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海安县白甸镇初级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检测试卷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小题。

新年礼物

侯发山

    ①进入腊月,年的味道便越来越浓了。一街两行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大的,小的,圆的,长的,各种形状的都有。超市、商场门口的大海报,你方唱罢我登场,打折、降价的信息扑面而来。街口巷角的空地也全被小商小贩们占领了。过年了,城管也睁一眼闭一眼的,他们也知道弱势群体的不容易。卖衣服的,卖年货的,还有现杀活羊的……都来了。有商家门口的音响放着“新年好啊新年好”,不时炸响的鞭炮,更是把年味送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

    ②李娟走进商场,打算给母亲买件礼物。迎宾小姐穿着大红的旗袍,脸似乎比平时笑得还灿烂:“欢迎光临!”

    ③每到年关,李娟必给老母亲买一件礼物。她自小没了父亲,是母亲屎一把尿一把,既当娘又当爹地把她和弟弟拉扯大的,不容易。记得进城的头一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洗脚盆。还是李娟在雇主家看到洗脚盆后,才决定给母亲买的。李娟是一个家政服务员,说白了,就是保姆。李娟在电话里给母亲说,睡前泡泡脚,胜似吃补药。这话也是雇主给李娟说的。李娟又问了雇主一次,才记住。先前在老家,晚上睡觉前谁洗过脚?即使偶尔洗一次,也是用的洗脸盆,谁用过那种木制的、带按摩的洗脚盆?第二年,给母亲买了一个袖珍音响,里面装了个卡,录满了家乡戏,豫剧、曲剧,还有大鼓戏。弟弟和弟媳在外打工,不常在家,母亲一个人在家孤独,听听戏也不寂寞。这玩意也是李娟在公园里见到的,不少城里老人都有,腰里挎着,手里拿着,口袋里装着,想听谁的就听谁的,比收音机方便多了。

    ④第三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按摩椅,母亲经常腰疼,都是干农活给累的。这也是刘娟看到雇主家里有这个,才想起给母亲买的……

    ⑤李娟东瞅瞅,西看看,给母亲买什么合适呢?衣服?平时没少给她寄,弟媳也给她买,到老也穿不完。用的?电视机,家里有,冰箱,家里也有,除了过年派上用场外,其他时间都罢着工。洗衣机,在弟弟的屋里锁着。李娟想再给母亲买一个,母亲不要,说村里不少人家都有,使用的却很少,都当成柜子塞满衣服了,说洗衣机老费电。即便是给母亲买了,会不会用还得一说。吃的?母亲饭量不大,也不吃肉,说老了,吃啥都不香甜了。开心果、核桃之类的坚果,她的牙也退化了,咬不动。

    ⑥李娟在商场转悠了半天,也没想好给老母亲买什么礼物好。她打通家里的电话,问问母亲还缺少什么。

    ⑦听到是她的声音,母亲在电话那端显得挺激动:“娟,是你吗?你五天都没打电话了。家里啥都不缺……你啥时间回来?”家里装的是座机,母亲却不会拨号,不能主动打电话,只能接受电话。

    ⑧又是这句话。每次打电话,母亲都问李娟啥时间回去。李娟耐心解释道:“娘,我最近工作忙,回不去。”前不久,李娟刚换了雇主,这一家有一个老太太,她的儿子媳妇都在国外,忙,没时间回来陪老人家,老太太晚上睡不着,想找个人说说话,晚上陪她睡觉。老太太的儿子给的价钱也诱人,李娟就答应了。

    ⑨母亲在电话那端不说话。

    ⑩母亲似乎不高兴,李娟忙换了欢快的语气:“娘,我弟弟他们回去了吧?我们几天前通过电话。我有时间就回去。”弟弟他们回去了,这个年也就热闹一点,家里也不至于太冷清。

    ⑪“娟,给你寄的礼物你收到了吗?”母亲在电话那端怯怯地说道。

    ⑫给我寄礼物?李娟感到新奇:“娘,您老人家给我寄啥子礼物,真是的。”母亲又说:“我让你弟弟寄的,他说丢不了,你会收到的。你弟弟他们今个儿去镇上赶集了……”

    ⑬电话挂断后,李娟就给弟弟拨通了手机,闲聊了一会儿,就问到正题:“娘说给我寄的礼物,啥礼物?”

