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湖南省株洲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木匠和他的儿子

孟宪歧

    热河镇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木匠,叫谢老刚。因为谢木匠的手艺太高了,热河镇就没有人再干木匠活的啦。

    很多人都想拜谢木匠为师,谢木匠说:“对不起,我不收徒弟。”背后谢木匠跟老婆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老婆说:“别人不教,可栓子不能不教吧?”

    谢木匠就嘿嘿笑:“那是呀。不教他,我这手绝活儿不就真绝啦?”

    栓子十八岁那年,正式跟谢木匠干活。起初,干粗活,用力气,谢木匠干巧活,干细致活。后来,谢木匠就教栓子干巧活,干细活。

    做家具,要凿不少卯眼,大大小小的。谢木匠画好线,栓子凿。可在做榫子时,栓子发现,那些凳子之类腿上的榫子比卯眼小不少,栓子有些纳闷,就问谢木匠:“爸,八仙椅的卯眼大,榫子小,安上也不结实呀?”

    谢木匠便嘿嘿笑,说:“傻小子,要是都弄得结结实实的,用上三五十年咱不得饿死呀?榫子小,加楔子,上腻子,用个三五年,散架了再找咱给修,咱的活儿就永远做不完。”

    栓子说:“那不是有点弄巧了吗?”

    谢木匠还是嘿嘿笑:“我不巧点,咱家的日子早没法过啦。”

    谢木匠又说:“记住,大件的东西,像躺柜啦,炕柜啦,那是人家装粮食用的,装被褥用的,不好搬动,就给做结实点,能用一辈子。那些常用的小物件经常搬动,也好做,用个三五年就不错了。”

    栓子自言自语:“那要是让人家看出来,多不好意思呀?”

    谢木匠说:“说你傻了不是?我做的东西,神鬼也挑不出毛病来。”

    栓子发现,每回要把木板粘在一起的时候,要熬胶熬鳔,只有把胶鳔混合在一起,才粘得瓷实,而且不怕水。谁家做家具,就要准备这些料。熬胶熬鳔是个技术活,时间短了,太稀,用上不牢靠;时间长了,熬硬了没法使。熬胶熬鳔这活儿都是谢木匠亲自来做。胶多少,鳔多少,熬多长时间,都有底数,这底数就在谢木匠心里装着。

    大队支书找谢木匠说:“你给我爹做口棺材。”

    谢木匠摇头:“那是粗活,我从来没干过。”

    支书说:“你把它当细活做不就行了吗?娟子高中毕业二年了,应该推荐她上大学了吧?”

    谢木匠沉默良久,说:“好吧。”

    谢木匠跟栓子给支书家做了棺材,描龙画风,看不见榫卯,看不见疤痕,简直是一件华丽的工艺品。支书脸上很有面子,谢木匠因此声名大振。

    有很多人都来找谢木匠做棺材,谢木匠一口回绝。很硬。

    支书果然不食言,推荐娟子上了大学。

    娟子出嫁,家里要陪送一对梨木箱子,谢木匠说:“得给你姐做结实点,用一辈子不行,得能用两辈子!”

    栓子仔细观察谢木匠怎么凿卯眼,怎么做榫子,怎么熬胶熬鳔,用了多少,熬了多长时间,一一记在心里。

    送姐姐那天,谢木匠长叹了一口气:“这对箱子,我是用心血做的,能用两辈子都不止!”

    谢木匠终于老了。

    谢木匠躺在炕上,跟栓子说:“做家具,最要紧的是胶和鳔。你记住了,三分之二的胶,三分之一的鳔,是最好的。但你不能这样做,这样做了,你就没饭碗了。”

    栓子答:“其实,我早就知道了。三分胶一分鳔,三个时辰不能少。对吧?”

    谢木匠惊讶地问:“你咋知道的?”

