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05 类型:期中考试
李逵道:“又来作怪!夺你女儿的是谁?”太公道:“他是梁山泊头领宋江,有一百单八个好汉,不算小军。”李逵道:“我且问你:他是几个来?”太公道:“两日前,他和一个小后生各骑着一匹马来。”李逵便叫燕青:“小乙哥,你来听这老儿说的话,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燕青道:“大哥莫要造次,定没这事!”李逵道:“他在东京兀自去李师师家去,到这里怕不做出来!”李逵便对太公说道:“你庄里有饭,讨些我们吃。 我实对你说,则我便是梁山泊‘黑旋风’李逵,这个便是‘浪子’燕青。既是宋江夺了你的女儿,我去讨来还你。”太公拜谢了。李逵、燕青径望梁山泊来,直到忠义堂上。
宋江见了李逵、燕青回来,便问道:“兄弟,你两个那里来?错了许多路,如今方到。”李逵那里答应,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 众人都吃一惊。宋江喝道:“黑厮又做甚么?”李逵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
当有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董平五虎将慌忙拦住,夺了大斧,揪下堂来。宋江大怒,喝道:“这厮又来作怪!你且说我的过失。”李逵气做一团,那里说得出。燕青向前道:
“哥哥听禀一路上备细。将近荆门镇,当日天晚了,便去刘太公庄上投宿。只听得太公两口儿一夜啼哭,他睡不着,巴得天明,起去问他。刘太公说道:‘两日前梁山泊宋江和一个年纪小的后生,骑着两匹马到庄上来,老儿听得说是替天行道的人,因此叫这十八岁的女儿出来把酒。吃到半夜,两个把他女儿夺了去。’李逵大哥听了这话,便道是实。我再三解说道:‘俺哥哥不是这般的人,多有依草附木,假名托娃的在外头胡做。’李大哥道:‘我见他在东京时,兀自恋着唱的李师师不肯放,不是他是谁?因此来发作。”
宋江听罢,便道:“这般屈事,怎地得知?如何不说?”李逵道:“我闲常把你做好汉, 你原来却是畜生!你做得这等好事!”宋江喝道:“你且听我说!我和三二千军马回来,两匹马落路时,须瞒不得众人。若还抢得一个妇人,必然只在寨里。你却去我房里搜看。”李逵道:“哥哥你说甚么鸟闲话!山寨里都是你手下的人,护你的多,那里不藏过了!我当初敬你是个不贪色欲的好汉,你原来是酒色之徒。你不要赖,早早把女儿送还老刘,倒有个商量。你若不把女儿还他时,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宋江道:“你且不要闹嚷,那刘太公不死,庄客都在,俺们同去面对。若还对翻了,就那里舒着脖子,受你板斧。如若对不翻,你这厮没上下,当得何罪?”李逵道:“我若还拿你不着,便输这颗头与你!” 宋江道:“最好,你众兄弟都是证见。”便叫裴宣写了赌赛军令状二纸,两个各书了字。宋江的把与李逵收了,李逵的把与宋江收了。
(选自施耐庵《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5 年 10 月版,有删改)
①辨明真相 ②斥责宋江 ③负荆请罪 ④砍倒旗帜 ⑤立军令状
闻武均州已复西京
[宋]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①疾风雷。悬知②寒食朝陵使③ , 驿路梨花处处开。
(选自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年 4 月版)
【注释】①赦令:大赦天下的诏令。②悬知:推想。③寒食:指清明前三日,古人多在这几日扫墓。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洛阳)。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A.杨志 B.张顺
我推荐( ),理由:
烟艇记①
[宋]陆游
陆子寓居得屋二楹② , 甚隘而深,若小舟然,名之曰烟艇③。客曰:“异哉!屋之非舟,犹舟之非屋也。以为似欤,舟固有高明奥丽④逾于宫室者矣,遂谓之屋,可不可耶?”陆子曰:“意所诚好而不得焉,粗得其似,则名之矣。因名以课实,子则过矣,而予何罪?予少而多病,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盖尝慨然有江湖之思,而饥寒妻子之累劫而留之,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苍茫杳霭之间,未尝一日忘也。吾知彼之不可求,而不能不眷眷于此也。其果可求欤?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虽坐容膝之室,而常若顺流放棹⑤ , 瞬息千里者。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
(选自陆游《渭南文集》,吉林出版集团 2005 年 5 月版,有删减)
