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饮水与健康
         ①一个健康的人,有足够的水喝,即使一段时间内不进食,也能维持生命。如果没有水,三天就会导致死亡。如果在酷暑的沙漠中,甚至坚持不到两个小时,死神就会降临。所以《本草纲目》把水放在第一章。中国的先人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说法。为什么水对人如此重要?
        ②人体内三分之二以上是水。水是传送养分至人体各个组织、排泄人体废物、体液(如血液)循环的载体,是消化食物、润滑关节和各内脏器官以及调节体温所必须的物质。水是含有溶解性矿物质的血液系统的一部分,它同溶解的钙、镁一样,对维持身体组织的健康必不可少。
        ③喝足够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比如可以预防感冒,并使感冒患者早愈。其原因在于,感冒大多数由病毒引起,身体的皮肤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免疫机制的第一道防线,足够地饮水,可避免皮肤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足够的水可促使人体排除废物,使患者早愈。
        ④喝足够的水有利于营造好的心情。人如果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状态,身体就无法抵御细菌或病毒的入侵。所以我们在心情烦躁时,应多饮水。水本身对人体有安神镇静作用,有利于人体健康。老年人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很快安神入睡。
        ⑤喝足够的水,可以延缓衰老,有利于长寿。人体衰老的过程,就是人体脱水的过程。例如老年人皱纹增多,就是皮肤干燥、脱水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占人体体重的比例会逐渐下降。已知水占人体的比重,大体如下:胎儿90%、初生婴儿80%、少年75%、成年男子70%、老年男子小于65%。所以,老年人尤其要养成喝水的习惯。
         ⑥那么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正常人体内的水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摄入和排出量相差无几,变化幅度为1%—2%。美国科学家测定,一个体重65千克的中年人,通过尿液、皮肤蒸发等多种途径,每日排出水的总量为2569毫升。为保持人体内水的平衡,每日必须补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但我们所需的水,不完全来自饮水,粮食、肉类、蔬菜、水果等食品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从饮水中获取的水,约需1200毫升。常用饮水杯容量为200毫升,即每天约需饮6—8杯,才能说饮了足够的水。当然,这是指正常状态,在高温天气和运动、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下,还要补充约三分之一的饮水量。
       ⑦还要注意,喝可乐等饮料不能代替喝水。饮料多为酸性,经常喝酸性的饮料,会使机体酸性物质增多,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免疫功能降低。

(1)、本文扣住饮水,着重说明了什么内容?

(2)、本文是从哪四个方面来说明“饮水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的?

(3)、在我们周围,尤其是夏季,不少人爱以喝饮料代替喝水。请你结合本文有关知识,给这些人写几句建议的话。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沙尘暴

    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实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地质史上,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凡搬不动的粗大砾石,留在原地形成砾石戈壁滩:颗粒适中的粗沙和细砂被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土,则被强上升气流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塔斯曼海,使新西兰火山岛上的土壤更为肥沃.因而被称作“澳大利亚出口的珍贵产品”。沙尘暴虽然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然而由于沙尘含有碱性,又可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减缓酸雨的发生。

    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和水汽相遇,便能结合为云,最终化作降水。可见,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

   然而,近百年来,沙尘暴却已成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大灾害。构成我国沙尘暴的物质材料,多来自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地区。在人为活动的干预下,特别是由于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结果造成生态巨变。这样,来自大西北的沙尘暴,一路上还源源获得裸地上新的沙尘源的补充,而且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草原上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总之,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一连串的灾害也就由此产生。

    歌德说过:“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这也许能给我们某种启示。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那一刻,恰好不闪亮

大爱无痕

    笔试成绩很突出的姚天良到一家企业面试,一关一关下来,颇为顺畅。

    “吱”的一声,希望刹住车。

    钳工现场,刚开始,姚天良就弄断了一根钢锯条。不一会儿,手套脱线缠住了工件。后来,他的手机猛然震动,一哆嗦,工件上留下了痕迹……勉勉强强留下一个半成品工件,他黯然神伤地离开了现场。

