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香伯

尤今

    香伯住在一幢很旧的老屋里。屋子坐落于一条很瘦的老街上。这间祖传的屋子,砖瓦破落,屋内屋外的墙壁,全都被岁月的火把熏得灰黑灰黑的,尽管其貌不扬,可是,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慕名而来。

    到老屋来的人,只有一个目的:买饼。

    香伯做的香饼,单是饼皮,便足以令人拍案叫绝:它们一层叠一层,脆而不碎,烤成很淡很淡的褐色,最上面的那一层,还调皮地粘着几颗好似在跳舞的芝麻。充作饼馅的麦芽糖,软软甜甜且不说,最不可思议的是它不腻、不滞、不粘牙。

    香伯的一生,好像是为了做香饼而活的。

    他做饼的手艺,究竟是从哪里学来的,没人知道。我只记得,当我还在怡保育才小学读书时,便常常看到皮肤好像古铜一样闪闪发亮的香伯,把他做好的香饼,放在纸箱里,用电单车载到菜市去卖。生意很好,才一盏茶工夫,便卖光了。

    他姓什么,没人探问;他名唤什么,没人关心;只是人人都喜欢他卖的香饼,所以,顺理成章地唤他作“香伯”。

    八岁那年,我随同父亲举家南迁,到新加坡落叶生根。

    长大以后,婆家在怡保,有一回,一名姻亲送了一包香饼到婆家来给我,说:“你尝尝, 特地订的。那老头,生意真好,脾气可大呢,一面做饼,一面骂人!”

    我拿起了一个香饼,无意识地看。半圆形的香饼,呈淡淡的褐色,薄薄脆脆的饼皮,层层相叠;咬一口,那薄若寒蝉的饼皮,依然一层一层若即若离地叠在一起;饼内的麦芽糖,不腻不滞不粘牙……

    我那份意愿,死亡了的记忆,立刻霍地复活了。

    “做饼的人可是香伯?”对方一点头,我立刻便央她带我去看。

    香伯早已不在菜市摆卖香饼了,他成日成夜地窝在老屋里烤饼。烤好的饼放在铁皮饼干桶内,每桶十斤。凡是上门买饼的,必须拨电话预订,凡是贸然摸上门去的,香伯一概不应酬。除此以外也将饼批发给附近的杂货店,不过呢,他有个凡人皆知的怪脾气:向他领货的人必须将领回来的香饼,在同一天内卖完,借此以确保香饼的新鲜度。

    有时,他心血来潮,还会“微服出游”,查看别人有没有把他的饼卖完,倘若卖不完,下回去领货时,他便会让你领教领教他那好像石头一般又冷又硬的臭脾气。有人劝他把这种家庭式的香饼制作业“机械化、企业化”,他一口回绝。理由是:“机械死板板、硬邦邦,做出来的饼一个个好像穿上制服的木乃伊,连味道都带着机器那一股冰冷生硬的味儿!”

    有人见他孑然一身,劝他寻个伴。他倒听了,一寻便是两个,不过呢,寻来的不是老婆,而是徒弟。他收了两个失学的少年做徒弟,三个人“生死与共”地窝在老屋里做饼。可叹的是:小徒弟学得了三分功夫便以为自己是无可匹敌的“香饼大王”了,居然另起炉灶,自设分号。那些识货的人们,不肯随意“屈就”,依然回返老屋找香伯。然而,许多没有尝过香伯“原装货”的,却傻傻地把“鱼目”当“珍珠”。两个小徒弟违背道义的做法大大地伤了香伯的心,原本孤僻沉默的他,变得更加古怪寡言了。他誓言此生不再收徒,所以,在暮年的岁月里,一个人留在老屋里,苦苦拼搏。