    栓子答:“你梦话里说出来的。”

    其实,这是栓子暗中观察得出来的。

    栓子开始了自己独立的木匠生涯。

    栓子没有按谢木匠的嘱咐去做。

    栓子干活一是一,二是二,做出的家具坚固耐用。

    有人说:“栓子,你比你爸实诚。”

    栓子问:“你这话是啥意思?”

    那人答:“凡是热河镇让你爸打家具的人都知道,你爸爸留着后手呢。大件的家具还行,就是那些椅椅凳凳的,用个三五年,就都坏了,还得重新做。”

    ①栓子红了脸……

    ②后来,栓子赶上了好时代,时髦的家具飞入寻常百姓家,他当上了栓子家具公司的经理,他的手艺不仅享誉热河镇,还在县城小有名气。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蓄势,交代谢木匠手艺太高以致热河镇没有人再干木匠活了,悬念十足,令读者充满期待;从全文来看,这是欲抑先扬的写法。 B、“熬胶熬鳔是个技术活……都是谢木匠亲自来做……底数就在谢木匠心里装着”这句话表明谢木匠教栓子学徒留有一手,怕没了饭碗。 C、小说结尾前写“有人”和栓子的对话,是对谢木匠自作聪明——“神鬼也挑不出毛病来”的讽刺,表明了作者做人要实诚的态度。 D、整篇小说以对话为主,情节相对简单,中间穿插的“做棺材”“做梨木箱子”两个故事使谢木匠的形象更加典型,同时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2)、小说运用了多组对比来刻画谢木匠这一形象,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3)、最后标有①②的两处,哪一处作为小说的结尾更好?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洗手间里的晚宴

周海亮

    保姆住在主人家附近,一片破旧平房中的一间。她是单身母亲,独自带一个四岁的男孩。

    那天,主人要请很多客人吃饭。他对保姆说:“今天您能不能辛苦一点儿,晚一些回家?”保姆说:“当然可以,不过我儿子见不到我,会害怕的。”主人说:“那您把他也带过来吧……”保姆急匆匆地回家,拉了儿子就往主人家赶。保姆说:“带你参加一个晚宴。”

    保姆把儿子关进主人家的书房。她说:“你先待在这里,晚宴还没有开始,别出声。”

    不断有客人来到主人的书房。或许他们知道男孩是保姆的儿子,或许并不知道。他们亲切地拍拍男孩的头,然后翻看主人书架上的书。男孩安静地坐在一旁,他在急切地等待着晚宴的开始。

    保姆不想让儿子破坏聚会的快乐气氛,更不想让年幼的儿子知道主人和保姆的区别、富有和贫穷的区别。后来,她把儿子叫出书房,并将他关进主人的洗手间。主人有两个洗手间,一个主人用,一个客人用。她看看儿子,指着一个洗手间:“这是单独给你准备的房间。”然后又指指洗漱台:“这是一张桌子。”她从怀里掏出两根香肠和一个面包,放进一个盘子里。“这是你的,”她说,“现在晚宴开始了。”

    盘子是主人家的厨房里的,香肠和面包是她在回家的路上买的。她已经很久没有给儿子买香肠了。

    男孩从没见过这么豪华的房子,也没见过洗手间,不认识抽水马桶,不认识大理石洗漱台。他闻着洗涤液和香皂的淡淡香气,幸福极了。他坐在地上,将盘子放在马桶盖上。他盯着盘子里的香肠和面包,唱起歌来。

    晚宴开始的时候,主人突然想起保姆的儿子。他去厨房问保姆,保姆说:“也许是跑出去玩了吧。”主人看保姆躲闪着目光,就在房子里寻找。终于,他顺着歌声找到了洗手间里的男孩。那时,男孩正将一块香肠放进嘴里。他愣住了,问:“你躲在这里干什么?”男孩说:“我是来这里参加晚宴的。我正在吃晚餐。”他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男孩说:“知道,这是为我准备的房间……妈妈说,主人会为我准备最好的房间。”他指了指盘子里的香肠和面包:“你想陪我一起吃吗?”

