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横岗镇康乐学校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月考模拟测试卷

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交通的改善,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世界各国互联互通,人类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互通有无、密不可分的整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西汉时期,从中国向西眼神的丝绸之路将中国与世界联系起来。

材料二  汉武帝以后,还开辟了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这就是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明朝,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迅速,最著名的是郑和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解决了陆路的不便性(因为陆路会经过许多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又中国东南沿海有季风助航,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欧陆的方便性)。

——摘编自百度

材料三  郑和的船队到达各地,先会见当地的国王、首领,赠送礼品,表示通好的愿望,邀请他们访问中国。接着,就同当地的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在古里进行交易时,国王派人和他们商议货价,写成合约,最后握手、击掌为定,不再悔改。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  自顺治十八年(1661年)起,清政府为防反清将士郑成功,下令东南沿海禁海(禁止出海)迁界(向内迁移界墙,深圳地区两次共内迁80里),新安县被撤消,大部分地区被迁空,全县人口仅剩北部山区2172户。南头古城除城墙外,城内房屋均遭拆毁,其建筑材料用于修建界墙。

(1)、根据图5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沟通了哪两个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当时,丝绸之路上的使者、商人主要通过什么运输工具运载货物?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得以开通,你认为哪一历史人物的功劳最大?说说你的理由。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朝因从事海外贸易而闻名世界的两大商港。宋朝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的港口设立的管理机构是?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迅速的原因。
(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根据材料三,概括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4)、材料四中的现象与封建社会末期统治者实行的哪一对外政策有关?这一政策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什么严重危害?
举一反三
中非友好关系源远流长,成果丰硕,促进了中非的共同进步写发展。

【源远流长】

材料一:在中国的明朝初期,非洲东海岸的人民几次迎来了东方大国的庞大船队。船队长官每次下船后,都与当地民众进行了友好交流,并赠送了许多物资。在这支船队回国时,当地民众又献上一些特产,其至还派出使者随船而去,希望加强友谊。

【团结奋斗】

材料二:1955年,曾经遭受列强侵略的亚非29国,纷纷派代表参加了万隆会议。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率队参会。针对美国发起的挑拨,他仅进行了18分钟的演讲。就化解了矛盾,赢得了支持。从此,参会各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形成了“万隆精神”,谱写了团结奋斗的新篇章。

【患难真情】

材料三:20世纪中期,非洲的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决定合作修建一条铁路——坦赞铁路。当他们向美国寻求资金、技术支持时,遭到了冷遇。当他们向苏联寻求支持时,又遭到冷遇。就在他们绝望之时,中国主动进行援助,并在几年内建好了铁路,促使两国经济得到大发展。同时,中国还向非洲人民援助了一些粮食,派去了医疗队。

20世纪70年代初,当中国希望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遭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打压。可非洲的阿尔及利亚、赞比亚等国却大力支持中国,并在1971年促成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合作共赢】

材料四:2019年,埃及、南非等国派出高级代表团,参加了中国举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峰会,中非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中非友谊进一步深化。

——本题材料改编自教材和相关资料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