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重庆市江津中学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阶段(半期)考试试卷

阅读下文,完下列小题。

心寻

叶延滨

    ①小姑娘老低着头。身边的爷爷叹了一口气:“你看什么呀?”“不早告诉你了吗?手机!”“手机有什么好看的,总看不完?”“你不懂,手机就是个世界。”“啥世界能装在那么小的物件里。”“虚拟世界,好玩着呢。”“啊,虚无的世界。”爷爷换了一个字。

    ②老爷爷也低着头,像在寻找什么,又好像只是在想什么。身边的小姑娘说:“你找什么呀?”“没找什么,什么也没有了,也找不到了。”小姑娘听糊涂了,爷爷说的车轱辘话,没听明白。瞪大眼睛,想从爷爷嘴里听出什么。

    ③爷爷是在找东西,是心里那些记忆。那时,爷爷也是个孩子,谁都是从孩子过来的,爷爷小时候也是个爱低头看东西的孩子。

    ④坐在城市街心花园长椅上,爷爷和小姑娘,都望着面前的水泥地。这些水泥地上有很多双脚走过,现在那些脚都离开了,光滑的地面上干干净净,连一片叶子都没有。

    ⑤突然,这坚硬的水泥地,一下子变松软了,松软得像绸布,向四方散去。绸布波浪似的皱褶带出一片雾岚,阳光把那潮湿的雾气凝成露珠,晶莹地点缀在草尖上。这些草就生长在刚才的水泥地上。茵茵绿草下松软的黑土,散发着泥土的芳芬。这是课本上的句子,小姑娘闻到那泥土的味道,想起了课本上的句子。这句子是说草原,还是说森林?草丛顶着露珠,簇拥朵朵小花。这些小花都是小姑娘没见过的。小姑娘见过花店里的花,郁金香、玫瑰、勿忘我、月季,总在该出现的时候出现,一个个都长得标准的漂亮,像去韩国整容过的名媛。草丛中的花都叫不出名,七彩缤纷,星星点点。爷爷说,它们就是老街坊,守在房前屋后。春天开花一直开到秋凉,一茬接一茬,把窗外的小天地,打扮得花枝招展。

    ⑥草丛边,一队小蚂蚁像一条线从他俩的眼前爬过。爷爷想,对了,我就在找你们,小蚂蚁。小蚂蚁在爷爷的记忆中,是童年最早的朋友。他喜欢蹲下来,看蚂蚁搬家,抬着饼干渣,举着蚂蚱的残翅,像一队士兵去打仗。对了,蚂蚱也是好朋友,草梗上趴着,爷爷伸手,蚂蚱两只后腿一弹,消失在阳光里。阳光下那肥大的南瓜花,招摇显摆,南瓜花鲜嫰的花瓣是蝈蝈的最爱。蝈蝈叫起来好听,有蝈蝈叫的夏天才算是夏天。夏天炎热多雨,草绿花香,谁都在家里待不住。连慢性子的蜗牛也在园子里散步。蜗牛没惹谁,但爷爷小时候对蜗牛可有意见了。上数学课的老师说,有个台阶30厘米高,蜗牛白天爬上去3厘米,晚上滑下来2厘米,多少天爬上台阶。抢着回答:30天!错了?!多叫人丢脸的事。不说蜗牛了,反正它们爬不远。那是蟋蟀,这可是孩子们追捧的明星级昆虫。蟋蟀讲究,老园子里才有。老园子的老墙根下堆着秦砖的残角、汉瓦的碎片,这些器件逗引出蟋蟀一阵幽幽的吟叹……

    ⑦爷爷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对姑娘说:“对呀,这就是我寻找的,我的童年世界,也是每个孩子的童年世界。有花,有草,有奇妙的昆虫世界。老辈人说,接地气,这就是接地气。”小姑娘高兴地说:“多好呀,我怎么没见过,这是真的吗?”