    姻亲带我到老屋去,远远地,便闻到了烤饼的香味。

    屋里,打着赤膊的香伯,正把搅好的麦芽糖放入擀好的饼皮里,他的神情,是这样的专注、是这样的虔诚,好似他做的是惊世骇俗的艺术品、是举世无双的雕刻品。

    夕阳通过色漆剥落的木窗斜斜地照了进来,浸在金色余晖里的香伯,像是一枚熟透了的柿子。尽管这枚表皮起皱、黑斑丛生的柿子已不再新鲜,可是,那种源于内心的敬业乐业、寻求完美的精神,却是让这枚行将腐化的柿子在这幢光线暗淡的老屋里,焕发着一种炫人的亮光……

(1)、作者在文中先后写了香伯的哪些事?请你简要概述。
(2)、分析下列句子反映的人物心理。

①做饼的人可是香伯?对方一点头,我立刻便央她带我去看。

②他倒听了,一寻便是两个,不过呢,寻来的不是老婆,而是徒弟。

(3)、品味下面的语言,分析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半圆形的香饼,呈淡淡的褐色,薄薄脆脆的饼皮,层层相叠;咬一口,那薄若寒蝉的饼皮,依然一层一层若即若离地叠在一起;饼内的麦芽糖,不腻不滞不粘牙……

(4)、文章塑造“香伯”这一人物有什么意义?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1-4题。


谨防数字化痴呆症


刘戟锋

①上世纪90年代初,当笔者的导师,著名理论家龚育之先生开始学习电脑打字时,他自嘲道,练习电脑打字,是因为自己的字写得不好。那时我们未曾想到,仅仅几年后,就像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描述的那样,巨大的数字化浪潮,将包括儿童在内的庞大社会群体一网打尽,人类社会踏上了数字化的“不归路”。

②凡事有利也有弊,有得必有失。韩国首尔脑部平衡中心专家不无忧虑地告诫: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将导致数字化痴呆症。有报纸专门撰文列举若干相关症状,如“你只记得住自己的单位电话和家庭电话”,“你觉得新认识了某人,但其实曾见过他”,“你在车里安装导航设备后就看不懂纸质地图了”,等等。

③数字化痴呆症?信还是不信?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不管这类说法是危言耸听,还是警世洪钟,有一点可以肯定,从人类思维方式来看,过度痴迷和依赖数字化产品,势必导致大脑发育和使用的不平衡。在数字化与信息化时代,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络上获得应有尽有的资料,知识的获取即时化了,人类的创造力却下降了。茶余饭后的谈资海量化了,人类的注意力却分散了。科技与经济的联系全球化了,人类社会群体间的亲情却淡漠了。碎片化信息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之大,可以一言以蔽之:以目废心。

④当数字化时代造成信息泛滥,负面效应就会浮出水面。对一些热点事件的全方位报道为何让人产生信息厌倦之感?连篇累牍的电视剧为何让人感到视觉疲劳?人类数千年大浪淘沙仅存的少数名著为何风光不再?当我们长期沉溺在信息的汪洋大海里,为之欣喜,为之癫狂,为之焦虑时,是否也该冷静地检讨一下,我们的思维习惯、日常行为、生活体验是否发生了某种扭曲与异化?

⑤前不久,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个名叫“绿岸”的小镇。由于该小镇位于美国国家无线电静默区内,手机、路由器、电视、广播等电子产品在这里统统失灵。如果有人需要与外界传递消息,镇上有唯一一台付费电话可以和外部联系。据了解,从六七年前开始,越来越多想要戒掉“电子瘾”的人们搬到这里,感受缓慢、宁静与本真的生活。

⑥对于那些对现代生活感到疲惫的人们来说,美国“绿岸”小镇的桃花源式生活可遇不可求。在数字化时代,将过度使用数字产品引发的种种问题归咎于器物本身,也不是一种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克服数字化痴呆症,需要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把控能力,养成更加积极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被数字化产品“绑架”了思维、“绑架”了生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白杨礼赞

    ①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②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③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④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⑤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⑥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⑦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⑧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⑨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罢,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原载《文艺阵地》月刊第6卷第3期,有删改)

链接材料一:

    ①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②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翻神采。

    ③“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井冈山人爱这么自豪地说。

    ④有道是:天下竹子数不清,井冈山竹子头一名。

    ⑤是的,当年用自己的血和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呢?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

    ⑥井冈山的毛竹,同井冈山的人民一样,坚贞不屈。血雨腥风,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还有深埋地上的竹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

    ⑦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你是英雄的井冈山的象征!

