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乳山市崖子镇中心学校(五四制)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以心换心

    我是带着灾难来到这个世界的。

    我两个月大时,随着一声重重的叹息,医生在病历上写下了先天性心脏病的判决,并预言我活不过20岁。五彩斑斓的童年,我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父亲紧锁的眉头和妈妈的泪眼,还有白大褂、点滴架、病房里那一大片阴冷刺眼的白色。

    父母带着我,每走一步都很艰难。他们时刻都能感觉到死神的威胁,但他们从未放弃过抗争。这是一场必败无疑的与命运的搏斗,他们为我耗尽了心力。体弱多病的妈妈,竟在我三岁那年一病不起,先我而去了。

    一位平凡的女性接纳了我们这对多灾多难的父女,那是我的继母。她使这个破碎家庭重新沐浴在女性慈爱的光辉里。

    也许是我从小就感受到自己与别的孩子不一样,我常常独来独往,性格孤僻,但直到一次不小心打坏了一个小伙伴的金鱼缸,才从她母亲恶毒的咒骂里知道了关于我生命的全部实情。那时候我八岁。

    那时候继母生的小妹妹会唱很好听的歌了。都说这个人见人爱的妹妹是上天给父亲的补偿。她自小聪明乖巧,又长了一张极精致的脸,活脱脱一个古典美人的模样。她给父亲苦难的生命带来了无限的欢欣。她象一朵吉祥的云,飘在我们的头顶。从此,我们家的天空出现了温暖的霞色。

    然而我只是这个逐渐幸福起来的家庭的旁观者,这种幸福不属于我,我在这个世界的日子过一天便少了一天,谁也不知道我每次昏倒之后能不能醒来。眼看着一个美好的生命在我眼前欢蹦乱跳,人们对她的赞美折磨着我的神经,我越来越嫉妒她、恨她,恨这个世界。

    上帝只给我20年或者更短的生命,还夺去了我的妈妈。而妹妹是这样的健康美丽,这样的无忧无虑,凭什么她的命这么美好,凭什么我要受这么多苦。我满腔怨愤,整天阴沉着脸,向每一个与我接触的人发泄自己的仇恨,要么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天不吃不睡不说话。好端端的一个家庭让我弄得阴云密布,父母还得处处陪着小心,生怕说话说重了刺激了我。

    偏这个妹妹又格外的大度,从不计较我的坏脾气,只是一门心思的对我好。父亲经常要出差,我一发病就全靠她和母亲照顾。母亲是个责任心很强的中学教师,有时候她有课不能请假,妹妹就围起围裙,脖子上挂着钥匙,小小年纪就像模像样地当起了家。

    就这么磕磕碰碰的,我居然活到了19岁。同时,我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我的心脏已衰弱到了极点,我经常昏倒,日常生活都少不了人照顾。市里最大的医院作为活标本收下了我,我认定住进那间白房子就再也出不来了。

    那时,妹妹刚进入她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她的美无时不令我自惭形秽。她还有一副与母亲相比毫不逊色的菩萨心肠,善解人意、任劳任怨又温柔体贴,把人照顾得无微不至,直让我嫉妒之余又心服口服。而医生护士们对她的赞美,也使母亲过早出现的皱纹舒展开来。

    这个天使般的妹妹成了病房里大家的目光追逐的亮色。每天下午4点她放学的时候,总有人比我更关心她今天来不来。一天,在妹妹本该到来的时间里,医院却开进了一辆救护车,车上躺着的竟是刚从车轮下抬出的妹妹。

    那时候父亲在美国讲学,一切打击都是母亲一个人承受。医生神色黯然地告诉母亲:“希望很渺茫,脑部的伤很重。即使能抢救过来,也很可能是植物人或者全身瘫痪,但她的心脏还没受损伤……”

    然而,上手术台的却是我。一位护士跟我说:“你母亲是拿她亲女儿的希望换回你一条命啊。”我愣住了。忽然觉得我是个罪人。我使亲生妈妈为我劳累而死,又使一个年轻美好的生命危在旦夕,我根本就不应该活着!我冲到医生值班室,跪在母亲脚下说:“让我死吧!我欠你们的太多。我可以把所有的器官都给妹妹,只要她能活下来。”