    所有的考官最后一刻都投了否决票。

    失败的姚天良,像墙上撕下的一张纸,摇摇摆摆,失去了往昔的自信。在自己得意的事情上被挫败的人,心理最难受。

    千求万求,他托朋友找了份保安工作,勉强维持生计。

    他精力充沛,当过兵,有很好的体质,闲得无聊的晚上,就再次托朋友找些零活干。

    零活儿,大都是做精细的磨具。零活儿的主家,正是他曾去面试的那家企业。

    参军以前,姚天良就是非常优秀的钳工。到这家企业面试,姚天良也是抱着十拿九稳的心态,觉得没一点问题,结果悄无声息就失败了。

    他干零活,主要是为了不让自己寂寞,不想让技术熟练的双手生锈。

    朋友介绍的活儿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当然,薪酬也越来越高。姚天良曾经被压抑的心灵,一度因为这些零活再次飞扬。他是个挑战型的性格,越是有难度,就会越深入钻研。他还亮了几手绝活,让对方越来越满意。

    一天晚上,朋友带来了一位陌生人,请姚天良出去喝酒。

    陌生人对姚天良很客气,朋友对陌生人很尊敬。陌生人详细询问姚天良过去的经历,最后,他问道:“有这么好的技术,为什么不到有用武之地的企业上班?为什么还干着你不喜欢的保安?”陌生人的这句话,让姚天良情绪亢奋。

    他猛地灌下一杯酒,怒冲冲地说:“那老板没眼光!要是再给我一次机会,他准会高薪聘请我的。”

    朋友脸色发青地制止姚天良,可已经晚了,他的话如一枚桃核,“砰”地一声砸在桌子上。而且,意犹未尽,还有继续说下去的意思。陌生人没有阻拦,朋友却适时地制止他:“你胡说什么,这就是我们经理。”

    一时间,姚天良惊呆了。他觉得,朋友好不容易为自己争取来的机会,被自己又弄丢了。

    没想到经理并没有发怒,而是和蔼地问起他面试时的情况。

    姚天良想了想,才说:“那天早上,我的孩子在学校被老师训了,休学在家。我心情糟糕透了。钢锯条一断,我其实已经没有了兴趣。”

    经理听到这里,主动把手伸出来:“那天你根本就不在状态,对吗?”

    姚天良点点头。

    经理说:“其实我也有类似的经历:大学毕业的时候,我是导师最看好的,也最有希望留校。可不知咋回事,最后一次演讲时,我竟然口吃起来,丧失了机会。大家都很惋惜。可实际上,这一次检验的,并不是我们真实的水平。”

    经理忽然高声说:“你也许不知道,正是最近你的一次零活,让合作方相中了我们的技术,接下了三百万的一个订单!”

    姚天良进厂不到两年,如今已是生产副厂长。

    再录用人时,姚天良总要多试几次,他深有感触地说:“想找到金子,有时不妨多擦拭一次。”

    金子蒙尘的那一刻,恰好不闪亮。人生中的好多相逢,也如此

(选自《思维与智慧》)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愉快是基本标准

    ①读了大半辈子书.倘若有人问我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愉快是基本标准。一本书无论专家们说它多么重要,排行榜说它多么畅销。如果读它不能使我感到愉快,我就宁可不去读它。

    ②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是基本的标准。属于此列的不仅有读书.还包括写作、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交友、恋爱、行善等等,简言之,一切精神活动。如果在做这些事情时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使它们由性情生活蜕变成了功利行为。

    ③读书惟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关于这种境界.陶渊明作了最好的表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过,我们不要忘记,在《五柳先生传》中,这句话前面的一句话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可见要做到出于性情而读书,其前提是必须有真性情。

    ④以愉快为基本标准,这也是在读书上的一种诚实的态度。无论什么书,只要你读时感到了愉快,使你发生了共鸣和获得了享受,你就应该承认它对于你是一本好书。尤其是文学作品,本身并无实用,惟能使你的生活充实,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你喜欢读。不感兴趣而硬读,其结果只能是不懂装懂,人云亦云。

    ⑤我不否认,读书未必只是为了愉快,出于利益的读书也有其存在的理由,例如学生的做功课和学者的做学问。但是,同时我也相信,在好的学生和好的学者那里,愉快的读书必定占据着更大的比重。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艺术与晚餐

(美国)布赫瓦尔德

    一天,我走进一家超级市场,买了一些晚餐吃的东西。回家路上,我拐进了一家刚举行完一个通俗艺术展览开幕式的展览馆。手里拎的包相当沉,我便把它放在展厅的一个角落里。后来因为所见到的展览品使我心醉神迷,就稀里糊涂地向家里走去。

    “你买的东西呢?”妻子问。

    “见鬼!我把包忘在展览馆了!”我急忙返回展览厅。可是我去得太晚了。我的那个包获得了展览作品大奖!

