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初级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期初水平测试试卷

《父亲的病》中鲁迅描写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怎样的实质?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状元街
                                                                                                       刘国芳
      女孩门前有条状元街。
      女孩坐在门口,看着状元街。状元街只有三米宽,从村子里穿过。街中间毕毕直直嵌了两行卵石,街有多长,卵石也嵌了多长。女孩看过火车,那嵌出的两行卵石就跟铁轨一样,只是没有那么宽。那两行卵石嵌出的距离,只可以走一个人。
      女孩知道这状元街上为什么嵌着这两行卵石。
      女孩的大人告诉过女孩,好久以前,他们浯溪村考取了一位状元。状元要回村时,村里人到浯溪里捞来了很多很大的卵石,在村子最中间的一条路上嵌了两行。状元回来了,就走在两行卵石中间。以后,村里人就把这条街叫着状元街。女孩还知道,村里人后来就没人走在两行卵石中间了,除非状元回来,才能走在状元街的两行卵石中间。女孩现在坐在门口看着状元街,她好像看见状元回来了。状元就走在两行卵石中间,一大群人走在两行卵石外面跟着状元。女孩也跑过去,也跟着状元。女孩像大家一样,走在两行卵石外面。女孩很想走到中间去,但女孩不敢,女孩只能在两行卵石外面跟着。
      状元街上当然没走来状元,是几个孩子走来了。女孩看见一个孩子走在两行卵石中间,其他几个孩子在两边跟着。那走在卵石中间的孩子把两只胳膊摆开来,做出大摇大摆很得意的样子。正得意着,一个老人走了过来,老人看着孩子说:“谁叫你走在中间?”
      孩子就慌慌地从两行卵石中间走出来。
      老人还不放过孩子,继续说:“中间是状元走的,现在没有状元,但你考取大学,也可以走到中间去。”
      孩子喏喏地应着,往女孩跟前走来。
      女孩站起来,想跟几个孩子一起去玩,但这时女孩听到大人喊她,大人说:“嫣嫣,把这些菜拿到浯溪里洗一下。”
      大人说着,把半篮菜递给了女孩。
      女孩就提着菜去浯溪里洗,浯溪就在村口,走完状元街,就是村口的浯溪了。女孩走在状元街上,街上还有很多人走着,都是大人,他们都走在两行卵石外面,没人在两行卵石里面走着。他们见了女孩,都问着说:“嫣嫣,去哪里呀?”
      女孩说:“去浯溪里洗菜。”
      女孩也跟那些大人一样,走在两行卵石外面,但走着走着,女孩就很想走到两行卵石中间去,女孩想走就走了进去,走在两行卵石的中间。正走着,忽然一个大人说话了,那大人说:”嫣嫣,你怎么走路的?”
      女孩吓了一跳,慌忙走了出来。
      大人继续说:“中间是状元走的,现在没有状元考了,但等你考取了大学,你才可以走中间,你知道么?”
      女孩点点头,女孩说:“我知道。”
      女孩洗了菜回来后,又坐在门口,女孩还看着门前那条状元街。看着看着,女孩起身了。女孩去屋里背起了书包,然后出门了。
      女孩去上学了。
      女孩仍然走在状元街上,去上学要从状元街走出村子,女孩走在两行卵石外面,女孩知道,现在她只能走在两行卵石的外面,要等到考取了大学,她才能像状元一样走在卵石的里面。
      女孩天天这样走着,走在两行卵石外面。一天一天过去,女孩就大了。女孩成绩一直很好,小学成绩好,初中成绩也好,高中成绩更好。后来,女孩就参加高考了,女孩知道自己考取了。果然,有一天女孩在村口等到了录取通知书。女孩真的考取大学了。女孩捧着通知书回家时,走在状元街中间了,全村的人都跟在后面,但他们都走在两行卵石外面,他们都说:“嫣嫣你是我们村的状元了。”
      女孩甜甜地笑了。
      在女孩笑着时,一个声音传了过来,那是女孩大人的声音,大人说:“嫣嫣,你怎么坐在门口打瞌睡了?”
      女孩就醒过来了,原来她在门口打瞌睡,她是在梦里考取了大学。
      女孩叹了一声,然后看着大人说:“妈,我都十岁了,你什么时候让我读书呀?”
      大人说:“女孩子家,读什么书。”
      女孩说:“我要读。”
      大人说:“没有钱,拿什么给你读。”
      女孩“呜——”地一声哭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点灯的人