    “孩子,把她的心放在你身上,你活着,也就是她活着了。”

    当我腥来的时候,父亲和母亲正守在我身旁。我紧紧攥着母亲的手,喊着妹妹的名字,涕不成声。母亲抚摸着我的头发说:“小妹没走,我在你的眼睛里看到她了。”

(1)、第4自然段为什么说“一位平凡的女性接纳了我们父女”,而不说“我们父女接纳了一位平凡的女性”?
(2)、第5自然段中“才从她母亲恶毒的咒骂里知道了关于我生命的全部实情”一句中的“关于我生命的全部实情”指的是什么?
(3)、文中多次出现“嫉妒”一词,请结合具体语境解释“嫉妒”一词在文中的意思。作者反复写自己的“嫉妒”有何用意?
(4)、仔细品读下面两句话,划线的“竟”一词各自表达出“我”怎样的情感?

①体弱多病的妈妈,在我三岁那年一病不起,先我而去了。

②一天,在妹妹本该到来的时间里,医院却开进了一辆救护车,车上躺着的是刚从车轮下抬出的妹妹。

(5)、文中直接描写继母的地方并不多,但她却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文中的继母留给你的印象。
(6)、好的作品能跨越时空,让不同的人在思想情感上有着相通的体验。如果你是文中的“我”,当得知继母决定将妹妹的心脏移植给自己时,心里会有怎样的反应?你会由此想到什么?请用生动、细腻的文笔把你想像出的心境描绘出来。
(7)、说说文章标题“以心换心”的含义。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如水的月光

王月鹏

       ①那时我住在一个叫作西村的居民小区。“西村”原本是一个村子,在上个世纪90年代被城市化了,农宅改建成为楼房。后来单位分房子,因为论资排辈,我分到的是别人腾出来的一套旧房。因为是旧房,而且又位于西村,我于是有些失落感。乡下的父母却格外高兴,觉得儿子刚参加工作就分到属于自己的房子,总算在城里扎下了根。

       ②在我眼里,西村不过是一个被挪移到了城里的大农村,居民大多是以前的农民,仍然延续着过去的生活习惯,我对他们有一种本能的疏远和排斥感。那时我好不容易才离开农村,正在拼力追逐一份城里人的生活,既要承受外在的矛盾,又要抵御内心的冲突,整日在自信与自卑之间徘徊。常常是在深夜,我把赵传那支《喊向黑色的天空》放到最大音量,整栋楼房似乎在颤动,心如止水。陌生的夜风窜进屋里,有些凉。很凉。这个难眠的人在写作,在走一段很长很长的夜路。不管遭遇怎样的阻遏,不管内心掀起怎样的风暴,他一直在努力地融入人群,试着与生活和解。

       ③“不要奢望熟识的人都关心和理解写作,也不要苛求每一个写作的人都要怀着爱、真诚和责任。”睡梦中,我被这样的一句话击醒,凌晨3点。梦中出现的这句话,就像旷野的一棵树,没有任何衬托也没有任何枝蔓,甚至连扎根的泥土都没有,它就这样莫名其妙地突然出现,瘦得锐利,让人窒息和迷乱。我醒来,站到窗前,于是看到了对面地下室的灯光。凌晨3点的清冷夜色里,那抹灯光像一灼小小火焰,在城市的角落里暗自燃烧。我看到了它,可很快就淡忘了。

       ④后来有一天,母亲告诉我说,你知道吗,对面楼房的地下室总是早晨四五点才熄灯。我开始格外留意那里,晚上读书写作累了,总会伏在窗前吸烟,与对面地下室的灯光久久对视。我觉得那灼小小的火焰里,大约藏着一个秘密。我对那个秘密充满好奇。一个又一个午夜,我在五楼窗前俯视那里,地下的灯光与天上的月光遥相呼应,因为过度专注,我渐渐地居然有了仰望的幻觉,觉得大地变成夜晚的天空,从地下室窗口流泻出来的,宛若如水的月光。它们漫过我的心头,让我同时体味到一种真切的温暖与寒意。