    ⑭“姐,你别生气啊。娘给我二百块钱,让我买张火车票给你寄去……我今天早上才在网上订购的,让他们直接送票去你那里,估计今天就会给你打电话,是腊月二十六的票。姐,你几年没回来了,你就回来一趟吧。你知道吗?你给娘买的洗脚盆,她一直没拆封,按摩椅一次也没用……姐,你真的很忙吗?娘想让你回来陪她睡一晚上……”

    ⑮弟弟的话音没落,李娟眼里的泪已悄然滑落下来。

(1)、小说第一段用大量笔量来写越来越浓的年味,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小说第六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
(3)、小说第十一段中写“母亲在电话那端怯怯地说道”,请分析“怯怯”这个词语的内涵。
(4)、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李娟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5)、一边已经答应了雇主帮助照顾老太太,一边是母亲寄来的回家的火车票。你认为李娟该怎么办呢?为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饮水与健康
         ①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使一段时间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三天就会导致死亡。如果在酷暑的沙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所以《本草纲目》把水放在第一章。中国的先人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为什么水对人如此重要?
        ②人体内三分之二以上是水。水是传送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排泄人体废物、体液(如血液)循环的载体,是消化食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温所必须的物质。水是含有溶解性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它同溶解的钙、镁一样,对维持身体组织的健康必不可少。
        ③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比如可以预防感冒,并使感冒患者早愈。其原因在于,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足够地饮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足够的水可促使人体排除废物,使患者早愈。
        ④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身体就无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所以我们在心情烦躁时,应多饮水。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老年人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很快安神入睡。
        ⑤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人体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例如老年人皱纹增多,就是皮肤干燥、脱水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已知水占人体的比重,大体如下:胎儿90%、初生婴儿80%、少年75%、成年男子70%、老年男子小于65%。所以,老年人尤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
         ⑥那么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正常人体内的水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摄入和排出量相差无几,变化幅度为1%—2%。美国科学家测定,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总量为2569毫升。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但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品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需1200毫升。常用饮水杯容量为200毫升,即每天约需饮6—8杯,才能说饮了足够的水。当然,这是指正常状态,在高温天气和运动、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还要补充约三分之一的饮水量。
       ⑦还要注意,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

阅读

    敦煌,重新出发

(材料一)

《数字化让千年石窟“活”起来》

上世纪80年代,在美国梅隆基金会的支持下,敦煌研究院与美国西北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拉开了敦煌石窟数字化的帷幕。

“给佛拍照”,是石窟数字化最简明的解释。在昏暗的洞窟中,专业人员自制轨道、灯箱,分层、逐行拍摄壁画,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数量庞大的照片逐一比对、拼接和修正。仅实现一个300平方米壁画的洞窟数字化,就需要拍摄4万余张照片。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吴健介绍,近30年来,画面精度已从最初的75dpi提升到最高600dpi。这意味着,采集后的图像四倍于原作,在荧幕上看远比在洞窟看清晰。

以保护为出发点,石窟数字化落脚在了游客端。2014年,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投运。直径18米的球幕影院中,通过数字化取得的壁画素材纤毫毕现,游客如沉浸苍穹之中,饱览梦幻佛宫的壮美。自此,“前端观影、后端看窟”的旅游开放新模式在莫高窟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游客蜂拥至洞窟的压力。

2016年,数字化的另一成果“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30个洞窟的高清图像及全景漫游,免费在网络上公布。人们只需轻点鼠标,就能身临其境地免费欣赏洞窟景象。次年,“数字敦煌”英文版上线。

建设“数字档案”,让不可移动的壁画越过山川海洋,抵达世界任何角落。现代展示手段,也为人们提供了了解敦煌的全新视角。让莫高窟“容颜永驻”,正在成为可能。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2019年-08-20,有删减)