    主人默默走回餐桌前,对客人们说:“对不起,失陪了,我得先去陪一位特殊客人。”然后,他从餐桌上端走两个盛着食物的盘子,来到洗手间门口,礼貌地敲门,得到男孩的允许后,推门进去,把盘子放到马桶盖上。他说:“这么好的房间,不能让你独占,我们共进晚餐。”

    他和男孩聊天,唱歌。他们吃了很多东西,唱了很多歌。不断有客人敲门进来,向主人和男孩问好,递给男孩美味的饮料和烤得金黄的鸡翅——他们露出夸张和羡慕的表情。后来,他们干脆挤到洗手间里,和男孩一起唱歌。

    多年后,男孩长大了。他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并不富有,但多次掏钱救助穷人,从未留名。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我与地坛(节选)

①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

②如今我摇着车在这园子里慢慢走,常常有一种感觉,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有一天我整理我的旧相册,看见一张十几年前我在这园子里照的照片--那个年轻人坐在轮椅上,背后是一棵老柏树,再远处就是那座古祭坛。我便到园子里去找那棵树。我按着照片上的背景找很快就找到了它,按着照片上它枝干的形状找,肯定那就是它。但是它已经死了,而且在它身上缠绕着一条碗口粗的藤萝。有一天我在这园子里碰见一个老太太,她说:“哟,你还在这儿哪?”她问我:“你母亲还好吗?”“您是谁?”“你不记得我,我可记得你。有一回你母亲来这儿找你,她问我您看没看见一个摇轮椅的孩子?……”我忽然觉得,我一个人跑到这世界上来玩真是玩得太久了。有一天夜晚,我独自坐在祭坛占地几百平米空旷坦荡独对苍天,我看不见那个吹唢呐的人,惟唢呐声在星光寥寥的夜空里低吟高唱,时而悲怆时而欢快,时而缠绵时而苍凉,或许这几个词都不中以形容它,我清清醒醒地听出它响在过去,响在现在,响在未来,回旋飘转亘古不敢。

③必有一天,我会听见喊我回去。

④那时您可以想像一个孩子,他玩累了可他还没玩够呢,心里好些新奇的念头甚至等不及到明天。也可以想像是一个老人,无可置疑地走向他的安息地,走得任劳任怨。还可以想像一对热恋中的情人,互相一次次说“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又互相一次次说“时间已经不早了”,时间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一刻也不想离开你时间毕竟是不早了。

⑤我说不好我想不想回去。我说不好是想还是不想,还是无所谓。我说不好我是像那个孩子,还是像那个老人,还是像一个热恋中的情人。很可能是这样:我同时是他们三个。我来的时候是个孩子,他有那么多孩子气的念头所以才哭着喊着闲着要来,他一来一见到这个世界便立刻成了不要命的情人,而对一个情来人来说,不管多么漫长的时光也是稍纵即逝,那时他便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实一步步都是走在回云的路上。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

⑥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旭日。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救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⑦但是,那不是我吗?

⑧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要求。

苦恼

契诃夫

    我向谁去诉说我的悲伤?

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车夫约纳周身雪白,像是一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 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即使有一个大雪堆倒在他的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不必把身上的雪抖掉似的……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

“赶车的,到维堡区去!”约纳听见了喊声,“赶车的!”

约纳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

    为了表示同意。约纳就抖动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来……

    约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努动他的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然而从他的喉咙里却没有吐出一个字来,只发出咝咝的声音。

    “什么?”军人问。

    约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地说出口:“老爷,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是害什么病死的?”

    约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知道呢!多半是得了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

    “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

    车夫就又伸长脖子,用一种稳重的优雅姿势挥动他的鞭子。后来他有好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上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以后,就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边停下来,坐在赶车座位上又不动了……湿雪又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白。一个钟头过去,又一个钟头过去了……

    人行道上有三个年轻人路过,其中两个人又高又瘦。第三个却矮而驼背。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那个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

    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然而他顾不上讲价了……如今在他都是一样,只要有乘客就行……

    “好,走吧!”驼子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快点跑!”

