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重庆市巴南区全善学校等三校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联考试卷

      家风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承载,是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对规范人们言行、提升良好的社会风气有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近年来,重庆市以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会和谐为主题,通过议家风、立家训、传家礼、评家庭等形式,广泛开展“家风润万家”主题实践活动,85万多家庭、近300万人积极参加,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百姓生活,成为人们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材料二:在巴南区丰盛古镇,古镇的每个门店上都挂着一块写有老百姓家风家训的牌匾。如77号的“为人和善朋友多,做官清廉百姓敬”,49号的“教育孩子讲科学,言教身教相结合”,就连71岁的手工秤匠人的门梁上也悬挂着“一丝不苟做秤,公公平平做人”。一位游客颇有感触地说:“传承家风与旅游文化相结合,不仅教育了当地百姓,也把家训中蕴含的道理传递给往来游客,这真是点睛之作。”
材料三:巴南区全善学校大力倡导和弘扬“善”文化,通过“尚善”教育,培养学生的“善心、善言、善行”,就是要在学生的心中播下善良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滋润心灵,惠及他人和社会。学校通过“传家风”、“育家风”、“树家风”等一系列尚善德育活动,传承优秀家风,培养良好校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心灵。
(1)、请你结合三则材料,说说重庆市用了哪些措施来培养良好的家风?
(2)、阅读材料二,任选古镇门店的一则家训,拟写一条信息发朋友圈,分享这则古训给自己的启示。
(3)、班级准备开展一次关于“培育好家风”的主题班会活动,假如你是活动主持人,请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结束语。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探究中秋节来历
        中秋节是我国一个古老、传统的节日。每当此时,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其说法很多,且又多有趣味。
        拜月说:根据史籍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轻松的欢娱。
        嫦娥说: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嫦娥便返回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后世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驱除鞑虏说:有人认为,中秋节原本是推翻元朝统治的一次起义纪念日。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 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管理思想家查尔斯•汉迪认为,西方契约问题很多,而“中国式契约”可以创造信任、让步、发展的“双赢局面”,值得西方效仿。但现实并不那么简单,请探究下列材料,针对汉迪先生的观点,给他几点忠告。

       材料1:如图。

       材料2:西方模式的契约由来已久,是一种刚性的经济契约。协商的内容就是己方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一经签字画押,便须借助法律的强制力使己方权益获得保障。贯穿着非赢即输、妥协及软弱、好律师胜过好协议、近期利益至上的理念。

       材料3:“中国式契约”特指那种充满人情味的非正式的心理契约,是人情和法律的妥协,是熟人之间一种动态的、心照不宣的口头约定。中国式契约简便灵活,适用广泛,不受法律的强制约束,但要双方诚信,要妥协互利,要确保双赢前景。在商业社会初期阶段,如晋商、徽商等的发展,中国式契约确实发挥过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口头承诺可信度受到挑战。

       材料4:英国某地农民曾口头约定轮流耕种共有土地,大家都设法在短期内将土地资源利用到极限,导致土地毁坏,大家都无法利用。中国某企业的一个客户破产,因没签正式合同,法院清偿债务时不考虑企业的利益,结果没有得到应有的赔偿。

(材料来自查尔斯•汉迪《觉醒的年代》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