋洋的大黄狗,蜷着胖胖的身子,一边享受着江风的爱抚,一边偎依着一大片金黄的稻田。
③那一年外公八十杖朝(八十杖朝,是八十大寿的意思),妈妈特地准备了一套长袖衣裤,一袋新米,带着我在重阳节那天,赶回老家给外公添粮添寿。一路上,面对我好奇的目光,妈妈给我细细地解释了什么是“添粮”:“‘添粮’是客家人的传统民俗,通常在重阳节当天,晚辈带上新米、长袖衣裤,红包、生鸡等礼物,参加长辈的添粮仪式。新米寓意丰衣足食,“长袖’谐音‘长寿”,祝福长辈添粮添寿、福寿绵长。”
④我们赶到时,外公正穿着崭新的衣服,端坐在厅堂中央的太师椅上,笑意盈盈地看着满屋子的亲人。
⑤添粮仪式开始了。堂屋中央的八仙桌上燃好了香烛,三杯香茶、五杯米酒分两排一字摆开,第三排则是鸡、鱼、肉、发糕等供品。炸雷似的鞭炮声一过,穿着红色道袍的道公们先给外公一鞠躬,就亮开嗓子唱起了客家《祝寿歇》:“莺歌燕舞好时光,唱起山歌拜寿堂....”
⑥唱完一段,道公们就开始了热热闹闹的唱念做打。那是我第一次看见道公做巫。他们穿的道袍色彩斑斓,红色缎面上镶着金色的飞龙,还绣着飞鸟、牡丹等五彩的图案。当他们踩着唢呐和鼓点的节奏,飞身旋转起来时,简直就像一圈圈飞翔着的彩虹,好看极了!
⑦做巫结束后,道公退场。舅舅们把一个大竹篾筐搬到八仙桌旁边的一张小桌子上,亲戚们就依次排着队,一边说着“健康长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吉祥话,一边将自家的米和红包放到竹筐里。大姨站在外公身边,每当亲戚来“添粮”,她就笑着回道:“多谢!”并从竹筐里抓一把米,放回亲戚的米袋里,让亲戚们也将沾了老人福气的米带回家。珍珠般莹白的大米慢慢聚成了一座尖尖的“小山”。妈妈说:“这些粮食代表着亲人们对外公的祝福,外公以后每天抓一把“百家米’掺进平日的米饭里煮,会更健康、更长寿。”
⑧临近中午,添粮仪式结束了。院子里的喜宴已准备妥当,舅舅们纷纷上前,招呼大家去院子里吃午饭。乡村的饭菜都是用一个个大海碗装着,有白切土鸡、梅菜扣肉、猪肚包鸡、豆腐酿等,肉类都被切得很大块,如果切小块了会被客人认为主人家小气,待客不周。我们小孩儿可就麻烦了,一块鸡肉比我们的嘴巴还大,吃的时候满嘴流油,惹得大人们一阵阵笑话。喜宴上,外公对我们一帮小孩子讲了关于“添粮”的故事:
⑨“传说每一个人的年岁,都是由天上的仙家掌管的,老人活到了一定的年岁,阳寿就要尽了。而从前,我们客家人的老祖宗先后从福建、博白迁徙到这儿,缺衣少食,老人们吃不饱穿不暖,更难长寿。于是,老祖宗们就定下了一个规矩,凡是过了六十岁的老人,都可以从晚辈那里借一点寿岁,晚辈给老人添粮添衣,也就是添福添寿了。”
⑩那一年的重阳,因为外公的添粮仪式,我过得非常快乐。后来,外公又慢悠悠地在这个世间度过了十三年的时光,直到五年前去世,享年九十三岁。想想外公一生,历尽艰辛却始终从容宁静,虽说客家客家,去到哪儿都是“客”,但祖辈的异乡,最终也成了我们的故乡。我想,这也是当年外公给我添的福气吧。
(选自《儿童文学》2018年11月号,有删减)
准备寿品→→→寿宴开始
①珍珠般莹白的大米慢慢聚成了一座尖尖的“小山”。(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此句。)
②堂屋中央的八仙桌上燃好了香烛。三杯香茶、五杯米酒分两排一字摆开,第三排则是鸡、鱼、肉、发糕等供品。(此句改为:“堂屋中央的八仙桌上燃好了香烛,摆着香茶、米酒及鸡、鱼、肉、发糕等供品。”请比较,说说原文句子好在何处?)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