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践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学完七年级上册历史,七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主题为“中国古代史上的变法与改革”的探究活动,请你来参加。

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

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秦惠王车裂商君以殉,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材料三:皇帝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材料四: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

(1)、材料一中“商君”指的是谁?根据所学知识,商君变法后的秦国百姓要想获得爵位与赏赐土地,最佳方法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皇帝”指谁?体现了哪一项改革措施?再列举出该事件中的一项措施此次改革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4)、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古代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5)、通过上面的分析与探究,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举一反三
制度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授民授疆土”,将某地区的土地连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诸侯,由他们去建立国家。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                                      

 ——摘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

材料三:“今诸侯或连城数十……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原,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四: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请回答: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