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归类复习卷六(适用于云南地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给予的故事

    这是一个使人回味再三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这间屋子已久无人住,风吹日晒,(摇摆不定  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便用力抽水,可滴水全无。他气恼至极,忽又发现旁边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塞住,壶上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里面果然有一壶水。

    这个人面临艰难的抉择,是不是该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__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__相反__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__这时__一种奇妙的灵感给了他力量。

    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去做,果然吸水器中(涌  流)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一会儿?他把水壶装满水,塞上瓶塞。临走前,他在纸条上加了一句话:“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努力地给予,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1)、给第三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

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这时

(2)、选择括号内恰当的字词

风吹日晒,(摇摆不定  摇摇欲坠)      (涌  流)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选择——    奇异——

(4)、填空

文中的这个人面临的抉择,也就是

(5)、找出能够体现文章主题的句子。
(6)、在你的实际生活或课外阅读中,还遇到(或看到)过哪些乐于给予的人?请举一个例子并谈谈你对“给予”的看法。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 孩子们也纷纷猜测。 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女教师走向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弯腰低头问他  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这是你的手  老师  孩子小声答 

       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粘乎乎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有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      )有物质上的给予,(      )有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因此,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阅读理解。

森林里的“音乐大师”

    ①每当夜莺嘹亮、甜美的歌声响起,一种难忘的、令人陶醉的感觉就会迅速传遍全身,整个心成了歌声的“俘虏”。那摄人心魄的婉转啼鸣透着力量和柔情,穿过夜色苍茫的原野,越过静若处子的水面,在静谧的树林中游弋,在泛着月光的涟漪里摇曳。

    ②5月初,俄罗斯库尔斯克市郊。月光融融的夜晚,宁静、温暖、和煦的夜风轻轻吹过橡树林,四周一片寂静,静得好像是在等待“音乐大师”出场的音乐厅。“唧——唧——”“大师”登台了,莺喙轻启,树林里立刻响彻着它那清脆、甜美的歌声,整个树林都好像被歌声包裹起来。其间的一草一木、一虫一物都在驻足聆听着这美妙的乐音,伴奏成了多余,清唱征服了一切。

    ③沉寂两个多小时的树林被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它俨然是一位万众瞩目的歌唱家,一定要为听众一展歌喉。它一段接一段,一首接一首地唱,简直就像在开个人演唱会。

    ④通常情况下,夜莺的个唱节目是固定的,但是当有“外人”出现时,节目就有所改变,个唱会就变成对唱会。著名摄影家、鸟类学家什捷因巴赫有幸欣赏到了夜莺精彩的“对山歌”。

    ⑤头天晚上,他偷偷地接近夜莺,用录音机录下了它的个唱专辑,第二天晚上11点,他来到树林里打开录音机,昨晚的音乐会立即重播了。正如什捷因巴赫所期待的那样,夜莺被惊动了,它感觉到这是一位不速之客,于是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开始激昂地高歌,想与录音机里的声音一决高下。

    ⑥当关上小录音机的声音,它以为压倒了对方,就想趁热打铁把入侵者驱逐出境。它抓住什捷因巴赫脖子上的录音机,即使是相机的镁光灯频闪,它也不在乎,甚至有三次把它抓住了,它没意识到自己已经身处险境。看到这种拼命三郎的劲头,什捷因巴赫无计可施,只好关掉录音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