(材料二)

《敦煌石窟“云游”千家万户 古人生活仪式感“触手可及”》

甘肃省敦煌研究院“云游敦煌”官方微信小程序20日正式上线。民众通过该程序足不出户便可畅享敦煌艺术之美,还能定制专属个性呈现内容,在体验互动中获得知识,随时随地拥有一个“触手可及”的线上敦煌石窟。

此次发布的小程序将敦煌石窟的内容进行了分类呈现和深入解读,民众除了可以近距离领略敦煌石窟艺术风采,感知敦煌壁画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充盈的美学价值,还可以定制专属敦煌色彩、敦煌石窟主题内容,更有每日“私人定制”壁画故事和与之契合的智慧“画”语,让古人智慧赋予日常生活更多仪式感。

除了大众熟悉的“九色鹿”,敦煌壁画中还有哪些动物?敦煌壁画是如何绘制的?即使对敦煌文化了解不多的用户也可以从艺术类型、朝代、颜色等角度去探索感兴趣的内容,去感受醇厚的色彩、流动的线条和生动的意趣,去了解更多壁画背后的故事,完成一次专享而独特的云端之旅。此外,该小程序还整合了预约购票、智慧景区导览、传统文化课程体验等功能,为莫高窟景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线下创新服务。游客还可通过它了解壁画病害类型、文物数字化工作,为敦煌石窟保护工作贡献力量。

(节选自新华网2020-02-24,有删减)

(材料三)

《为什么樊锦诗可以被称为先生》

樊锦诗是出身优渥的上海娇小姐,北大毕业的高材生,人生本可以有无数条路,她却选择了最艰难的一条:在大漠深处,爬进黑黢黢的洞窟,一待就是57年。

樊锦诗从废墟中挽救莫高窟,为永续利用倾尽了全力,她也许不是合格的母亲,也许不是合格的妻子,却是敦煌永远的女儿和莫高窟结下了一世情缘。

樊锦诗的年龄大了,自己的生日都记不住了,数字敦煌的网址却能脱口而出,那是她毕生的心血。莫高窟以缓慢却不可逆转的速度消逝着,樊锦诗拼着命把莫高窟记录下来,送到千千万万人的眼前。

用董卿的话说,那是“逆天”的勇气啊!

季羡林先生赞她“功德无量”。

2020年,樊锦诗女士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颁奖词: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

(节选自“敦煌在线服务中心”公众号,有删减)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腊月·故乡

①腊月在一年的年底,故乡在一个人的心底。

到了腊月,人们就会想起故乡。“腊月”本是一个与冷有关的词,但就是那么怪,腊月在我整个童年的印象里,竟是丰盛的、喧闹的、蓬勃的,比任何一个月都要红火。

③腊月里的每个晴日,都值得珍惜;每个雨天,也不能浪费。一桩桩迎新年的活计,都热热闹闹的铺展开来。准备年货,缝制新衣,洒扫门闾,换门神,贴春牌……其中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忙年食。“腊”通“猎”,跟食物有关,也跟祭祀有关。物资匮乏的年代,只有到了腊月,人们才舍得在吃上大费周章。炒豆子、炸薯片、蒸年糕、磨豆腐、擀糍粑、杀年猪、熏腊肉、宰鸡鸭、捉塘鱼……里面含着约定的风俗、熟稔的工序、温暖的亲情和喧闹的烟火,那是一帧帧热火朝天、色彩斑斓的流动画卷。

④腊月里,在远方谋生的村人陆续返回。山村就像一个静寂的池塘,多一人,就多一分鲜活与丰盈。渐渐地,满池鱼跳虾跃,整个村庄人喧马嘶,那是浓浓的、暖暖的、热闹的过年氛围。

