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这场运动的宗旨是提高产量、防止富裕农民重新冒头、争取更大程度的农业专业化,以及加速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到1956年年底,约96%的农户正式成为合作社社员。
——摘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某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材料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主要生产资料仍归集体所有,在分配方面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
——搞自《复兴之路》(中)
请回答:
材料一:很久以前,被历史学家们称之为“工业革命”的那场伟大的经济变革,就发端于纺织品制造,这场革命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取得了巨大的飞跃。如果没有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摘编自弗格森《文明》
材料二:农民陈友汉家庭生活状况变化表
食物 | 食用油 | 土地 | 农具与耕牛 | |
1953年前 | 野菜、麦皮、杂粮 | 四斤 | 很少 | 无 |
1953年 | 米饭 | 四十八斤 | 十五亩四分 | 齐全 |
——摘编自《中南土地改革的伟大胜利》
材料三:陈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提出:“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当时农村中相当普遍地存在“增产不增收,多劳不多得,分配不兑现(指只分口粮分不到现金)”的现象,严重妨碍了农民增产的积极性。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