(选自袁鹰《井冈翠竹》,有删改)

链接材料二: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残部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两军计万余人,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从此,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井冈山根据地大力发展党组织,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巩固扩大红军力量,建立湘赣边界工农政权,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第一个立足点。

(选自百度百科《井冈山精神》)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美的姿态

张鸣

    ①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的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选文有删改)

非文学作品阅读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主题阅读

    【材料一】:认识新冠

    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引起的疾病。现已将该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新型冠状病毒(nCoV)是一种先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WHO最新命名为2019-nCoV。

    一 、主要症状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大约半数患者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少部分患者可快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能是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尤其应引起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发病时症状轻微,没有发热。大多数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值得注意的是,武汉当地医院已发现多个“不典型”病例。患者不是以呼吸病症状前来看病的,他们有的出现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有的心慌、头疼、患结膜炎,甚至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这类“非典型”患者会是隐性传染源,需要第一时间加以鉴别诊断,尽早隔离。

    二 、传播途径

    通常病毒传播主要有3种传播方式。一是飞沫传播: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产生的飞沫进入易感黏膜表面。二是接触传播:在接触感染者接触过的东西后触碰自己的嘴、鼻子或眼睛导致病毒传播。三是空气传播:病原体能在长时间远距离散播后仍具有传染性。对于新型冠状病毒,以上3种传播途径的隔离防护措施都要做好。

    三 、易感人群

    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被感染,但儿童感染相对较低,被感染的主要是成年人,其中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似乎更容易被感染。从目前的情况看,72%的感染者是超过40岁的人群,男性感染者占64%,40%的感染者本身还有其他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材料二】:预防方法

    到底应该如何预防感染冠病毒,北京市疾控中心建议如下:

    一 、加强个人防护

    ⒈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人,如需接触时要佩戴口罩。

    ⒉勤洗手。尤其在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时,触摸过公共设施后,照顾发热呼吸道感染或呕吐腹泻病人后,探访医院后,处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触动物、动物饲料或动物粪便后。

    ⒊不要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口、鼻。

    ⒋加强锻炼,规律作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二 、避免接触野生禽畜

    ⒈避免接触禽畜、野生动物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避免购买活禽和野生动物。

    ⒉避免前往动物农场和屠宰场、活禽动物交易市场或摊位、野生动物栖息地等场所。必须前往时要做防护,尤其是职业暴露人群。

    ⒊避免食用野生动物。不要食用已经患病的动物及其制品;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时要充分煮熟;处理生鲜制品时,器具要生熟分开并及时清洗,避免交叉污染。

    三 、杜绝带病上班、聚会

    如有发烧、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居家休息,减少外出和旅行,天气良好时居室多通风,接触他人请佩戴口罩。要避免带病上班、上课及聚会。

    四 、及时就医

    从武汉等地外出旅行归来,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根据病情就近选择医院发热门诊,并戴上口罩就诊,同时告知医生类似病人或动物接触史、旅行史等。

    【材料三】:专家答疑(节选)

    问:据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比SARS温和,是真的吗?

    单广良: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正处于流行期,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传染性、感染的传播途径和诊疗方法等,尚处于逐渐发现和不断认识阶段。仅根据目前观察到的表面现象,简单地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与SARS从致死的危害、传染力和传播速度作比较,还缺乏临床上系统的、可比的数据支持和充分的流行病学证据。目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的紧要关头,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比SARS病毒温和”的说法,有可能会令人误解,甚至削弱公众对预防的重视程度,更可怕的是,还可能造成部分人产生松懈和侥幸心理。

    问:市面上口罩种类这么多,哪种可以用来防新型冠状病毒?

