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圈养在心中的狼

游睿

    男人惧怕一匹狼,是儿子出生以后的事情。

    男人是山里最优秀的猎人。他有一把祖传的猎刀,那刀锋芒毕露,削铁如泥。有刀在手,男人握住的就是满满的自信,别说狼,就算老虎也不怕。

    男人曾经被四大一小五匹狼团团围住过。男人拔出猎刀唰唰一阵挥舞,四匹大狼瞬间就被砍成数段。剩下那匹小狼睁着黑豆般的眼睛连连后退,男人犹豫了一下,仍一刀挥了过去。小狼哀号一声跑开,只留下了一只灰色的狼耳朵。

    看着小狼边回头边跑远,男人有些后悔,他知道狼的报复心极强,它迟早会找他报仇。儿子出生之后,男人就放下了猎刀。儿子很瘦,半眯着眼睛像只孱弱的猫。男人抱着他,

    心都快融化了。男人想,如果儿子看到一个残忍血腥的爸爸,会是什么后果?男人暗地里发誓,一定要做个好父亲,让儿子健健康康地成长。于是男人用麻布将猎刀缠住,挂在了墙角。

    但男人总会想起那匹独耳狼,担心它随时可能出现。伤害他也就算了,万一伤害到了儿子怎么办?所以男人从不让儿子离开他的视线。

    儿子渐渐长大,那匹狼一直没出现过。可越是这样,男人越担心。男人知道它一直在,作为一匹狼,它终究会来复仇。

    不想,儿子却喜欢上了一只羊。

    儿子五岁的时候,男人在石头缝里发现了一只刚出生的小山羊。这种小羊,以前无一例外地都变成了他口中喷香的烤乳羊。儿子却对这个湿漉漉的小家伙爱不释手。

    “它多可怜啊。”儿子说,“爸爸,我能把它养大吗?”

    看着儿子清澈的大眼睛,男人点了点头。

    男人花了小半天工夫搭出一个羊圈,再把小山羊放在里面。男人从外面割回一些草,一根一根地喂到羊的嘴里。儿子用小手抚摸羊的毛,小山羊就把身子往儿子身边靠。儿子开心极了,拍着手说:“它和我交朋友了。”男人就笑了。

    儿子渐渐成长,小山羊也渐渐变成大山羊。儿子经常翻进羊圈和羊一起玩儿,还骑在羊身上。男人发现不光是儿子,就连自己也和这只山羊有了感情。每次男人走近羊圈,山羊都会咩咩地叫几声,还会把头撒娇般往他身上靠。男人甚至觉得,这只山羊和儿子一样,看着就特别温暖。

    只是一想到不知何时可能有一匹狼会出现,男人的心顿时就冷却了。因为羊的存在,狼可能更容易出现,这是狼的本性。何况,它还要复仇。

    山羊在圈里越长越肥硕。男人的儿子也上了学。

    男人希望儿子成绩能好点儿,将来能走出大山。但男人很快就发现,事与愿违,儿子的成绩十分不好。每天放学回家,儿子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喂山羊,把作业丢在了一边。

    男人牵儿子回屋,手把手辅导他,可儿子却总是心不在焉。男人咬咬牙,耐心地哄他,

    诱导他,鼓励他。可男人一转身,儿子就溜到了羊圈边。男人再拉,儿子就挣扎不已。儿子哭着说:“我不要读书,我长大了就放羊。”男人强拉不动,忽然抡起手,给了儿子一个耳光。这是男人第一次打儿子。

    儿子捂住脸哇哇大哭,男人后悔不已。他感到自己的心在淌血,他比儿子更难受。

    男人走出门打算透口气,没走出几步,猛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影子,一匹一只耳朵的狼,正怒视着男人。

    男人瞬间惊呆,果然,该来的,总会来。男人迅速转身,回家取出猎刀。再出来时,狼不知去向。男人感到恐惧,攥紧了猎刀想,这刀恐怕再也不能离手了。

    这天下午,男人回家的时候,儿子依旧在羊圈边喂羊。

    “作业做了吗?”男人问。

    儿子摇摇头。

    “为什么不做?”男人又问。

    儿子依旧摇摇头。

    男人看了看那只山羊,此刻它正温顺地靠着儿子。男人却突然发现,这只羊实在太肥硕了,一点儿也不好看。以前儿子可以和它玩,可现在影响学习,还能继续玩吗?

