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材料一
善于写文章的“大手笔”,无不注意文字的锤炼和推敲,不仅实字(即实词),虚字亦然。这种笔法有两条重要的原则:第一,要活。所谓“活”,是指下笔用字,要把所写的对象写活,给人以墨浪翻腾、文笔飞动之感。例如: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2.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鲁迅《社戏》) 例 1 用一“翼”字,写出了醉翁亭亭檐翘起之形,犹如飞鸟之翅翼,凌空欲飞,给人飘然欲仙之感,如在眼前,可谓妙绝。例 2 用一“蹲”字,就把石羊写活了。第二,要新。清代孙麟趾说:“陈言满纸,人云亦云,有何趣味?若目中未曾见者,忽焉睹之,则不觉拍案起舞矣,故贵新。”例如: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此例是司马迁写窦皇后与其失散的弟弟重逢时,皇后悲哀,而侍从左右“助哀”,这一“助”字用得新奇不俗。常有“助兴”之说,“助哀”却很少见。一个“助” 字写出了窦皇后的权势,同时也写出了侍从左右可鄙而又可笑的奴才相,他们并无窦皇后的悲欢离合之情,却要强作有此情而“助哀”,幽默讽刺的喜剧情调,流于笔端。晚唐诗人卢延让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语言艺术家的技巧,就在于寻找唯一需要的词的唯一需要的位置。”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也说: “每一个字都恰如其分,用少数字就可以表达出别人必须用许多字来表达的思想。”他们的话有共同之处,就是通过反复推敲,使每个字“都恰如其分”,都找到“唯一需要的位置”。
材料二
用一个能表达主旨的字为骨架,使文章独立成篇的笔法,叫“一字立骨法”。例如李密的《陈情表》,以“孝”字立骨,通篇写为奉养祖母不能应召、恳请暂缓就职的实情;____;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以“毒”字立骨,通篇写苛捐杂税对老百姓的毒害比蛇毒厉害得多;唐弢的《同志的信任》以“信”字立骨,通篇写方志敏信任鲁迅而鲁迅不辜负他的信任……“一字立骨法”也有特殊情况,比如立骨之字必是主旨,但不一定与题目相合,例如刘禹锡的《陋室铭》以“德”字立骨,并非以“陋”字立骨。又如“反面立骨”,例如黄庭坚的《书嵇叔夜诗与侄榎》,以“俗”字立骨,文中却处处写嵇康诗“不俗”。
图 1 《答谢中书书》思维导图
材料三
有一种笔法,是在文章关键的地方,安放经过锤炼的警句,使文章精警动人,达到“立片言而居要”的效果。例如: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3.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这种笔法,从修辞的角度看,也是一种辞格,“语简言奇而含义精切动人的,名为警策辞,也称警句,以能像蜜蜂,形体短小而有刺有蜜,为最美妙。文中有了它,往往气势就此一振。”(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很多佳作中都有这样的警策之笔,语句简练,含义深刻,能够时刻给予我们激励和提醒,实是浓缩的精华。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