    曹彬:目前市面上的口罩有以下几种:一是纱布口罩,此类口罩面部密合性差,防毒效率低,不能作为医用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二是聚酯纤维口罩,普遍既没有飞沫隔离的作用,也起不到阻挡雾霾的效果。三是一次性医用口罩,种类较多,如一次性医用口罩、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用于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一般防护,或在有创操作过程中的飞沫隔离。公众注意在选择时,要选择含有过滤层的医用口罩,才能达到挡液体、过滤颗粒等效果,尤其推荐使用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四是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这类口罩能阻止经空气传播的直径≤5微米感染因子或近距离<1米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能过滤≥95%的非油性颗粒,具体包括N95、KN95、DS2D等型号可以选择。但要注意,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方式很重要,若佩戴错误会影响过滤效果。

    问:呼吸道病毒传播时,是否只有N95口罩才管用?

    曹彬:以流感这种人群普遍易感的传染性疾病为例,2019年3月,《美国医学协会杂志》发表了文章,证实在门诊医护人员中,N95与医用外科口在预防流感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患流感的儿童如果正确使用口罩,其家庭成员被诊断出这种疾病的可能性降低了80%,而使用的口罩类型之间的差异是微不足道的。甲型流感病毒与新型冠状病毒都属于可经飞沫传播的RNA病毒,我们可遵循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推荐,即在离患者6英尺(约1.83米)以内的地方戴上口罩,将口罩的带子固定在鼻子、嘴巴和下巴上。尽量不要再碰口罩,直到你取下它;如果你得了呼吸道传染病,在接近别人之前要戴上口罩;如果你需要去看医生,戴上口罩,以保护候诊室的其他人;如果呼吸道传染病在社区蔓延,或者你有很高的并发症风险,可以考虑在拥挤的环境中戴口罩。戴完口罩后,把口罩扔掉,然后洗手;永远不要重复使用口罩。

    可见,与其使用高级别口罩,不如选用普通医用口罩,并严格遵循佩戴规则。佩戴过后的口罩不要随意丢弃,以防引起再次污染。应折叠好,扔到标有“医疗废物”的医院垃圾箱,或者封闭处理的有害垃圾箱。此外,折叠完口罩记得洗手,因为折叠的过程同样也可能接触到污染物。

现代文阅读

长生鸟

【英】西尔维亚•汤森•沃纳

①斯特劳贝里勋爵喜欢养鸟。他有欧洲最好的鸟舍,宽敞得连老鹰也不会感到不舒服。但是多年来,其中最优雅的一间“公寓”一直是空着的,上面只有一个标签,写着:“长生鸟。栖息地,阿拉伯半岛。”

②斯特劳贝里勋爵不时地从他的代理人那里得到被认为是长生鸟的鸟(连同其费用清单),但这些鸟经鉴定后却是用人工把各种羽毛巧妙地粘合上去的杂种鸟。(A)最后斯特劳贝里勋爵亲自去阿拉伯半岛。几个月后,他找到了一只长生鸟,逐步赢得了它信任之后就把它捉住了,并完美无损地把它带回了家。

③【甲】这鸟一到英国,便在鸟类学家、记者、诗人和女帽设计商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不断有人来访问它。但它没有被这些赞扬吹捧弄得趾高气扬。当它不再传为新闻,以及来访者逐渐减少时,它也没有表示出生气和怨恨的样子。它吃得很香,似乎对处境感到心满意足了。

④维持好一个鸟舍得花费一大笔钱,所以斯特劳贝里勋爵死时,身无分文。这鸟舍被拿到市场上去拍卖了。最终,勋爵的继承人和“奇异世界游乐场”的拥有者波尔罗德先生成交了,因为他出了较高的价钱。

