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善于写文章的“大手笔”,无不注意文字的锤炼和推敲,不仅实字(即实词),虚字亦然。这种笔法有两条重要的原则:第一,要活。所谓“活”,是指下笔用字,要把所写的对象写活,给人以墨浪翻腾、文笔飞动之感。例如: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2.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鲁迅《社戏》)   例 1 用一“翼”字,写出了醉翁亭亭檐翘起之形,犹如飞鸟之翅翼,凌空欲飞,给人飘然欲仙之感,如在眼前,可谓妙绝。例 2 用一“蹲”字,就把石羊写活了。第二,要新。清代孙麟趾说:“陈言满纸,人云亦云,有何趣味?若目中未曾见者,忽焉睹之,则不觉拍案起舞矣,故贵新。”例如: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此例是司马迁写窦皇后与其失散的弟弟重逢时,皇后悲哀,而侍从左右“助哀”,这一“助”字用得新奇不俗。常有“助兴”之说,“助哀”却很少见。一个“助” 字写出了窦皇后的权势,同时也写出了侍从左右可鄙而又可笑的奴才相,他们并无窦皇后的悲欢离合之情,却要强作有此情而“助哀”,幽默讽刺的喜剧情调,流于笔端。晚唐诗人卢延让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语言艺术家的技巧,就在于寻找唯一需要的词的唯一需要的位置。”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也说: “每一个字都恰如其分,用少数字就可以表达出别人必须用许多字来表达的思想。”他们的话有共同之处,就是通过反复推敲,使每个字“都恰如其分”,都找到“唯一需要的位置”。

材料二

用一个能表达主旨的字为骨架,使文章独立成篇的笔法,叫“一字立骨法”。例如李密的《陈情表》,以“孝”字立骨,通篇写为奉养祖母不能应召、恳请暂缓就职的实情;____;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以“毒”字立骨,通篇写苛捐杂税对老百姓的毒害比蛇毒厉害得多;唐弢的《同志的信任》以“信”字立骨,通篇写方志敏信任鲁迅而鲁迅不辜负他的信任……“一字立骨法”也有特殊情况,比如立骨之字必是主旨,但不一定与题目相合,例如刘禹锡的《陋室铭》以“德”字立骨,并非以“陋”字立骨。又如“反面立骨”,例如黄庭坚的《书嵇叔夜诗与侄榎》,以“俗”字立骨,文中却处处写嵇康诗“不俗”。

图 1  《答谢中书书》思维导图

材料三

有一种笔法,是在文章关键的地方,安放经过锤炼的警句,使文章精警动人,达到“立片言而居要”的效果。例如: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3.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这种笔法,从修辞的角度看,也是一种辞格,“语简言奇而含义精切动人的,名为警策辞,也称警句,以能像蜜蜂,形体短小而有刺有蜜,为最美妙。文中有了它,往往气势就此一振。”(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很多佳作中都有这样的警策之笔,语句简练,含义深刻,能够时刻给予我们激励和提醒,实是浓缩的精华。

(1)、根据材料二的文字和图1信息,将材料二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下笔用字,要能把所写的对象写活,力求生动传神。 B、下笔用字,要让每个字都各得其所,而且十分妥帖。 C、以字立骨,立骨之字必是主旨,亦必与其题目相合。 D、警策之笔,具有蜜蜂的特点,形体短小而有刺与蜜。
(3)、从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常用的文章技法有① 、② 、③ 。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紫檀的特性

马未都

    ①紫檀是一种名贵的木料。假如你去故宫参观,会发现宫殿里的紫檀家具比比皆是。在雍正、乾隆年间,皇家对紫檀的使用十分频繁。清官用了100年的时间把家具都替换成了紫檀木的。

    ②那么,紫檀有哪些特性呢?

    ③紫檀颜色沉静,有光泽。当紫植被开启、打光以后,颊色非常沉静。闪着一种如同金属、绸缎一样的光泽。这种光泽可不是一种单纯的木头的光泽,这种光泽只有当你见到最优良的紫檀时才能感受到。

    ④紫檀出料少,特名贵。我们没有证据证明过去有非常大的紫檀料,绝大部分的料都比较小,偶尔才有大一些的。紫檀长大了以后,90%上内心都是空的,所以常常不出材料。紫檀因出料少,而显得更加名贵。据说,乾隆时期,工匠们连了一个两层楼高的紫檀大钟,乾隆知道后大发雷霆。可见,皇上在用紫檀的时候也是非常心疼的。