⑤等到自己在长沙安了家,于我,腊月开始带着淡淡的愁绪。这时的自己,就像那条漫长的乡路,一头系着故乡与父母,一头系着城里的小家与妻儿。故乡是我与父母的故乡,不是妻儿的故乡,他们没在那个山村奋斗、挣扎过,没有那种贴心贴肺的感觉,却为了我的心心念念,每年要在大年三十,与我一起奔赴家乡。晨起,一路颠簸,步履艰难,辗转腾挪;夜深,坑洼泥泞,妻倦儿困,前路漫漫。等到归家,妻儿已然一肚子怨气,却又不好发作,而我只能愧疚心疼。除了故乡,亲人们也在一点点地往岁月深处隐退。又是一年腊月三十,人家喜气洋洋过大年,我们哭哭啼啼送母亲上山,一家人就着葬礼的剩菜剩饭,度过了一个寒冷而漫长的春节。随着人事的变迁,关于腊月与故乡的记忆,也遥遥地抛在了脑后。

⑥近几年,老父亲执意要守在乡下生活,回乡的次数多了,故乡竟变得新奇起来

⑦我想象不出,在我的有生之年,一辆小车可以从长沙我所在的住宅小区,直接开到老家禾坪,一路都是平坦的柏油马路。老屋都湮失不见了,洋楼东一幢,西一幢。远处,茶园、花海、竹林、田间,村前樱桃成簇,水边蒌蒿满地;近前,民宿、书院,咖啡厅、茶室,鳞次栉比,安静内敛。清凉的风里,有大自然的芳香,也有因殷实富足带来的甘甜气息在流转。这种气息,我曾经只有在腊月才能在故乡感受到。

⑧即便是故乡没有改变的地方,也呈现出异质的美丽。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认为那个叫瑶池的村落没有风景,它一地鸡毛,充满了悲欢和离合,就像一幅浮世绘。然而有一回,邻村的一个女孩,在她家的房顶上架了一台摄影机,以瑶池为背景,对着山麓下的一垅梯田拍摄了一上午,又将视频浓缩成三分钟。微雨的天气,四野青翠欲滴,我的瑶池掩映在这浩阔无边的绿意之中,就像许多文学名著里描写过的艳丽的山庄。一部分白云,纱巾般在山腰处神奇地出现,又神秘地消失。更多的白云,大片大片,从故乡的头顶流过,天河一般奔赴天际。

⑨我看得痴了,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我的世界观发生了变化 , 我从旧壳里挣脱出来。故乡还是那个故乡,然而我心中,不再背负那份没来由的沉重乡愁。故乡的变化不可阻挡,儿时熟悉的记忆已然湮灭,但只要经常回家,就会有美好而似曾相识的事物不断出现。

⑩告别了物资匮乏的年代,如今,在任何时候返回故乡,心与身都能获得童年时在腊月里才有的慰藉和满足,想起故乡,只一会儿,骨子里所有的荒芜,都变得水灵水润起来。这时才发现,无论一个人多么苍老,故乡永远是他返老还童的秘境,是他丰沛情感的根源,是他人生旅途的原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河边的错误

吴亚原

那年秋天,刚满十二岁的我,对啥都充满好奇,然而除了跳房子、玩跳皮筋,亦无好玩的东西。因此我常去河边,坐在苦楝树下,看河上的风景。

河对岸,是一间废弃的食堂,一半作为生产队的仓库,另一半成了村里的代销店,店门开在侧面。经营代销店的是一位麻脸汉子,我们称他为麻子叔。每当夕阳西下,麻子叔会虚掩店门,去河边淘米洗菜。

我坐在树下,看天边的云彩幻化出奇妙的图案。我辨认着:稻穗、禾苗、向日葵,仙女……麻子叔蹲在埠阶上,问:“丫头,啥事让你这么开心?”我说:“课本里的画儿,飞到天上去了。”“小丫头蛮有想象力,”麻子叔瞥了眼天边,摇摇头洗他的菜。

鸟儿叽喳,晚霞映红小河。恍惚间,我仿佛看见有个人影,潜入代销店,看错了吧,我揉揉眼睛,继续看天边的云彩,竖起耳朵,捕捉周围的声音。“吱呀”一声刺过耳膜,细长的人影挤出店门,手里捧着麻饼。我闻到了麻饼的香味,使劲咽了下口水,不禁喊出:“抓小偷!”