    “你不做作业,我就杀了它!”男人说。

    “你敢!”儿子猛然站起,“你杀了羊,我就再也不读书了。”

    男人实在没忍住,给了儿子一记耳光:“读,还是不读?”

    “不读!”儿子大哭着说,“打死也不读!”

    “我让你不读!”男人跳进羊圈,抽出随身紧握的猎刀,没有任何前奏,没有丝毫犹豫,动作娴熟而流利,一道白光闪过,喷薄的羊血溅了他一身。

    哭声戛然而止,只见儿子睁大眼睛,脸色惨白。他意识到了什么,连忙扔掉猎刀伸手去搂,儿子却哇地一声大叫,撒腿就跑。

    “站住!”男人呵斥道,立刻起身去追。跑出数米,却见儿子竟然连滚带爬地往回跑。男人一把抓住儿子的衣领。

    就在此刻,男人才惊恐地发现,儿子的前方,正伏着一匹只有一只耳朵的狼,狼呲着牙,眼里一片血红。

(选自2016年第1期《小小说选刊》)

(1)、小说第三段叙述男人用祖传的猎刀砍杀五匹狼,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2)、文中画线句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

①儿子很瘦,半眯着眼睛像只孱弱的猫。

②每次男人走近羊圈,山羊都会咩咩地叫几声,还会把头撒娇般往他身上靠。

(3)、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两次写到“一匹一只耳朵的狼”出现在猎人面前,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这样写 的用意。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白鹅(丰子恺)

     这白鹅,是一位将要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我亲自抱了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鹅的叫声,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都是“轧轧”然的。但音调上大不相同。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也要它引亢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这在大体上也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平剧里的净角出场。这正是它的傲慢的性格的表现。我们走近鸡或鸭,这鸡或鸭一定让步逃走。这是表示对人惧怕。所以我们要捉住鸡或鸭,颇不容易。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这表示它不怕人,看不起人。但这傲慢终归是狂妄的。我们一伸手,就可一把抓住它的项颈,而任意处置它。家畜之中,最傲人的无过于鹅。同时最容易捉住的也无过于鹅。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滋味,它是依着它的胃口而选定的。这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水盆偶然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踏大步走上前去,饮水一口。再踏大步走到一定的地方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

     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吃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上来,努力地吃它的饭。没有吃完,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吃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这回就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了。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因为邻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邻近的鸡也很多,也常蹑手蹑脚地来偷鹅的饭吃。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比鸡、狗偷饭吃。