    ⑤紫檀应力小,不易变形。应力小俗称“性小”,就是脾气小,不怎么变形。普通的木材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遇冷收、遇潮胀,非常容易变形。比如我们家里的木门木窗,有时候打不开,关不上,这都是变形造成的,但紫檀的变形率却非常低。一般来说,紫檀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外形。

    ⑥紫檀纤维细,易雕刻。紫植材质的优点在雕刻它的时候最容易体现。紫檀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它的横断面雕刻时运刀特别流畅,与竖着运刀的感觉差不多。用雕工们的行话来说,就是“横向走刀刀不阻”。它不像竹子,横向不能走刀,因为根本切不断它的纤维。竖着运刀时还不能用力过大,否则就会“势如破竹”。紫檀没有这些毛病。横向、竖向,任何一个角度去雕刻,感觉都是一样的。另外,当紫檀被雕刻、打磨以后,它有一种模压感,花纹就像是冲压出来的。有些上乘的紫檀雕刻,甚至给人的感觉不像是雕刻出来的,像机器在高压下压出来的。正是由于它的这些材质好处,所以紫檀倍受众多雕刻家的青昧。

    ⑦几百年来,紫檀在家具行业中长盛不衰,牢牢地坐稳了中国古典家具材质的第一把交椅。

(选文有改动)

【注】势如破竹:形势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上端之后,底下的都随着刀刃分开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出疹性疾病,属呼吸道传染病,一般经空气飞沫和接触患者新鲜水疱液或黏膜分泌物的方式传播。

    水痘潜伏期一般为12~21天,平均14天,传染期一般从皮疹出现前1~2天到疱疹完全结痂为止。多数患者在出疹前有身体不适症状,随后进入临床表现期,出疹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皮疹最初表现为红斑状,而后迅速发展成疱状丘疹,在24~48小时内破裂、糜烂。1~2周过后,皮疹开始结痂脱落,通常在皮肤表面会留下疤痕或遗留色素沉着,数月后可消失。

    水痘好发于温带地区,并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在冬春季节干燥、寒冷的月份中,水痘疫情的发生率会达到全年的高峰。有学者曾对水痘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多数报道提出男性和女性对水痘病毒的易感性无差别;中小学生则是水痘的高发人群,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具有群体社会性特点,一旦出现水痘传染源,容易造成蔓延传播。

    水痘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接种水痘疫苗。国外有关研究表明,目前使用的水痘减毒活疫苗对水痘预防的总效果为44%~100%,其中预防中等与重度出疹水痘的效果为86%~100%,预防重度出疹水痘的效果为100%。

    但是,水痘突破病例也并不少见。水痘突破病例,是指在接种过水痘疫苗42天之后患水痘的病例。有学者对2011学年长宁区小学生水痘病例进行统计,1828名学生中共有138例病例,其中幼儿期曾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学生水痘发病率为6.68%,未接种过疫苗的学生水痘发病率为12.00%。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为原发性免疫失败,即疫苗没有刺激受种者产生对水痘病毒的体液免疫。原发性免疫失败者不断累积造成了突破病例的发生和传播。二为疫苗接种后,抗体水平随时间延长不断下降,1剂水痘疫苗的接种程序可能推迟了发病年龄,但还不足以在学校形成群体免疫屏障。同时水痘突破病例仍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而且突破病例往往症状较轻、发热不明显、皮疹少且不典型,给临床诊断和疾病控制带来了新的难度。因此,国际上有些国家开始推荐2剂水痘疫苗的接种程序,即1岁儿童接种第1剂,4~6岁时加强接种1剂,但我国对2剂水痘疫苗的接种间隔时间和接种效果还在深入研究中。

    除了接种水痘疫苗这一保护措施外,要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还需综合运用包括严格晨检、及时发现并隔离病例,教室开窗通风和消毒等在内的其他常规传染病控制措施。

非连续文本阅读

材料一:

我国古代用农历计时,用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把五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

材料二:厉害了!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于2016年11月30日下午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也是大自然的语言,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如“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再如民间有“霜降吃柿子防感冒”的谚语,日久天长,这些经验被沉淀、总结下来后,就形成了纷繁多样的月令、农谚、民俗、民谚,世代相传,规范、指导着中国人的生活。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材料四: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二十四节气还带有明显的区域性色彩。如“霜降”一般在阳历10月23日左右,意指这一节气的来临,大地将产生初次结霜的现象。但在我国南方的福建省南部、海南省等地区,全年无霜。而在东北的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北方地区的初霜,则常早于这个时间。