⑤波尔德罗先生认为他的长生鸟买得很合算。喂养它花不了多少钱,而且也不在乎孩子们的玩弄,虽然它还不会玩什么把戏,波尔德罗先生认为它不久就会学会一些的。更重要的是,许多人愿意付一克朗的票价前去“一睹真容”。

⑥后来生意清淡了。但这长生鸟还是一样美,一样亲切。但正因为它太文静、太古板了,所以人们还是喜欢去看狒狒的滑稽动作,或去观赏那条已经吃掉过一个妇女的鳄鱼的表演。

⑦一天,波尔德罗先生对他的经理说:“自从有傻瓜付钱来看这长生鸟以来,有多久了?”

⑧ “大约三个星期光景。”经理回答道。“这只鸟不值一养,”波尔德罗说,“更不要说付保险费了。为那鸟保险,我得每星期花上七个先令。”

⑨ “公众并不喜欢它,他们感到这只鸟太文静了。问题在于它不会找配偶也不会做其它任何事情。我为了使它交配,已不断地试用了白色装饰的羽毛及美丽的孔雀给它看,给它看过的东西真是多得天晓得了,但它却不屑一顾。”

⑩“不知道我们能否用它换到一只活泼的鸟?”波尔德罗先生说。

⑪“不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只有这样一只长生鸟。你读过标签上写的话吗?”

⑫这稀有的、神话般的鸟是举世无双的。它是专门从东方进口来的,没有配偶,也不想有配偶。当老年来临时就自焚而死,又神奇般地再生。

⑬(B)“我有一个想法,”波尔德罗先生继续说,“我们能想某种方法让它自焚再生吗?当然我们事先要为它做好广告 , 以便引起公众兴趣。这样我们就会有一只新的鸟,带上一些浪漫色彩的鸟,具有生动的生活史可讲的鸟。像这样的鸟我们就卖得出去了。”

⑭经理点了点头。“我已在一本书上读到过,”他说,“你得给它们准备好有香气的木材等东西,它们会做起一个窝来,在窝上面坐下,这样就会自然而然地焚烧起来,但等它老了才会这样做。问题就在这儿,我看还在它精力旺盛时期。”

⑮“这事让我来做好了,”波尔德罗先生说,“你去弄些香木,我来使它衰老起来。”

⑯使长生鸟衰老起来是件不容易的事。把它的食量减少一半又一半,虽然它变得越来越消瘦了,但视力并未减退,羽毛还是像以前一样光泽润滑。取暖器关掉了,在严寒中长生鸟展开羽毛来御寒,似乎一点也不觉得冷。

⑰波尔德罗先生翻到一本讲阿拉伯半岛的书,获悉那儿的气候是很干燥的。于是他把长生鸟搬到一个顶上装有喷水设备的小笼里。每天晚上把喷水器开了,长生鸟就开始咳嗽起来。他几乎每天都亲自呆在鸟笼前来嘲弄和凌辱这只鸟。

⑱春天来时,波尔德罗先生开始宣传长生鸟已老化了这事,并且签订了拍长生鸟这部电影的合同。最后时机似乎成熟了,好几个星期以来大众对使长生鸟衰老的兴趣被逐步激发起来了。入场券的票价已上涨到二克朗。【乙】场子四周熙熙攘攘。灯光和摄像机都对准笼子。扩音机在向观众播送着即将发生的稀罕的事。

⑲ “长生鸟,”扩音机播放着,“在生活上是鸟类的贵族。只有浸在奇异的香水中的最稀有最昂贵的木材品种才能诱使它来筑起它那奇特的巢来。”

⑳挑选好了的一堆干净的香气扑鼻的嫩枝和刨花推进了这鸟笼。

㉑扩音机继续播着音:“它那东方的姿态,它那柔情的魅力,它那不沾染世俗的高洁……”