【注释】①写作此文时,37岁的陆游正受主和派打击。②楹:间。③烟艇:烟波江上的小船。④高明奥丽:高大明亮,幽深华美。⑤棹:桨,文中代指船。
①若小舟然() ②子则过矣()
③纳烟云日月之伟观() ④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
自 计 不 能 效 尺 寸 之 用 于 斯 世
虽坐容膝之室,而常若顺流放棹,瞬息千里者。
柏果树
薛冰
当街炒卖白果的,用的是烧木炭的小风炉。炒锅也不是锅,而是小皮球大小的细铁丝网笼或铁勺,两半相合,可闭可开,一端有长柄,包了木把,可以用手握着翻动,十来粒白果在里面晃悠着,听见一声声硬壳炸裂的脆响,就可以出笼了。趁热剥开来,果肉碧若琉璃,又香又糯,就是择去两瓣间的心,仍微有苦辛,可回味无穷。
我们小学旁边的巷子,就叫柏果树,巷中有两株参天大银杏,树龄已不止五百年,老远就能望见。见大树而知旧家,想来那地方曾经是大户人家的园林,时移世变,主人和庭院都已泯灭无迹,唯有大树犹存。前人以“树小墙新画不古”讥讽暴发的土豪,是颇有道理的。不过如今也做不得准了,不但古代名画可以上拍卖场竞标,古树名木也可以从深山老林移植。遗憾的是,“人挪活,树挪死”,移植的大树难以成活,数百年蓄积的生命力,不过三五年间便已耗尽,成了一根枯木。只有挖取大树留下的深坑,仿佛是山林睁圆的眼睛,痴痴地巴望着一去不归的游子。
因为柏果树这个地名,使我在很多年里,都误以为柏果是银杏的别称,其实只有白果才是银杏的又名。南京俗称银杏为“鸭脚子”,大约是因为银杏叶的形状似鸭蹼。明人顾起元《客座赘语》中就写道,南都的“鸭脚子亦巨于它产,实糯而甘,以火煨之,色青碧如琉璃, 香味冠绝。秋深都人点茶,以此为胜”。在用于茶泡的干果中,没有比它更好的了。
柏果树的这两棵银杏树,一度名声很大。据说日寇侵占南京期间,两树渐渐枯萎,终于死寂;然而一九四九年后,其中一株忽然又萌发新枝,生机勃勃。于是被视为神奇,风传为社会清明的祥瑞之兆,“树犹如此”云云。然而好景不长,我小学还没毕业,那株大银杏就彻底死掉了。所谓枯木逢春,不过是回光返照。
说不清哪一年,枯树也被人伐去。只有柏果树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然而已经成了 新建的居民小区,当年的古巷旧宅了无痕迹,留在记忆中的,只有白果的清香了。
(选自薛冰《饥不择食》,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5 年 7 月版,有删改)
①十来粒白果在里面晃悠着,听见一声声硬壳炸裂的脆响,就可以出笼了。
②只有挖取大树留下的深坑,仿佛是山林睁圆的眼睛,痴痴地巴望着一去不归的游子。
从山林到廊庙——梁山泊的礼治之道
李庆西
《三国演义》写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即封五虎大将。谁知尽管五虎居首,关羽还是觉得跌份了。像这样愤愤不平地计较地位,未见于梁山好汉中间。晁盖一干人上山后,林冲火并王伦,梁山头领重新排定座次,林冲请晁盖、吴用、公孙胜坐了前三位,还要再让刘唐,在晁盖等劝说下才坐了第四位。此后每有好汉上山入伙,都会重新排定座次,却从未因为摆不平而产生龃龉,更未有谁像关羽那样发飙。唯独有过争议的一回,是宋江要将头把交椅让于卢俊义,结果被众人劝住。
显然,《水浒传》是着意营造梁山众人和衷共济、互相谦让的气氛。直至第七十一回,受石碣天书,原来各人位次都是天数,故而有谓:“天地之意,物理定数,谁敢违拗?”小说家借故上苍早已分定,完全摒除了梁山内部争位夺利的可能性。其实各人性情相异,抱负亦自有别,彼此竟从未有过嫌隙和抵牾,这也显出施耐庵之用心。
还有一点很特别,梁山一百零八人不曾有谁背叛山寨。《三国演义》以蜀汉寄托恢复汉室之大义,也算是一种政治理想,所以蜀汉阵营少有内讧,亦少有投敌者。不过,也有糜芳等数者投魏,诸葛亮死后还有魏延之叛。《水浒传》则是写了一支更纯粹的队伍,梁山泊是天意安排的大聚义,故团体内部不讲个人利益,标举“各无异心,生死相托”,乃将一百零八人抟捏成不可离间的整体,可见施耐庵心中自有某种理想主义构图。
梁山泊能够凝聚众多好汉,自然有一种力量,以宋江人格为标志的江湖道义是一个基本因素。然而,当松散的隐秘状态的江湖社会变身为公然割据一方的军政实体,并且有了“替天行道”的责任与使命,单纯的行侠仗义的江湖伦理已难以统辖人心。
梁山泊的存在已然放大了正义与公平的诉求,故而《水浒传》将熟人圈内的江湖人情变成了兄弟之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话出自《论语·颜渊》。小说是暗用儒门故事,这看似不留痕迹的修辞大有深意,内中潜台词不啻是说光靠鲁智深这样的独行侠解决不了问题,革弊除奸从根本上说是要建立礼治之道,需要一种更有涵容的政治情怀。《水浒传》竭力以兄弟之谊建构梁山泊内部关系,自然是要打造一个可以作为礼治标本的儒家理想国。
(选自《读书》2019 年 02 期,有删改)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