       ⑤一个黄昏,我陪着女儿在楼下玩耍,遇到一位年轻母亲与孩子。两个稚童在一起很快就相熟了。我问这位母亲也住在这个小区吗,她用手指着楼前的方向说,暂时住在那个地下室,我们是邻居。这位年轻的母亲,素朴,淡定,脸上看不出丝毫的悲戚。我长时间无言以对。她的孩子,一个很阳光的小男孩,正在她的身边开心地玩耍。继续闲聊,我知道了她来自遥远的农村,租住在对面的地下室,丈夫白天在这个城市蹬三轮车,晚上孩子入睡以后,夫妻两人一起针织羊毛衫,赚点加工费补贴生计。

       ⑥看着她和她的孩子,我的心中充满敬意。他们在城市的角落里生活和劳作,以拥抱月光的方式,迎接黎明的到来。他们把城里的月光,在地下室转化和提炼成一灼小小的阳光,永远地种植在孩子的心里。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4月14日,有改动)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生命里最重要的那一天

    ①清晨的大学校园里,一位老伯正独自在长椅上看报,两个学生拿着采访机走过来,礼貌地问:我们是学生新闻社的记者,能采访您一下吗?

    ②老伯抬头看看,嗯了一声。

    ③两个学生于是坐下来,问:您这个年纪,一定经历过很多,能不能谈谈您生命里最重要的一天?

    ④这实在是个蹩脚的提问。如果你被这么问过就一定知道,除非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思考,否则很难给出切实的回答。老伯眯起眼睛想了会儿,认真地说,确实有那么一天,对我来说比任何一天都重要。那一天,我爱上了一个人。

    ⑤两位学生高兴地对视一眼,满怀期待地等着听。

    ⑥老伯开始慢慢地讲。我认识那人有些年了,但我一直很厌恶她,她一出生就瞎了只眼,左手还只有三根手指,像鸡爪子一样难看。我26岁时,我们在导师的带领下研究一种病菌,她的那一组得出了重大成果。独享这一切,没有人会提出质疑,但她没有,反而把导师的名字排在了前面,因为她认为导师的付出确实比她多。在公布成果那天,导师说没有想到她会这么做,自己一生渴望教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感谢她,在自己即将退休的时候,实现了愿望,导师说完后,眼泛泪光,深深给她鞠了给一躬,所有人都为她鼓掌。就在那一刻,老伯说,我发现原来她还真是个不错的人,她正直,善良,聪明,勤奋,那些身体缺陷实在不能遮盖这光芒,于是我爱上了她。这份爱改变了我一生,时至今日,想起心意转折的那一刻,我仍会激动不已。

    ⑦两位小记者也有些激动,其中一位赶紧追问:那个人,是您现在的妻子吗?

    ⑧老伯摇了摇头,摘下眼镜慢慢擦拭。

    ⑨另一位小记者正想继续追问,却惊奇地发现,老人的左眼始终一动不动,显然是假的。他下意识地去看老伯的左手:只有三根手指!

    ⑩小记者诧异得不知说什么好,半天才问:您说的那位“她”……

    ⑪老伯点点头,是的,就是我自己。

    ⑫原来,不是“她”,是他。

    ⑬老伯擦好眼镜,用只有三根手指的左手戴上,指了指刚好走过的一位漂亮女生,说,我知道在你们这个年纪,心里想得最多的是爱情,以为得到它,便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其实我倒觉得,没有哪个姑娘能给你永远的极致的幸福,你只有真正地、毫无保留地爱上自己,才会获得人生最大的胜利。

    ⑭爱上自己,谁不爱自己呢?小记者问。

    ⑮当然不。老伯说,虽然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好,会极力地让自己开心满足,就像臣去讨好他的国王,但那不过是人美最原始的本能,是自我满足的私欲,不是爱。你只有真心觉得自己很好、欣赏自己并以自己为荣、庆幸你是你而不是别人,才算是真的爱自己。只有这样的爱,才能使自己获得深刻而长久的幸福。老实说,少年时的我,因为这只眼和这只手而对自己厌恶至极,觉得自己活得像一摊垃圾,当然,幸福从未降临到我心里。直到那一天,导师让我看到并相信自己身上还有优良的部分,而这恰恰是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部分。于是就在那天,我原谅了我的手和眼,原谅了我的残缺瘦弱,原谅了我的笨嘴拙舌,我开始真诚地爱自己,并由此感到了巨大的快乐!