    ⑧她的话音刚落,刹那间,眼前的一切像海市蜃楼无影无踪,还是那块坚硬的水泥地,从眼前铺向远处。站着的水泥楼和躺着的水泥地严丝合缝,寸草不生。

(1)、文章写小姑娘和爷爷都“低着头”,但原因却不一样,请简要概括。
(2)、从文章结构的角度,分析第⑤段画线句的作用。
(3)、语言品析。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划线词的含义。

老辈人说,接地气,这就是接地气

②从修辞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小姑娘见过花店里的花,郁金香、玫瑰、勿忘我、月季,总在该出现的时候出现,一个个都长得标准的漂亮,像去韩国整容过的名媛。

(4)、第⑥段中写到了爷爷上数学课的经历,是否多余,为什么?
(5)、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本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
      ①当我刚呱呱出生时,护士就不让妈妈见到我,悄悄地把我抱到哺婴室去。医生      地告诉她,我的左肘以下没有手。
      ②有一天,7岁的我走出厨房嘀咕道:“妈妈,我不会削土豆皮,我只有一只手。”妈妈在做针线活,她头也不抬地说:“你回厨房去削土豆皮,今后再也不许用这个借口拒绝干活了。”我当然能削土豆皮,用我的右手持刀削皮,左上臂帮着托一下就行了。妈妈知道办法总会有的,她常说:“只要你尽最大的努力,就没有你不会做的事。”
      ③在我读小学二年级时,一天,老师要求我们从猴架这边荡到那边去。轮到我时,我摇头示意不会荡。有些孩子在背后笑我,我哭着回家。当晚,我告诉了妈妈。她拥抱我一下,并做出“让我想想办法”的表情。第二天下午她下班后,把我带回到学校去。她教我先用右手抓住杠棒,用力引体向上,再用左上臂夹住杠棒。当我费力地照她说的做时,她始终站在一边鼓励我。以后每天她都带我去练习。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第二次把我们全体同学带到猴架处的情景。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
      ④这就是妈妈对待我的办法:她不代替我做什么,不宽容我,而是坚决认为我能找到办法自己干。有一次我参加一个舞会,没有一个男同学来邀请我跳舞。我回家后哭了,妈妈久久不发一言,然后说:“喔!亲爱的,总有一天那些男孩子和你跳舞时会跟不上你的拍子的,你会看到的。”她声音虚弱嘶哑,我撕开蒙着头部的被子 kuī 见她在流沮。于是我懂得妈妈为我忍受了多少痛苦。她从来不让我看到她哭泣,因为她不愿我感到内疚呀。
      ⑤如今当我有不顺心的事时,总感到妈妈仍在我身旁,仍在对我说:勇敢地面对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①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②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③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爱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④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的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庆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 “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⑤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牡丹为何被誉为“花中之王”

    ①“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这首诗赞美的就是牡丹。牡丹是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归类于毛茛科、芍药属。其花大色艳,香气袭人,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清代末年,牡丹曾是国花。

    ②从花色上分,牡丹素以八大色著称,如白色的“夜光白”、蓝色的“蓝田玉”、红色的“火炼金丹”等。在同一色中深浅浓淡也各不相同,姚黄、魏紫,欧碧、赵粉被称为牡丹四大品种。这里单说“魏紫”,出自五代洛阳魏仁博家,花紫红色,花呈荷花形或皇冠形。花期长,花量多,花朵丰满,被推为“花后”,宋代有诗赞云“姚魏从来洛下夸,千金不惜买繁华。”

    ③牡丹本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牡丹作为观赏花木栽培,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太平御览》中有谢灵运关于牡丹的记载:“永嘉水际木间多牡丹。”唐代刘禹锡《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

    ④从中国牡丹的发展史可看出,牡丹起源于陕甘秦巴之地,随着历代栽培地沿革转移,形成以黄河中下游为主要栽培中心,其他产地为次要栽培地的格局。牡丹适应性较强,产地亦广,现在不仅在中国栽培甚广,还早已引种到世界各地。

    ⑤牡丹自古以来引无数文人墨客讴歌赞美,牡丹第一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是在2400多年前的《诗经》.作为爱情的信物被提及——“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这明明写的是芍药,为什么要说是牡丹呢?原来古时候,牡丹和芍药是不分的,后来有了木芍药和草芍药的说法,再后来木芍药就成了牡丹。唐代刘禹锡在《赏牡丹》一诗中赞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白居易在《买花》诗中写道:“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陆游的《赏花至湖上》写道:“良辰乐事真当魁,莫遣匆匆一片飞。”《栽牡丹》中:“携锄庭下掘苍苔,墨紫艳红手自栽”,写出了他赏牡丹、栽牡丹的生活乐趣。又有民谣曰“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一般在暮春开放,迟开不争春,这点也引起诗人、词家的赞美,据初步收集,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其中以唐、宋两朝为最多,共130多人留下270首优美的诗词,仅苏轼一人就有三十多首,

    ⑥“剪裁偏得东风意,浅薄似矜西子妆。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牡丹在花卉界独树一帜,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底蕴,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者:刘慧慧慧  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