    约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约纳不住地回过头去看他们。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他就再次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

    “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子叹口气说,“得了,你赶车吧!”

    约纳回转身,想讲一讲他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候驼子轻松地呼出一口气,声明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约纳收下二十戈比以后,久久地看着那几个人的背影。后来他们走进一个黑暗的大门口,不见了。他又孤身一人,寂寞又向他侵袭过来……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约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谁都没有注意到他,更没有注意到他的苦恼……那种苦恼是广大无垠的。如果约纳的胸腔裂开,那种苦恼滚滚地涌出来,那它仿佛就会淹没全世界,可是话虽如此,它却是人们看不见的。这种苦恼竟包藏在这么一个渺小的躯壳里,就连白天打着火把也看不见……

    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约纳已经回到大车店。在一个肮脏的大火炉旁边坐着了。炉台上,地板上,长凳上,人们鼾声四起。约纳瞧着那些睡熟的人,后悔不该这么早就回来……

    “连买燕麦的钱都还没挣到呢。”他想,“这就是我会这么苦恼的缘故了。一个人要是会料理自己的事……让自己吃得饱饱的,自己的马也吃得饱饱的。那他就会永远心平气和……”

    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往水桶那边走去。

    “你是想喝水吧?”约纳问。

    “是啊。想喝水!”

    “那就痛痛快快地喝吧……我呢。老弟,我的儿子死了……”

    约纳看一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一点影响也没看见。那个青年人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如同那个青年人渴望喝水一样,他渴望说话,他的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应当有条有理、详详细细地讲一讲才是……应当讲一讲他的儿子怎样生病,怎样痛苦,临终说过些什么话,怎样死掉……是啊,他现在可以讲的还会少吗?听的人应当惊叫,叹息,掉泪……

    “去看一看马吧,”约纳想。

    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想起燕麦、草料、天气……关于他的儿子,他独自一人的时候是不能想的……跟别人谈一谈倒还可以;至于想他,描摹他的模样,那太可怕,他受不了……

    “你在吃草吗?”约纳问他的马说,“好,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是啊……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我不行了……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只要他活着就好了……”

    约纳沉默了一会儿.继续说:“就是这样嘛,我的小母马……库兹马不在了……他下世了……他无缘无故死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你就是这个小驹子的亲娘……忽然,比方说,这个小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

    约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文本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百年孤独(节选)

加西亚·马尔克斯

    当时,马孔多是个二十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像史前的巨蛋。

    每年三月,衣衫褴褛的吉卜赛人都要在村边搭起帐篷,在笛鼓的喧嚣声中,向马孔多的居民介绍科学家的最新发明。一个身材高大的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满脸络腮胡子,手指瘦得像鸟的爪子,拿着两大块磁铁,从一座农舍走到另一座农舍,大家都惊异地看见,铁锅、铁盆、铁钳、铁炉都从原地倒下,木板上的钉子和螺丝嘎吱嘎吱地拼命想挣脱出来,乱七八糟地跟在魔铁后面。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狂热的想象力经常超过大自然的创造力,他认为这种暂时无用的科学发明可以用来开采地下的金子。他用自己的一匹骡子和两只山羊换下了两块磁铁。这些家畜是他的妻子打算用来振兴破败的家业的,她试图阻止他,但是枉费工夫。在好几个月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带着两块磁铁,勘察了周围整个地区的一寸寸土地,甚至河床。他掘出的唯一的东西,是十五世纪的一件铠甲。