    ⑯老伯看了看天空,悠然地说,其实,爱上自己才是正经事,也许你们不会像我这样忽然开窍,但至少应该每一天都努力去做一个让自己喜欢的人,然后慢慢地开始爱自己,再退一步,你至少得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不那么厌恶,如果人生中时时处处违背心意,越来越觉得自己面目可憎,那么到了我这个年纪,就算取得什么成就,你也会觉得是活在一个垃圾堆里。

    ⑰“所以,不管对谁来说,人生最重要的一天,都是爱上自己的那一天。

    ⑱老伯说完,微笑着向旁边打了个招呼,两位小记者这才发现,系主任不知何时站在了他们身后。

    ⑲老校长,原来您在这里。系主任恭敬又急切地说,美国的专家团到了,大家都在等您讲最新的研究成果,快走吧。

    ⑳老伯缓缓站起来,跟两位小记者道别,又自语道,其实跟我刚刚做的这场报告相比,下一场也不怎么重要。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

林清玄

    ①有时会在晚上去逛花市。

    ②夜里九点以后,花贩会将店里的花整理一遍,把一些盛开着的,不会再有顾客挑选的花放在方形的大竹篮推到屋外,准备丢弃了。

    ③多年以前,我没有多余的钱买花,就在晚上去挑选竹篮中的残花,那虽然是已被丢弃的,看起来都还很美,尤其是它们正好开在高峰,显得格外辉煌。在竹篮里随意翻翻就会找到一大把,带回家插在花瓶里,自己看了也非常欢喜。

    ④从竹篮里拾来的花,至少可以插一两天,甚至有开到四五天的。每当我把花一一插进瓶里,会兴起这样的遐想:花的生命原本短暂,它若有知,知道临谢前几天还被宝爱着,应该感叹不枉一生,能毫无遗憾地凋谢了。

    ⑤花的盛放是那么美丽,但凋落时也有一种难言之美。在清冷的寒夜,我坐在案前,看到花瓣纷纷落下,无声地辞枝,以一种优雅的姿势飘散,安静地俯在桌边。那颤抖离枝的花瓣时而给我是一瓣耳朵的错觉,仿佛在倾听着远处土地的呼唤,闻着它熟悉的田园声息。那还留在枝上的花则是眼睛一样,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人间,那深情的最后一瞥真是令人惆怅。

    ⑥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⑦许久没有晚上去花市了,最近去过一次,竟捡回几十朵花,那捡来的花与买回的花感觉不同,由于不花钱反而觉得每一朵都是无价的。尤其是将谢未谢,更显得楚楚可怜,比起含苞时的精神抖擞也自有一番风姿。

    ⑧说花是无价的,可能只有卖花的人反对。花虽是有形之物,却往往是无形的象征,莲之清净、梅之坚贞、兰之高贵、菊之傲骨、牡丹之富贵、百合之闲逸,乃至玫瑰里的爱情、康乃馨的母爱都是高洁而不能以金钱衡量的。

    ⑨花所以无价,是花有无求的品格。如果我们送人一颗钻石,里面的情感就不易纯粹,因为没有人会白送人钻石的;如果是送一朵玫瑰,它就很难掺进一丝杂质,由于它的纯粹,钻石在它面前就显得又俗又胖了。

    ⑩花的威力真是不小,但花的因缘更令人怀想。我国民间有一种说法,说世上有三种行业是前世修来的,就是卖花、卖香、卖伞。因为卖花是纯善的行业,买花的人不是供养佛菩萨,就是与人结善缘,即使自己放置案前也能调养身心。卖香、卖伞也都是纯善的行业,如果不是前世的因缘,哪里有福分经营这么好的行业呢?

    ⑪卖花既是因缘,爱花也是因缘,我常觉得爱花者不是后天的培养,而是天生的直觉。

    ⑫这种直觉来自良善的品格与温柔的性情,也来自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一个把物质追求看得很重的人,肯定是与花无缘的。

    ⑬爱花的人如果能自花中提炼智慧之香,用智慧之花来使心灵庄严,就能使我们有最深刻的觉醒,激发我们追求真实和永恒的智慧。当我们面对人间的一朵好花,心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就会使我们有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

    ⑭让我们看待自己如一枝花吧!香给这世界看!