     然而它所必须的盛馔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为了找这盛馔,它仍是要走远去的。因此鹅的吃饭,非有一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的!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13元“遗产”
       ①那一晚,女儿仅吃了小半碗饭,就放下筷子说:“妈,我有点不舒服,想躺一会,你吃完先走吧。碗筷等会我来收拾。”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等我收完夜市回来,看到碗筷和剩菜还在桌上摆着,才想到女儿可能出事了。
       ②我推开她的房门,看见她在床上躺着,满脸通红,我上去摸了摸她的额头,吓了一大跳,她的额头烫得像一团炭火。我说:“孩子,你发烧了,我们得去看医生。”但她却从我的怀中挣脱下来,说:“不用了,可能是感冒了,睡上一觉明天就会好的。妈,你去把碗洗了吧。”她的声音虚弱,但还是强睁着眼,冲我笑了笑。
       ③我知道她是在敷衍我,因为一去医院就意味着花钱,她怕。“不行,得赶紧去医院!”我果断地说,然后来到屋里开始找钱,尽可能地找。当我把所有能找到的钱连同刚从夜市上挣来的散币堆在床上清点时,危机感油然而生,我胡乱地将钱塞进口袋里,搀着女儿的手上了三轮车。
       ④三年前,丈夫身患绝症离我而去,我没有工作,只得在夜市里摆小摊。那一年女儿还不到13岁。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发现她忽然长大了,开始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生活。
       ⑤我回头望了她一眼,看见她像一只受伤的小羊羔那样无助地趴在车斗里,眼睁睁地望着我。在女儿微弱的呻吟声中,我发疯似地蹬车,怕耽误了她。
       ⑥女儿终于躺在病床上,挂上了吊瓶,我松了一口气。医生说,眼下正流行病毒性脑炎,女儿的症状有些像,要待明天上班后做脊液检查才能确诊,今晚先做退烧观察处理。
       ⑦我的心又提了起来。夜深了,病房里就剩下我和女儿,女儿突然示意我靠近她,说:“妈,我感觉很难受,浑身都痛,和以往不一样。医生的话我听见了,我很有可能是脑炎,我怕是不行了……”
       ⑧“别瞎想,要等明天做了检查才能确诊。”
       ⑨“妈,你听我说,”女儿突然严肃起来,很认真地说,“你记住了,家里床头柜的下层,最里面靠右角那儿藏有一个布袋,里面装有一些钱,那是我攒下的,留给你的。”
       ⑩猛地一阵酸楚直冲我的鼻腔,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抓住了女儿的手,“孩子,你不会有事,有妈妈在,你肯定不会有事的!”。女儿怔了一会儿,慢慢地,她攥紧了我的手,晶莹的泪珠从她的眼角滑落。
       ⑪第二天上午,经过检查,确诊女儿得的是一般性肺炎。当我把这个结果告诉她时,女儿一下就搂紧了我的脖子,搂得很紧。我们都哭了。
       ⑫回家后,我打开了女儿的床头柜,那里果然有一个小布袋,里面是13元钱,全是角票。捧着那个小布包,我的眼泪又来了。
       ⑬事情已经过去三年多了,现在,女儿已经成了一名军医大学的学生。高考时,她的分数可以进北大清华,但她的第一志愿就是这所大学。用她的话说是不用交钱还管吃管穿,能免去母亲的负担。
       ⑭这些年来,我始终保存着女儿的那个布包,那是她郑重留给我的“遗产”,13元,我只想永久地将它珍藏。                   

                                                                                                                               (载《读者》,有删改)

认真阅读下面的选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竹颂

    ①冬天来临,树木都落下变黄的叶子,变成光秃秃的,而你——翠竹,却在寒风中伸开傲雪的双臂,迎接冬神的到来。

    ②___________被人们称为“岁寒三友”,它们在冬天,依旧是翠绿如常,幽香袭人,然而三友中的竹子,却具有不平凡的气质。

    ③它和松树一样碧绿常青,和梅花一样挺雪傲霜,它还具有中通外直、不屈不挠的气概,难怪自古以来人们都称赞它。

    ④我见过有斑斑泪痕的湘妃竹,高大挺拔的楠竹,婆娑起舞、婀娜多姿的凤尾竹,还有不引人注意的小毛竹,它们不管是大是小,是在贫瘠或肥沃的土地上,都是那么的坚定,端直挺拔。

    ⑤我赞美翠竹,是啊!“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_______________”竹就是这样,牢牢扎根在山上,小道旁。砍去了它的躯干,还有在地里的竹鞭;挖去了它的鞭,更有那深埋在地下的竹根。它是那么具有顽强生命力。当地上冒出小笋子,不论压在笋身上的东西有多大,多重,它都不屈服。难怪人们用“________”来形容某种新事物的发展极快,生机勃勃。我看这一点也不过分。竹,它总是无忧无虑地长着,从不要人给它修枝、施肥、浇水,但它仍是生气勃勃的。

    ⑥竹对人无所求,给人却是极好的东西。有的被用来做箭矢、编制竹器,有的用竹子做栋梁之材,修建房屋;还有的做成竹笛、箫等乐器给人们以欢乐;还有的被当做燃料烧成灰,它却毫无怨言。

    ⑦我赞美翠竹,歌颂翠竹,赞美它不畏风霜的性格,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歌颂它像老黄牛一样把全部献给人们的高尚情操。我还要赞美它端庄、欣秀、挺拔!