㉒ “这只鸟在筑巢了!”一个女人在人群里叫喊着。

㉓这长生鸟抖动了一下翅膀,它的头左右转动起来,从栖息处摇摇晃晃地飞了下来,随后疲乏地开始拨弄那堆着的嫩枝和刨花。

㉔于是摄像机卡嗒卡嗒对准笼子拍摄,照明灯光强烈地照着鸟笼。波尔德罗先生冲到扩音机前惊叫:“女士们、先生们,这是我们屏息等待最令人兴奋的时刻。在我们现代人的眼前,几世纪以来的传说正在付诸实现了,这只长生鸟……”

㉕长生鸟安稳地坐在自焚用的木堆上,看上去似乎是睡着了。

㉖电影导演说:“好吧,即使这只长生鸟没有比这更大的价值,这样供大家欣赏一下也是有教育意义的。”

㉗话音未落,长生鸟和木材起火了,火焰直冲九霄,同时又向四周窜了出去。顷刻之间,大火吞没了一切,照亮了整个天空,这里的一切都荡然无存了,包括波尔德罗先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治愈的荷

①我说这是满满的一池塘的荷,一点儿不假。

②瞧去吧,一百长、二十米宽的池塘被荷叶填得满满的,从上往下看,几乎没有一丝缝隙,只看见厚厚的一大片绿清清爽爽地向远处绵延开去。还别说,那些鬼灵精怪的绿色圆叶上上下下,直直斜斜,虽是你挨着我我挤着你,但相处得如此融洽,那样和谐,并没有谁欺负谁之意。一副“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的样子,叫人见了,怜爱不已。

③凉凉夜色中,昏黄灯光下,我驻足于池塘边,扶栏静望,被阵阵清淡素雅的香味包围住,竟浮想联翩起来。荷花姑娘睡了吧?那必是荷叶们散发出来的味儿,有一半似青草味,有一半似茶叶香,深吸一口,再一口,仍是琢磨不透。哦,品茶品酒,倒不如有闲到这池塘边深情地嗅一嗅,想必,是你,不醉一番也难。

④近处的荷叶像杂技演员顶起的一个个盘子——绿盘子,稳稳的,又像是美若天仙的舞蹈演员们最后一个动作结束后定住的造型——伸出的手虔诚地捧着什么。也许是希望,也许是童真。

⑤没有明月,故称不上荷塘月色;没有太多荷花,或许开得少,或许已开过,何况,温柔凉爽的夜色里,我若是荷花姑娘亦会选择安然一睡;池塘里的水更是藏得很深,被荷叶严严实实地盖住了,看不见碧绿,听不着哗啦,不知少了多少生气。然而,半点也不遗憾。

⑥我就爱这满塘深深浅浅的绿,爱它们安安静静、陶陶然的样子,爱它们不知世事多变的那份纯真和自然。或许,也不一定。以它们的智慧是能感知到写在人脸上那任凭凉风怎么抹也抹不去的艰难的,可它们装作不知,也便是大智慧了。就好似那场音乐会上,演奏家们一律衣着华丽,优雅登台,唯有一女钢琴家以朴素的衣着示人。她说,人要隐在音乐背后。又是一种隐。也恰似苏东坡的《村居》诗:“细雨无声草木葱,无踪布谷慢催耕。云来云去了无意,道隐无名万物荣。”四个“无”字恐怕也是荷叶们“隐”的智慧吧!

⑦步入中年,行走在路上,左手提着一个重物,右手也提着一个重物,重物在左手与右手之间交换一下,就算作是休息,因为哪个都不能放下。愁苦隐藏起来,畏惧隐藏起来,埋怨和牢騷隐藏起来,还是要行路,并笑着接受那句话——抱歉,这就是生活。

⑧是的,世界纷繁复杂,人生步履维艰,看着满满一池的荷,我仍然是这样认为,但心里却陡然轻松了许多。白天的雨肆无忌惮地落下,落在荷叶上再滚落进池塘。今夜,残留在荷叶手心里的粒粒珍珠,轻轻地,将我的心洗濯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