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辽宁省丹东市第七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阅读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世袭

徐志义

       ①爬上高高的脚手架,薛有致把安全带扎身上,挂钩还没有挂在架子上,不留神一脚踩空,“啊——”一声往下掉,乔师傅眼疾手快,俯身抓住,提了上来。薛有致脸色煞白,浑身打战,深情地喊了一声:“师——傅——!”

       ②乔师傅听着,像喊爹!

       ③乔师傅的儿子和眼前的薛有致年龄一样大,却比薛有致幸福得多!起码说,乔师傅不会让儿子趁暑假打工挣钱交学费,更别说让儿子站在这高高的脚手架上晒太阳、砌墙抹灰、玩性命。虽然自己和富贵人家有天壤之别,两间住房还是租赁的,却要让儿子和富贵人家的孩子看齐。富贵人家的孩子吹“黑管”,儿子喜欢上了,他也花上千元给儿子买来那种乐器;富贵人家学绘画,儿子说喜欢,他勒紧裤腰带花钱送儿子也上了那种才艺班;富贵人家的孩子追歌星,他也烧钱一样花高价买票去看那种歌星演唱会。国家都说,再穷不能穷教育,自己再穷也不能不满足孩子啊!只是,儿子又提出了一项最新要求,他实在无能为力了。在工地伙房做饭的老伴说:儿子这是要逼死咱俩啊!

       ④现在,薛有致差点从高空坠落,更坚定了乔师傅要满足儿子最新要求的心愿,他不能要儿子再像自己一样卖苦力,像薛有致一样受苦。薛有致这孩子看着精明,性格却孤辟,不爱和人说话,说话也不掏心窝子。

       ⑤薛有致刚来工地时,乔师傅就很怜悯地问他家庭情况,他只是微笑、摇头。凭感觉乔师傅猜出来了,薛有致是爸妈离婚了,各自去找幸福不管孩子了。这种情况在城里可不少见。

       ⑥乔师傅救了薛有致一命,薛有致明显地和乔师傅亲近了。休息时,主动和乔师傅拉家常,问乔师傅的家境,还问乔师傅有没有什么困难。乔师傅不像他,说起话来可是竹筒倒豆子,说他的儿子和薛有致一般大,可享福了。望子成龙,富家是这样,穷家更要这样,要不然怎么拔掉穷根呢?薛有致却问,放暑假了,您怎么不让他自立一下呢?乔师傅却哈哈大笑:像你一样?也来卖命?俺可不是你那狠心的爹妈啊!薛有致又问,师傅家有没有什么困难啊?乔师傅感到话不投机了。我有什么困难你能帮得了吗?你比我还穷!他讥讽说:“比你那个破家强多了。不过,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我那孩子,要出国上学,三十万,我一万也没有啊!”“那你让他去吗?”“去,想什么法子也得去!”“真是,富要遗传,穷也要遗传。”薛有致叹息。

       ⑦乔师傅一下子瞪大了眼睛,他听不懂“富要遗传,穷也要遗传”是啥意思,问薛有致,薛有致说:“我是说你为啥不让他自立呢?”这句话他刚才说过了,显然,那句很高深的话的后面,薛有致对他还藏着什么。

       ⑧当薛有致得知乔师傅要去医院卖肾换取儿子出国留学的三十万费用时,他极力阻止了乔师傅。第二天当他拿出了一张三十万的卡交到乔师傅的手里时,乔师傅像撞见了天神,惊呆了。薛有致深情地说:“师傅,我怎么能让你去卖肾呢?我爸说了,别说三十万,就是三百万、三千万,咱家也拿得出啊,就是拿出再多的钱,也报答不了师傅的救命之恩!”

       ⑨乔师傅夜里睡不着,他现在知道了薛有致是个富家子弟,而且是个大富翁的孩子。慢慢地,他就想明白了,想明白了那句“富要遗传,穷也要遗传”的意思。小树不折要疯长,养树人是有责任的。这样想来,倒不是他救了薛有致一命,而是薛有致也在救他。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第③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3)、第⑨段中划线句“小树不折要疯长,养树人是有责任的。”从全文看,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4)、结合文章内容,第⑥段中划线句 “富要遗传,穷也要遗传”的含义。
(5)、阅读全文,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⑨段中,“薛有致也在救他”的含义就是指薛有致阻止了他“卖肾”和资助他能使儿子出国。 B、第⑤段中薛有致“微笑、摇头”的神态与动作描写,为下文他资助乔师傅,揭开他是富家子弟身份设置了悬念。 C、第③段写出了乔师傅由眼前的情形联想到自己的儿子,更坚定了他再穷也要满足儿子的信念。 D、身为富家孩子的薛有致到工地上打工是为了进一步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自立能力,为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6)、根据文章内容,请你以薛有致的身份拟一条短信,来劝导乔师傅的儿子。(字数40左右)
举一反三
                                                                                                             峭壁上的树

