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初中部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以前,土地国有。春秋以来,由于牛耕技术与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把新开垦的土地变为私田。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拏(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二描述的是我国战国时期的哪一次重大改革?
(2)、为适应材料一中的重大变化,材料二中的改革是如何规定的?
(3)、“商君”改革成效巨大,但却在失去强大政治支柱后被处死,是哪条改革措施使然?这次改革的作用是什么?
举一反三
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生产篇】

材料一   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江苏六合、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晚期的铁农具。春秋时期,人们起名字时,往往把牛和耕连在一起: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简明中国古代史》

【改革篇】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片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交流篇】

材料三   由于对中国丝绸的刚需以及中国保持对外交流和交往的需求,丝路沿线大国把欧亚大陆东西两边早已建立起来的成熟交通网络,连接成一个有官方提供军事保护和后勤支撑的网络。通过这个有主干和支流的网络、欧亚大陆东西方的人员、信息和物资得以顺畅交流。

——《文明的交流互鉴从未停止》

【发展篇】

材料四   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起,北方长时间陷入战乱之中,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片萧条,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南方经济得以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请回答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