时文浏览与评论

新闻链接

【深度剖析】

“黑悟空”的成功,绝不只是游戏在全平台卖出了多少,也不仅是中国在游戏行业的突破。对任何希望进入全球市场的行业来说,无论是电影、音乐还是其他内容产业,它都有很大借鉴作用。《黑神话:悟空》背后的创作故事正在浮出水面,它教给我们一些看似简单的真理,比如尊重专业,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这次《黑神话:悟空》的云玩家人数之庞大前所未有,大家并不亲自上手,而是靠着看主播直播、游戏过关视频等内容来共享游戏乐趣。这几天,在微博、B站和小红书上,都能看到无数的黑悟空游戏短视频,评论区里观众都看得很开心。他们就像在追剧一样,看“天命人”又遇到了哪位西游老熟人,为老牛一家的悲惨命运落泪,讨论杨戬最后到底是好是坏。

这归功于《黑神话:悟空》首款国产3A大作的热度,同时不可否认的是,能让这么多人像电影、剧集一样不打游戏也跟着追,一定来自于故事文本的成功。

这部游戏剧情简单来说就是:已成“斗战胜佛”的孙悟空决意归隐花果山,天庭派二郎神率天兵天将以屠山相要挟,对决中孙悟空遭金箍暗算,被二郎神打散成六个灵物。主角小猴“天命人”一路历险将六根寻回,要复活美猴王……放在传统的西游语境中,整个故事不少细节颇为“魔改”。好在游戏科学在整个编剧工作中足够耐心、细致,给每一个篇章的大小角色故事铺陈大量的背景和人物小传,而且巧妙结合进《西游记》原著的时间线里。如果你深入了解了这个故事,追到最后才得知“大圣万不会复生”时,那种心头一震的痛感,会半天缓不过劲来。相比其他任何类型游戏,3A单机游戏都要更接近第九艺术这一概念,就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体量来承载这样的文学性。

相比这些根基于精灵骑士世界观和欧洲神话的故事,《西游记》才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在属于自己的文化根源中,延伸出如此多的新的感动,这样的情绪价值是海外3A大作不具备的,这是“黑悟空”成功的关键之一。

从各个角度来说,《黑神话:悟空》都是一款极其奢侈的游戏,每个环节都是顶配,难以想象的投入和时间成本,然后要通过强大的统筹能力,把这满地宝贝捏合到一块。于是,我们现在看到其中各处闪光点都在陆续出圈。每一章之间的过场动画,包括最后西游故事的完整倒序短片,或细腻或震撼,质量之精美给了国动爱好者们意外之喜。

这些动画都是由国内顶尖动画艺术家和工作室完成,包括有奥斯卡背景的Fliiip Design、东京动画奖得主润物定格,国动迷熟悉的大火鸟文化(《一人之下3》)、绿怪研(《伍六七》《大理寺日志》),以及在日本动画圈打拼多年的黄成希(《博人传》)、周浩嵩(《蓝色巨星》)等。被诸多海外大佬盛赞的场景建模,这一阵许多媒体都在深扒游科到底扫描了多少地方,列表正在持续增加中,山西诸多古建迅速成了网红场景。游科曾透露,其中这些场景建筑从实地考察研究,拍摄扫描形成数字资产,再经过加工美化运用到游戏中,最短也要数月时间。

一个在游戏中不起眼的经幢,现场扫描时就要拍下8000张照片;在扫描第一版重庆大足石刻时,建模一度达到夸张的12亿个面,背后耗费的工作量和人力物力成本可见一斑。这些背景细节有些隐藏在树叶后,或是石缝里,主角奔跑途中一闪而过。但对于游科的创作者来说,200万玩家中只要有1%会停下脚步抬头细看,那就足够。

第二章中无头僧的陕北说书贯穿全篇,火爆外网,老外主播们玩到这里无不放下手柄开始摇头晃脑;中国玩家更能看懂其中玄妙无比的唱词,找到游戏走向的秘密。

这位“无头僧”的真身熊竹英,已经唱了30年,是央视舞台的常客,也多次带着这门手艺走出国门。到了现在,以这样的方式被全世界认识,最近在西安的演出一座难求……

两年前的春节,冯骥在《黑神话》贺岁短片的幕后花絮里说:“很多看似高不可攀的技术,真正缺乏的,其实就是下地干活的耐心。”

(选自《外滩》有删减)

【数据观察】

注:环比增幅是指与历史同时期比较,例如2005年7月份与2004年7月份相比称其为同比。

【网络热评】

孙悟空是我们日本的卡通人物,凭什么被中国人做成了《黑神话悟空》的游戏。

——日本网友

悟空让世界玩家渴望了解中国文化。

——科隆国际游戏展玩家

文化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 ——北京日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