①有事晚归。走在无人的街巷,路两旁的房屋默然耸立,一片静寂。突然,“嗖”的一声,前方窜出一只野猫,往邻家的屋后跑去。昏黄的路灯下,我发现自己的影子又瘦又小,夜猫的突然出现让我立马浑身冷汗,赶紧加快脚步,往家走去。

②到了家门口,我望见了二楼客厅那开得很亮的灯,心中的紧张稍微舒缓了一下。摸出留在门边的钥匙,轻轻打开门进入屋内。父亲的房门虚掩,大厅的灯开得很亮,我心中的恐惧全然散去,紧提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我明白,父亲知道我怕黑,他为我点着灯。

③在家的这几天,父亲精心安排我的生活起居,生怕我受委屈。那天,我说膝盖有些疼,他很着急,立马拿出自己准备用的止痛膏给我贴上。父亲知道膝盖位置不好粘贴,叮嘱我不要动,用手按了又按,拍了又拍。感觉粘的还不结实,又找出一块纱布,帮我把膝盖包了起来,让我躺在沙发上烤着理疗灯。忙活半天,他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怕我热,他坐在边上给我扇扇子。父亲似乎忘了我早已成年,似乎也忘了自己已进入耄耋之年。我知道,在他眼里,我永远是那个需要他呵护的、弱不禁风的小姑娘。在父亲的照顾下,我躺在沙发上睡着了。

④等我醒来,烤灯已关,不见父亲的踪影。我趴在窗口向外望,正值中午,一个身影由远而近,他的步履很缓慢,右腿微跛,蹒跚在阳光里。我知道,那是我的父亲,急忙下楼去迎接。父亲一手提着一大包药,一手提着一大袋蔬菜和零食,两袋东西,使得他的背更弯,脚步更缓。我急步向前抢过袋子,袋子到手压得我一个趔趄。好沉啊!父亲见状,赶紧扶住菜袋子,责备我:“你出来干什么?腿不舒服,不要多跑。”看见他脸上的汗水,我既心疼又感动。父亲啊,您是不是忘了您的腿刚刚做完手术?您是不是也忘了您一晒就容易过敏?

⑤和父亲进了家门,他来不及擦汗就让我躺下,感觉理疗的时间有些短,他再次打开烤灯。烤灯那红红的暖暖的光照在我的膝盖上,顿觉疼痛得到了缓解。半梦半醒间,我仿佛回到了儿时。

⑥儿时,我和父母亲住在村里,村里没有电,夜晚靠一盏煤油灯来照明。煤油灯由墨水瓶改造而成,不大也不高,添得半满的煤油里面浸入一根灯芯。山村的夜晚来得格外早,夜色也格外浓。四周一片静寂,透过窗棂望向屋前,黢黑的山矗立在天幕下显得格外高远。屋内一片漆黑,我的心里一片恐慌,觉得巨大的黑幕要吞噬掉小小的我,右手紧紧抓住父亲的衣角。父亲见状,摸出一根火柴,摸索着在火柴盒左侧用力摩擦。“唰”的一下,火柴头被点燃,一个巨大的光圈出现,屋子瞬间亮堂起来。继而父亲用火柴点燃了煤油灯,拉着我去厨房吃饭。煤油灯下,一家人围桌而坐,家常便饭也吃出饕餮大餐的感觉来。有一次我在盛汤过程中,一不小心汤洒了烫伤了胳膊,烫伤的位置很快就起了水泡,火辣辣地疼。父亲赶紧点燃家中的另一盏煤油灯,背起我,举着灯,出门找村医去抹药。