    三月间,吉卜赛人又带来一架望远镋和一只放大镜。磁铁的试验失败之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不甘心,马上又产生了将放大镜作为作战武器的念头。他用两块磁铁和三枚殖民地时期的金币交换放大镜。乌尔苏拉伤心地流了泪。那盒金币由她父亲一生节衣缩食积攒下来。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无心抚慰妻子,他冒着生命危险,一头扎进了作战试验。他将阳光的焦点射到自己身上,因此受到灼伤,伤处溃烂,很久都没痊愈。他甚至编写了一份使用这种武器的《指南》,连同许多试验说明和几幅图解,请一个信使送给政府。他等待答复等了几年。最后等得厌烦了,他就为这新的失败埋怨梅尔基亚德斯,于是吉卜赛人归还了金币,换回了放大镜,并且给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几幅葡萄牙航海图和各种航海仪器。梅尔基亚德斯亲手记下了修道士赫尔曼作的简要说明,把记录留给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让他知道如何使用观象仪、罗盘和六分仪。在雨季的漫长月份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把自己关在宅子深处的小房间里,不让别人打扰他的试验。他完全抛弃了家务,整夜整夜呆在院子里观察星星的运行……最后,他洋洋得意地向孩子宣布自己的发现:“地球是圆的,像橙子。”

吉卜赛人回来的时候,乌尔苏拉唆使全村的人反对他们,可是好奇战胜了恐惧,因为吉卜赛人说是要展出纳希安兹人最奇特的发明。大家都到吉卜赛人的帐篷去,花一分钱,就可看到返老还童的梅尔基亚德斯——身体康健,没有皱纹,满口漂亮的新牙……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觉得这一切既简单又奇妙,第二天他不再按时进餐,从早到晚在屋子里踱来踱去。“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他向乌尔苏拉唠叨,“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

    他让那些跟他一起建立马孔多村的人带上铁锹、锄头和狩猎武器,并把自己的定向仪具和地图放进背囊,就去从事鲁莽的冒险了。……

    探险回来以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绘了一幅地图。由于这张主观想出的地图,人们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马孔多是在一个半岛上面。他是恼怒地画出这张地图的,故意夸大跟外界往来的困难,仿佛想惩罚自己轻率地选择了这个建村的地点。“咱们再也去不了任何地方啦,”他向乌尔苏拉叫苦,“咱们会在这儿活活地烂掉,享受不到科学的好处了。”他决定把马孔多迁到更合适的地方去。

    村里的男人已经开始准备搬家,乌尔苏拉却像蚂蚁一样悄悄地活动,唆使村中的妇女反对男人的轻举妄动。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说不清楚,不知什么时候,由于什么对立的力量,他的计划遭到一大堆借口和托词的阻挠,终于变成没有结果的幻想。有一天早晨他难过地对乌尔苏拉说:“既然谁也不想走,咱们就单独走吧。”

    “不,咱们不走,”她说,“因为咱们在这儿生了个儿子。”

    “可是,咱们还没有一个人死在这儿,”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反驳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亲属埋在这儿,他就不是这个地方的人。”

    乌尔苏拉温和而坚决地说:“为了咱们留在这儿,如果要我死,我就死。”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试图用自己的幻想迷住她,答应带她去看一个美妙的世界:那儿,只要在地里喷上神奇的药水,植物就会按照人的愿望长出果实;那儿,可以贱价买到各种治病的药物。

    “不要成天想入非非,最好关心关心孩子吧。”她回答,“他们像小狗儿似的被扔在一边,没有人管。”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望了望窗外,看见两个赤足的孩子正在烈日炎炎的菜园里。他觉得,他们仅在这一瞬间才开始存在。他全神贯注地望着两个孩子,终于望得两眼湿润,他无可奈何地发出一声深沉的叹息。

    “好啦,”他说,“叫他们来帮我搬出箱子里的东西吧。”

(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悼念乔治·桑

雨 果

我为一位死者哭泣,我向这位不朽者致敬。

昔日我曾爱慕过她,钦佩过她,崇敬过她,而今,在死神带来的庄严肃穆之中,我出神地凝视着她。

    我祝贺她,因为她所做的是伟大的;我感激她,因为她所做的是美好的。我记得,曾经有一天,我给她写过这样的话:“感谢您,您的灵魂是如此伟大。”

难道说我们真的失去她了吗?

