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辽宁省大连市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处于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期。如何防止全球化的危机,使人类社会能够延续存在、和睦相处和持续发展,这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课题。
习近平主席指出:“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是中国把握历史规律和时代潮流,着眼人类共同和长远利益提出的中国方案。这一中国方案,结合中国思想、中国理念、中国实践,为在和平与发展的马拉松跑道上奔跑的人们指明方向、注入能量。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在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利益格局日益加深的相互依赖、休戚与共。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快速发展并改变世界。它不仅改变世界的面貌,而且改变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说,只有随着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普遍交往把区域性、民族性的历史带入全球范围,不同的文化在相遇相知中交流互鉴。近年来,自由贸易快速发展,世界市场逐步形成。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的推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分隔和对立日益消失。过去那种孤立片面、相互对立的旧观念逐渐被整体、全面、相互联系的新理念所取代。旧观念容易引发冲突、战争,新理念倡导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味着同住“地球村”的各国人民共同发展、和谐生活,体现了中国人自古信奉的“世界大同,天下一家”哲学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源远流长,无内无外、天下一家是其核心原则,协和万邦、世界大同是其终极目标。这种“天下观”与和而不同、和为贵等“和文化”有机结合,构成中国人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基本准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汲取“天下观”与“和文化”的思想精髓,将攸关中国前途命运的中国梦与攸关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的世界梦紧密连接在一起,让世界各国共享中国智慧、中国经验,既让世界发展成为中国的机遇,又让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的机遇。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0日,有删改)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