(文章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聊出来的温暖时光

    ①下班了,他不急着走。因为他只要一回家,本来明亮的心情一下就阴郁起来,如同湛蓝的天空飘来了乌云。

    ②这个时候,妻子应该早就做好了晚饭,等着他回家。家的感觉原本很好,妻子贤惠能干,默默承担了全部家务,还烧得一手好菜。结婚以后,开始还没觉得什么,后来妻子变得越来越唠叨,好像总有数落不完的事。而他呢,是公司的业务骨干,上班的压力大,常常筋疲力尽,人仿佛被掏空了。回到家,就想清静一下。偏偏不!从进门开始,妻子就开始念唠叨经,听得他心烦。于是,只要想到回家,他就条件反射似的烦躁。

    ③起风了,这哪里像春天的风,燥热。他挪着步,与急匆匆的人群是如此不协调,再长的路也有走完的时候,缓缓推开家门。菜香一下子飘了过来,心里有了一丝温馨。“怎么这么晚才回来?饭菜都快凉了。”妻子的责问驱散了好不容易才有的一点温情。落桌吃饭,都是他爱吃的菜,也许是饿了,他吃得飞快。妻子帮他夹了菜,念叨就开始了,东家长,西家短的。哪还有食欲啊!急急扒了几口干饭,他连忙逃离,去书房喝茶。

    ④没有了听众,念叨然而止。只是,厨房洗碗的动静比原来要大得多,妻子用这种方式发泄对丈夫的不满。以往这种情况,他至少敷几句,尽管心不在焉,她也知足。像今天这种举动,还是头一遭。

    ⑤日子就这样无聊地被打发。时间长了,妻子心态发生了变化,脾气变得暴躁,他拿了东西未能放回原处,或者夹菜把菜掉在餐桌上,为这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大动肝火。

    ⑥家里陷入了无休无止的冷战。上班一如既往的忙碌,回家面对的是妻子冰凉的面孔。这样的日子如何过得下去?心里有事,脸上有相,他的苦恼明明白白地挂在脸上。一位好友找到他,咖啡屋的一角,他蜷缩在座位上。咖啡氤 , 也不能抚平他那躁动的情绪。他诉说着家里的一切,责怪妻子的不理解,自己这样打拼还不是为家里好?说到激动处,长吁短叹。朋友是个聪明的人,男人之间的谈话会少去许多委婉,劝说也干净利落:“你试着主动和嫂子多说说话,生活中的苦恼有时是自己找的。”面对挚友的劝说,他半信半疑。

    ⑦下班了,他明显加快了回家的步伐。刚进门,尽管很疲惫,但换上了笑脸,大声地说:“老婆,我回来了!”正在厨房做饭的妻子探出头来,看了他一眼,又继续忙手中的活。以往,他会懒懒地躺在沙发上放松自己,任妻子去忙。这回,他放下包,凑到妻子身旁,问:“有什么要帮忙的?”妻子白了他一眼:“你会干什么?”但还是随手丢给他一把香菜:“去择干净。”他边择菜边跟妻子念叨开来,谈到公司里的许多新鲜事,又讲到自己喜欢吃妻子炒的菜。妻子一边忙不停炒菜,一边不时回应着。

    ⑧今夜的灯光似乎变得柔和起来。餐桌上比平时多了一道他最爱吃的小炒肉。妻子破例地为他斟满一杯酒。刚要拒绝,妻子十分坚持:“上班压力大,少喝点解解乏。”他慢慢地吃,边吃边聊,一改往日的风卷残云。那顿饭,让他找回了久违的温馨。吃完饭,他刚伸手收拾碗筷,被妻子一把拦住:“女人的事,你去看电视吧。”一会儿,又为他送来一杯热茶。厨房里,传出妻子久违的歌声。

    ⑨自此后,他不管在外面多苦多累,哪怕有天大的委屈,也不把烦恼带回家。生活的激情就这样被重新点燃,仅仅只是因为那主动的交流。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或许几句无关痛的话,足可温暖彼此的心,照亮幸福的路。

(摘自《瑞文网》,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

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⑥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睛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就线菌随着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上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

⑦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线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⑧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加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爸爸的躺椅