    “我们找了您很长时间,可怎么也找不到。”展览馆负责人对我说,“您怎么不在这件艺术作品上标明自己的名字呢?”

    “可是……它并不是什么艺术品,而是一些可怜巴巴的食物,买给家人做晚餐的……”紧接着,展览厅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

    “瞧!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而且很有幽默感!”一位评委这样说。

    “这从他送展的作品就可以看出来。”另一位评委补充道,“瞧这装猪肉和扁豆的玻璃罐托住酸奶瓶子的方式,是多么精心地安排出来的……”

    “他简直就是一位天才!”一个太太对陪同她的先生说,“你看看那装水蜜桃的玻璃罐微微侧向一边的造型,有多么巧妙!我觉得即使瓦瑟也没有能够达到这一步!”

    “我认为,获得大奖是因为面包放在底部托住整个作品的缘故。”陪伴那位太太的先生说,“我真想知道,毕加索看到这样非凡的构思将做出什么样的表情……”

    “诸位,”我说,“对你们为我所做的一切,我深表感谢,但是,现在我得把这包东西拿回家去了。”

    “把它拿回家?”展览馆馆长惊讶地说,“我刚刚把它以1500美元的价格卖给了这两位。”

    “可是,我买它们的时候只花了18美元。”我赶紧声明说。

    “我们这里说的并不是购物,先生。您创作出了一件真正的艺术品。通过这件作品,您所表达的思想,甚至比罗丹通过他的《思想者》所表达的还要深刻!”

    我本是一个谦卑的人,听了这话我感到脸颊发热。不过,支票我还是收下了。至于晚餐,我只得同妻子一道去饭馆吃。吃过饭后,我又去了一趟超级市场,买了很多东西,而且比第一次买的多得多,然后直奔展览馆。

    可这一次,我再没能够成功。

    “他简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一位颇有名气的批评家说,“如果说,开始他还能够用只配做猫食的低档货,加上黄油、花生酱一类的东西创造出令人震颤、充满激情、独具匠心的作品,那么这次他向我们展示的却只是令人倒胃口的蘑菇和烂鱼汤。他的创作灵感已经完全枯竭了。剩下的只是一堆枯燥无味的破烂。”

    “是呀,的确”。其他人指指点点,小声附和着……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各题

“刷脸时代”来临,您准备好了吗?

    “漂亮的脸蛋能出大米吗?”曾是一句著名的电影台词。在刷脸支付时代来临的当下,每一张普通的脸蛋都有可能刷出钱来,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方式,刷脸支付采用了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风控技术,让用户在无需携带任何设备的情况下,凭借刷脸完成支付。

    靠谱的刷脸技术

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准确度能与人眼识别相比吗?对此,有关专家举了个例子:像《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人皮面具这招,己无法从目前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9.99%。

    刷脸支付具有以下特点:采用人脸检测技术,可防止用照片、视频冒充真人,有高安全性;人脸比对结果实时返回,有高实时性;采用海量人脸比对,有高准确率。例如某餐饮企业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用3D红外深度摄像头进行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等,能有效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

    尤其利好老年人

    刷脸技术用于银行卡等的小额支付时,对老年人很友好。老年人一般记性会变差,各种卡的密码又不能设得太简单。刷脸支付,用户不必记住多个复杂的密码,降低了老年用户使用难度。

    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社保卡等容易丢失或被盗的问题。在授权的应用程序上,用户刷脸完成身份核验后,就能领取电子交通卡、电子社保卡等,不再需要随身携带实体证件。部分人担心的因化妆等使容颜发生变化的问题,要看具体情况。机器可识别化妆,但若整容幅度过大,或脸部信息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则可能无法识别。不过,使用者只需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就可解决。

