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2012年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苏州园林》练习卷(带解析)

下列句子运用了作比较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

A、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B、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 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C、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D、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举一反三
阅读《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回答小题。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可耕土地资源不足造成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土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它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就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近几年,人们还培育出一些藻类新品种,这些藻类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不断翻番。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够300亿人的需要。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近海的鱼虾数量已近极限,很多国家为了争夺有限的近海资源纷争不断。但是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只要磷虾的捕获量每年达到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远洋和深海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我们说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选文有改动)

阅读《地热能有望成为雾霾治理新配方》一文,回答小题。

地热能有望成为雾霾治理新配方

    ①人类社会追求的两大主题,一个是健康,一个是能源。当健康和能源这两个主题发生冲突时,比如雾霾当道的眼下,我们的出路又在哪儿呢?答案是地热。

    ②地热资源是来自地球内心的奉献,地心温度可以达到5000~6000摄氏度,能量巨大。与化石能源不同,地热能基本上不排放污染物,也不会带来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温室效应;与太阳能和风能不同,地热资源是一个连续稳定的能源,它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都存在;除此之外,它在地下储层当中,像电池一样储集热能量,这个特点是在能源利用中有待发挥的优势。

    ③河北省的雄县已经实现了可持续的地热供暖,开采井、回灌井的设计有效解决了可持续供能的问题,开采井(红色的)出来的热水送到供热站经过换热以后,被加热的自来水送到各家各户,降温后的地热水——地热尾水再从冷水井(蓝色的井)回灌下去,实现循环往复的利用。雄县有30万人口,井有70口左右,约1500米的深井,温度在60~70摄氏度,每年冬天90%以上的人口享受了地热供暖。这个地热供暖是清洁的,整个城市几乎没有烟囱。

    ④程度发育好的热储,勘探开发利用的远景非常好,潜力巨大。初步估算,全国岩溶热储的能量潜力相当于我国目前年能耗的100倍以上。如果把它们的分布与雾霾分布图对比可以发现,吻合度非常高,所以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可以有效替代燃煤,缓解雾霾。

(选自《中国科学报》,作者庞忠和,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