①爸爸的躺椅是个老古董了。躺椅是古铜色的,由于常刷桐油保护,加之年深月久,汗水的浸润,肌肤的摩挲,变得油光水滑,亮可鉴人。爸爸年轻时有一手好木匠手艺,他打的方桌、板凳,四平八稳、严榫合缝。打造躺椅时,爸爸选用上好的竹片,用细麻绳穿起来,两边的扶手上打上三个小孔,扶手下面有一根活动的小圆棍,根据需要小圆棍可插入不同的小孔,以此牵扯着躺椅背靠的部分,直到身体躺舒适为止,使用方便,收放自如。

②我家老房子拆迁前,住的棚户板房只有9平方米,是标准的“鸽子笼”。每到夏天,房子热得像个蒸笼,夜晚是不能睡人的。那时候四面透风的板房也无法用空调,只要不是下雨天,家家户户就把床板或者门板卸下来拿到马路边搁起来睡觉。爸爸的一对躺椅,就成了其中的佼佼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爸爸在环卫所工作,那时他常常随装运粪便的运输船下乡。每次他出差回来,冲个凉,喝上两盅老酒,吃罢饭,和我并排仰卧在躺椅上,给我讲些外面的所见所闻,然后便怡然自得地呼呼大睡,这是他最奢侈的事情。隔壁的二呆子,家里人多,他只能睡在两条拼在一起的长凳上,常常从睡梦中掉下来。有时我躺在躺椅上,惬意地舒展四肢,仰望着满天星斗,露出得意的神色,他可羡慕我了。1965年8月,我支边去了新疆,后来,夏天回沪探亲,晚上也常常是在爸爸的躺椅上悄然入睡的。

③1996年,我家的老房子拆迁了,爸爸一个人也分了一间三楼的一居室。搬家时,我和妹妹都说,爸爸房间装了空调,房子又小,这躺椅就处理了吧,扔了或者卖给家具收购店。爸爸一脸的不悦,说:“这躺椅跟了我一辈子,说不要就不要啦,包起来带走!”语气十分坚决。于是,我们只得擦拭干净,用报纸严严实实地包裹好随车拉走。后来,这对躺椅在爸爸的厕所间一“躺”就是十几年。有几次打扫卫生时,每每提到处理躺椅的事,爸爸总是板着个脸,冷冷地说:“放着,放着,碍你们什么事了?”有一次,二呆子碰到我妹妹,问起爸爸的躺椅,听说还在,就说40块钱卖给他算了。二呆子做生意发了财,买了三室两厅的房子,又开起了小车。妹妹把这事告诉爸爸,爸爸一听脸都气得变了色,没好气地说:“他的钱值钱,他给我4000块我都不给他。”

④一天,爸爸让我和妹妹擦洗这对躺椅。问他原因,他挥了挥手:“你们只管搞干净。”直到我们俩把两个躺椅擦洗得光洁如新,爸爸才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前些天傍晚,他站在过道的窗前,看见对面一楼的一户人家,一家三口,围在门前的一个小方桌上吃晚饭。天热,全家晚上就坐门口纳凉,小女孩已经趴在妈妈腿上睡着了。他一连观察过几天。爸爸说,这是一家外地来上海打工的,听口音是安徽人。他们租的房子小,没有装空调,这样的大热天,这对躺椅他们用得着,就给他们吧。爸爸让我们用个妥善的方法“送”出去,别让人家为难。

⑤我和妹妹在过道的窗前望去,正巧看见对面那家女主人出来坐在门前择菜,就一人拿一把躺椅走下楼。垃圾站在住宅楼东头路边,离她家很近,我们正好要经过她家门前。到了她家门口,我和妹妹故意停下来歇息。这时,那女主人抬起头来,看了看我们。过了一会儿,我们就把两个躺椅靠在垃圾站的墙角。这时,我们注意到四周没有其他人,就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去了小区外面的小店买了些酱油、味精之类才回家。走到拐角处,一眼就看见那两个躺椅,正斜靠在那家门外水池边的墙上,女主人已进屋做饭了。

⑥我们的做法,爸爸十分满意,午饭也吃得很开心。饭毕,即午睡,他也不留我们,只嘱咐我们走时关好煤气锁好门。等我们悄悄收拾妥当离开时,爸爸已鼾声大作。我想,这时爸爸是不是又像当年躺在他的躺椅上一样,正心满意足地做他的好梦呢。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