    ⑧啊!我赞美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希望是一根坚韧的拐杖

梁阁亭

    她出生于非洲索马里沙漠的一个游牧民族。12岁那年,仅仅为了5头骆驼,天真无邪的她被父亲嫁给60岁的老叟。眼前的这个猥琐老男人一脸坏笑:“喜欢我的手表吗?你将是我第四任妻子。”望着那双邪恶的眼睛,她选择了在新婚之夜于一片黑暗中逃离,投奔摩加迪沙的外祖母。在荒芜空寂的沙漠中奔走,她的内心充满了无助和忐忑。慢慢地脚步越来越重,上下眼皮也开始打架。猛地,她看到前面地上有一片红色。她踉跄着奔过去,借着微弱的光亮,她看到一片玫瑰色的世界,三五成丛,鲜红妍丽,瑰秘神奇,灿烂似火,一朵朵小喇叭状的小花在她眼前随风起舞。这团火激活了她内心的勇气,她采了一朵花拿在手里,舔舔嘴唇,继续上路。第三天早晨,她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外婆。外婆告诉她,她手里拿的花叫“沙漠玫瑰” , 是沙漠中唯一能够开花的蕨类植物。摸着外孙女的头,外婆一字一顿:受一些苦一定是为了另外的东西,这个东西的名字叫希望。

    在外婆的帮助下,她只身一人来到陌生的国度,给索马里驻英国的大使夫人做女佣。后来,又到一家快餐店打工。面部黝黑的她始终保持微笑,因为有一朵亮丽的沙漠玫瑰开在她的心灵深处。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被一位著名的模特摄影师发掘,最终成为世界名模。38岁时,她成为联合国代言人,活跃在各地。她的名字叫华莉丝·迪里,她生命中所体现的那种非凡勇气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去面对意想不到的困境。华莉丝的人生就像一朵顽强、丰润的沙漠玫瑰,一朵尽情释放希望的沙漠玫瑰。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安迪被诬陷入狱,由一个风光无限的银行副总裁变成一个囚犯,在监狱中饱受种种精神和肉体的折磨与摧残。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残酷的环境下,他依旧满怀希望和梦想,就是这样一个坚强得“不可理喻”的人,在绝望中生活了20年以后,还能有勇气向狱中的好友瑞德讲述自己出狱以后想要的生活:去墨西哥的泽华塔尼,它位于一片没有回忆的太平洋畔;在泽华塔尼沙滩上开个小旅馆,翻新旧船,让客人包船钓鱼;在日落的时候看星辰,脚踩柔软的沙滩,享受自由的美好。安迪微笑着告诉瑞德:“希望是个好东西,或许是人世间最善最美最重要的东西,而美好的事物永远不会消逝。”正是这种根植于内心的希望,支撑安迪用20年的时间挖了条在瑞德看来600年也办不到的隧道,然后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他穿过自己挖的隧道再爬过污垢的河流,在污水中洗掉他所有所谓的“罪恶”,在彼岸洗净重生,奔向他的泽华塔尼,他希望中的人间天堂。

    英国诗人查尔斯·金斯莱有一句名言:永远没有什么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罗素也说过一句类似的话: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让我们记住,最贫瘠的沙漠中,也可以开出神奇的沙漠玫瑰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2年第9期)

阅读下面的文章,作答各题。

樱花糕的温度

严 辞

①四月的天气乍暖还寒,镇子上的人们仿佛还没有从清明思念亲人的伤情中走出来。在经过一夜锦雨浸涧之后,人们愈发憔悴了,但枝头的花儿已开得真真切切。

②在我们江南这块小地方,有一种不成文的习俗,清明过后要吃樱花糕。当朦胧的小雨渐渐止住,白墙黛瓦之间便会氤氲起一层白气。从我有记忆开始,每到此时,阿婆就会恢复往常的笑容,轻轻牵住我的小手,带我采樱花,做樱花糕。

③樱花花期很短,盛开不过四五天,所以清晨雨一停,阿婆就带看我和妹妹走出屋,踏着湿滑的青砖来到了不远处的樱园。阿婆对樱花的要求很高,只选用开到五到七分的花朵,连花梗一并摘下。先水洗、晾干、腌渍、脱水、醋渍,再阴干,最后撒上盐装瓶保存。