    进入“弱隐私”时代

    刷脸支付就好比是一把“芝麻开门”的钥匙,开启系统进入应用过程中,大量用户的“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与之连通的商业机构等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同的表情等。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但并不是说,“人脸”被收录就必然指向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只是刷脸技术的成熟,让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代。加之行业内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形势更为严峻。

    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个人信息收录十分便捷的时代,如何看好我们的“脸”,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题目。

养一畦露水

①露水是下在乡村的。只有古老的山野乡村,才养得活精灵一样的露水。

  ②童年时,在露水里泡大,以为露水是入不得诗文的,直到读《诗经》里的《蒹葭》才开了心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古老的风情画 呈现于眼前:雾色迷蒙,芦苇郁郁葱葱,美丽的女子在露水的清凉气息里如远如近……

  ③我的童年里也有睡在苇叶上的露水,但那是另一种风情。生产队里养着一条褐色水牛,农忙时节,孩子们大清早起来割牛草。我和堂姐相约着,去村西河边的芦苇荡里割草。卷起裤管下去,脚下的软泥滑腻清凉,芦苇一碰,露水珠子簌簌洒一身。从脖子到后脊,到前胸,露水的'凉意在皮肤上蔓延,还似乎带着微甜的味道。苇丛里的青草又长又嫩,几刀便可割一大把,有时还顺便割一把细嫩的水芹,算作中饭菜。出了芦苇荡,几个大青草把子拎在手上,一路滴着露水。我们的头发和衣服,也被露水打得湿透。仿佛洗了个露水浴,身上、眉毛上、眼睛里,皆是露水。白露未晞。白露未已。

  ④那时候过暑假,晚上不爱在家里睡觉,而是在平房顶上露宿。堂姐堂哥堂弟,唧唧喳喳的一大群,自带凉席,都来我家的平房顶上睡觉。我们简直成了原始部落,月光为帐,星星为灯,感觉自己就那么睡在天地之间,也像草叶子上的一滴露水。到后半夜,露水重重地下来,裹身的毯子又凉又软, 翻个身,贴着堂姐的后背,听她说断断续续的梦话,窃窃想笑。星星在耳边,垂垂欲落,虫声蛙声都已歇了,四下阒寂。满世界,只剩下露水的清凉气息在流散、漫溢。露水里睡着,露水里醒来。清晨下房顶,常看见邻家的瓦楞上结着蛛网,蛛网上也悬挂着露珠,亮晶晶的,在晨风里摇摇欲坠。

  ⑤暑假一过,初秋早晨上学,穿过弯弯曲曲的田埂,也是一路蹚着露水去学校。到学校,一双小脚泡得好白,又白又凉,嫩藕一般,脚丫里有草屑和碎小的野花。那时候,常提着凉鞋上学,到了学校后,才下到学校前的池塘边,洗掉脚上的草屑和野花,将一双被露水洗得格外好看的小脚插进凉鞋里。 有时 不舍得插:是露水让一个乡下小姑娘拥有了一双不为外人知晓的好看的脚。

  ⑥成年之后,庸庸碌碌,在家和单位之间来回折返,过着千篇 一律的两点一线式生活。有一日,读《枕草子》里写露水的几句,才想起自己似乎好多年没看见露水了。忙时只顾着抬头往前赶路,快!快!闲时只想饱饱地睡会儿懒觉,起床时,草木上的露水已经遁形。以至以为:露水,是只下在童年的!

  ⑦当然不是。露水一直在下,下在童年,下在乡村,下在有闲情闲趣的人那里。

  ⑧《枕草子》里写露水的笔墨多而有情趣,最爱玩味的是:“我注意到皇后御前的草长得挺高又茂密,遂建议:‘怎么任它长得这么高呀,不会叫人来芟除吗?’没想到,却听见宰相的声音答说:‘故意留着,让它们沾上露,好让皇后娘娘赏览的。’真有意思。”读到这里,我恍然觉得游离多年的一片小魂儿给招回来了。养花种草,不是目的,是为了给一个闲淡的女人去看清晨的露。烽火戏诸侯,裂帛博取美人笑,都不及人家种草来养露水的风雅。

  ⑨我读着《枕草子》,不觉痴想起来。痴想有一天……

  ⑩养一畦露水,在露水里养一个清凉的自己。生命短暂渺小,唯求澄澈晶莹,无尘无染。让美好持续,一如少年时。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