    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搏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的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梨树,一个个娇生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肥土美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摆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酸枣树默默地兀立肴,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

    那一年秋天,于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为人们所不见。

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亮亮的,红红的,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颗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到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姑苏看水
        一个北方人,初到江南,对水多少有些惧怕。
        街上的地面是湿漉漉的,屋里的被褥用手一摸,也有些莫名的潮意。在这个秋末,北方早已是艳阳高照,这里却到处被一层水的薄纱笼罩,像一个戴着纱巾的女人,怕风吹日晒弄粗了脸。
        但是,如果你住下了,就慢慢地体会到它的好,体会到它的造化。水,简直就是这里无所不在的魂魄。你走在苏州的路上,会发现始终是被水包围着。
        在古城里,河道被大桥和小桥所连缀,与街道或平行或交错,使城市变成水的棋盘。条条水巷,岸边的石条,被河水浸润得不辨颜色,远远的就像一本本文字斑驳的古书叠摞着,河有多长,这书的岸就有多长。至于古老的护城河,据说从伍子胥在这里选址建了吴都,两千五百年来,就从未改变过它的波光粼粼的壮阔。
        在城外,车子不论是在高速路上疾驰,还是在乡野间的小路上盘桓,你一抬眼,就能看到水。有时是在苍瓦粉墙的农舍间闪出一片波光,更多的则是从你目光所及的辽远处,一直铺展到你的近前。或如沧海烟云,或如映空巨镜,横亘眼前,不管你的车开得多快,它总是不离你的视野。
这是姑苏水给人的第一印象。
        可是,当你回过神来细细品味这个城市的时候,你又能看到不同的水。在古街的老屋,临窗而坐。当阳光从屋后的河面散漫地折射在房顶,手把着一杯茶,嗅着杯里的清香,你就开始更深地体会到这里的水。
        当年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足见这里的葱茏与繁盛。但是这个自古以来的商贾云集之地,城外稻香鱼肥的沃野和市内万舻充塞的河道,没有一处不是被水所承载和滋润的。一代又一代人的劳作,使水在这儿变得温柔,它顺从地流进流出,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迹。逐渐的,这水的温柔也就浸润到人的气质里。姑苏人讲话的吴音,就如同评弹和昆曲,姑苏人接人待物的举止也少见粗俗,这不能不说是姑苏水的好处。
        人类历史上,水向来是文明的先决条件,姑苏之水不就是这样造化出了吴文明和吴文化?不能想象,没有姑苏的水,会是什么样子?没有姑苏水,也就没有了花窗照影的沧浪亭,没有了夏日临荷的拙政园,更没有了江枫渔火的《枫桥夜泊》。当然,首先是没有了“可以复衣天下”的丝锦之饶。据说,因为姑苏的桑树近水而植,其叶肥嫩,故苏丝极柔且高产,才用它织出了名冠天下的绸缎。网狮园边至今还在的清朝织造署旧址和苏州丝绸博物馆里精美绝伦的双面苏绣,就是姑苏之水物质和精神双重价值的佐证。
        水带来了富裕,也带来了灵气,带来了姑苏人灿烂与张扬的精神世界。就像姑苏水,可以给你泡出香喷喷的碧螺春,也可以给你酿出辣烈烈的三白酒。范仲淹、唐伯虎、文徵明、金圣叹、陆文夫,只要点一点这些灿若星辰的名字,就不难看出姑苏之水的灵性。
但姑苏水也有坎坷的时候。苏州北郊,有尚湖,静卧虞山南麓。这片水,相传由姜太公在此钓鱼而名,芦黄荻白、池杉挺翠的湖畔,还能找到当年的唐寅系舟处,山水间散落着曾孟朴、翁同和、黄公望、王石谷、瞿景淳,乃至钱谦益和柳如是的墓碑。凄凄芳草和茂茂青竹,掩不住后人凭吊的足迹。但在“人定胜天”的日子里,一湖碧波竟被抽干,“以粮为纲”,垦成农田。从此,干涸的秧田,应对着当空的烈日,这里的人也只能成为匍匐在地上的工具。
          “云本无心水自闲”,今天站在退耕还湖后的尚湖边,品味白居易写姑苏之水的这一句诗时,别有一番滋味。谁说云水无心?姑苏之水,在它的温柔里面,分明也还掺着一股执倔与刚韧!
        水与人,人与水,也许就是这么有意无意地相处着。但你来过苏州,对水,会有一种肌肤之亲的感觉,并且觉得这里,是天底下,人与水,水与人,浓情蜜意的一个所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

