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江苏省泰兴市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小题。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 尽失其度。

——《战国策·燕策》

【注释】①因:于是,就。②揕(zhèn):刺。③自引:自己抽身。④不意:意料不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轲取图奉之           ②

③图而匕首见           ④起不意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秦 王 还 柱 而 走

(3)、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A、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B、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C、中峨冠而多髯者 D、跪而拾之以归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②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5)、结合文中内容,谈谈荆轲是一个怎样的人。
举一反三
阅读两篇文言文,回答各小题。

    [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

     [乙]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②,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③石、怪木、奇卉、美箭④,可列坐而庥⑤焉。风摇其巅,韵⑥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注】①渴:潭名,指袁家渴。②泓:水深的样子。③诡:奇异。④箭:小竹。⑤庥:同“休”(xiū),树荫。⑥韵:和谐悦耳的声音。

阅读同学们制作“古代文人的忧乐情怀”专题学习手册,小冀同学编排了下列课内外诗文材料,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章节  入世不顺之忧,豪迈豁达之乐

【甲】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章节二  进退两难何忧,心怀民众同乐

材料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材料二: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章节三  追逐名利成忧,超然物外自乐

渔父者,不知姓名,亦不知何许人也。太康孙缅为寻阳太守,落日逍遥渚际,见一轻舟,凌波隐显。俄而渔父至,神韵萧洒,垂纶长啸。缅甚异之,乃问:“有鱼卖乎?”渔父笑而答曰:“其钓非钓,宁卖鱼者耶?”缅益怪焉,遂褰裳涉水,谓曰:“窃观先生有道者也,终朝鼓枻 , 良亦劳止。吾闻黄金白璧,重利也,驷马高盖,荣势也。今方王道文明守在海外隐鳞之士然向风。子胡不赞缉熙之美,何晦其用若是也?”渔父曰:“仆山海狂人,不达世务,未辩贱贫,无论荣贵。”于是悠然鼓棹而去。

(节选自《太平御览·逸民部·卷五》)

【注释】①渚:水中的小块陆地。②褰:提起,撩起。③鼓枻:划船。④缉熙:光明,这里喻指为朝廷效力。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班级拟拍摄“印象山水”小视频,同学们找来以下素材,请你参与前期准备工作。

【甲】

重游天台

唐•李郢

南国天台山水奇,石桥危险古来知。龙潭直下一百丈,谁见生公独坐时。

【乙】

游天台山日记

明•徐霞客

初三日晨起,果日光烨烨,决策向顶。上数里,至华顶庵。又三里,将近顶,为太白堂,俱无可观。循路登绝顶,荒草靡靡 , 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 , 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为高寒所勒耳。

仍下华顶庵,过池边小桥,越三岭。溪回山合木石森丽一转一奇殊所望。二十里,过上方广,至石梁,礼佛昙花亭,不暇细观飞瀑。下至下方广,仰视石梁飞瀑,忽在天际。闻断桥、珠帘尤胜。越一岭,沿涧八九里,水瀑从石门泻下,旋转三曲。上层为断桥,两石斜合,水碎迸石间,汇转入潭;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势甚怒;下层潭口颇阔,泻处如阈 , 水从坳中斜下。三级俱高数丈,各极神奇,但循级而下,宛转处为曲所遮,不能一望尽收。又里许,为珠帘水,水倾下处甚平阔,其势散缓,滔滔汩汩。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崖,莲舟不能从。暝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

初四日天山一碧如黛。不暇晨餐 , 即循仙筏上昙花亭,石梁即在亭外。梁阔尺余,长三丈,架两山坳间。两飞瀑从亭左来,至桥乃合流下坠,雷轰河隤 , 百丈不止。余从梁上行,下瞰深潭,毛骨俱悚。梁尽,即为大石所隔,不能达前山,乃还。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改)

【注释】①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的尊称。②靡靡:草随风倒伏相依的样子。③弥望:充满视野。④慊(qiè):满足、满意。⑤阈(yù):门槛。⑥隤(tuí):崩塌。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