⑦山路崎岖,夜色迷蒙。父亲手中的灯,照亮了前行的路,直至我慢慢长大。

⑧从小到大,无论我多晚回家,也无论我遇到什么伤痛,父亲永远是那个为我点灯的人。漫漫人生路,一定要深爱那个为我们点灯的人,并努力为他人点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栗花香

疏泽民

①杏花落了,梨花谢了,桃花变成了青桃。时序进入五月,草木渐次葱茏,春天里的繁花渐次退场,而夏花尚未接力。朋友说,不妨到山里走一趟,那里有一种花,很可能你没见过。

②抵制不住诱惑,上了朋友的私家车。小车沿着蜿蜒的溪谷小道,向深山蛇行而去。随着山路的渐次抬高,车窗外的景致也由深绿幽暗变成嫩绿敞亮,隐隐约约地飘来阵阵暗香。

③小车开到半山腰的一处彩钢瓦搭建的民房前停下,那儿是朋友的园林生产基地。下了车,山野的草木清香夹杂着从未闻过的幽香扑面而来。这种幽香,不像槐花香得浓郁,不像枣花香得诱人,也不像秋天的金桂那样甜香。栗花香得清淡,深吸一口气,似乎没有多香;不经意地闻了,似有一种庄稼的清香。这或许就是农家管栗子树叫“铁杆庄稼”的原因吧?扬花时在玉米、稻子、荞麦的大田里,不都能闻到这透出一股青气的香味吗?朋友说:“栗花香得有些怪,不同的人,不同的地界,对栗花香有不同的感受。”环顾四周,没见着花,不知这香气来自何处。见我傻愣着,朋友说:“走,上山去看看。”

④山上是一大片果树林,栽种了板栗。板栗园里的香气更浓,犹如走进了糕点坊,清蒸的豆粉香将我包裹。朋友指着身边的板栗树说:“你看那一串串花穗,仔细闻闻,多香。”

⑤啊,那香味儿来自栗花!我感到意外。我吃过种植的板栗,也吃过山上的野毛栗,但还没有仔细打量过这种美味果实之花——栗花。其实这种栗花,在乡下不乏其踪,但因为不起眼,往往被忽视了。着实不起眼,若不仔细看,还以为是挂在枝头的毛毛虫,披着淡淡的黄绿色绒粉,在阳光下泛着幽光。

⑥凑近一闻,可不是嘛,那馥郁的香气就是从这儿溢出来的。单稳栗花藏在绿叶间,毫不起眼;千万穗栗花缀起来,一串串,一-树树,就有了气势。那些穗状栗花,如檐下晾晒的豆角,又似窗前垂挂的千纸鹤,在微风中轻轻摆动。花香的波纹一圈圈漾开,交叉,重叠,将整座山峦淹没,连我自己也概莫能外。沉浸在栗花的海洋里,被清新而质朴的栗香裹挟,感觉浑身上下都被香气洗了一遍,无比通透。

⑦这里是朋友承包的千亩山场,栗树园只是核桃、柑橘、枇杷等经济果林中的一项。朋友老家在这片山区,早年随外出务工人员跑到城里淘金,小赚了一笔后,又回到家乡投资创业,成立合作社,种植经济果林,带领山区群众共同致富。

⑧走进这片栗园,近距离感知栗花的素雅和香气的浓郁,深为栗花无形的气场所震撼:与百花无争,朴实低调,安静地坚守在山上。开花,结果,奉献人们可口的美食,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香饽饽。

⑨山上一片片果园如版画拼图,实在太美,我掏出手机,边走边拍。一回头,发现朋友正在指导民修剪栗枝,他们如同栗花一样,默默无闻,淡泊无争。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另一种栗树,正在山上安静地生长。

⑩漫山栗花香,让人念念不忘。

(选自《福州晚报》有删改)