麻子叔呼地从埠阶上立起,米箐箕丢在河边,追了上去。我撒开脚丫子,跑过小桥。麻子叔将一个少女摁在晒场上,脸上的麻坑盛满愤怒,两只麻饼滚落在地上。围观的人群,直盯着麻饼,我甚至听到咽口水的声音。“小芳姐!”我失声惊呼。趴在地上的小芳姐,用怨艾的眼神看向我:“饿死人的日子,能不找点吃的?”“看你嘴犟。”麻子叔反剪住小芳姐的双手。“快说,饿死谁了?”边上的民兵连长怒目训斥,顺手从裤袋里,掏出根细麻绳。

麻子叔愣了一下,匆匆捡起麻饼。小芳姐使劲挣扎,民兵连长手脚麻利,绑牢小芳姐的双手。等跛脚婶满脸通红,瘸着腿赶到时,小芳姐已被押走。跛脚婶瘫在地上,鼻涕眼泪糊了一脸,悲号:“是娘害了你……”

我哭着跑回家,妈妈安慰我:“你不是故意的。”

小芳姐大我四岁,住我家隔壁,娘俩在家以打草帽谋生。她对我可好了,带我去村后的小土岗,采摘甜甜的野树莓。遇人欺负我,她会像姐姐那样保护我。

晚霞余晖里,我坐在苦楝树下,望着对岸,不能原谅自己。河面上的鸭子,“嘎嘎嘎”扑棱着翅膀,不知啥是忧伤

我怕见跛脚婶。半夜里起来尿尿,听到呜咽声,贴着板壁缝隙张望,黑漆漆的一片。跛脚婶的话断断续续:“小芳,娘饿晕了,躺床上念叨,见了阎王爷,都没尝过麻饼……”我躲进被窝里抽泣,伤痛的心无处着落。

天空飘着雪花,小芳姐闯进屋子,拎小鸡似的,拎起蜷缩在灶台前柴堆里簌簌发抖的我,说:“没良心的丫头,平时待你多好。”我惊恐的目光满是祈求:“姐,你揍我一顿吧。”小芳姐将我塞进灶膛,火苗烧灼全身。疼痛感将我从梦中拽醒,心敲鼓般咚咚直响,浑身滚烫滚烫的。

妈妈找药让我服下,烧退了。河边的一幕,却像杂草一样在心里疯长,缠得我透不过气来。同学们背地里骂我是害人精。我神情恍惚,似掉进深渊,老师鼓励我好好读书。我是个害人精?为了减轻心里的愧疚,我会去地头割几棵青菜,拔几根萝卜,偷偷放在跛脚婶家门口。

河边的阴影,一直困扰着我,麻饼月亮似的堵在脑海。只有读书,才能淡化心里的忧伤。妈妈摇摇头:“爱叽喳的小喜鹊,成了闷嘴葫芦。”

过年了,我捏着外婆给的压岁钱,悄悄走进代销店。见我,麻子叔一愣:“丫头,好久没来店里,也不见你去河边。”我眼睛盯着脚尖不作声。麻子叔说:“别自责了。都怪我一时冲动,小芳的脾气也真犟,撞到枪口上,嘴还硬着呢。事情总算过去了。”

我嗫嚅:“小芳姐去哪了?”

“关押了几天,小芳认了错。回家的路上,她走上桥头,‘扑通’一声跳进河里,被一个男人救起。”“后来呢?”我松了口气。

“男人是外乡人,三十好几没娶上媳妇,小芳跟着他走了。”“小芳姐为啥不回家?”

姑娘家没面子嘛。”麻子叔深深地叹口气,双手撑着柜台埋下头。走出代销店,我轻轻推开跛脚婶的家门,将盛着麻饼的纸袋,悄悄放在矮凳上。

大学毕业那年,我拎着行李袋,来到河边的苦楝树下。对岸,笑眯眯的跛脚婶牵着一个小女孩的手,走出代销店。

“外婆,麻饼真好吃。”小女孩脆生生的声音,我听得真切。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