       首先,中国戏曲强调神神似、强调写意。戏曲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形态是不同的,它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加工,是变其形而传其神、写其意。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舞台上此刻可以是书房,但剧中人一转身,舞台就可以变为花园,甚至可以变成千里之遥的另一地点。由此可见,戏曲舞台的空间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写意性地虚拟出来的。这样,戏曲就可以自由灵活而又连贯流畅地表现无限广阔、瞬息万变的空间,也就可以十分自由地表现极其丰富复杂的生活事件。而西方戏曲强调摹仿,造成了西方戏剧的写实观念,主张运用布景按照生活的样子确定空间,亦即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和现实生活形态是相同的或相似的。

       中国戏曲的情节有时也是写意性的,如二将相斗几个回合,便可表示千军万马的一次复杂的战斗,甚至只要吹奏一个曲牌一场宴会便已结束。

       在表演方面,戏曲中有许多虚拟的动作,如《打渔杀家》中肖恩父女划船,舞台上只有桨而没有船,但却给人以划船的真实感觉。难怪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1935年在莫斯科看了梅兰芳表演此剧赞不绝口呢!

      还有,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中国戏曲包含着诗、音乐、舞蹈、雕塑、美术、建筑等各种艺术因素,也包含着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成分,这些因素在音乐节奏的指挥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再有,中国戏曲具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演员的念诵、吐字、行腔、哭、笑、身段、动作,都有高度的技巧,处处讲究形式美。可以说,中国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典型代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事,成了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

    (对于吃牡蛎)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

    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的活儿。

    ……

    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我的母亲

    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地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作者:老舍  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

杏花·烟雨·江南

陈爱芳

①杏花开放之际,正值江南的春末夏初。这时的雨,也是最有韵味,最富诗意的。

       ②雨下了一整天。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的雨丝若有若无,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地上那宽窄不一的青石板,因时光的消磨而变得光滑如镜,上面笼罩着一层水雾,将路边的楼房以及过路的行人朦朦胧胧地倒映出来。青烟袅袅,天边偶尔掠过几只归雁。

       ③最美的江南是那雨后的江南。你可以想象,一阵小雨过后,远处的几处农舍蒙上了一层细细的雨丝,烟囱上还冒着一丝一缕的青烟,仿佛是哪位农家妇女正准备着晚饭。丛林里,鸟儿在自己的窝里唱着歌,鱼儿在小溪流里吃着小虾米。花儿沾着雨露,蜜蜂弄湿了翅膀停在花朵上。小溪边,几位妇女正在洗衣服,互相交谈着新鲜事儿。几个小男孩在小溪的尽头捕捉着小鱼小虾,踩着溪底的鹅卵石,“哗哗”地溅起一朵朵水花。他们好像隔绝了人间的纷争烦扰,无忧无虑地过着自由恬静的生活。他们以水为伴,以山相依,自由地游荡在干净广阔的天地之间,享受着最单纯的快乐。

        ④江南的荷塘,生动而雅致。荷塘里,一朵朵美丽的荷花绽开它那粉嘟嘟的小脸,在水面跳着水上芭蕾。荷花在风中随风摇摆,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完全开放了。那荷花立在荷叶上就像是碧玉盘里一道芬芳扑鼻、让人“口水流下三千尺”的美味佳肴。水中鱼儿在欢快地嬉戏。那一株株高大的桔冠宛如一把把撑开的绿伞,它们挨个开枝,枝干多得不计其数。枝上的叶子挤挤挨挨,一簇堆在另一簇上,叶面在春雨的滋润下长出一层新绿,新绿在阳光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摘一片在手心中一揉,强烈的叶香沁人心脾。微风拂过,荷花和着风声浅吟低唱,露水在如玉盘的荷叶上来回滚动。再向远望,满眼的荷花淡淡地微笑,风声如水汩汩,诉说着拙政之园的古色古香,诉说着古韵江南的如诗如画。

        ⑤江南的老屋,幽静而古老。岁月斑斓的白墙上刻画的是年迈的裂痕,被雨湿润后更是滑腻至极。屋前皆有一扇深重的大木门,我不由自主地叩响了门上那光滑的铜环,欲要敲响沉睡的江南,一排排老屋并排于小巷两旁,幽静古老的气氛使人仿佛置身于几百年前的古代。饮一壶香茶,笑谈琴棋书画。河中流淌的是江南永不停息的生命,从另一面装饰出江南的柔情万分,河使江南的老屋不再寂寞。河清水秀,映着老屋的倒影,雾往河上遮了一层薄纱,使人陶醉于此而不能清醒。这时河上一艘扁扁的小木舟滑过,浮起了江南人情世故的波纹。河与小木舟融合为一体——河看似不动,却因为有了木舟而活了起来。河道曲折,我与木舟寻觅着河的源头,却发现兜兜转转,还处于江南老屋的怀抱呢!

        ⑥江南的雨缠绵,悠长;江南的人温柔,从容;江南的景含蓄,优雅。漫步在青砖石上,迫切想记住江南的每一个细节,一草一木,似乎都带有那份淡定的气质,路延伸到某个不知名的地方,路上的每个岔口,都通往一个不一样的江南。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