不。

    那些高大的身影虽然与世长辞,然而他们并未真正消失。远非如此,人们甚至可以说他们已经自我完成。他们在某种形式下消失了,但是在另一种形式犹然可见。这真是崇高的变容。

    人类的躯体乃是一种遮掩。它能将神化的真正面貌——思想——遮掩起来。乔治·桑就是一种思想,她从肉体中超脱出来,自由自在,虽死犹生,永垂不朽。啊,自由的女神!

    乔治·桑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其他的伟人都是男子,唯独她是伟大的女性。

    在本世纪,法国革命的结束与人类革命的开始都是顺乎天理的,男女平等作为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一部分,一个伟大的女性是必不可少的。妇女应该显示出,她们不仅保持天使般的禀性,而且还具有我们男子的才华。她们不仅应有强韧的力量,也要不失其温柔的禀性。乔治·桑就是这类女性的典范。

    当法兰西遭到人们的凌辱时,完全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为她争光载誉。乔治·桑永远是本世纪的光荣,永远是我们法兰西的骄傲。这位荣誉等身的女性是完美无缺的。她像巴贝斯一样有着一颗伟大的心,她像巴尔扎克一样有着伟大的精神,她像拉马丁一样有着伟大的灵魂。在她身上不乏诗才。在加里波第曾创造过奇迹的时代里,乔治·桑留下了无数杰作佳品。

    列举她的杰作显然是毫无必要的,重复大众的记忆又有何益?她的那些杰作的伟力概括起来就是“善良”二字。乔治·桑确实是善良的,当然她也招来某些人的仇视。崇敬总是有它的对立面的,这就是仇恨。有人狂热崇拜,也有人恶意辱骂。仇恨与辱骂正好表现人们的反对,或者不妨说它表明了人们的赞同——反对者的叫骂往往会被后人视为一种赞美之辞。谁戴桂冠谁就招打,这是一条规律,咒骂的低劣正衬出欢呼的高尚。

    像乔治·桑这样的人物,可谓公开的行善者,他们离别了我们,而几乎是在离逝的同时,人们在他们留下的似乎空荡荡的位子上发现新的进步已经出现。

    每当人间的伟人逝世之时,我们都听到强大的振翅搏击的响声。一种事物消失了,另一种事物降临了。

    大地与苍穹都有阴晴圆缺。但是,这人间与那天上一样,消失之后就是再现。一个像火炬那样的男人或女子,在这种形式下熄灭了,在思想的形式下又复燃了。于是人们发现,曾经被认为是熄灭了的,其实是永远不会熄灭。这火炬燃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光彩夺目,从此它组成文明的一部分,从而屹立在人类无限的光明之列,并将增添文明的光芒。健康的革命之风吹动着这支火炬,并使它成为燎原之势,越烧越旺,那神秘的吹拂熄灭了虚假的光亮,却增添了真正的光明。

劳动者离去了,但他的劳动成果留了下来。

    埃德加·基内逝世了,但是他的高深的哲学却越出了他的坟墓,居高临下劝告着人们。米谢莱去世了,可在他的身后,记载着未来的史册却在高高耸起。乔治·桑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她留给我们以女权,充分显示出妇女有着不可抹杀的天才。正由于这样,革命才得以完全。让我们为死者哭泣吧,但是我们要看到他们的业绩。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伟业,得益于颇可引以为豪的先驱者的英灵精神,必定会随之而来。一切真理、一切正义正在向我们走来。这就是我们听到的振翅搏击的响声。

    让我们接受这些卓绝的死者在离别我们时所遗赠的一切!让我们去迎接未来!让我们在静静的沉思中,向那些伟大的离别者和我们预言将要到来的伟大女性致敬!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