文学作品阅读

父亲和苦瓜

①父亲最爱苦瓜,我却对它没有什么好感。苦瓜通体清苦,父亲也一生清苦。因此我想,父亲的命运就是苦瓜的命运?苦瓜也叫君子菜,它无论和什么菜在一起炒、煮、炖都只苦白己,其他的菜不会沾一丝苦味。父亲也是这样的人:宁愿苦自己,也不愿苦别人。

    ②父亲退休后便回到了乡下,在每年草长莺飞之时,他就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种上苦瓜。当嫩绿的新芽探出头来时,父亲怕鸡鸭来啄食瓜苗,就用个破箩筐罩在上面。待那些小芽顺着父亲的美好心愿一节节地往上长,长出许多瓜藤时,父亲又去弄些木桩和树枝来,搭好一个简单的架子,让那些藤儿穹弯曲曲地往上爬,边爬边开出一朵朵黄色小花。花儿凋零了,藤上结出了细嫩的小苦瓜,没几天,架上爬满了青苦瓜、白苦瓜,一个个或露或藏地悬挂在棚架下,这时的父亲是十分欢欣和激动的。

    ③苦瓜、花叶、藤蔓和架子和谐地交映在一起,远看近看都是一幅迷人的图画,风过瓜架,吹动瓜叶,瓜果摇曳,父亲总在瓜架前呆呆地站着,像想起什么往事似的。

④父亲生来命苦,八岁时就没了爹,与奶奶相依为命,生活过得极其艰难,度日的蔬菜,总少不了苦瓜。那时候奶奶家里的房前屋后,很多苦瓜藤自由爬到院墙上,柴垛上。一到夏天,奶奶随手就能摘到一个苦瓜,饭桌上也算是有一盘菜。奶奶想尽办法,让这盘菜好下咽些,可在那缺油少盐的年月,那种涩的味道好像怎么也去不掉。

⑤如今,每到夏天,餐桌上总少不了父亲亲手炒的苦瓜,或独炒或炒鸡蛋或炒干鱼,盛在盘子里,看起来鲜嫩无比,清脆爽口,但我仍嫌它清苦。望着盘子里的苦瓜,又瞅了瞅了父亲,勉强用筷子夫起一片,却不愿送到口里。父亲好像看出我的心思,微微一笑,风趣地对我们几个兄说:“只有吃得苦中苦.方能做得人上人啊。”

⑥父亲没有大红大紫、大起大落,平凡了一辈子,淡泊了一辈子,清贫了一辈子,但他很满足,认为自己为子女成长所受的苦是值得的。在那艰难的岁月中,把我们兄妹拉扯大不容易,看着我们一个个有出息,过着安稳幸福的生活,他也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他常对他的朋友们说,他拥有的几个好儿女,就是他此生最大的财富。

⑦苦瓜由青变白再变黄,这是一个成熟的过程,父亲有意多等待些时日,让苦瓜变黄,为的是多贮存些瓜种。那熟透的苦瓜,咧开了嘴,露出一排维红的果肉,就如一朵美丽的红花。等候在旁的我抢在父亲之前,高兴地摘下苦瓜,掰开皮,露出丰厚红软的果肉来,小小的馋嘴忍不住尝了一口,呀,好甜,清香纯正的甜,咽一下,直渗到骨子里去了。我百思不解,便问父亲,父亲告诉我说,这是苦瓜的本质——一生漫长的等候,终于苦尽甘来。

    ⑧一年的苦瓜由鲜嫩变枯老,瓜藤由翠绿变枯萎。父亲也一年年变苍老了。很多时候,我看见父亲坐在屋前的空地上,坐在苦瓜生长的土地上,像深深怀念什么似的。我想,是不是这一生清苦而淡然的苦瓜让父亲变老的?

    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了父亲的苦瓜情结,自己也喜爱上它了。我特别欣赏苦瓜藤那奋勇向上、蘊藏无限生命力的精神,更欣赏苦瓜那经历漫长等候、苦尽甘来的品性。父亲就如同那苦瓜,虽年老但仍积极向上、以苦为乐,而今儿女成家立业、安稳幸福,父亲不也是苦尽甘来吗?

(原文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