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练(四)

修改时间:2025-01-14 浏览次数:4 类型:一轮复习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的景象,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 . 南北方人民共同努力 B . 社会比较安定 C .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 .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 2. 无论是开凿技艺还是开凿内容,云冈石窟都蕴含着胡汉杂糅的历史内涵,石窟既体现汉式建筑的富丽堂皇,又散逸着少数民族建筑或雄浑壮阔或精巧柔美的气息。云冈石窟的这一特征反映了当时(  )
    A . 雕刻艺术的兴起  B . 北方经济的繁荣 C . 民族交融的加强  D . 南方政局的稳定
  • 3. 西晋时期,陕西关中地区出现了“百万余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因为(  )
    A .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B . 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 C . 西晋大封同姓诸王 D . 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政策
  • 4. 了解历史发展的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序号相对应的朝代依次是(         )

    A . 东汉、吴、蜀、南朝 B . 东汉、蜀、吴、东晋 C . 西汉、吴、蜀、南朝 D . 西汉、蜀、吴、东晋
  • 5. 学习历史需要了解和掌握历史纪年方法。229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到此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 )
    A . 公元2 世纪初 B . 公元2 世纪末 C . 公元3 世纪初 D . 公元3 世纪末
  • 6. 魏主下诏:“今欲断诸北语, 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 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 当加降黜。”《资治通鉴》这段记载, 反映的是 ( )
    A . 汉文帝以德化民 B . 汉武帝独尊儒术 C . 光武帝释放奴婢 D . 孝文帝改用汉语
  • 7. 根据下面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标题(       )

    关键词:三国鼎立、江南地区的开发

    西晋短暂统一、北方民族大交融

    A . 中华文明的起源的发展 B . 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D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8. 从秦代到明末1800多年中,被篡弑的君主共101人,其中三国4人,两晋(不含十六国)9人,南朝16人,北朝19人,占比超过45%,而时间只有350多年。这折射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A . 宦官外戚交替专权 B . 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C . 国家治理秩序混乱 D . 民族交融影响稳定
  • 9. “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
    A . 夏商周时期 B . 春秋时期 C . 战国时期 D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10. 某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赤壁之战”“三国鼎立”“魏晋南北朝的更迭”“江南地区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则该单元主题应为
    A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11. 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东晋以8万精兵打败了号称有百万大军的前秦。东晋获胜的根本原因是( )
    A . 前秦将士无心恋战,有意想输掉战争 B .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经济发展快 C . 前秦士兵不习水战,晕船怕水忙逃跑 D . 东晋将领指挥得当,火烧连营建奇功
  • 12. 官渡之战后,曹操创作了《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诗中的“壮心”是(     )
    A . 消灭袁绍,统一黄河流域 B . 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政权 C . 消灭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D . 创建三国,促进民族交融
  • 13. 探究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观察图 5,下列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图 5

    A . 结束割据和实现国家统一 B . 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C . 促进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D .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 14. 如图所示文物发现于甘肃嘉峪关,反映了魏晋以来北方内迁民族( )
    A . 生活习俗转变 B . 思想观念转变 C . 饮食爱好转变 D . 生产方式转变
  • 15. 东晋《华阳国志》记载,岷江上游的“夷人”冬季“入蜀为佣”,从事“凿井、砌壁”之佣工,夏季不耐暑热而返回聚邑。这反映了,东晋时期该区域( )
    A . 人口流动 B . 士族专权 C . 政权更迭 D . 商业繁荣

二、材料分析题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雄关漫道】
    材料一:孝文帝决心迁都,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公 元493年,孝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文武官员和20万大军南下。到    ▲    城时,正值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 不愿意继续前进了,孝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  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都在此。”随行人员没再反对,于是大功告成。
     请将材料一 中 ▲ 补充完整,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迁都的原因。
    (2) 【革故鼎新】

    材料二:

     材料二依次体现了孝文帝改革中的什么措施?

    (3) 【今非昔比】

    材料三:成书于6世纪中期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东晋、  刘宋)以来,(南朝人)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衣冠  楚楚的社会名流),并在中原,(洛阳城里)礼仪富盛,人物殷阜(富足)。”

     材料三中的现象与材料二中的改革有什么联系?

    (4) 【以史为鉴】

     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孝文帝改革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