④当阿婆有条不紊地忙活起来时,我和妹妹便趴在桌上,用手托着腮帮子,直直地盯着阿婆手中的樱花瓣。“阿婆,我们为什么要吃樱花糕呢?”不知怎的,这个问题在我的脑海中闪现,我不假思索地说了出来。阿婆突然停止了手上的活儿,短暂的停顿之后,她悠悠然叹了一口气:“樱花烂漫几多时?柳绿桃红两未知。”这两句诗阿婆并没有教我和妹妹念过,我不禁诧异。“兰兰还小,不懂。”阿婆转过身来,无奈地笑了。见我满脸疑惑,她欲言又止。终于,像放下了许久的心事般,阿婆的眼角微润:“樱花糕甜,吃完了心里就不苦了。”

⑤掰着手指头过完几天后,阿婆终于把盛有樱花瓣的瓶子取出,冲掉盐粒后,把樱花放在旁边沥水。接着,她将糯米粉、香米粉和木薯粉倒入白瓷碗中,再加入滚烫的开水和温热的椰浆,用木筷将面粉搅成棉絮状后揉成筋道的面团。阿婆将面团再分成一个个圆滚滚的小面团,将其摊开,挖一勺樱花蜜填在面皮中间。阿婆用灵活的双手把面团包紧并捏成椭圆形,樱花糕便初具模型了。最后,阿婆拈起一片樱叶,将樱花糕包起。待锅中的水烧开,阿婆将一笼屉的樱花糕都放入锅中。盖上锅盖,阿婆舒心地笑了,眼神却飘向了屋外的樱园。

⑥过了一刻钟,阿婆掀开了锅盖,白雾弥漫。“哇!”我和妹妹惊喜地叫道。白白嫩嫩的樱花糕像云朵一般饱满,又如玉石般晶莹,隐约还能瞧见里头粉红色的樱花蜜。我夹起一块樱花糕,剥去外表的樱叶,放入口中,樱花糕一口下去是嫩嫩的、软软的,甜甜的樱花蜜刚过喉咙,面团便和着热气被进了肚子,身体一下子就了,口中甜却不腻。阿婆满眼爱怜地看着我们吃得香甜,又转身去盛樱花糕。“好想每年都吃到阿婆做的樱花糕。”妹妹舔着手指头上的樱花蜜,含含糊糊地说道。阿婆的背影抽动了一下,没有说话。

⑦妈妈来接我回城里上学了,留下妹妹陪着阿婆。“妈,您要不也跟我们走吧,别待在这个小地方了。”妈妈看着佝偻的阿婆,心疼地说道。阿婆摇了摇头,没有回答。她抬起头,笑意盈盈地望着我,波澜不惊。

⑧父母工作的这个大城市里车马喧嚣,水泥地取代了青砖地,高楼大厦取代了小桥流水,但我的心里始终有一块属于那个江南小镇的柔软之地。“妈妈,阿婆为什么不愿意跟我们一起住在这个大城市里呢?”我问。妈妈摸了摸我的头叹息:“因为阿公还在那片樱园里。”

⑨阿婆年轻时喜欢上了一个优秀的小伙子,他家有着镇子上最好看的樱花。这个小伙子考上了军校,成了镇上第一个大学生。后来,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之后便音讯全无。这个小伙子就是我阿公,他最爱吃的就是阿婆做的樱花糕。“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不知怎的,阿婆教我的古诗脱口而出。

⑩又一年的清明时节,我们回到了水乡小镇。樱花快要落了,春风搅动着水乡的湿凉。妹妹长高了,也快到上学的年纪了,坐在床上的阿婆,愈发佝偻了。我恍然发现,阿婆已经很老很老了,老得说不动话了,就像一纸灰烬,风一吹,就化了。我有些惊惶,阿婆却抚摸着我的脸,轻轻擦去了我的眼泪,指了指摆在桌上的樱花糕,笑得依旧镇定从容。

⑪次日夜里,阿婆走了,没有痛苦,脸上还带着笑意。我想,于她而言这不是和尘世的别离,而是一场期盼了许久的相聚。活着的阿婆并不孤独,她就是孤独本身。

⑫“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阿婆,你做的樱花糕还是很香、很甜、很暖,这个味道我永远记得。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