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材料一:“16世纪以后,世界商业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曾经位于文明边缘的民族,突然发现自己处于世界文明变化的中心,因而更加发奋图强”。18世纪后半期,一个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日不落帝国”被英国建立起来,英国殖民地遍及全球。帝国本身制度的领先与工业霸权一起,共同将英国推上了世界霸主的宝座。
材料二: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1933年末给罗斯福的信中曾说:“如果你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试验成功,各国将进行新的更雄心勃勃的实践,而我们也可以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的开端。”
材料三:二战后,日本抓住各种有利的外部机遇……同时,注重激发自身内部潜力,如战后日本的教育经费在政府的财政预算中所占比重超过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到1987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摘编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四:1920年,三年国内战争结束。苏俄却遇到了巨大困难……人民生活困苦……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
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1861年起,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材料二: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材料三:1932-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项目年份 | 1932年 | 1937年 | ||
世界 | 欧洲 | 世界 | 欧洲 | |
工业生产总值 | 3 | 2 | 2 | 1 |
机器制造业 | 2 | 1 | 2 | 1 |
拖拉机 | 2 | 1 | 2 | 1 |
电力 | 7 | 4 | 3 | 2 |
石油 | 2 | 1 | 2 | 1 |
钢 | 5 | 4 | 3 | 2 |
材料四:20世纪80年代,苏联出现了“面包荒”“肥皂荒”“香烟荒”和“药品荒”,人们抢购成风,通货膨胀严重,群众极为不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没有力挽狂澜,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悄然自克里姆林宫的上空降下。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