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黄冈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下列黑体字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吾日三省吾身

③思而不学则殆

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至少写出四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先说说这则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体会,谈谈你的启示或体会。
举一反三
学习小组向古人汲取“选择”的智慧,搜集以下材料,对此展开讨论。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

李时珍,字东壁,以医为业。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窥,善医,即以医自居。楚王闻之,聘为奉祠,掌良医所[1]事。世子暴厥,立活之。荐于朝,授太医院判。一岁告归,著《本草纲目》。

年七十六,为遗表[2]授其子建元。其略曰:“臣幼苦赢疾,惟耽典籍,奋切编摩,纂述诸家。伏念本草一书关系颇重谬误实多 , 窃加订正,岁历三十,功始成就。”

赞曰:李公纷纷[3]乐道遗荣,下学上达,良师古人

(选自《白茅堂集》,有删减)

注释:[1]良医所:官署名。后“太医院”同。

[2]遗表:臣子生前写好死后呈给皇帝的报告。

[3]纷纷:这里指李时珍一生忙碌于医学。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